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

——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有感对于北师大教授肖川这个名字,我早已耳熟,前几年曾读过他的随笔。所以这次在推荐的书目中选择了他的教育随笔《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渴望从中学到新的教育思想,感受一下教育真正的使命与责任。近段时间的匆忙阅读未能体会其真谛,只是简简单单的有点感思与大家一起分享。

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和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肖川认为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应该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其实是作者一段时期发表的文章的结集。全书正文共收了肖川先生的98篇文章,加上序文和跋文整整一百篇。为了阅读结构的醒目,作者又将讨论相关话题的文章集中成一个个小专题,分别是“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有高度的教育”、“我的教学主张”、“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 文明是一种眼光”、“在路上”、“心会看见”七个单元。

首先,阅读——让教师漫步精神家园

读肖川教授的文字,一开始被他的专业名词蒙住了,他太讲究用词,太讲究摘引,太讲究出处,在本书的每一篇随笔中,都有名家的经典语句运用。肖川讲,从中学至今,都有一个记录经典语句的本子,

随时翻阅,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停止,学习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正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学习,才拥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他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借古论今,运用自如,恰到好处。

直到读过三分之一,他那清澈流淌的思想才渐渐从学术丛林中穿透而出,文字如诗歌之美丽,其着笔贴近教育实践,其内容直指教育之意蕴,我开始陶醉于他广博的意念的星空。那是有灵性的人说出的话,那是含有大悲悯、大智慧的箴言,我认为读到此境是读者之幸。确实,读书越多的人越有思想,越有思想就越是要读书,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马太效应吧。

古人说:“数简隐书忘世味,开卷有益为人师。”肖川教授在《漫步教师的精神家园》一文中指出,作为一名教师,要喜欢阅读,主动而积极的去阅读。要善于阅读,把阅读当成生命的存在状态,成为自己的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阅读积淀专业素养,形成敬业精神的丰厚底蕴,而我作为一名职校生,更需要去理解老师的责任,来完成自己所要尽到的责任。肖川教授还指出:阅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提高自我素质、实现全面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从中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伴着迷人的书香,让我们漫步在自由的精神家园,用思想来提升教育的品质,用

智慧来润色教书人生。一名学生,更需要一本好书,一句好话来勉励自己前进!

第二,有效课堂——教师的不懈追求

肖川教授在《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中的《一堂课中的必要环节》一文中讲到: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能看到非常丰富的活动,非常的热闹。但更多的是蜻蜓点水,走过场。活动不深入,没有做实,并且对活动也缺乏必要的总结与提升。对此有一个很好的比喻是:只重挖坑,而不重掘井。故而一节课上学生的收获也就寥寥无几或者很肤浅。

课堂有效是每个老师的追求,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呢?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再次在教学设计时,要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做到备课时备学生,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最后,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说、练的机会。

课堂有效、高效是教师永恒的话题和不变的追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上,使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追求高效。

第三,生命教育——教育者的自觉追求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生命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这是我在读肖川教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中,我认为他对生命教育解读时最精彩的话语之一。

肖川教授在《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一文中,提到了班上一位姓陈的女同学,被同班同学侮辱了整整三年!这三年是怎样的黑暗与漫长!然而,在同学肆意的欺凌中,小姑娘却默默地忍受着……这样的凄苦,这样的沉默,这样的孤寂,一想起就让人心痛。

人都是有尊严的,教师应该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孩子的自尊心,永远不要当众批评孩子,那样只会将孩子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最深远的,甚至是一个眼神、一句话很可能就决定了学生一生的命运。教师最需要经常思考的是,我到底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我是不是不经意地带给了学生伤害……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心灵的健康与纯洁,应该慎之又慎。教育关注人的发展,“生命教育”在现代生活中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学科教学渗透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渠道。作为一名教师,在所教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科的优势,加强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

在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尊重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还应努力培养他们如何去欣赏生命,积极地审视生命,投入自己的激情,就会发现生命的魅力所在。

我们有责任,也有理由把人性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成为“训练”、“成绩”等应试东西的代名词。这正如肖川教授在书中表明: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读完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不禁感慨,肖川老师的教育随笔,其实是他教育人生的写照,他以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用他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肩负起“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抒写他人生的教育学。

在书中,肖川教授指出,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是“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我想,老师们行走在新课程的征程上,选择以读书的方式润色教书,胸怀一种古典的心情,以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从容地沉静地研读教育名著,在专家的引领下,在自我反思中,在同事的相互切磋中,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才有可能因这肥沃的土壤的滋润与孕育,而真正地从我的心底萌发、生长。我想,今后,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