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等高线地形图

高中地理教案设计等高线地形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情感目标: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
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
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
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
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等高线是什么,如何读取等高线,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方法。
2.通过学习,提高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熟练读取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
3.教育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3.熟练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特征。
四、教具准备:
1.等高线地形图。
2.计算器。
3.投影仪,电脑(教师用)。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观看视频,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和读图方法。
2.知识讲解
通过投影仪将等高线地形图呈现给学生,详细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等高距、海拔高度、峰、坡、谷等。
3.知识运用
(1)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读取和分析,给出某个区域的地形图,并提出问题:这个区域是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还是高原?
(2)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并写出分析报告。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检查及改正自己分析错误或不完整的地方。
4.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并请学生分组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5.作业
请学生进行一个实地考察,在实地观察中与等高线地形图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调查报告。
六、教学反思
1.教师要注意课堂管理,防止学生玩手机等行为分散课堂注意力。
2.要对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发挥积极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完整版)《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教课设计授课人:安静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观点;(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出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山地的地形部位;(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坡度的陡缓。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利用自己身旁的事物(比方: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2)经过读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读图、自己着手制图、剖析地图,培育学生的着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感觉科学知识的作用。
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过等高线的形态辨别山体地形中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不一样的地形部位。
2、教课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经过等高线的形态辨别山体地形中山岳、山脊、山谷、悬崖、鞍部等不一样的地形部位。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署名笔、直尺教课方法:解说法、演示法、实践学习教课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复习检测1、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2、地球公转的中心、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导入新课察看我们四周的山,有的高有的低,那么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怎样把高低起伏表此刻平面地图上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
三、解说新课学生以《学法大视线》 P18 课前预习一为基础,预习书籍第 24 页至 25 页。
(一)地面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址超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址超出另一地址的垂直距离。
算一算: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4 米,新疆艾丁湖在海平面以下155 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8844-( -155)= 8999米(二)等高线学生阅念书籍第25 页图 1.36 等高线表示图,思虑并回答:1、等高线:(1)观点:在地图上,把海拔同样的各点连结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3.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推断地形特征及地形变化。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5分钟)展示一张地球仪或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地面,提问:“你们看到的地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样的地势?为什么有山川河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地形地貌与地球自转、公转、大气运动等因素的联系,并引出本节课重点内容——等高线地形图。
① 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等高线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绘制出的地形图,它是用等高线、点高程、沟谷河流等符号来反映地形高低起伏变化的地图,有明显的三维效果。
② 介绍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是连接地面上同一高度点的线,其不同高度对应的等高线线值一般为5米、10米、25米、50米、100米等等。
③ 介绍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的间隔为固定值;等高线间距越近,表示地势变化越大,山峰、丘陵、缓坡等地形因而可以看得出来;等高线一定不能互相交叉。
④ 介绍等高线的符号和绘制方法。
(1)板书几道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变化、推测出山峰、山谷、河流等地形地貌特征。
(2)让学生化身“制图员”,亲自动手绘制一个等高线地形图,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颜色、不同间隔的等高线,发现地形地貌的不同特征,为实际制图、旅游、环境评估等方面提供帮助。
回顾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并请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形成知识框架,方便后续的学习巩固。
三、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资源1.黑板、彩笔。
3.量角器、直尺、铅笔、橡皮等制图用具。
五、教学后记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理解地球地貌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制图实践,深入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推断地形特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读取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3. 能够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1. 能够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1. 教师:等高线地形图实例、白板、彩色粉笔、教案;2.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实例,谈论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
Step 2 理论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强调其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和研究的重要性;2. 教师使用彩色粉笔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解释等高线的含义和划分方法;3. 教师讲解读取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Step 3 实际操作(30分钟)1. 教师发放每组一份等高线地形图实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并尝试读取地形特点;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地形特点,并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如“哪个地方地势比较陡峭?哪个地方地势相对平缓?”等;3. 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彩色粉笔和白纸,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并标注不同的等高线。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将绘制好的地形图展示出来,并讲解他们的观察结果;2. 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解读方法。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根据教材中其他等高线地形图的案例,进行观察和绘制,并写出自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2. 提醒学生注意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要求。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的教学进行总结;2. 学生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复述和总结。
拓展活动:1. 学生自行查找其他等高线地形图的案例,并进行解读和绘制;2. 学生可以尝试进行地形的立体模型制作,以加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3)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进行地形分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2)培养学生绘图、分析、判断等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内容与过程: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入课堂讨论。
