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与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钙磷
一、钙、磷在体内的分布与存在形式 1、钙、磷的主要存在形式:磷酸钙和羟磷灰石 2、血钙与血磷的关系:[Ca]×[P]=35~40 手足搐搦症的原因:血液中游离钙的浓度下降 二、钙磷在体内的代谢转变 三、激素对钙磷代谢的调节 主要调节激素:1,25-二羟维生素D3、甲状 旁腺素(PTH)、降钙素(CT)。
五、泌尿系统结石 1、产生原因:高血钙、高尿钙 2、临床症状:草酸钙和磷酸钙沉积,形成肾结石和 膀胱结石。 六、低磷酸盐血症
1、产生原因:使用过量A1(OH)2或CaCO3,与磷酸形成 不溶性沉淀,从而降低血磷。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磷从尿 中丢失过多
2、临床症状:最初症状是肌肉无力,最终可发展为佝 偻病。 3、降钙素 (1)分泌细胞:甲状腺C细胞 (2)主要靶细胞:骨、肾 (3)生理功能:降低血钙、降低血磷
1、食物中的存在状态:结合钙 2、吸收状态:离子钙 3、贮存状态:骨钙4、排泄粪(主要)二、磷的代谢转变
1、吸收状态:磷酸盐
2、贮存状态:骨磷
3、排泄:尿(主要)
1,25-(OH)2-D3 的生理作用
对小肠的作用 (+)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对骨的作用 对肾的作用 总效应
脂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 (+)骨骼的更新 (先溶骨再成骨,溶骨>成骨) (+)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合成钙 结合蛋白,促进钙的重吸收 升高血钙与血磷
1,25-(OH)2VitD3 溶解态的Ca2+ 与需要量有关 食物中的Ca/P 不溶性的钙盐 主要因素 (pH下降)易吸收 乳酸钙/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 胃酸缺乏使钙吸收降低 婴幼儿、孕妇、乳母、 老年人 最适1.5-2:1 磷酸盐、草酸、植酸
5.钙的排泄:肠道80%;肾脏20% (受调节)
二、 磷的吸收与排泄
胞内磷:磷酸盐、有机磷酸酯
钙与磷的关系
1、磷酸钙盐类:磷酸钙、羟磷灰石等 2、血钙与血磷的关系:【Ca2+】×【P】=35~40
钙磷的生理功能
一、钙的生理功能 1.形成骨盐参与骨架组成 2.血浆Ca2+的生理功能 (1)[Ca2+]:有利心肌收缩 (2)[Ca2+]:参与肌肉收缩
(3)第二信使作用:CaM可调节酶活性、细胞分
☼钙需要量:成人每天需600mg,青春期儿童每天需钙约
1000mg,孕妇及乳母需钙1500~ 2000mg/d。
☼磷的需要量为12mg/kg/d ☼当膳食中钙∶磷比在2~1.2时最宜于钙、磷的吸收
二、低血钙
1、产生原因: ①血浆蛋白质含量减少,可使蛋白结合钙减少; ②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TH分泌下降; ③维生素D3缺乏 2、临床症状:除精神症状外,常发生手足搐搦
1、分泌细胞:甲状腺C细胞 2、化学本质:32肽 3、分泌的调节:血Ca2+和CT成正比 4、生理功能 对骨的作用 对肾的作用 对小肠的作用 总效应
(+)骨盐沉积 (-)肾近曲小管对磷,远曲小 管对钙的重吸收 (-)对钙的吸收 降低血Ca2+ 、血磷
钙磷代谢紊乱
一、生理需要量
组织细胞
肠
排出
血钙与血磷 肾
粪钙
钙磷的代谢转变
尿磷
血清中[Ca]×[P]=35-40相对恒定
>40 <35
钙磷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 (-)骨盐钙化 (+)骨盐再溶解 引起佝偻病/软骨病
