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砂岩储层,通常是难以开发的非常规油气储层之一。

随着国内外对传统储层的逐渐开发利用,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旨在系统地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为其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一、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一般形成于地层深部,受到高温、高压的影响,砂粒之间的胶结作用明显,孔隙度低,而且由于构造变形作用、溶蚀作用、压实作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砂体抗压性能较高,使得渗透率大幅度降低。

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于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下,在砂体成岩史、受力史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形成特点。

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孔隙类型单一、尺度小、分布不均匀等方面。

由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的影响,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而且多为非连通孔隙或微孔隙,使得储层渗透率明显下降。

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尺度小、分布不均匀的特点,也给储层的有效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流体特性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导致其中的流体在储层内部存在着较大的渗流阻力。

储层中的岩石颗粒对流体的吸附作用也较为显著,使得流体在储层中不易流动。

低渗透砂岩储层中的流体特性表现为流动性差、产能低等特点,这也是储层开发难度较大的原因之一。

五、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技术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困难特点,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特殊开发技术来解决。

可以通过水平井、多段压裂、酸化增渗等手段来提高储层的渗透率,改善储层的产能。

还可以通过地质评价、物理模拟等技术手段来对储层进行详细的评价,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形成特点明显、孔隙结构封闭、渗透率低、流体特性差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这类储层的开发难度较大。

但通过科学研究和合理开发,相信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为国内油气资源的增储增产作出重要贡献。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地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油气难以流出的油田。

由于储层条件差、开发难度大,低渗透油田一直被称为“石油工业的最后一块净土”。

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开发技术、研究进展三个方面探讨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与研究。

地质特征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储层特点、孔隙结构和岩石性质。

首先是储层特点,低渗透油田的储层通常由致密砂岩、钙质岩、页岩等组成,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储层非均质性强。

其次是孔隙结构,低渗透储层中的孔隙多为微孔和裂缝,且孔隙连通性差,储层渗流路径复杂。

再者是岩石性质,由于低渗透储层中的岩石多为致密岩石,机械性质好,导致油气固溶程度高,开采难度大。

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表现为储层致密、孔隙结构复杂、岩石性质良好。

开发技术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开发技术,包括常规开发和非常规开发。

常规开发技术主要包括水驱开采、聚合物驱、化学驱等,通过注入一定的压力和添加剂改变储层条件,增加油气渗流能力,实现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

而非常规开发技术则主要包括压裂增产、水平井开采、CO2驱等,通过改变传统的开采方式和技术手段,使得低渗透油田能够更有效地释放油气资源。

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如微观尺度的渗流研究、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等,也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进展近年来,对低渗透油田地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首先是在储层地质特征的研究上,通过钻井、取心等野外调查手段,对低渗透油田的储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油田的合理开发和开采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其次是在开发技术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室和现场实验,不断改进现有的开采技术,提高了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和资源回收率。

最后是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如水力压裂技术的优化设计、复合驱油技术的研发应用等,为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和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低孔低渗储层测井地质特征及评价方法研究

低孔低渗储层测井地质特征及评价方法研究

低孔低渗储层测井地质特征及评价方法研究发布时间:2022-06-21T08:03:52.104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2月)4期作者:孟子棋[导读] 低孔低渗透储层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

孟子棋(中国石油集团测井公司培训中心陕西省西安市)摘要:低孔低渗透储层将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增储上产的主要资源基础。

因此,低渗透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景,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近年来,在对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了相对优质的储层。

本文研究了低孔低渗储层的地质特征,介绍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评价原理,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关键词:低孔低渗,测井,地质特征,评价方法前言1低孔低渗储层的地质特征根据我国油田的开发实践和理论研究,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一般是指孔隙度小于20%、空气渗透率低于50×10-3μm2,且大于0.01×10-3μm2的砂岩储层。

在低渗透储层中,河流-三角洲相砂体占主体,矿物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等因素会加剧储层向低渗透的演化。

低渗透储层具有自身的典型特征,如沉积物成熟度低、储层物性差、孔喉半径小、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比较发育以及储层油水非达西渗流等。

1.1岩石学特征我国陆相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特征是矿物成熟度低,主要表现为长石和岩屑含量高,粘土或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基岩类型为长石和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少见。

岩石颗粒粒径分布范围广,粒径差异大,分选圆度差,颗粒多呈线接触。

因此,在早期成岩阶段,沉积物容易被机械压实,岩石的孔隙空间将大大减少,储层将变得致密,物性将变得更差。

1.2孔隙结构特征孔隙度、渗透率和地层因素通常用来描述岩石孔隙结构的宏观特征。

渗透率的大小主要受岩石孔喉的控制。

表征孔喉尺寸的参数包括孔喉平均值、最大孔喉半径等。

地层因素可以测量孔隙度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

我国大多数低孔低渗砂岩储层都受到成岩作用的强烈改造。

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隙,孔隙非常小,喉道主要为管状和片状喉道,喉道非常薄,毛管压力高。

