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繁琐.狡黠.xié慰藉.jiè相辅相承.

B.见地.揣.chuǎi摩穿凿.záo 因地制.宜

C.晦.暗蓦.mò然拮.jié据郑.重其事

D.糟蹋.惶.huáng恐禁锢.gù无精打采.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国学经典”中蕴藏着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古奥的思想……我们可以潜入这些经典文章中,寻觅到汉语的,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我们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

A.古典情操源头功夫 B.典雅情操魅力功力

C.古典情怀源头功力 D.典雅情怀魅力功夫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改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B、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大众网记者从武汉市旅游局获悉,武汉市多家景区将通过打折、免费等优惠措施,迎接旅游日的到来。

C、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D、中国本土的国际教育不应该是丢弃了中文、丢弃了中国文化的国际教育,而应该是中国化的国际教育。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王大力喜欢运动吗?是喜欢踢足球呢?还是喜欢打篮球?

C. 大师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大师?”

D.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诸葛亮的一生。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

刘梦溪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无论哪一个民族,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就拥有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生活方式。文化还有精神价值的层面,比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艺术和美学等。

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现代文化是多元的、杂陈的、共生的。而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过去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三十年来,考古新发现让大家逐渐认同,中华文化并非仅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重要一源。二者在兴起的时间上是相同的,但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那么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它的文化已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征。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风格特征不同。《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流域;而浪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之滨;而道家思想的代表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之畔。自古以来,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就相互交融而又各自存在。

中华文化除了发生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其后一直占据主流;佛教、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国文化有重要影响。

‚三教合一‛,唐以后就有了。这是说儒释道三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如果不是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佛道两家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的空间。

儒释道历来是互补的。儒家主张一个人通过读书,积累学问,然后做官,再来治国。若此路不通,道教和佛教思想可以给人以安慰。所以古代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经常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不致走上绝路。

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所谓‚一体‛,不是单指汉族,而是指整个中华民族——南北朝时期多民族竞争并立;唐朝之所以出现盛

世局面,主要就在于它的开放与包容,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官。因此,‚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

因此中华文化还滋生出了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排外,对异风异俗,能够采取一种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还有一点,就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略性。在最强大的时候,也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

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存在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文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5、下列对“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单一的 B.多元的 C.不排外 D.包容性

6、对“中华文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文化自古就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的风格。

B.儒释道思想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地位同等重要。

C.中华文化同时具有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征。

D.中国文人的选择和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共通性。

7、本文的写作意图是()

A.认识中国文化的特质,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B.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处事做人,看待国内外的关系。

C.了解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保护不同的文化。

D.热爱中国文化,用尊重和欣赏的姿态与邻居建立睦邻友好关系。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闻强志.志:记住,记忆

B.平伐.其功伐:自夸

C.因谗.之曰谗:谗言

D.以事.其君事:侍奉

9、为文中划横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B.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C.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D.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与屈原同朝为官,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B.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发怒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C.屈原对楚王的昏庸痛心疾首,于忧愁苦闷之中写下了《离骚》。

D.屈原作《离骚》,用简约精微的言辞表达自己高洁的志趣和廉正的行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4分)

11、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