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建设的六大经济发展效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建设的六大经济发展效应
刘韶岭无锡市建设局
现代城市建设一般包括市政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房屋住宅、环境绿化建设。

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城市建设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间接效益,其所发挥的经济效益很难像普通经济部门那样直接衡量,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显示,现代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两者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城市建设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市政基础设施、健全的城市公共设施、整洁的市容环境,可以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商务活动频率。

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建设的产业化发展还使城市建设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可以说,现代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支持经济的增长上,而且对城市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呈现出多种经济发展效应。

“利益外部性”效应
城市建设最主要的产品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按职能可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

生产性基础设施提供的部分产品,如电力、自来水、热力、煤气供应等本身就是生产原料或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直接效益。

另有一些兼有生产性和社会性的基础设施产品虽不直接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但却是生产所依赖的外部支持条件和技术保障,如电信的发达、道路的畅通、污水的及时处理等,都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无论是作为中间产品直接投入生产中的城市基础设施,还是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最终产品,都会对综合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为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从城市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特有的效能可以看出,城市基础设施具有一种对生产要素组合和促进社会生产各个环节互相衔接的整合功能,带有明显的“利益外部性”特征。

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时间,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要素生产率,促进各部门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有效增长。

城市建设的间接生产性特性,还表现在其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如今城市的生活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以及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国际舆论评价一个城市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因素,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确定对外投资方向的主要依据。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环境的美化,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商务吸引力,从而提升招商引资的硬件环境。

投资拉动效应
城市建设本身是一项投资行为,城市建设的先行对其他投资和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现代经济发展表明,城市建设作为一种诱发性投资,具有明显的投资乘数效应,是刺激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能够高效率地拉动经济增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始终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从需求方面为钢铁、机电、建材等基础设施下游产业的市场扩张提供了支持。


市建设投资的增长必然带动经济的增长。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曾指出,基础设施能力与经济产出是同步增长的,基础设施存量增长1%,GDP就会增长1%。

产业群体联动效应
城市建设与其他任何一个单独生产某种特定产品和服务的产业部门相比,它的突出特点是产业群体性强。

现代城市建设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城市产业,诸如规划设计、市政工程建设、电力、热能、自来水、污水净化与排放、园林绿化、建筑与装饰等,都属于城市建设产业群体范畴之内。

现代城市建设的市场化运作,促进了城市建设的产业化发展,并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城市建设产业群的技术进步与升级。

城市建设在带动城建产业群发展的同时,还可催生现代商贸业、会议展览业和新型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并推动这些新的城市产业群体不断成长壮大。

产业布局优化效应
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城市产业布局调整,对城市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

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城市空间利用格局及产业布局不断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经济持续增长拓宽发展空间。

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有序化是城市经济合理运作需求的体现,也是城市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城市形态与产业布局调整紧密相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实质上就是城市产业和经济结构在城市内部布局的不断调整过程。

但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优化和产业布局调整不可能是自发实现的,在影响城市空间扩展和产业布局的众多因素中,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较为直接、明显,是协调城市发展形态,完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动力因素。

市政道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城市交通条件,带动了道路两旁土地开发利用,进而在地价规律的作用下,推动城市产业分区布局和地域空间结构的演化。

从城市更新的角度而言,城市建设一方面可以按照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区要求,对内城空间和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和改造,促进内城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扩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空间,推动工业企业逐步向外围城市地区迁移,促进市域范围内三、二、一产业圈层的形成。

如果缺少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的牵引和配合,城市空间结构的良性演化就会受到制约,工业、商业、服务业布局调整也就难以顺利实现。

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效应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二、三产业并重,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

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中,城市产业结构能否顺应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对城市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影响甚大。

第三产业作为最能体现城市功能的产业,能够使经济要素资源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利用,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它的发展还是城市外部经济效应的重要源泉,是实现城市经济聚集效益的保证,是城市经济发挥扩散效应的重要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及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高度化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以新型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题。

而第三产业
的产业特征对聚集有着一种内在的要求,只有当生产要素和人口聚集到相当规模,产生对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强大的市场需求时,才足以支撑服务业的不断产生和独立化。

不论是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还是交通运输、通信、商业等流通服务业,其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集聚。

第三产业对市场规模化要求的特性,决定了它与城市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城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并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后,可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创造条件、留足空间,推进城市产业发展的高级化。

实践表明,哪里的城市建设快,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哪里的第三产业就发展得好。

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方面,城市建设不仅可以有力地带动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而且还会诱发金融保险、房地产、文化教育、信息咨询、科技综合服务等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新兴产业出现,为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新的广阔空间,形成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城市建设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着不可忽视功能,加强城市的交通、通讯、公共绿地、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一个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产业环境,可以配合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顺利转换,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城市功能提升效应
现代城市经济发展要求城市的要素集聚功能和经济辐射功能同步增强。

而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顺应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把培育城市功能的着力点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创造社会化大生产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空间环境,对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有着深远影响。

比如,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改造,可以提高交通的快速畅通与便捷,扩大城市通勤半径,进而加速城市人口的集聚、产业集聚,为现代城市经济集群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城市集聚功能的增强,又可进一步优化城市产业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经济发展活力,放大城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