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一讲).文建东.武汉大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产品的
最大数量组
合的曲线。
1.1. 2 生产可性边界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Ω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性质:
• 负斜率:此消彼长,体现了资源的稀缺性
• 凹向原点:表明不断将资源从一种商品如电脑中 转移出来去生产更多的另外一种产品如汽车时, 每增加一单位汽车的生产,需要放弃的电脑的数 量越来越多。
这是因为资源生产不同产品适用性是不同的:一 些资源适用于生产汽车,另外一些适用于生产电 脑。因此,当汽车的生产增加时,不得不把更适 合生产电脑的资源转移过来。
Ω生产成本:按机会成本理解
汽车的生产成本:生产汽车时所用各种资源 的机会成本 思考:如果发电只使用煤,发电成本是多少?
上个月购煤花费12万元 本月如果再购买需花费15万元
1.1. 3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Ω为什么用机会成本?
事实上我们就是这样思考的,例如: Ω机会成本暗含的哲理:
• 仔细思考,你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有共性,或者 说源于同一个根本问题:社会提供的产品不能充 分满足人类需求。
• 如果资源充足的:上述问题根本不成为问题。
• 因此,首先我们来理解稀缺性这个根本问题。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1.1. 1 稀缺性 (scarcity)
Ω 稀缺性:是这样一种经济事实——相对于人 们的欲望而言,可用的资源是有限的,由其生 产出来的产品不足以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Ω 特点 相对的:既定的资源VS.无穷的欲望 (欲望也推动了社会进步)
1.2 选择与基本的经济问题
1.2. 3 基本的经济问题
Ω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
Ω用什么方法生产?
Ω生产的产品归谁所有,由谁消费? 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是有效率的? Ω如何促进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增长 Ω如何充分利用所有的生产要素
Ω如何保持物价稳定
1.3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 1.3. 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构成 Ω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以微观个体为研 究对象,研究个体经济决策人如居民户和厂商的 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变量如供给、需求和价格如 何决定,以及单个市场如何运行的理论。具体说, 它研究市场中个体的决策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 各种经济变量的。 Ω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总体经济行为和 表现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研究总产量、就业 和物价是如何决定和变化的。
你上这门微观经济学幕课是怎么考虑收益和成本的? 不为泼洒的牛奶哭泣/边际思考
上个月热电厂购煤花费12万元 本月煤炭市场价为10万元 如果发电只能挣9万元,有人愿意在市场价基 础上加价1万,出价11万元向你购买煤,你卖 吗?
1.2 选择与基本的经济问题
1.2. 1 稀缺性与选择 Ω 必须做出的选择:如何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 各种有价值的用途中去,以尽可能好地满足人 们的需求。 Ω具体的选择内容 生产什么?各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1.3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
1.3. 2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Ω定义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 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 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1.3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
1.3. 2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Ω具体研究内容:
市场机制: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于价格的形成
为谁生产
1.2.2 现实世界如何进行选择? 计划经济VS.市场经济
1.2 选择与基本的经济问题
Ω计划经济:中央计划机构作出集中决策 Ω市场经济
分权决策
利益驱使
价格引导
互利交换
尤伯罗斯的奥运会 1972,慕尼黑,$10亿 1976,蒙特利尔, $20+亿 1980,莫斯科,$90+亿 2004,洛杉矶,$5亿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供 给
生 产
使要 用素
1.4 本课程结构
Ω市场机制运行:供求均衡价格论 Ω弹性理论:供求曲线的定量分析 Ω消费者选择与需求的决定 Ω生产规律 Ω竞争商品市场厂商行为与商品供给 Ω不完全竞争商品市场厂商行为与商品供给 Ω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Ω市场失败与政府干预 Ω经济学前沿与展望
1.1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边际报酬递减:在学习中的运用
成绩,能够换取的成绩是越来越少的。 当然,要指出的是,上述原理对大部分学习者适用。而对那些偏才就不成立 了。
问题讨论 1. 这个案例中适用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 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是否在这里适用? 3. 如何归纳这个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理性原理的应用?