问题为:“你们小时候去过哪些地方的山区?山区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山区的地貌特征,并提出可能在地图上看到的地形线索。
(2)呈现:通过显示图片或模型图等形式展示一个等高线地形图,同时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询问:老师请学生依次回答以下问题:A. 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看到了哪些线条?B. 你能看出这些线条的作用是什么吗?C. 你能猜测出这个地方的地形是什么样子的吗?(4)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的想法,并向全班展示。
(5)练习: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发给每组一副等高线地形图,要求:A. 在地形图上找出10个明显的等高线。
B. 标出其中两个等高线的具体高度。
C. 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判断出这个地方的地形特征。
(6)展示:请学生把自己的地形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并比较不同小组的分析结果。
(7)概念解释: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等高线的间隔、密集程度和形态特征等。
(8)操作训练:让学生尝试绘制自己的等高线地形图,包括选择合适的间隔、观察地形线索、绘制等高线等步骤。
(9)总结:请学生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并将其记录在笔记中。
(10)拓展:通过展示更多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对不同地形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进行更独立的地形分析。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1)等高线地形图图片或模型图;(2)小组练习的等高线地形图;(3)学生的笔记和作业。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相关符号的含义;3. 能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势高低;4.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等高线地形图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PPT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图上连续连接等高点的线,它可以反映出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地势特征,对规划、建设、农业生产等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 符号解析(15分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常用符号,如等高线、斜面等,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代表的含义,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4. 绘制实例(20分钟)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课桌上绘制一个小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和小测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地形特征分析(20分钟)展示不同地形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分析地形的高低起伏和地势特征,并学会利用地形图寻找山脉、河流、湖泊等地理要素。
3. 实际应用(20分钟)讲解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意义。
4. 拓展延伸(15分钟)展示一些真实的等高线地形图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地形图,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和地势高低。
四、教学设计理念1. 本教学设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思想,通过提问、探究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通过符号解析和实际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3. 通过地形特征分析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4. 通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地理学科的拓展能力。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科目:高中地理课题名称: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举例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2)理解等高线的主要特点,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二)过程与方法本课遵循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他探索科学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体验生活、爱护环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三、教学过程:主要环节师生活动新课过程一、海拔和相对高度【老师】讲解、展示图片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是起点不同;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学生】思考、听讲、记笔记请思考:绝对高度(海拔)与相对高度有何区别?【学生】思考、听讲、记笔记并回答问题。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老师】讲解、展示图片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等各点的连线称作等高线。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老师】演示等高线的作法、展示图片四、 练习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A.①<③B.①<②C.①>②D.③=④2.下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 )五、教学评价:整堂微课下来,大部分学生基本能掌握知识要点,能很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这节课主要是从地形图判读的一个小点入手,来判读地形图中常见的形态和坡度大小的判读,内容集中,难度不大,整体教学效果很好。
【老师】动画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老师】讲解、展示图片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生】思考、听讲、记笔记请思考: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如何判断坡度大小?【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老师】点评、讲解、总结。
【老师】展示课堂练习【学生】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老师】陈述:今天课的内容已经上完,大家一起来归纳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要素;(3)掌握解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4)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势和地形特征。
2.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培养出对地形图的兴趣,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动力,培养出乐于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基本要素;(2)掌握解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询问学生对这张地图的认识和了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询问学生地图上的各种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思考。
3.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和示意图,教师向学生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包括等高线的定义,间距,闭合线和等高线的特点等。
4. 示范操作教师以示例地图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包括如何判断地势、地形特征以及地势的陡缓程度。
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操作。
5. 学生练习让学生分组或独立进行地形图的解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地势和地形特征的判断。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的练习,教师向学生总结归纳地形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强调重要的观察点和判断要点。
7.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解读结果和体会,让学生相互学习,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和掌握。
8.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提供一些等高线地形图,要求学生独立进行解读,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以保证教学效果。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评价,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地理概念,明确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用途。
2. 能够识别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地形图上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3. 能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实际地形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用途,能够识别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掌握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地形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询问学生对该地图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含义。
教师向学生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使用等高线将地理高度描述和表示的地图,能够直观地展现出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以及地形的特征。
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山脉、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引导学生识别和解读地形图上的不同地貌特征,并讲解各种地貌特征所代表的含义。