一、钙的吸收与排泄
1 .需要量:成人每天需600mg 2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小肠上端 3 .吸收途径 (1)主动吸收;(2)被动吸收 4、影响吸收的因素
1.需要量:12mg/kg/d 2. 吸收部位:小肠、空肠 3. 吸收形式:酸性磷酸盐(H2PO4-) 4. 影响吸收的因素 ① pH---酸性条件 ② 不溶性盐(Ca2+,Mg2+,Al2+,Fe2+) ③ 食物中的钙量 5. 磷的排泄:肾脏----70% (受调节) 肠道----30%
钙磷的代谢转变 一、钙的代谢转变
二、甲状旁腺素的调节作用 1.合成场所:甲状旁腺主细胞 2.合成过程: 前甲状旁腺素原 115肽
粗面内质网
甲状旁腺素原 90肽 N-末端信号肽25肽
高尔基体
甲状旁腺素 84肽
3. 分泌的调节: 血Ca2+和PTH 成反比
1,25-(OH)2D3 降钙素 (-)PTH(通过血钙) (+)PTH
三、降钙素(calcitomin,CT)的作用
三、佝偻病与软骨症
1、产生原因:维生素D3缺乏 2、临床症状:佝偻病发生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 软骨病则多发生于成年人。 四、高血钙 1、产生原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维生素D中毒 2、临床症状:神经肌肉兴奋性减弱,嗜睡,肌 张力减弱等,严重时有精神障碍,出现幻觉,甚至 昏迷。高血钙还可引起钙盐的异位沉着,如形成尿 路结石等。
1、活性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 既是维生素,又是激素 (1)活性维生素D3合成的关键酶:1-α -羟化酶 (2)分泌细胞:肠、肝 (3)主要靶细胞:骨、小肠、肾 (4)生理作用:升高血钙、升高血磷 2、甲状旁腺素(PTH) (1)分泌细胞:甲状旁腺
(2)主要靶细胞:骨、肾 (3)生理功能: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钙磷的分布
1、成人: Ca2+(1000g)
骨 骨胳肌 其它组织 体液 98 % 0.3 % 0.7 % 1 %
P(600g)
85 % 6 % 8 % 1%
2、细胞内:
Ca2+:少,相当于细胞外的1‰~1% P:多,磷酸酯,核酸等
体内钙的存在状态
骨钙 (不溶) 羟磷灰石结晶:3Ca3(PO4)2Ca(OH)2 无定形磷酸钙沉淀:CaHPO42H2O;Ca3(PO4)23H2O
泌、递质合成、微管聚合、有丝分裂、肌肉收 缩 (4)其它:突触传递、血液凝固、细胞粘连、 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二、磷的生理功能 1、成骨作用与破骨作用 2、核酸、磷脂、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组分 3、其它:调节酶活性,参与中间代谢,构成体 内缓冲体系
钙、磷代谢转变
食物钙磷
吸收
骨钙骨磷
沉 积 溶 解
酸中毒 碱中毒 pH
pH 7.8:37.5%游离 [Ca2+] [Ca2+] 抽搐
pH
体内磷的存在状态
骨磷
(不溶) 羟磷灰石结晶:3Ca3(PO4)2 Ca(OH)2 无定形磷酸钙沉淀:CaHPO42H2O;Ca3(PO4)23H2O
体液磷:磷酸盐、有机磷酸酯 血磷:血浆中的无机磷;3.4~4.0mg/dl
体液钙 不扩散钙:与蛋白质结合 (可溶) 游离钙 可扩散钙 难解离化合物:乳酸钙、柠檬酸钙 胞内钙:线粒体、内质网
游离钙:占1/2,血钙的功能状态
血 钙
(9~11mg/dl)
清蛋白结合钙:约占1/2 难解离钙盐:少量