理论提示 1. 边际报酬递减; 2. 边际转换率; 3. 生产可能性边界; 4. 无差异曲线分析。
案例分析 农业生产是最能反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生产领域。在农业生产中,固定生 产要素为土地,可变要素为人工、农业物资如化肥、种子、农业机械等。在一个 固定生产要素上,产量总会有个最大限度。这也就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时,产 量的增加必然呈递减趋势。 同所有的生产一样,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个经验规律,是通过总结各类生 产而得出的结论,没法用原理加以解释的。根据这个规律,大跃进放卫星是非常 荒唐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 粮食的亩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步提高。1950年代 初期,中国水稻亩产全国平均只有150千克,目前亩产平均增加到400-500千克。 那么是否否定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呢?不是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 前提是技术既定不变, 而中国过去的亩产提高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从水稻矮 化品种的培育,到杂交水稻的发展,再到现在的超级水稻育种成功,无一不是技 术创新的体现。这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延缓了边际报酬递减的出现,在图中它表 现为生产函数的上移, 或者是总产品曲线、平均产品曲线或边际产品曲线的向上 变化。 还要指出的是, 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稳定。我过国水稻亩产在1970年代中期 是200千克左右,到1980年代增加到300千克左右,再到1990年代增加到400公斤 左右,基本上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2000年中国中稻亩产为466公斤,2007年才 增长到470公斤,7年的时间亩产量仅增长了4公斤。从这个意义上说,边际报酬 递减规律仍然是重要的。虽然袁隆平的超级水稻在试验田里亩产突破了900千克 甚至更高,但是在全国各地的实际生产中,水稻亩产仍然在500-700千克之间。
非典时期的白醋价格
Ω市场经济起作用的机制:
“看不见的手”引导——价格或个人利益
人是理性的,利己的,趋利避害 Ω市场经济的优点:
市场机制交换信息,信息传递快而准确
个人利益驱使,反应非常迅速
对市场机制的总结:
亚当· 斯密,《国富论》: “实际上,他一般并未想到要促进公共利益,也 不知道他促进了多少的公共利益……他只想着自 己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时,一只看不见的手牵 引着他,实现了一个他并未打算实现的目的” 。 “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他总是能实现社会的利 益,而且比他有意实现社会利益更有效率。”
案例内容 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在十名左右徘徊, 而哥哥朱筑文则一直保 持班级第一。工作之后,朱棣文当上教授时哥哥是副教授,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 时哥哥当上正教授。杭州天长小学教师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小学 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 “淡出”优秀行列, 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 意料地表现出色。 在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的刘道玉看来,知识能力的过度开发 会抑制人的能力和发展。 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 状元不能代表什么。 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非常赞同刘道玉的观点。他说,数学大师陈省身生 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朱清时解释,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 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 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 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1. 1.2 生产可性边界
• 生产有无效率 • 经济增长 • 资源配置
1. 1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Leabharlann Baidu
Ω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用来说明:
社会的需要
• 稀缺性
1.1.3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机会成本
Ω 机会成本:一种选择或决策的代价——将资源 用于某种用途时必须放弃的其他最好用途的价值。
资料来源:谢湘,堵力.理想的大学离我们有多远——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中 国青年报,2012年05月03日
案例分析 人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课程都学得最好。而且,当成绩提高 时,要进一步提高成绩,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大。这是因为,在学习上同样存 在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如果我们在横轴上测度一个学生的经济学成绩,在纵轴 上测度他的数学成绩, 那么会发现,他能够取得的最大成绩组合就是一条凹向原 点的线,其与横轴与纵轴的交点均低于或等于100分。在所有的分数组合中,总 分最高的点一定在两个交点之外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够将时间合理分配 到两门课的学习中, 所得到的总分一定大于偏科学习得到的总分。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学习一门课的“边际效率”最终是递减的,从而两门课程成绩的“边际转换 率”是递增的。边际转换率递增的含义是,要持续提高一门课的成绩,会导致另 外一门课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下降。或者说,牺牲一门课的成绩来换另外一门课的
绝对性:存在于所有社会所有历史阶段。(例外: 苦行僧一箪食一瓢饮足矣)
Ω 结果:出现商品和价格; 需要付费才能获得 商品
1.1. 2 生产可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微观经济学设计了一个工具来说明稀缺性。
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Ω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叫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 在既定资源与技术条件下能够 生产出来的
居民户的消费行为:需求的决定
居民户的供给要素行为
生产规律
厂商的供给决策
厂商的要素需求决策
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
市场是否有效率?