4. 绘制等高线地形图(20分钟)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和实际地形图,教师向学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方法,包括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方法。
然后以一个简单的地形图为例,引导学生用绘图工具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图数据,进行实际绘制操作,检验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方法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介绍等高线地形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军事、农业、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其他可能应用。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巩固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和认识。
四、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理数据,绘制一副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总结,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用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实例为引导,使学生在观察地图的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和用途,掌握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背景分析1.我国地广人稀,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等高线地形图是描绘地形地貌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学生了解地形、地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2.《人教版》教材将等高线地形图作为地理知识的一部分进行教学,包括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对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在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等高线的特点和作用;(2)能够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断地形地貌;(3)能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热爱与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2.教学难点:学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判断和绘制。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2)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4)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判断。
2.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2)示范法:教师示范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跟随练习;(3)实践法:组织学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然后进行地形地貌的分析与判断;(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地理知识,然后以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为例,让学生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析地形地貌。
2.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5分钟)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中的地形地貌,向学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高线的定义、特点、作用等。
3.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20分钟)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包括观察地形、确定等高线间隔、绘制等高线等步骤。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引言地形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工具,通过地形图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势起伏和地理特征。
而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它通过等高线的方式展示地形的起伏变化,能够直观地显示出山脉、河流、高地、低洼等地形特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认知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帮助他们掌握这一重要的地理工具,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
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学知识,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地理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引言等高线地形图是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示方式的地形图,它通过线条的连接来描绘出地表的起伏变化,使得地形特征一目了然。
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等高线地形图常被用于展示地型高低、坡度陡缓等情况,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表地形。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势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深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地形图的概述、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的作用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等高线地形图。
2.2 地形图概述地形图是地球表面上地理特征的可视化表示。
它以图形和符号的形式展示了地球上的山脉、河流、岗地等地形特征。
地形图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还可以为地质勘查、土地利用规划、军事战略等领域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在地形图上,各种地形特征都会以不同的符号和颜色进行标示。
山脉通常用棕色或灰色表示,河流则用蓝色表示。
地形图的比例尺通常比较大,能够清晰地显示地球表面的细节。
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地形。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人们可以了解地势的起伏、山脉的分布、河流的走向等信息。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阅读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形特征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解地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对于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和运用;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解地形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认为这是什么图?你能解读出这张图上的信息吗?2.师生共同讨论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作用,确保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30分钟)1.教师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结合实际地形图示例,指导学生理解等高线的含义和作用。
2.教师讲解如何阅读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从等高线间隔、等高线的间隔越近,表示地势越陡峭;等高线的相互关系,表示地势的起伏和形状;等高线的闭环和V字形表示山峰和山谷等。
三、示范(2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特征,并用合适的词语描述地势的起伏和形状。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读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总结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和技巧;3.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并给学生分发等高线地形图练习题;2.学生课本。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表现;2.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3.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并使用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观察和描述地势特征;2.拓展学生对于地形图的理解和运用,如地形剖面图等。
1.4.1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A.直线B.波浪线C.折线
3.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简述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2)请简述等高线的判定方法。
(3)请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4.应用题(每题20分,共20分)
(1)请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和地形类型。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与解读,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在能力层面,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观察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和判断地形特征,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同时,学生需要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素质层面,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学习等高线地形图需要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
-科技工具:利用地形建模软件或在线地图工具,让学生尝试制作和解读等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地形图和解码相关的书籍,如《地形图解码指南》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拓展建议
