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廉洁修身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大学生廉洁修身的必要性
“廉洁”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随后一直沿用并不断发展,直至今天,廉洁就是指一个道德高尚、公正清明的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具备这种品德的人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党组织的规定和社会道德的要求,不利用自身的权力和职务谋求非法的、不正当的利益。
廉洁是一种社会价值取向,更是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始终引领社会浩然正气,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修身是廉洁的基础和保证。
“修身”一词最早出现在《墨子非儒下》篇里:“远施周偏,近以修身。
”所谓“修身”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而大学生是伟大祖国的未来主人翁,廉洁修身必须从还未踏进社会的大学生抓起!
从大学生本身来看,廉洁修身是知识分子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崇高使命已经由人民赋予。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党的历史使命,是全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当然也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崇高使命。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大学生的崇高使命必然蕴含着特殊的社会责任。
而这一特殊使命也包含了对大学生廉洁修身的特殊要求,要求大学生通过廉洁修身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担当精神。
从文化的角度看,对大学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纵观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和兴衰,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廉洁修身带来盛世,贪腐导致覆灭。
而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也提出并总结了作为知识分子应具备的道德风范。
君不知,孔子曾凄凄惶惶奔走于天下而“席不暇暖”,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他们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思想道出了古代知识分子对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视,修身正行,严于律己的风范。
我们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理应努力学习和传承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所体现出来的崇高道德风范,胸怀天下,廉洁修身,不辱使命。
从社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是现实和社会的需要。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包括权力腐败、职务腐败、学术腐败都对大学生廉洁修身具有巨大的冲击力。
再者,自我行为失当,包括消费主义倾向、金钱放大效应以及诚信迷失都对大学生廉洁修身带来侵蚀;社会上的道德失范也对大学生廉洁修身产生重大的负面效应。
就比如说功利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冲击。
在功利化思潮的支配下,为政者不再勤勤恳恳为人民办事,而是好大喜功,热心于政绩与面子工程;为商者不再踏踏实实以得求利,而是通过投机取巧不义牟利;为学者不再兢兢业业研修学问,而是热衷于名利双收的头衔加冕……这些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很大,其直接表现是冲击大学生的道德纯洁,将有些大学生卷入非理性的物欲横流,降低大学生的道德感受能力。
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造成政治信仰迷茫,廉洁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甚至是人格分裂等问题。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承担者,廉洁修身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长期的任务,需要每个大学生共同的努力,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参与到加强廉洁修身的世纪浪潮中,让我们的国家因此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的民族因此更加高尚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