1.3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
1.3. 3 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主线 Ω关于市场机制的理论 Ω关于价格的理论
Ω关于资源配置的理论
Ω关于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理论
产 品 定 价 与 数 量 需 求 收要 入素 供要 给素 要 素 价 格 与 就 业
土地等资源的(一年)用途 棉花 20,000 粮食 23,000 养鱼 21,000 休闲农庄 18,000 房地产 19,000 用土地生产棉花 的成本是多少? 23,000 用土地粮食的成 本是多少? 21,000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1.1. 3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1.2 大跃进违背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案例内容 1958年6月8日, 《人民日报》放出第一颗卫星,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 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105斤。 6月12日, 又报道该社放出的第二颗“卫星”, 2.9 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随后,各地陆续放出了小麦亩产“卫星”。 8月13 日,新华社报道,湖北省麻城县溪建园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00 斤。9月5日, 《人民日报》报道广东省连县1.73亩中稻亩产60437斤。现在我们知 道,这些都是虚假的报道,它们显然是违背了基本生产规律的。在一块土地上, 无论你如何深耕、密植,其总产量也都有一个限度。另一方面,虽然一开始产量 会因精耕细作而增加, 但是与投入人力和物力的力度不成比例。虽然技术进步能 够增加单产,可是技术进步也不是不间断、快速度进行的。直到今天,小麦亩产 也只在400-700千克之间,水稻亩产试验田最高纪录刚刚突破900千克。
第一讲 稀缺性与微观经济学
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 学习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要有经济 学或微观经济学?这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许 多经济问题需要解释。
• 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你轻轻巧巧地就可以发 现各种经济问题:贫穷,失业,通货膨胀,收入 分配不公平,如何维持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不平 衡,贸易保护,等等。
最大数量组
合的曲线。
1.1. 2 生产可性边界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Ω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性质:
• 负斜率:此消彼长,体现了资源的稀缺性
• 凹向原点:表明不断将资源从一种商品如电脑中 转移出来去生产更多的另外一种产品如汽车时, 每增加一单位汽车的生产,需要放弃的电脑的数 量越来越多。
这是因为资源生产不同产品适用性是不同的:一 些资源适用于生产汽车,另外一些适用于生产电 脑。因此,当汽车的生产增加时,不得不把更适 合生产电脑的资源转移过来。
Ω生产成本:按机会成本理解
汽车的生产成本:生产汽车时所用各种资源 的机会成本 思考:如果发电只使用煤,发电成本是多少?
上个月购煤花费12万元 本月如果再购买需花费15万元
1.1. 3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Ω为什么用机会成本?
事实上我们就是这样思考的,例如: Ω机会成本暗含的哲理:
• 仔细思考,你会发现,这些问题都有共性,或者 说源于同一个根本问题:社会提供的产品不能充 分满足人类需求。
• 如果资源充足的:上述问题根本不成为问题。
• 因此,首先我们来理解稀缺性这个根本问题。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1.1. 1 稀缺性 (scarcity)
Ω 稀缺性:是这样一种经济事实——相对于人 们的欲望而言,可用的资源是有限的,由其生 产出来的产品不足以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Ω 特点 相对的:既定的资源VS.无穷的欲望 (欲望也推动了社会进步)
1.2 选择与基本的经济问题
1.2. 3 基本的经济问题
Ω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
Ω用什么方法生产?
Ω生产的产品归谁所有,由谁消费? 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是有效率的? Ω如何促进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增长 Ω如何充分利用所有的生产要素
Ω如何保持物价稳定
1.3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 1.3. 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构成 Ω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以微观个体为研 究对象,研究个体经济决策人如居民户和厂商的 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变量如供给、需求和价格如 何决定,以及单个市场如何运行的理论。具体说, 它研究市场中个体的决策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 各种经济变量的。 Ω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总体经济行为和 表现为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研究总产量、就业 和物价是如何决定和变化的。
你上这门微观经济学幕课是怎么考虑收益和成本的? 不为泼洒的牛奶哭泣/边际思考
上个月热电厂购煤花费12万元 本月煤炭市场价为10万元 如果发电只能挣9万元,有人愿意在市场价基 础上加价1万,出价11万元向你购买煤,你卖 吗?