离子钙---血钙中直接发挥生理功能的钙
离子钙与结合钙 的动态平衡 [HCO3-] Ca2++血浆蛋白质 结合钙 [H+] pH 6.8:54.3%游离
一、钙、磷在体内的分布与存在形式 1、钙、磷的主要存在形式:磷酸钙和羟磷灰石 2、血钙与血磷的关系:[Ca]×[P]=35~40 手足搐搦症的原因:血液中游离钙的浓度下降 二、钙磷在体内的代谢转变 三、激素对钙磷代谢的调节 主要调节激素:1,25-二羟维生素D3、甲状 旁腺素(PTH)、降钙素(CT)。
五、泌尿系统结石 1、产生原因:高血钙、高尿钙 2、临床症状:草酸钙和磷酸钙沉积,形成肾结石和 膀胱结石。 六、低磷酸盐血症
1、产生原因:使用过量A1(OH)2或CaCO3,与磷酸形成 不溶性沉淀,从而降低血磷。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磷从尿 中丢失过多
2、临床症状:最初症状是肌肉无力,最终可发展为佝 偻病。 3、降钙素 (1)分泌细胞:甲状腺C细胞 (2)主要靶细胞:骨、肾 (3)生理功能:降低血钙、降低血磷
1、食物中的存在状态:结合钙 2、吸收状态:离子钙 3、贮存状态:骨钙4、排泄粪(主要)二、磷的代谢转变
1、吸收状态:磷酸盐
2、贮存状态:骨磷
3、排泄:尿(主要)
1,25-(OH)2-D3 的生理作用
对小肠的作用 (+)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对骨的作用 对肾的作用 总效应
脂溶性激素的作用机制 (+)骨骼的更新 (先溶骨再成骨,溶骨>成骨) (+)肾远曲小管及集合管合成钙 结合蛋白,促进钙的重吸收 升高血钙与血磷
1,25-(OH)2VitD3 溶解态的Ca2+ 与需要量有关 食物中的Ca/P 不溶性的钙盐 主要因素 (pH下降)易吸收 乳酸钙/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 胃酸缺乏使钙吸收降低 婴幼儿、孕妇、乳母、 老年人 最适1.5-2:1 磷酸盐、草酸、植酸
5.钙的排泄:肠道80%;肾脏20% (受调节)
二、 磷的吸收与排泄
胞内磷:磷酸盐、有机磷酸酯
钙与磷的关系
1、磷酸钙盐类:磷酸钙、羟磷灰石等 2、血钙与血磷的关系:【Ca2+】×【P】=35~40
钙磷的生理功能
一、钙的生理功能 1.形成骨盐参与骨架组成 2.血浆Ca2+的生理功能 (1)[Ca2+]:有利心肌收缩 (2)[Ca2+]:参与肌肉收缩
(3)第二信使作用:CaM可调节酶活性、细胞分
☼钙需要量:成人每天需600mg,青春期儿童每天需钙约
1000mg,孕妇及乳母需钙1500~ 2000mg/d。
☼磷的需要量为12mg/kg/d ☼当膳食中钙∶磷比在2~1.2时最宜于钙、磷的吸收
二、低血钙
1、产生原因: ①血浆蛋白质含量减少,可使蛋白结合钙减少; ②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TH分泌下降; ③维生素D3缺乏 2、临床症状:除精神症状外,常发生手足搐搦
1、分泌细胞:甲状腺C细胞 2、化学本质:32肽 3、分泌的调节:血Ca2+和CT成正比 4、生理功能 对骨的作用 对肾的作用 对小肠的作用 总效应
(+)骨盐沉积 (-)肾近曲小管对磷,远曲小 管对钙的重吸收 (-)对钙的吸收 降低血Ca2+ 、血磷
钙磷代谢紊乱
一、生理需要量
组织细胞
肠
排出
血钙与血磷 肾
粪钙
钙磷的代谢转变
尿磷
血清中[Ca]×[P]=35-40相对恒定
>40 <35
钙磷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 (-)骨盐钙化 (+)骨盐再溶解 引起佝偻病/软骨病
一、钙的吸收与排泄
1 .需要量:成人每天需600mg 2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小肠上端 3 .吸收途径 (1)主动吸收;(2)被动吸收 4、影响吸收的因素