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

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

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3曾联波(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摘 要 综合分析了不同地区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的发育规律、渗流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发现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裂缝的间距一般呈对数正态函数分布,并与岩层厚度呈正线性相关关系。

裂缝的发育受岩性、岩层厚度、沉积微相、构造和应力等因素控制。

裂缝渗透性受现应力场的影响,通常与现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近平行裂缝的渗透性最好,但其它方向裂缝的渗流作用不容忽视。

裂缝提高了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可动油饱和度,同时又影响井网部署和注水开发效果。

关键词 裂缝 发育规律 渗流特征 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04)01-0011-07低渗透砂岩储层一般是指空气渗透率<50×10-3μm 2的含油气砂岩储层(李道品,1997)。

由于其岩石致密,脆性大,在成岩过程和后期构造变动中,在非构造作用力和构造作用力影响下可产生各种微断裂和裂隙(本文统称为裂缝),成为裂缝性低渗透砂岩储层。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裂缝所起的储集作用较小,裂缝的孔隙度通常<0.5%。

裂缝主要是提高储层的渗透率或造成储层渗透率强烈的非均质性,裂缝的渗透率通常比基质渗透率高1~2个数量级。

因此,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对提高这类油气田的开发水平,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裂缝发育规律(1)裂缝间距及其与层厚关系通过不同构造类型露头区和岩心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的间距常服从对数正态函数分布。

从准噶尔盆地火烧山油田及其附近相似露头区上二叠统平地泉组垂直同一组系裂缝走向的间距测量表明,无论是在全区范围内对所有裂缝进行测量统计,还是在与岩心直径相同的10cm 直径圆的小范围内对裂缝进行测量统计,裂缝间距都服从对数正态函数分布规律,只是10cm 直径圆内的裂缝平均间距小一个数量级(图1)。

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谈探析

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谈探析

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谈探析摘要: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油藏,其渗透率一般小于1mD。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对其地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开发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内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对油气需求的增加,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将从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开发对策引言:低渗透油藏是当前油气开发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国内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和开发已成为我国油气行业的热点问题。

然而,由于低渗透油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开发存在许多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挑战,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对策。

因此,深入探究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对策,对于提高勘探和开发效率、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1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1.1渗透率低,储层物性差低渗透油藏的孔隙度往往小于10%,孔径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亚微观尺度,如纳米级别的毛细孔、微孔和介孔。

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差,形成的孔隙往往呈现不规则形状,孔隙之间的沟道比较狭窄,难以形成流动通道;并且低渗透油藏的岩石细观结构复杂,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路径会受到阻碍,导致渗透率低,开发效率低下[1]。

此外,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物性差也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通常表现为储层的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孔隙连通性差以及储集物性差异性大,由于储层物性差,储层内的油气难以有效地流动,使得油气的开采难度增大,开采周期变长,投资成本增加。

1.2产能低首先,由于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孔隙连通性差,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很大的阻碍,导致油气的运移速度缓慢。

其次,由于油层中含有的原油粘度较大、密度较大、流动性差,因此开采难度大,储层开发利用率低。

此外,低渗透油藏中储集的油气物性复杂,存在许多组分的混合,如轻质烃类、重质烃类和蜡质等,其相互作用会使得开采难度增大,对于单一成分的提取难度也有所增加。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的砂岩储层。

这类储层一直以来都备受石油行业的关注,因为其开发难度大,开发成本高。

随着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对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研究和开发变得更为重要。

本文将从储层特点的角度来深入探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

1. 孔隙度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在5%以下,远低于常规砂岩储层的10%~20%。

这意味着储层中有效的储集空间较小,储层中所含的油气资源相对较少。

2. 渗透率小: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通常在0.1md以下,远低于常规砂岩储层的几个甚至几十个数量级。

这意味着储层对流体的渗透性较差,导致开发难度增加。

3. 储层致密:由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低,因此储层通常较为致密,流体难以通过孔隙和裂缝来移动。

4. 生产难度大:由于上述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生产难度较大,需采用先进的增产技术和工艺来提高开采效率。

5. 地质构造复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地质构造通常较为复杂,包括多种成岩作用、构造变形、岩石改造等地质现象,增加了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难度。

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研究现状1. 地质调查与储层描述:利用地质调查和储层描述技术,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详细的地质剖面分析,了解其储层特征和分布规律。

