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唐代社会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与唐代社会结构
王立志 3110101065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亮,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这句是别人评价李白的经典诗句,是我最喜欢的唐诗之一。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这是怎样的李白与怎样的盛唐一直是我所想的,于是,总会想唐诗往往都能反映一定的唐朝社会现实,揭露或批判社会的一些现象。本身自己对社会结构的种种关系也是很感兴趣。于是,唐诗与唐代社会结构的论题便自然而然的在我脑中浮现了。
首先,谈一下社会结构的定义。广义地讲,它可以指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多方面的结构状况,狭义地讲,在社会学中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由于水平有限,所以主要笼统概括地谈一下唐诗所反映的社会阶层结构,经济以及一些社会结构中的制度等等。
一.唐诗与唐朝科举制度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一直是社会结构中不可小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关系到国家选才,国家兴亡,以及社会结构中的一些重大变革等等。“夙驾送举人,东方尤未明。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骑火高低影,街鼓参差声。”——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这首诗是白居易写清晨的早晨,一片寂静,早春时节,天气依然寒冷,树枝上积雪依稀可见,这是一篇凄冷的景象,而此时,举子们正穿过坊门,向尚书省礼部贡院方向驶去。将开始一天的应试。“白莲千朵照连廊,一片声平雅颂声”。夜凉如水,千盏烛灯,似朵朵盛开的白莲,映照着正奋笔疾书的举子。麻衣如雪,数千举子,十年苦读,只为今朝。科举是隋唐以后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指科目,“举”指选拔“科举”即分科取士的意思。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唐代诗歌也在迅速发展中,科举作为唐代知识分子生活的重要内容,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注入了真实的情感,比如杜甫在科场落第后壮游十年现实主义风格开始形成,他“致君尧舜禹,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从云端跌倒谷底,诗歌出现了“沉郁顿挫”的风貌。所以,唐朝的科举制度这一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因素极大地推进了唐代诗歌的发展,而与此同时,唐诗中所反映的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也让我们体会到唐代社会结构中的不合理的一面,科举制度创造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价值取向。还有科举制度仅仅是面向成年男子,除了皇宫设有女官外,地方政府没有为女子设立的职位,身为女儿身,总有满腹才情,也只能“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这无疑加重了唐代社会结构中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等等以上所列举的诗歌所反映出的事科举制度所体现的唐代社会结构中的和理性与不合理性,可见,唐诗与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唐代社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唐诗与唐朝社会阶级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了妇人的痛苦申诉,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示了官吏的残暴,表露了作者对局矿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作者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安史之乱之时,唐朝社会民不聊生,从这首诗中我们可见,老夫的三个儿子皆因战乱而
离家。真实地反映出了唐朝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这也正是杜甫之诗有史诗之称的重要原因。而此时的统治阶层有过着怎样的生活,虽不是盛唐时那样的纸醉金迷,但是也与此时的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得唐朝的社会阶级差距不得不使我们深思。唐朝的社会阶层大致可以分为贱民阶级、娼妓阶级、劳动阶级、贵族阶级、以及坐食阶级。唐代的贱民、娼妓与劳动阶级是唐诗创作中的重要题材,比如,歌姬与文人之间的关系,如李贺的《苏小小》“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赞扬劳苦大众的劳动阶级的《观刈麦》等等,还有以及描写所谓“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的诗句,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所有的诗句都把唐朝社会各阶级描写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唐朝底层贱民,劳苦大众,以及上层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的君王等等,唐诗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结构,这是一种在现代社会看来的畸形社会结构,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通病,社会阶级的矛盾十分明显,社会阶级之间的巨大差别明显反省出唐代社会结构中的不合理性,诸如此类现象,我们都能从类似以上的唐代诗句中找到真实地文字反映,同时这些社会结构中的不合理现象也为唐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现货的素材,由此可见,唐诗与唐代社会结构中的社会阶级有着很大的联系。
三、唐诗与唐朝的社会经济
经济,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正因如此,经济也是社会结构中不可不谈的一个话题,而经济中的农业往往是是唐代诗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从专门描写唐代农业发展的诗歌还是到以王维为首的田园诗歌,或多或少的谈到了军事,战争等对唐代农业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唐代战争频繁,尤其是安史之乱的年代,对唐诗农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可以从杜甫的《车兵行》以及《又上后园山脚》中可以看出;其次,唐诗中也有对唐代手工业的描述,这里主要针对酿酒这方面谈一下,有专家学者曾写过《从李白的觞咏诗看唐代的酒文化》(《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2期),通过对李白的75首觞咏诗中出现的酒器,描绘的酒的颜色等的分析,认为李白觞咏诗反映了唐代的酿酒技术承先启后,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这对唐代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是商业,杜甫曾写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而这里的门泊东吴万里船正是描写了那时成都繁华的商业景象;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由于与唐朝经济的发展,才使得在盛唐时期乃至之后的晚唐时期,唐诗得以充分的发展。唐王朝的统治者所实行的均田制、租庸调法等一系列措施,促成了唐初一百多年的经济高涨。至唐玄宗开元年间,经济的繁荣已达到顶点。虽然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成为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但在战乱后的相对和平时期,经济也曾得到一定的恢复,万紫千红的唐诗奇葩,正是在这一经济基础中孕育和培植起来的。发达的经济可以造成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社会气象,并极大地影响诗人们的创作心理,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使他们不萎靡也不颓丧,不消沉也不迷惘。所谓“盛唐气象”,虽然难以指实,却无疑是盛唐时期高度发达的经济的产物。与此同时,发达的经济可以为诗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创作条件,使他们得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中国古代,一般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作成长为一个优秀诗人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而唐代发达的经济正好提供了这两个条件。即以前者而言:唐代诗人用事征典极为丰富,这当是他们“读书破万卷”所致。如今很多卷轶浩繁的唐诗都是在如此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同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