1.2 选择与基本的经济问题
1.2. 1 稀缺性与选择 Ω 必须做出的选择:如何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 各种有价值的用途中去,以尽可能好地满足人 们的需求。 Ω具体的选择内容 生产什么?各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1.3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
1.3. 2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Ω定义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 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 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1.3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
1.3. 2 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Ω具体研究内容:
市场机制: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于价格的形成
为谁生产
1.2.2 现实世界如何进行选择? 计划经济VS.市场经济
1.2 选择与基本的经济问题
Ω计划经济:中央计划机构作出集中决策 Ω市场经济
分权决策
利益驱使
价格引导
互利交换
尤伯罗斯的奥运会 1972,慕尼黑,$10亿 1976,蒙特利尔, $20+亿 1980,莫斯科,$90+亿 2004,洛杉矶,$5亿
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供 给
生 产
使要 用素
1.4 本课程结构
Ω市场机制运行:供求均衡价格论 Ω弹性理论:供求曲线的定量分析 Ω消费者选择与需求的决定 Ω生产规律 Ω竞争商品市场厂商行为与商品供给 Ω不完全竞争商品市场厂商行为与商品供给 Ω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Ω市场失败与政府干预 Ω经济学前沿与展望
1.1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边际报酬递减:在学习中的运用
成绩,能够换取的成绩是越来越少的。 当然,要指出的是,上述原理对大部分学习者适用。而对那些偏才就不成立 了。
问题讨论 1. 这个案例中适用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 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是否在这里适用? 3. 如何归纳这个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理性原理的应用?
理论提示 1. 边际报酬递减; 2. 边际转换率; 3. 生产可能性边界; 4. 无差异曲线分析。
案例分析 农业生产是最能反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生产领域。在农业生产中,固定生 产要素为土地,可变要素为人工、农业物资如化肥、种子、农业机械等。在一个 固定生产要素上,产量总会有个最大限度。这也就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时,产 量的增加必然呈递减趋势。 同所有的生产一样,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一个经验规律,是通过总结各类生 产而得出的结论,没法用原理加以解释的。根据这个规律,大跃进放卫星是非常 荒唐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 粮食的亩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逐步提高。1950年代 初期,中国水稻亩产全国平均只有150千克,目前亩产平均增加到400-500千克。 那么是否否定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呢?不是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 前提是技术既定不变, 而中国过去的亩产提高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从水稻矮 化品种的培育,到杂交水稻的发展,再到现在的超级水稻育种成功,无一不是技 术创新的体现。这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延缓了边际报酬递减的出现,在图中它表 现为生产函数的上移, 或者是总产品曲线、平均产品曲线或边际产品曲线的向上 变化。 还要指出的是, 技术进步的速度并不稳定。我过国水稻亩产在1970年代中期 是200千克左右,到1980年代增加到300千克左右,再到1990年代增加到400公斤 左右,基本上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2000年中国中稻亩产为466公斤,2007年才 增长到470公斤,7年的时间亩产量仅增长了4公斤。从这个意义上说,边际报酬 递减规律仍然是重要的。虽然袁隆平的超级水稻在试验田里亩产突破了900千克 甚至更高,但是在全国各地的实际生产中,水稻亩产仍然在500-700千克之间。
非典时期的白醋价格
Ω市场经济起作用的机制:
“看不见的手”引导——价格或个人利益
人是理性的,利己的,趋利避害 Ω市场经济的优点:
市场机制交换信息,信息传递快而准确
个人利益驱使,反应非常迅速
对市场机制的总结:
亚当· 斯密,《国富论》: “实际上,他一般并未想到要促进公共利益,也 不知道他促进了多少的公共利益……他只想着自 己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时,一只看不见的手牵 引着他,实现了一个他并未打算实现的目的” 。 “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他总是能实现社会的利 益,而且比他有意实现社会利益更有效率。”