2. 物性评价与试验研究:通过物性评价和实验研究,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等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3. 成岩作用与裂缝特征研究:通过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和裂缝特征进行研究,了解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储集空间,为开发技术和工艺提供依据。

4. 潜力评价与资源储量估算:通过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勘探评价和资源储量估算,确定其油气资源的潜力和开发价值,为后续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5. 储层改造与增产技术研究:通过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改造和增产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提高储层的渗透性和产能,实现可持续开发。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砂岩储层,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相对较低。

孔隙度是指储层中的孔隙空间与储层总体积之间的比例。

对于低渗透砂岩储层来说,由于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的影响,导致岩石的颗粒之间的孔隙相对较小,因此孔隙度较低。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较小。

渗透率是指单位压力下单位面积的流体通过储层的能力。

低渗透砂岩储层由于孔隙度较低,岩石中存在许多窄小的细孔和裂缝,这些细孔和裂缝之间的连接较差,使得岩石的渗透率较小。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储层含油饱和度较低。

储层含油饱和度是指储层中含有的原油或天然气所占的比例。

由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储层中的石油流动性较差,导致原油或天然气饱和度较低。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较高。

非均质性是指储层中各种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厚度等)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

对于低渗透砂岩储层来说,由于成岩作用和压实作用的影响,岩石中非均质性较高,不同地区、不同深度的砂岩储层性质存在差异。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主要包括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储层含油饱和度较低和非均质性较高。

深入研究这些特征对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低渗透油藏的认识与开采

低渗透油藏的认识与开采

• 东部:松辽、渤海湾、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
含油气层系多:
• 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
类型多
• 包括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
地质特征
一、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
➢ 沉积成因:包括近源沉积和远源沉积。
➢ 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地质特征
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性和物性特征
(大于 500 ×10-3μm2)之中。
➢ 在同一油田范围内,低渗透储层一般埋藏较深,其原油性质通
常比埋藏较浅的高渗透储层要好。
地质特征
三、低渗透油田流体、压力和能量特征
压力特征
➢ 我国许多异常高压油田都属于低渗透油田,特别是压力系数大
于1.4的超高压油田全都是低渗透油田
能量特征
➢ 我国低渗透油田主要为弹性驱动油藏。弹是极微细的粉砂岩,且有较高的泥质含
量。粒度分布范围广,因而颗粒混杂,分选差,悬移物质高
➢ 渗油层的岩矿成分总体分三大岩类:西部岩屑为主,东部长石
为主,中间有特殊环境沉积的石英砂岩油层
➢ 在低渗油层中,胶结类型比较复杂,岩石胶结类型以孔隙型和
接触型为主
地质特征
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性和物性特征
60 .0
0 .210
Y6-9
17 .3
0 .00091 1 .075 17 .2
28 .00
32640
9 .55
9 .21
0 .060
95 .0
0 .050
Y8-9
17 .3
0 .00091 1 .075
4 .0
18 .80
46000
10 .25
9 .10
0 .120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是一种难以开发的油气储层,其储层的渗透率一般在0.1~10mD之间。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孔隙度低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一般在10%以下,且孔隙较小,一般在0.01-0.1毫米之间。

由于孔隙度低,储层的贮储能力较弱,需要高效的注水压裂技术来增加储层的渗透性。

2.渗透率低
3.非均质性强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内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不均匀。

这就使得开
采难度更大,需要采用更加巧妙的开采技术。

4.钝化
由于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率低,油气在储层中容易淤积,所以会发生钝化现象。

这会
使得储层中的油气难以开采,并增加开采成本。

5.产层厚度薄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产层厚度一般比较薄,一般在10-50米之间。

这要求在开采过程中
要更加精细地钻井,以充分利用储层石油资源。

以上就是低渗透砂岩储层的主要特点。

尽管存在一些开采难度,但近年来随着注水压
裂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采技术已经有所改善,并逐渐成为一种有发
展前景的新油气资源。

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摘要:矿物含量高;成岩成熟度高,毛管压力高,孔半径小;沉积物成熟度低等是我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地质特点,如果进行开采、钻井以及完井的工程,就会引起巨大的危害,通常来说,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反映的都是低电阻率,所以,对这个类型油藏的开采与认知难度系数较大。

本文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几个主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然后讨论了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怎样形成的,最后介绍了裂缝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地质特征引言:低渗透砂岩的优质储层中会进行发育,并留存着次生孔隙、原生孔隙以及裂缝。