-自主研究: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形区域,利用地图册和实地考察资源,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研究和解读。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提高地理素养和地理空间认知能力。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地理课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能够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地形图的分析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探索欲望,提高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能够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
2. 教学难点: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解读地形特征,运用地形图分析技巧分析地势变化。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地形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了解地形图,地形图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理论学习通过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含义和制图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弄清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进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图规则。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掌握解读地形特征和地势变化的技巧,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地形图的分析中。
4. 小结归纳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如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图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地形图的认识和学习动力。
六、教学反馈1. 每节课学生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馈。
2. 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巩固和应用。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作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察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题目】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的相关内容【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中的内容,是本章内容中承上启下的部分。
对地图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下一节内容“地图的应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2.能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3.能够在中识别不同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判断坡度的陡缓;4.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设计合理的活动路线,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5.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及观察身边地理现象的习惯。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重点】1、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不同地形部位,判断坡度陡缓【教学难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不同地形部位,判断坡度陡缓环节内容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情境创设】小宇想在周末让爸爸带他去爬山看瀑布和小溪,现在爸爸给了小宇一幅地图,并给他设置了学习任务关卡,让小宇确定游玩目的地和大致路线。
帮助小宇一起闯关。
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兴趣就能引发学习动力新知教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自主学习,填写学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31文字内容,完成学案第1题【强调区别】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知识补充】我国海平面为黄海,即黄海海拔为0【课件展示】PPT展示学案填写内容答案【提问】展示图2-2-1,请同学回答问题:1、甲乙两地海拔是多少?(甲1500米乙500米)2、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是多少?(1000米)【练习】学生完成书本P31读图2-2-1第二题,学生回答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对错并讲解(教师进行纠正)【过渡】在认识了海拔和相对高度之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地表的五种基本地形。
二、认识地表五种基本地形【自主学习,填写学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书本P32图2-2-2,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第2题的表格。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1. 引言1.1 背景介绍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表示地形的方法,通过连接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的地点,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地形的起伏变化。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在地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也在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形分析和空间规划变得越来越方便。
在人教版教材中,等高线地形图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起伏的规律,培养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入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增强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地形特征,为后续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2. 正文2.1 教学内容等高线地形图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特征,提升他们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包括等高线的定义、作用和表示方式。
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是通过等高线来表示不同高度的地形特征。
3.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教授学生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包括如何根据地形图上的特征画出等高线、如何判断地形的变化等。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介绍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阅读、定位导航、山地旅行等。
让学生认识到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

《等高线地形图》电子教案第一章:等高线地形图简介1.1 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解释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强调等高线地形图在地理学和户外活动中的重要性1.2 等高线的表示方法介绍等高线的画法和特点演示等高线的标注和读法第二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2.1 海拔和相对高度解释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举例说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2.2 等高距和等高线分级介绍等高距的概念和作用讲解等高线分级的方法和原则第三章: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3.1 地形特征的识别指导学生识别不同地形特征的等高线图案举例分析地形特征的判断方法3.2 地形变化的分析教授如何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形的变化趋势练习解读地形图中的坡度、坡向等信息第四章: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4.1 户外导航与探险讲解等高线地形图在户外导航和探险中的应用方法示范如何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确定行进路线和判断危险区域4.2 土地利用和资源规划探讨等高线地形图在土地利用和资源规划中的作用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农业、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应用第五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练习5.1 绘制简单地形图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练习使用比例尺和海拔数据进行绘制5.2 分析复杂地形图提供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样例指导学生分析地形特征和变化,并解读地形图中的信息第六章: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的对应关系6.1 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的差异解释地形图上的等高线与实际地形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如地形复杂性、绘图方法和比例尺等6.2 地形图的校准与修正教授如何将地形图与实际地形进行校准和修正的方法演示如何利用地面测量数据来优化地形图的准确性第七章:现代地形图绘制技术7.1 数字高程模型(DEM)介绍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和应用解释DEM如何用于现代数字地形图7.2 遥感技术与地形图绘制探讨遥感技术在现代地形图绘制中的应用展示遥感图像如何转化为地形图的过程第八章:地形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8.1 地质勘探与地震研究分析地形图在地质勘探和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解释地形图如何帮助科学家分析地震波传播和地质结构8.2 环境保护与生态监测探讨地形图在环境保护和生态监测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形图如何帮助评估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第九章:地形图的获取与处理软件9.1 地形图的获取方法介绍获取地形图的不同途径,如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和商业服务强调在使用地形图时应遵守版权和使用规定9.2 地形图处理软件介绍概述常用的地形图处理软件及其功能演示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地形图的编辑、分析和打印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与评估10.1 实地考察与地形图绘制设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测量并绘制地形图强调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在实地考察中的重要性10.2 地形图绘制技能评估制定评估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地形图绘制技能进行评估提供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重要性重点关注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理解,包括定义和应用场景。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符号表示及其含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2. 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符号表示及其含义。
