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如何❽走出去❾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科技全球化极其重要的驱动力量,正在超越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21 世纪的今天,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强烈冲击下,跨国公司正在经历全球性的经营战略调整,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最新发展趋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当代跨国公司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将会对世界的未来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成员之一的中国,能够及时把握住当代跨国公司最新发展的脉搏和趋势,对于中国更多的企业成功地走出去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当代跨国公司的最新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当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的影响下,突出地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理念日趋全球化、绿色化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推动下,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前所未有的进行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的调整或转变,它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多中心网络型的全球经营。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决策者越来越以“地球村”作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市场,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吸纳整合各种有形、无形的优质资源,金字塔式的、公司总部拥有绝对决策控制权的中心辐射等级制管理模式在转变为在全球若干重点国家或地区拥有地区总部的、多中心多结点式的全球网络管理模式,这种全球网络模式有利于跨国公司针对动态、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营环境迅速地做出相应地反应,以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集团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分
也仅仅有联想、青岛啤酒、海尔、华为和奇瑞五家企业是“已获得相当认可”的全球企业。跨国公司正在利用对全球领先的R&D 网络、全球化品牌、全球生产运营网络、全球化营销网络等垄断性资源的控制,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主体,在全球市场获取超额的垄断利润。另外,中国整体经济所处的弱势地位、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健全、金融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以及政府运作效率的相对低下均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的战略步伐。所以,中国企业总体上还处于转换机制、学习和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阶段,还处于被动挨打的防御型思维阶段。中国企业必须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政府的扶持下,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这个便捷有利、有相对竞争力的信息平台,积极寻求与海外厂商的战略合作、绿地投资或跨国并购,以尽快地摆脱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制造者角色,造就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全球公司。
三、加快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全球化集团公司
正是认识到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时代的巨大竞争优势,实现国际化经营、甚至全球化经营正已成为中国更多企业必然的战略选择。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经济与贸易强国,必须尽快拥有一大批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全球公司。这些企业不仅具有世界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能力与高效执行力的企业领袖和全球经营管理团队,有自己领先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全球认同的品牌和信誉,有集成和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和系统集成者。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培育中国未来的跨国公司、全球公司。
(一)着力培养全球化的战略
意识与眼光综观当代全球知名跨国公司,无不具有超常的战略意识与眼光。全球化是一种世界意识,未来中国的主流企业和经济支柱将无一例外地与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由一批世界级的“全球化企业”组成。中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将不再是全运会或亚运会而是奥运会。要不要搞国际化或全球化,现在已不仅仅代表着一种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世界迟早会向它们走来。全球化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出口或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附加值低的环节,一个全球化的企业需要具备全球运营能力、全球创新能力、对全球市场的深刻理解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中获取最大收益。要扭转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受制于人的尴尬、被动局面,转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只能生产低质低价低附加值产品的负面形象,中国企业必须从“民族工业思维”上升到“全球思维”、“全球视野”,迎合世界新经济的出现和把握全球产业转移的大势,积极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体系,通过走出去,扎堆于全球跨国公司R&D 网络最密集、市场需求最旺盛或商贸市场比较成熟的区域,学习、模仿、创新,致力于全球动态核心竞争优势的构建,逐渐向全球产业价值链这个哑铃型的两端——研发与营销服务——靠拢,中国成为世界“创造中心”将会指日可待。(二)尽快制定做大做强的全球化战略
对于后进的发展中国家,收购兼并无疑是一最好的战略选择。20 世纪末,收购兼并已取代绿地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最主要形式。尽管兼并收购的失败率很高,全球大约有61%跨国并购以失败而告终,但能够加速企业全球化进程,特别是在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跨国兼并收购近几年来非常普遍,并因此而形成了一大批超大规模的跨国公司、全球公司。战略联盟也是近年来跨国公司打造全球产业链条、拓展全球外部网络体系的一种战略
手腕。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的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对于那些快速成长、管理能力较强的中国企业——要想成功地走出去,尽快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分得一杯羹,必须尽快地做大做强,在保持“围绕核心主业的适度多元化战略”的基础上,通过兼并收购或战略联盟等战略手段,实现强强联合,风险共担,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吸纳整合全球范围内的优势资源,从而快速地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中赢得主导或优势地位,造就一大批中国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全球公司。中国联想收购美国IBM公司PC 事业部便是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成功典型个案。
(三)加快全球技术创新网络的构建
创新应是众多中国企业决策者考虑的首要问题。面对高度竞争、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创新是企业生存并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而技术创新能力是保证企业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条件。全球企业间技术创新竞争的背后是对全球技术创新资源的争夺。所以,中国的企业必须走出去,在全球R&D最密集区域、或市场需求潜力最大的区域自建研发中心、或并购整合当地的研究机构,以捕捉技术创新的最前沿、快速迎合本土化的顾客需求、或吸纳全球最优秀的技术人才,并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技术平台,构建企业内部的全球技术创新网络,否则中国永远都不会与全球优质的技术创新资源沾边。近些年来,微软、IBM、英特尔等公司都纷纷在包括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等国家设置地区性的研发中心或研究院,无不说明了这一点。除了需要构建企业内部的全球技术创新网络外,引入外部机构——甚至与研究人员个人开展合作——共同创新也是一明智的举措,以期构建外部的全球技术创新网络。IBM就是这方面的优秀范例。
由于在芯片行业,设计、工程与制造的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投资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