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
课程类型: 限制性专业课
总学时: 36 学分:2.0
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
考核方式:分散考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弘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3.了解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和方法;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及预防策略。
【教学内容】
1.预防医学的相关概念(定义、研究内容、特点、研究方法)。
2.公共卫生的相关概念(定义、基本特点、公共卫生体系、功能、与预防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3.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4.医学模式的演变及其意义。
5.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及预防策略(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及中医预防思想)。
6.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二章自然环境与健康
【目的要求】
1.掌握环境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和来源;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熟悉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的概念;环境污染物的转归;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
3.了解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介质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内容】
1.环境、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的概念。
2.环境的构成要素。
3.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4.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来源、环境污染物的转归。
5.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基本特征。
6.空气、水、土壤、辐射、机械力与健康的相关概念及关系。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概念与防治措施(碘缺乏病和地方性氟中毒)。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实践1学时。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目的要求】
1.掌握社会、心理、行为因素的概念,三者影响健康的特点;心身疾病的概念、特点
和心身疾病防制的基本内容。
2.熟悉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双重影响作用,尤其是三者不利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作用,心身疾病的发病趋势及常见的心身疾病。
3.了解心身疾病的危险因素。
【教学内容】
1.社会因素与健康:
1.1社会经济、社会制度、人口、社会文化、社会支持、生活和工作环境、家庭因素的概念;
1.2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2.心理因素与健康:
2.1个性与健康(气质、性格);
2.2情绪与健康;
2.3应激与健康
2.4生活事件与健康;
3.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3.1健康相关行为;
3.2“消极被动”的生活方式;
3.3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不良性行为、网络成瘾综合征)4.心身疾病的防制原则:
4.1心身疾病概述;
4.2心身疾病防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章职业因素与健康
【目的要求】
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和职业性损害的概念;
2.熟悉职业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其致病条件;熟悉常见职业病及危害。
3.了解影响职业性病损严重程度的因素;职业病的特点、诊断和处理;职业病的政策法规及预防
【教学内容】
1.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的相关概念。
2.常见职业病危害(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苯中毒、矽肺);
3.职业病分类、特点与诊断;
4.职业病的政策法规及其三级预防;
5.基本职业卫生服务;
6.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策略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章食物与健康
【目的要求】
1.掌握营养的相关概念;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基本要求;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与分类;食品安全概念与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2.熟悉特殊人群营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的主要内容;食品安全及其种类;安全购置食品的注意事项。
3.了解食物与营养相关疾病的关系;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
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使用原则。
【教学内容】
1.食物营养成分及能量: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能量、植物化学物。
2.合理营养:
2.1合理营养的概念与要求;
2.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3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
2.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2.5食物的酸碱性;
2.6饮食调补与食物性味
3.特殊人群营养:孕妇、乳母、婴幼儿及青少年、老年人等。
4.营养性疾病:
4.1营养失调概述;
4.2营养与心脑血管病;
4.3营养与糖尿病;
4.4营养与肿瘤;
4.5营养与肥胖病;
5.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5.1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5.2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
6.食品及食品安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8学时,其中实践1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