若想简单的就可以留存原生空隙,满足的条件是压实作用低、埋深浅。

在孔隙流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矿物质,其中绿泥石能够起到结膜的作用,大多数情况下都在碎屑颗粒中,这种现象将抗压实性大大增加了,能够较好的保留原生孔隙;成岩中会出现溶蚀的情况,主要是将岩屑与长石等进行溶蚀,其中有很多稳定性低的颗粒,从而使得次生孔隙带状态稳定;次生孔隙带再次出现的因素为方解石等胶结物溶蚀后以酸性孔隙流体为基础;影响裂缝的有断层、岩性以及褶皱,断层周边之所以时常出现裂缝带,是由于砂岩致密硬脆时才可以。

对此类储层的认识时间我国是比较早的,在十八世纪初,就探寻到了典型的特低渗油藏,即延长油矿。

在我国的油气储量中,低渗透油气藏的占比为三成。

1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差;压力敏感性强;结构与成分成熟度低;裂缝发育以及储层物性差等都归属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性当中。

1.1岩石学特征在低渗透砂岩中,岩石特性各不相同,类型也多种多样,长石砂岩与岩屑砂岩在低渗透砂岩中分布的最为广泛,并且有较低成熟度的结构与矿物,碳酸盐胶结物与黏土矿物在其中的含量多。

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探究中优势大,开发便捷,成本低,效率高,南部油田的砂岩较为细腻,直径大约零点二毫米,称之为中粒长石砂岩,呈次棱状;颗粒多、薄膜等是孔隙式胶结的特性;颗粒的成分大多数是长石,含量大约在百分之五十;浊沸石与绿泥石占填隙物的比例大。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渗透率较低的砂岩储层,其渗透率通常小于0.1mD。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储层性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进行详细的研究,探讨其地质特征、储层性质以及开发特点,为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地质特征1. 地质构造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通常发育于构造边缘、构造隆起以及浅海相地域,其地质构造特征受构造活动的影响较大,常常受到古生物构造和构造混合的影响,形成了多样的地质构造类型。

2. 沉积环境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沉积环境多样,通常发育于陆相、海相、湖泊相等不同沉积环境下,受到潮汐、波浪和波浪等动力作用影响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细,形成了砂岩颗粒度细、排列密集的特点。

3. 成岩作用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多样,常常受到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的影响较大,导致砂岩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

二、储层特征1. 孔隙结构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度较低,多为微观孔隙和裂缝孔隙,孔隙分布不均匀,影响了储层流体的迁移和储集。

2. 孔隙类型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物理孔隙、化学孔隙和构造孔隙等,其中物理孔隙和化学孔隙对储层渗流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

3. 孔隙连通性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连通性较差,长期受到地质构造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导致孔隙间存在一定的隔离现象,限制了储层的有效渗流。

三、开发特点1.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储层渗透率低、孔隙度小、孔隙连通性差等方面,需要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和方法进行开发。

2. 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水平井、压裂、酸化等技术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储层的产能和采收率。

3.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震、工程、流体等多领域知识,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和调控,以实现储层的有效开发。

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复杂的地质特征、多样的储层性质和挑战性的开发特点,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渗透率较低的砂岩储层,其孔隙空间较小,渗透率低于0.1 md。

这类储层通常被认为不具备经济价值,但随着油气勘探难度的不断提高,低渗透储层逐渐
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开发低渗透砂岩储层,需要深入研究其特征及储集规律。

矿物成分方面,低渗透砂岩储层以石英为主,其他矿物包括长石、云母、黑云母等。

其中石英是储层中最主要的矿物,其占据了储层中绝大多数的孔隙和储集空间。

长石和云
母等矿物的含量较低,对储层的影响较小。

黑云母的存在对储层的影响比较大,其颗粒较大,对孔隙的封堵作用比较显著,影响渗透性。

孔隙结构方面,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相对复杂,主要包括几何孔隙、喉道孔隙、裂缝孔隙等。

其中几何孔隙为砂岩储层中最大的孔隙类型,占据了绝大部分储集空间。


道孔隙和裂缝孔隙的数量较少,在储层中占据了较小的比例,但它们可能会在过程中承担
重要的传质和流动作用。

渗透率方面,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较低,一般在0.001-0.1 md之间,甚至更低。

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与孔隙径向分布密切相关,通常其孔
隙大小分布集中在0.1-10微米之间的范围内。

低渗透砂岩储层开发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储层的渗透率较低,油气的排采困难。

二是孔隙系统复杂,传质和渗流不均,油气难以聚集和运移。

三是储层不均质性较大,水
平井开采难以确定储层的最佳开发方案。

如何有效开发低渗透储层,是油气勘探领域的重
点研究方向之一。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渗透率低于0.1mD的砂岩储层。

由于其储层富含石英和长石等矿
物质,而矿物颗粒之间的孔隙度较低,因而渗透率也较低。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主要特点为:孔隙度低,孔径小且不连通。

