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于危险级别较高的隧道,一般为水喷 雾灭火系统或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水雾喷头宜采用侧式安装的 隧道专用远近射程水雾喷头。
(3)灭火器。隧道内灭火器设置按中危险级考虑。隧道内应设 置ABC类灭火器,设置点间距不应大于100m,运行机动车的一、二类 隧道和运行机动车并设置3条及以上车道的三类隧道,在隧道两侧均 应设置灭火器,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4具,其他的隧道可在隧道一侧 设置,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2具。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第四章 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15年0分 16年1分
第四章 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一、隧道分类标准
第三节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一、建筑结构耐火 (一)构件燃烧性能要求
构件为不燃材料(除柔性接头) (二)结构耐火极限要求 隧道内附属构筑物(如风机房、变压器洞室、水泵房、柴油发动 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顶板乙级防火门与隧道分开。 12.1.4 隧道内的地下设备用房、风井和消防救援出入口的耐火 等级应为一级,地面的重要设备用房、运营管理中心及其他地面附属 用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隧道行车道旁的电缆沟,其侧沿应采用不渗透液体的结构,电缆 沟顶部应高于路面,且不应小于200mm。当电缆沟跨越防火分区时, 应在穿越处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材料进行防火封堵。
(三)附属构筑物(用房)防火分隔
附属构筑物(用房)应靠近隧道出入口或疏散通道、疏散联络道 等设置。构筑物 (用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建筑构件 分隔,其隔墙上应设置能自行关闭 的甲级防火门。
2 .安全通道 一是利用横洞作为疏散联络道,两座隧道互为安全疏散通道;
二是利用平行导坑作为疏散通道
三是利用竖井、斜井等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四是利用多种辅助坑道组合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1)矩形双孔(或多孔)加管廊的隧道。 火灾时,人员从一孔 隧道进入安全门,穿越 安全通道至另一孔隧道。(纵向每隔 80∽125m开设一对安全门)
图4-4-4安全通道、直接安全口设置示意
(2)圆形隧道。在圆形隧道的两孔隧道之间设置连接通道,并 在通道的两端设置防火门。
(二)疏散楼梯 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 以设置疏散楼梯,火灾时通过疏散楼 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 100m左右。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避难室
四、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
隧道的消防设施主要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通信系统、灭火器、应急照明和疏散指 示标志等。
(三)防排烟系统 1、通行机动车的一、二、三类隧道应设置排烟设施。 12.3.2 隧道内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规范):
1 长度大于3000m的隧道,宜采用纵向分段排烟方式或重点排烟方 式;
2 长度不大于3000m的单洞单向交通隧道,宜采用纵向排烟方式; 3 单洞双向交通隧道,宜采用重点排烟方式。 12.3.3 机械排烟系统与隧道的通风系统宜分开设置。合用时,合用 的通风系统应具备在火灾时快速转换的功能,并应符合机械排烟系统 的要求。(规范)
(二)报警设施 1.报警设施的一般规定 隧道入口处100m~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隧道封闭长度超过 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2.系统设置
(1)隧道长度<1500m时,可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长度 ≥1500m,可设置一台主火灾报警控制器和多台分火灾报警控制器。
(2)火灾探测器选择和设置。 ①应设置火灾自动探测装置 ②隧道出入口和隧道内每隔100m~150m处,应设置报警电话和报警 按钮; ③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或应每隔100m~150m处设置发光警报装置。
(2)横向(半横向)排烟。横向(半横向)排烟方式适用于单 管双向交通或交通量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单向交通隧道。
(三)结构防火分隔措施 当结构不能满足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时,应采取防火措施达到耐 火极限要求
二 防火分隔 (一)防火分隔构件
用于车辆疏散的辅助通道、横向联络道与隧道连接处应采用耐 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进行分隔。
(二)管沟分隔 隧道内的通风、排烟、电缆、排水等管道、管沟等需要采取防火 分隔措施进行分隔。通风、排烟管道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防火构件 的两侧设置防火阀、排烟防火阀。
(三)防排烟系统 1、通行机动车的一、二、三类隧道应设置排烟设施。 2、排烟模式 (1)纵向排烟。火灾时,隧道内烟气沿隧道纵向流动的排烟模式为 纵向排烟模式,这是一种常用的烟气控制方式。可通过悬挂在隧道内的 射流风机或其他射流装置、风井送排风设施等及其组合方式实现。
图4-4-6 纵向排烟示意图
该排烟方式较适用于单向行驶、交通量不高的隧道。纵向通风排 烟时,气流方向与车行方向一致。以火源点为分界,火源点下游为烟 区,上游为清洁区,司乘人员向气流上游疏散。
(一)灭火设施 1.常用灭火设施布置 (1)消火栓系统。 在隧道出入口处应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和室外消火栓。 隧道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50m,消火栓的栓口距地面高度宜 为1.1m。 设置消防水泵供水设施的隧道,应在消火栓箱内设置消防水泵 启动按钮。 隧道内应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 小于20L/s,隧道外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对于长度小于 1000m的三类隧道,隧道内外的消火栓用水量可分为10L/s和20L/s.消 火栓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如有危险品运输车通行的隧道,宜采用 泡沫消火栓系统,隧道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50m
三、隧道的安全疏散设施 (一)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1 .安全出口 即在两车道孔之间的隔墙上开设直接的安全门,作为两孔互为备 用的疏散口,人员疏散和救援可由同平面通行,方便快捷。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与车道或其他防火分区相通的出口可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但必须至 少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且无人值守的 设备用房可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