1.需要量:12mg/kg/d 2. 吸收部位:小肠、空肠 3. 吸收形式:酸性磷酸盐(H2PO4-) 4. 影响吸收的因素 ① pH---酸性条件 ② 不溶性盐(Ca2+,Mg2+,Al2+,Fe2+) ③ 食物中的钙量 5. 磷的排泄:肾脏----70% (受调节) 肠道----30%
钙磷的代谢转变 一、钙的代谢转变
二、甲状旁腺素的调节作用 1.合成场所:甲状旁腺主细胞 2.合成过程: 前甲状旁腺素原 115肽
粗面内质网
甲状旁腺素原 90肽 N-末端信号肽25肽
高尔基体
甲状旁腺素 84肽
3. 分泌的调节: 血Ca2+和PTH 成反比
1,25-(OH)2D3 降钙素 (-)PTH(通过血钙) (+)PTH
三、降钙素(calcitomin,CT)的作用
三、佝偻病与软骨症
1、产生原因:维生素D3缺乏 2、临床症状:佝偻病发生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 软骨病则多发生于成年人。 四、高血钙 1、产生原因: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维生素D中毒 2、临床症状:神经肌肉兴奋性减弱,嗜睡,肌 张力减弱等,严重时有精神障碍,出现幻觉,甚至 昏迷。高血钙还可引起钙盐的异位沉着,如形成尿 路结石等。
1、活性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 既是维生素,又是激素 (1)活性维生素D3合成的关键酶:1-α -羟化酶 (2)分泌细胞:肠、肝 (3)主要靶细胞:骨、小肠、肾 (4)生理作用:升高血钙、升高血磷 2、甲状旁腺素(PTH) (1)分泌细胞:甲状旁腺
(2)主要靶细胞:骨、肾 (3)生理功能: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钙磷的分布
1、成人: Ca2+(1000g)
骨 骨胳肌 其它组织 体液 98 % 0.3 % 0.7 % 1 %
P(600g)
85 % 6 % 8 % 1%
2、细胞内:
Ca2+:少,相当于细胞外的1‰~1% P:多,磷酸酯,核酸等
体内钙的存在状态
骨钙 (不溶) 羟磷灰石结晶:3Ca3(PO4)2Ca(OH)2 无定形磷酸钙沉淀:CaHPO42H2O;Ca3(PO4)23H2O
泌、递质合成、微管聚合、有丝分裂、肌肉收 缩 (4)其它:突触传递、血液凝固、细胞粘连、 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二、磷的生理功能 1、成骨作用与破骨作用 2、核酸、磷脂、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组分 3、其它:调节酶活性,参与中间代谢,构成体 内缓冲体系
钙、磷代谢转变
食物钙磷
吸收
骨钙骨磷
沉 积 溶 解
酸中毒 碱中毒 pH
pH 7.8:37.5%游离 [Ca2+] [Ca2+] 抽搐
pH
体内磷的存在状态
骨磷
(不溶) 羟磷灰石结晶:3Ca3(PO4)2 Ca(OH)2 无定形磷酸钙沉淀:CaHPO42H2O;Ca3(PO4)23H2O
体液磷:磷酸盐、有机磷酸酯 血磷:血浆中的无机磷;3.4~4.0mg/dl
体液钙 不扩散钙:与蛋白质结合 (可溶) 游离钙 可扩散钙 难解离化合物:乳酸钙、柠檬酸钙 胞内钙:线粒体、内质网
游离钙:占1/2,血钙的功能状态
血 钙
(9~11mg/dl)
清蛋白结合钙:约占1/2 难解离钙盐:少量
离子钙---血钙中直接发挥生理功能的钙
离子钙与结合钙 的动态平衡 [HCO3-] Ca2++血浆蛋白质 结合钙 [H+] pH 6.8:54.3%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