储层中的地层流体(水、天然气、石油等)很难从矿物颗粒之间的微小空隙中流动。

此外,储层还具有高表面电荷
密度和复杂的孔隙结构,使得原油在储层中的油层相分离较快。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用一系列特殊技术手段。

如矩形井网的建立、水平井的开发、多级压裂等技术都被广泛应用于该储层的勘探生产过程中。

此外,需要加
强研发新型的增压采油技术,提高渗透率和产量。

目前,国内外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勘探
开发中,针对不同的储层类型,发展了多种技术方法,这些方法中包括水平井技术、酸化
压裂技术、CO2注入技术等。

总体来说,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风险大、技术难度高、成本较高的特点。

但随着研究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该储层的勘探开发逐渐成为了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点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具有低渗透性能的砂岩储层,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研究,不仅对于油气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资源开采率、减少资源损耗,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影响和应用。

一、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定义和特点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孔隙度高、渗透率低的砂岩储层,通常渗透率小于0.1mD。

由于渗透率低,储层对油气的运移和储存性能较差,开采难度较大。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渗透率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通常在0.01~0.1mD之间,远远低于常规砂岩储层的渗透率。

渗透率低导致了储层对油气的渗流能力较差,大大降低了油气的流动性和可采性。

2. 孔隙度高: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在15~25%之间,属于典型的孔隙型储层。

虽然孔隙度较高,但渗透率低导致了储层的有效孔隙率较低,不利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

3. 孔隙结构复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多样,包括溶孔、胶结孔、裂隙孔等多种类型的孔隙,这些孔隙对储层的渗透特性和油气的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4. 岩石力学性能差: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岩石力学性能通常较差,弹性模量低、抗压强度小,易发生崩塌、塌陷等问题,对储层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影响和应用低渗透砂岩储层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油气资源潜力大:低渗透砂岩储层虽然渗透率低,但由于孔隙度高,储层中仍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通过有效的勘探开发技术和方法,可以充分挖掘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油气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勘探开发的成功率。

2. 储层改造技术成熟: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储层改造技术,包括水平井、压裂技术、酸化处理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储层的渗透率和生产能力,提高油气开采率。

3. 油藏工程技术创新: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采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对油藏工程技术进行创新和突破,如研究提高注采效率的新型水驱开采技术、有效控制储层堵塞和污染的方法等,以提高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增产增注技术-低渗透砂岩油藏改造技术

增产增注技术-低渗透砂岩油藏改造技术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导致流体流动性差,开采难度较大。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厚度较薄,且存在较多的天然裂缝和节理。
由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渗透率较低,导致单井产能较低,采收率不高。
产能低下
注水开发难度大
储层改造困难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压力高,注水井吸水能力差,难以实现有效注水开发。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常规的储层改造技术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03
02
01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面临的挑战
通过储层改造技术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单井产能和采收率。
储层改造
研究适合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技术,提高注水效率和采收率。
注水开发
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单井产能和采收率。
01
增产增注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案例分析
表示整条搜索 的 5, I am an integer power.解释一下 len(x) 花费搜索 的 1004 down "chaining" game-upgraded st year's game-upgraded version.解释一下 game-upgraded st year's game-downloaded version.解释一下,如果一个
增产增注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案例分析
花费搜索 的 1
THANKS 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详细描述
压裂技术
总结词
通过酸液对地层进行溶蚀,清除地层中的堵塞物,提高地层渗透性,增加原油产量。
详细描述
酸化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增产增注技术。通过向地层中注入酸液,可以溶解地层中的堵塞物和岩石颗粒,从而清除地层中的障碍,提高地层的渗透性。酸化技术可以分为常规酸化和深度酸化,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低渗透砂岩油藏。

特低渗

特低渗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基本特征0 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低渗透及特低渗透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为了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基本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6油藏为例,展开对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及地质特征分析。

1 储层的分类及特低渗储层的特征1.1 储层的分类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储层的划分标准并统一。

我国一般将渗透率在50mD以下的油藏称为低渗透油藏。

按照不同的标准,油藏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2】。

按渗透率按渗透率为标准划分低渗透率储层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而且比让认同的方法。

以渗透率为基本标准,结合微观结构参数、驱动压差、排驱压力、储集层比表面积、相对分选系数、变异系数,将低渗透储层划分以下6类。

○1类(一般低渗透):油层渗透率为10~50mD,这类储层的主要特点是,主流吼道半径较小,孔喉配位低,属中孔、中细组合型的油层,驱动压力低,流动能力较差,开采较容易。