四、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各种线条。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线条代表了什么?Step 2 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解释等高线是指连接地球表面上具有相同高度的点而构成的线条,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球表面的高度变化的地图。
然后,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根据地形图的等高线来画出地理实物图。
Step 3 学习与讨论(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拿出教材,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符号表示及其含义。
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常用符号,并且解释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地理实物。
Step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特殊的地形图样例,让学生试图解读这些地形图,并画出相应的地理实物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推测,进行创造性思考。
Step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2. 等高线地形图有哪些作图方法?3. 等高线地形图的符号表示及其含义有哪些?通过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地理知识。
五、教学资源:1. 等高线地形图样例2. 教材3. 板书工具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并结合实际进行绘图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进一步的探究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野外考察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育才学校张敏
教学目标
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2、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
学会估算海拔
与相对高度。
3、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积极态度和持久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探
究能力。
教学重点
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地形部位,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山脊、山谷的等高线特征的区分。
教学模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做一个活动:把直径大小不等的三枚硬币,按小的在上,大的在下叠放在一起。
然后把叠放一起的硬币转化成平面图。
谁能做到学生画图。
思考:怎样才能把立体的山转化成平面图
认识一座山:屏显图。
我敢说你们见过山,但我不敢说你们能说出山的每一部位的名称。
学生随师的指示部位回答后,思考:在地图上又怎样识别山的不同部位,判读坡的陡缓呢(板题)
明确学习目标
第一步自主学习(学案导学导引诱思)
根据互助提纲的提示,阅读教材P24--25,完成自主学习问题:
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
海拔是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的距离;
相对高度是某一地点高出的距离。
2、地面高度的计算:
甲地海拔米,乙地海拔米,
甲乙相对高度是米。
3、等高线定义:在地图上把相同
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画出右图的等高线。
4、等高线的特点:
①闭合的(选填“曲线”或“直线”);
②同一等高线,高度;
③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注②③(选填“相等”或“不等”)。
第二步互助释疑(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师友就自主学习问题进行交流。
老师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点拨。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1、海拔与相对高度
学生回答定义后强调定义中关键词。
学生说出图中数字哪个是海拔,哪个是相对高度。
我们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米,而青藏高原的人们说它只不过4500米
你知道为什么吗
一组师友说出身高,请同学们说出他们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前提是地面为海平面)。
若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海拔和相对高度就更厉害了。
等高线地形图就是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图。
什么是等高线呢
2、等高线的定义及特点
学生动手把海拔相同的点连线。
回答老师任意点点地方的海拔和相对高度,从而完成学习目标2中“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观察等高线有什么特点(等高线的形状,每条等高线的高度是否相等,相邻等高线海拔差是多少。
)
学生根据师的提示顺利完成自主学习的第4题,归纳等高线的特点:闭合曲线同线等高同图等距。
过渡:我们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特点来评价下面你画的等高线地形图。
3、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学生活动:
一看:看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看老师视频讲解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二说:通过刚才看,找学生简单说一说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的。
三画:小组合作:一组在黑板上画(利用老师制作的等高线山体模型),其他学生4人一组在课桌上画。
四评:小组制作完成后,教师展示学生的3幅绘图。
指出优点,说出不足。
评价的标
准就是等高线的特点。
评价的级别分完成、合格、典范。
五改:各小组根据教师指出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问题,修改自己组画的图。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小组再次合作探究:对照模型及其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并总结坡的陡缓与等高线疏密关系以及地形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然后展示成果。
1、陡坡与缓坡的等高线特征
师友回答后,师板书陡坡线密集,缓坡线稀疏。
教师点拨:以后阅读等高线地形图你能找到更轻松省力的路线吗
2、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线特征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
师板书判读山体不同部位的特点:中高周低为峰、线重为崖、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师重点讲授山脊与山谷的区分。
图示法: 垂线法:沿弯曲等高线的走向作垂线,两边高中间低的是山谷,两边低中间高为山脊。
山谷易形成河流,山脊是分水岭。
再用拳头法(左手握成拳头,看成是一个地形区,然后在手上绘制等高线,说出山体不同部位名称等),在动手的乐趣中巩固加深合作探究问题,完成目标2.
拓展:咱们以上学的都是高出海平面的山体,其实大家都知道没有高山,就显不出低地。
那海平面以下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不叫等高线,是等深线 。
它上面标注的数字,
可看出海洋的深浅,它的疏密可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珠穆朗玛峰海拔米,吐鲁番盆地低
于海平面米,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第三步互助巩固(当堂巩固)
学生或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整理学案,或快速记忆,师傅负责检查帮助学友达标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 。
2、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
3、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的山体部位是 。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突出的山体部位是 。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突出的山体部位是 。
等高线重叠的山体部位是 。
4、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名称。
第四步互助提高(达标检测)
读图回答
1.该图的等高距是____米,图中给等高线标注的数值表示____(选填“海拔”或“相对高度”)。
2.图中A点的海拔为_________米,B点的海拔为_________米, 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米。
3.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处表示的地形名称。
①②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
4.如果我们要进行爬山比赛,我们应选择
等高线的地方。
能看见有河流的山体部位是 (填序号),该处河流的流向是。
攀岩比赛常会选择的山体部位。
第五步总结提升(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友总结:
教师总结: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印象。
评出最佳师友组。
作业: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今后看见山时,一定要问问自己这是山的哪个部位
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