案例内容 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上学时成绩在十名左右徘徊, 而哥哥朱筑文则一直保 持班级第一。工作之后,朱棣文当上教授时哥哥是副教授,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 时哥哥当上正教授。杭州天长小学教师周武将这一现象称为“第十名现象”:小学 期间前几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工作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会 “淡出”优秀行列, 而许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竟很出人 意料地表现出色。 在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的刘道玉看来,知识能力的过度开发 会抑制人的能力和发展。 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 状元不能代表什么。 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朱清时非常赞同刘道玉的观点。他说,数学大师陈省身生 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朱清时解释,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 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 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 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1. 1.2 生产可性边界
• 生产有无效率 • 经济增长 • 资源配置
1. 1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Leabharlann Baidu
Ω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用来说明:
社会的需要
• 稀缺性
1.1.3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机会成本
Ω 机会成本:一种选择或决策的代价——将资源 用于某种用途时必须放弃的其他最好用途的价值。
资料来源:谢湘,堵力.理想的大学离我们有多远——北大清华再争状元就没有希望.中 国青年报,2012年05月03日
案例分析 人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课程都学得最好。而且,当成绩提高 时,要进一步提高成绩,需要付出的努力就会越大。这是因为,在学习上同样存 在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如果我们在横轴上测度一个学生的经济学成绩,在纵轴 上测度他的数学成绩, 那么会发现,他能够取得的最大成绩组合就是一条凹向原 点的线,其与横轴与纵轴的交点均低于或等于100分。在所有的分数组合中,总 分最高的点一定在两个交点之外的地方,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够将时间合理分配 到两门课的学习中, 所得到的总分一定大于偏科学习得到的总分。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学习一门课的“边际效率”最终是递减的,从而两门课程成绩的“边际转换 率”是递增的。边际转换率递增的含义是,要持续提高一门课的成绩,会导致另 外一门课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下降。或者说,牺牲一门课的成绩来换另外一门课的
绝对性:存在于所有社会所有历史阶段。(例外: 苦行僧一箪食一瓢饮足矣)
Ω 结果:出现商品和价格; 需要付费才能获得 商品
1.1. 2 生产可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微观经济学设计了一个工具来说明稀缺性。
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Ω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叫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 在既定资源与技术条件下能够 生产出来的
居民户的消费行为:需求的决定
居民户的供给要素行为
生产规律
厂商的供给决策
厂商的要素需求决策
各个市场的相互关系
市场是否有效率?
1.3 微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对象
1.3. 3 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主线 Ω关于市场机制的理论 Ω关于价格的理论
Ω关于资源配置的理论
Ω关于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理论
产 品 定 价 与 数 量 需 求 收要 入素 供要 给素 要 素 价 格 与 就 业
土地等资源的(一年)用途 棉花 20,000 粮食 23,000 养鱼 21,000 休闲农庄 18,000 房地产 19,000 用土地生产棉花 的成本是多少? 23,000 用土地粮食的成 本是多少? 21,000
1.1 无处不在的稀缺性
1.1. 3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1.2 大跃进违背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案例内容 1958年6月8日, 《人民日报》放出第一颗卫星,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 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105斤。 6月12日, 又报道该社放出的第二颗“卫星”, 2.9 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随后,各地陆续放出了小麦亩产“卫星”。 8月13 日,新华社报道,湖北省麻城县溪建园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00 斤。9月5日, 《人民日报》报道广东省连县1.73亩中稻亩产60437斤。现在我们知 道,这些都是虚假的报道,它们显然是违背了基本生产规律的。在一块土地上, 无论你如何深耕、密植,其总产量也都有一个限度。另一方面,虽然一开始产量 会因精耕细作而增加, 但是与投入人力和物力的力度不成比例。虽然技术进步能 够增加单产,可是技术进步也不是不间断、快速度进行的。直到今天,小麦亩产 也只在400-700千克之间,水稻亩产试验田最高纪录刚刚突破900千克。
第一讲 稀缺性与微观经济学
所有经济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 学习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会要有经济 学或微观经济学?这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许 多经济问题需要解释。
• 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你轻轻巧巧地就可以发 现各种经济问题:贫穷,失业,通货膨胀,收入 分配不公平,如何维持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不平 衡,贸易保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