○2类(特低渗透):油层渗透率为1~10mD,这类储层的平均主流吼道半径小,孔隙几何结构较前者为差,相对分选系数好,孔喉配位低,属中孔微喉、细喉组合型的油层。

驱动压力大,难度指数大,比表面积大,储层参数低,不易开采。

○3类(超低渗透):油层渗透率为0.1~1mD,这类储层的平均主流吼道半径小,孔隙几何结构差,相对分选系数好,孔喉配位低,属小孔微喉组合型的油层。

驱动压力大,流动能力差,比表面积大,吸附滞留多,水驱油效率低,开采难度大。

○4类(致密层):油层渗透率为0.01~0.1mD,油层表面性质属亲水,驱油效率低。

○5类(非常致密层):油层渗透率为0.0001~0.01mD,这类储层的显著特点是中值压力高,是非常差的储层。

○6类(裂缝-孔隙):储层特征是在测试样品上肉眼是看不出裂缝的,岩石非常致密。

按启动压力分类基于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分类的方法,是为了全面反映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特征。

通过室内岩心实验表明,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储层渗透率的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熟料级别不同,具体划分如下:○1类: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率的数量级是10-4,渗透率范围是8~30mD。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一、引言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砂岩储层,一般渗透率小于0.1md。

由于渗透率低,传统的原油开采技术通常无法有效开发这类储层,因此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储层岩性特征、渗透率分布规律、成因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有效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储层岩性特征1. 岩石组成低渗透砂岩储层通常由石英、长石、云母、伊利石等矿物组成,其中石英矿物含量较高,占据储层的主体成分。

2. 孔隙结构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晶间孔、晶内孔、溶孔等。

溶孔是储层中最主要的孔隙类型,其分布不均匀,对岩石的孔隙结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孔隙连接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连接性较差,孔隙之间的连接通道相对较少,这导致了储层的渗透率较低。

三、渗透率分布规律1. 渗透率非均质性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分布通常呈现出非均质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垂向和平面上的变化。

在同一水平层面上,不同井段的渗透率有时相差甚远。

2. 渗透率分布规律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分布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岩石孔隙结构、岩性组成、构造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以及成岩作用等。

渗透率分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四、成因分析1. 地质构造低渗透砂岩储层通常受到多期次的构造变形作用,包括褶皱、断裂、隆起等。

地质构造对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具有重要影响,构造对储层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2. 成岩作用低渗透砂岩储层经历了多期次的成岩作用,其中包括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

这些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油气充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油气充注是影响储层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油气充注会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因此对开发潜力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五、总结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复杂的岩性特征、非均质的渗透率分布规律和多种成因影响。

在实际开发中,需要综合考虑储层的这些特点,采用合适的开发技术和方法,才能有效开发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潜力。

关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机理及特点的研究

关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机理及特点的研究

关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机理及特点的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小的砂岩储层,由于其储层性质的特殊性,给油气勘探开发带来很大的挑战。

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机理及特点,对于有效开发这类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机理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不是单一的原因所导致的,而是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主要形成机理包括成因作用、构造作用和侵蚀作用。

1. 成因作用在地质历史长河中,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的初级因素是原生地层的沉积环境。

砂岩的孔隙空间较小、分布不均匀,主要由于沉积环境、沉积过程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砂岩储层的渗透率较低。

2. 构造作用构造运动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构造过程中的褶皱和断裂对储层的物理性质产生了影响,比如压实作用、溶解作用和微裂缝的生成等,都导致了砂岩储层渗透率的降低。

3.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指外界环境对砂岩储层造成的侵蚀作用,如风化剥蚀、水力侵蚀等。

这些作用会让砂岩储层的孔隙空间变得更小,渗透性更差。

以上三种形成机理是导致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其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该类型储层的特点更加突出。

1. 孔隙度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一般都比较低,这是由其成因作用所决定的。

这种特点导致了砂岩储层的储集能力较差,储层的含油、含气能力也相应下降。

2. 渗透率小由于形成机理的作用,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一般都比较小,使得油气难以流动。

这也是导致开发难度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3. 孔隙结构复杂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包括孔隙形态多样、孔隙连接性差等特点。

这使得储层中的油气难以聚集和流动。

4. 酸性侵蚀影响在地质历史中,低渗透砂岩储层可能会受到酸性侵蚀的影响,形成微裂缝和酸侵蚀洞渠等。

这些作用也会对储层的渗透性和储集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主要包括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孔隙结构复杂和酸性侵蚀影响等。

这些特点使得该类型储层的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勘探开发技术。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低渗透砂岩储层特征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砂岩储层,通常渗透率小于0.1毫达西(mD)。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低渗透砂岩储层具有较差的裂缝连通性和较低的油气水储量,勘探难度大,开发效果低等特点。

为了更好地开发这一类砂岩储层,需要对其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渗透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渗透率较低,油气在砂岩中的渗流受到一定的限制。

其主要表现为渗透率低、孔隙度小、渗透能力差等特点。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在10%以下,孔隙结构复杂,包括单一孔隙、连通孔隙、非连通孔隙等。

由于孔隙度小,渗透能力差,油气在储层中的埋藏形式多为吸附态和准稳态。

二、岩石力学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通常含有一定的岩石力学特征,如岩石强度、弹性模量等。

砂岩储层的特点是脆性大,易发生裂缝、塌陷等问题。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力学性质通常通过岩石力学试验来确定,如弹性模量试验、抗折强度试验等。

了解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力学特征对储层的开发和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孔隙结构特征: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是指砂岩中的孔隙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性直接影响着储层的渗透性和连通性。

通常,孔隙结构可以分为连通孔隙、非连通孔隙和孔喉孔隙等。

连通孔隙是指储层中孔隙直接连通,油气能够自由流动的孔隙;非连通孔隙是指孔隙之间不连通,油气不能自由流动的孔隙;孔喉孔隙是指储层中连接非连通孔隙与连通孔隙的狭窄孔隙管道。

了解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有助于评价储层的渗流性能和开发潜力。

四、测井特征:测井是研究储层特征的重要方法。

低渗透砂岩储层常用的测井方法包括自然伽马测井、密度测井、声波测井等。

自然伽马测井可以用来判断储层的颗粒含量和裂缝程度;密度测井可以用来计算储层的孔隙度;声波测井可以用来计算储层的渗透率和岩石弹性模量等。

测井数据的分析可以提供储层的详细信息,为储层的评价和开发提供依据。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主要包括渗透特征、岩石力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和测井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摘要:矿物含量高;成岩成熟度高,毛管压力高,孔半径小;沉积物成熟度低
等是我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地质特点,如果进行开采、钻井以及完井的工程,就
会引起巨大的危害,通常来说,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反映的都是低电阻率,所以,对这个类型油藏的开采与认知难度系数较大。

本文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几个主要
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然后讨论了低渗透砂岩储层是怎样形成的,最后介绍
了裂缝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地质特征
引言:低渗透砂岩的优质储层中会进行发育,并留存着次生孔隙、原生孔隙
以及裂缝。

若想简单的就可以留存原生空隙,满足的条件是压实作用低、埋深浅。

在孔隙流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矿物质,其中绿泥石能够起到结膜的作用,大多数
情况下都在碎屑颗粒中,这种现象将抗压实性大大增加了,能够较好的保留原生
孔隙;成岩中会出现溶蚀的情况,主要是将岩屑与长石等进行溶蚀,其中有很多
稳定性低的颗粒,从而使得次生孔隙带状态稳定;次生孔隙带再次出现的因素为
方解石等胶结物溶蚀后以酸性孔隙流体为基础;影响裂缝的有断层、岩性以及褶皱,断层周边之所以时常出现裂缝带,是由于砂岩致密硬脆时才可以。

对此类储
层的认识时间我国是比较早的,在十八世纪初,就探寻到了典型的特低渗油藏,
即延长油矿。

在我国的油气储量中,低渗透油气藏的占比为三成。

1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征
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差;压力敏感性强;结构与成分成熟度低;裂缝发育
以及储层物性差等都归属于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性当中。

1.1岩石学特征
在低渗透砂岩中,岩石特性各不相同,类型也多种多样,长石砂岩与岩屑砂
岩在低渗透砂岩中分布的最为广泛,并且有较低成熟度的结构与矿物,碳酸盐胶
结物与黏土矿物在其中的含量多。

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在低渗透砂岩储
层的探究中优势大,开发便捷,成本低,效率高,南部油田的砂岩较为细腻,直
径大约零点二毫米,称之为中粒长石砂岩,呈次棱状;颗粒多、薄膜等是孔隙式
胶结的特性;颗粒的成分大多数是长石,含量大约在百分之五十;浊沸石与绿泥
石占填隙物的比例大。

1.2孔隙结构特征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孔隙的状态一般为粒间孔,次生粒间溶蚀孔与原生粒
间孔都包含在内。

孔隙形状不规整,一般的形状为多边形,喉道细是其的特征,
片状与管状占多数,其孔隙结构差。

1.3物性特征
在我国低渗透油田中,基质渗透率在四十毫升以下,基质的孔隙度在百分之
十以下。

根据气田来讲,其基质渗透率在零点五毫升以下,基质的孔隙度在百分
之十以下。

1.4裂缝特征
成岩裂缝与构造裂缝这两个天然裂缝都出现在低渗透砂岩中,它们的储集性
能低,不过在渗透通道中是主要通道。

1.5非均质性特征
裂缝的发育趋势不同、裂缝的出现等是导致孔隙非均质性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且裂缝的发育状况各不相同,从而让裂缝的渗透率差别越来越不同。

1.6压力敏感性特征
压力敏感特性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的表现有两种情况,一为基质孔隙的压力
敏感性,二为裂缝的压力敏感性。

如果出现了一种不可逆转的状况,比如地层压
力下降,会使裂缝面受到的围岩静压变大,会使裂缝的渗透率与张开度迅速下降;孔隙系统细喉道的变化会随着低渗透砂岩应力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使得渗透
率越来越低,喉道半径出现闭合与缩小的状况。

2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形成机理
2.1沉积作用的影响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沉积作用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影响力强,也是首要影
响原因。

碎屑物的选择、列举、大小、多少、胶结物成分、磨圆、胶结方式以及
成分等或多或少的被沉积环境影响。

远源与近源两种沉积类型都属于低渗透砂岩,其主要标志为细粒三角洲与冲积扇。

2.2成岩作用的影响
重结晶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都对低渗透储层造成或多或少
的影响,并且这些作用使得储层表现出双重性现象。

(1)压实和压溶作用降低孔、渗性
根据研究分析可知,岩屑与长石的磨圆度与分选性不合格,这些压实作用使
得颗粒呈现出一种致密的状态,并且导致了渗、孔性下降。

(2)胶结作用降低孔、渗性
需要使孔隙流体中过饱和矿物沉淀可以形成胶结物,必须保证压力与温度都
处于上升的状态,最后来将粒间孔隙的间隙填充完整,以降低渗、孔性,不过其
为溶蚀孔隙的生长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低渗透砂岩储层受成岩作用的影响等同于次生低渗透储层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并且这个次生孔隙占比大。

在我国大多数含油气的盆地中,都有次生低渗透储层
的分布情况,且其是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关键。

2.3构造作用的影响
次生低渗透储层中的岩石比较硬脆,在构造应力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裂缝与
裂缝型低渗透储层。

3裂缝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在不同地域低渗透砂岩储层集体中,构造微裂缝的发育情况较为广泛,裂缝
的出现与成岩作用、沉积环境、构造作用以及岩性有很大的关系。

按照录井取芯、岩石薄片、野外露头等裂缝和影响其裂缝出现的地质原因分析研究的数据可知,
低渗透砂岩储层上发育的裂缝有三种类型,一为成岩裂缝,二为构造裂缝,三为
层间裂缝。

3.1构造裂缝
所谓的构造裂缝,即裂缝的分布与形成受构造应力场与部分构造事件影响的
裂缝。

构造裂缝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较多的为高角度裂缝。

多数的构造裂缝受成
岩矿物的填充原因而呈现一种半开启的闭合状况。

3.2层间裂缝
沉积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层理构造,出现的原因为能量条件与沉积介质的变化,是一种构造现象,以沉积中湖平面升降与河道的改变而交替出现的砂泥岩为条件,其裂缝就是层间缝。

层间缝在砂泥岩中出现的较多,特别是在泥质岩类中,一般
发育的情况都是与微层理面相符合,发育时按照层面的生长来发育,会出现分枝、弯曲、见面等情况。

3.3成岩裂缝
重结晶、胶结、溶解以及交代作用等都属于低渗透储层的成岩作用,这些作
用发生的经过可以形成一种成岩缝。

结论
总之,在各项分析研究后,将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关键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确定了其具有压力敏感性强、结构与成分成熟度低、孔隙结构差、非均质性强、
储层物性差等等的特性。

在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下,对低渗透砂岩的
形成状况有大小不一的影响程度。

在多种影响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沉积作用。

到现在,我国越来越重视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与其地质特征,怎样开采可以
将危害降到最低是目前炙手可热的问题,我坚信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这类型
油藏的开采难度会大大降低,文中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都会被解决。

参考文献
[1]熊兆川,朱瑞峰,李继红,罗丹。

英东复杂油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对
渗流机理的影响[J].国外测井技术,2016(01):15-17+22+3.
[2]王瑞飞,何润华,苏道敏,曹原,池云刚,唐致霞。

深层砂岩油藏储层孔
喉特征参数及预测模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31(05):2160-2165.
[3]曾大乾,李淑贞.中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J].石油学报,1994,15(1):38-45.
[4]李道品,罗迪强,刘雨芳.低渗透油田概念及我国储量分布状况[J].低渗
透油气田,1996,1(1):1-7.
[5]李道品.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