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6年温州市平阳县气温变化特征

合集下载

近50年浙江省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近50年浙江省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灾害研究 2023,13(6)近50年浙江省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贾安琪1,姚佳骏2,李美琳1,马晓云11.绍兴市气象局,浙江绍兴 312000;2.嵊州市气象局,浙江嵊州 312400摘要 基于浙江省64个气象站日降水数据,对近50年浙江暴雨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为暴雨雨量较大的2个时段,浙江暴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以6月最多。

大暴雨集中在6—9月,8月最多。

特大暴雨集中在7—10月,9月最多。

在1971—1995年,暴雨雨量存在明显的12年主周期,1995年后有较弱的21年副周期,而在整个50年尺度上存在5年短周期。

研究暴雨空间分布发现,4—6月暴雨雨量大值区在西南地区、8—9月暴雨雨量大值区在东南地区。

从暴雨日数上看,8—10月暴雨与大暴雨日数均呈“东多西少”分布。

并探讨了暴雨天气下农作物的预防及应对措施,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 暴雨;时空特征;农业中图分类号:P42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6–0073-03洪涝灾害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暴雨天气一直是气象工作者的研究重点[1]。

浙江紧邻东海海域,是我国最大内河长江的出口之处,季风气候明显,气候资源丰富,同时气象灾害也频发[2]。

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双重天气系统影响,热带气旋(台风)、暴雨、高温、干旱、雷电、大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3]。

研究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对保障浙江人民安全、服务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江是我国经济大省,粮食及多种特色农产品、水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因此,对浙江省暴雨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能为农作物增收、减少农业损失、科学高效防灾减灾等提供助力。

1 资料与方法1.1 暴雨的定义浙江省将24 h降水量≤50 mm的降水定义为暴雨[4]。

同时又根据降水量的大小将暴雨细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各量级的标准分别为暴雨(50.0~99.9 mm)、大暴雨(100.0~249.9 mm)、特大暴雨(≥250.0 mm)。

温州市50余年四季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温州市50余年四季降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设, 说明时间序列数据存 在 明显 的上 升或 下降趋 势 , 其中, a 为置信 水平 , 分别选取 a=O . 0 5 , Z 1 一 / 2: 1 . 9 6 。 变化的幅度大小可用 K e n d a l l 倾斜度 p来表示 。 卢>0 时,
2. 2 研 究方 法
2 . 2 . 1 Ma n —K e n d a l l 趋 势 检 验 法
如下 :
定 的分布 ,且 不易 受少数 异常 值 的干扰 ,方 法简 单 ,应 用
收稿 日期 :2 0 1 4—1 2 —2 5 作者简介 :孙新 新 ( 1 9 8 2一) ,女 ,工 程师 ,硕 士 ,主要研 究 方 向为水文水资源 、河道管理 。
表明 :温州市降水 四季分布不均 ,夏季最大 ,约 占全年 的 4 1 %, 冬 季最小 , 仅占1 0 % ;春季 呈下降趋 势 ,下 降
幅度为 5 . 7 m m / 1 0 a ;夏季 降水 量呈 显著上升趋势 ,上 升幅度为 4 6 . 7 m m / 1 0 a ,1 9 8 9年为突变 点 ;秋季 降水量呈 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为 1 7 . 6 m m / 1 0 a ,1 9 6 2 年 存在 突变现 象 ;冬季 降水 量略有 上升 ,上 升 幅度为 6 . 8 m m / 1 0 a ,
s=∑ ∑s g T I ( 一 )
i :1 =i +t
( 1 )
( 2 )
r 1 ( x j 一% >0 )
水量是决定径流 量 的关键 因素 ,因此利 用温 州市 多年 降水
资 料 ,分 析 其 降 水 特 征 和 变 化 趋 势 对 于 合 理 调 配 水 资 源 ,
广泛 。很 多学 者将该 方法 应用 到降水 、径流 、气 温 等水 文 气象要素 长序列 的趋势分析中 ,取得了 比较好的效果 [ 2 - 7 ] 。 M n —K a e n d a l l 非参 数检验方 法 中,原假设 为时 间序

近42年山西省晋城市地温与气温时空特征研究

近42年山西省晋城市地温与气温时空特征研究

近42年山西省晋城市地温与气温时空特征研究近42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山西省晋城市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地温与气温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地温与气温的时空特征对于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近42年来晋城市的地温与气温的变化情况、时空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一、近42年来晋城市地温与气温的变化情况晋城市地处太行山脉腹地,地形起伏较大,气温变化明显。

通过对晋城市近42年来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晋城市的气温整体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尤其是近20年来,气温增幅更加明显,平均气温相较于1970年代已经上升了2摄氏度左右。

而在地温方面,由于城市的建设活动、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地表的热岛效应日益显现,地温明显高于气温,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中,地温甚至高达40摄氏度以上。

二、晋城市地温与气温的时空特征1. 时序特征通过对晋城市过去42年的气象数据进行时序分析,发现晋城市的气温和地温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而地温则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和工业区,热岛效应明显。

近几年来,晋城市的气温变化较为剧烈,尤其是在冬季,极端气温事件频繁,气温波动较大。

2. 空间特征晋城市不同地区的地温与气温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城市中心地区、工业区、繁华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地区的地温明显高于郊区、山区等地区。

而气温方面,受城市建设影响,城市中心地区的气温也明显高于郊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显现,地温与气温的差异也在逐渐增大。

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是地温与气温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晋城市的气温整体上升。

太行山脉腹地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也对地温与气温的分布产生了影响。

2. 人为因素城市建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都会对地温与气温产生影响。

尤其是城市建设带来的热岛效应,加剧了地温与气温的差异,使城市气温更加高于郊区、山区等地区。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平阳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东经121°36′20″至121°57′13″,北纬27°08′43″至27°41′26″。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

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通常是由于热带低压或台风的外围环流带来的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过程。

在平阳县这样的地方,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可能给当地带来不小的影响,对于避免灾害、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对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一、影响分析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通常会给当地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农田受灾暴雨天气会导致农田水浸,特别是在谷雨以后的时候,正处于春耕的关键时期。

暴雨导致的农田水浸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农产品的产量,甚至导致部分农作物死亡。

2. 山洪泥石流平阳县地势较为起伏,山区面积较大。

暴雨天气过程中,山洪泥石流的发生可能性较大,这将给山区居民和通往山区的交通带来威胁,对山区的基础设施和民房造成破坏。

3. 交通受阻大雨天气会导致道路积水和山体滑坡等问题,给当地的交通带来不小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交通中断,给当地的出行带来不便。

以上影响表明,暴雨天气过程对于平阳县的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暴雨天气过程的分析和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二、天气过程分析天气过程分析是对于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和演变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天气过程的机制和规律,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通常情况下,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热带低压的影响当热带低压的外围环流进入平阳县附近时,常常会带来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过程。

热带低压的环流带来的湿空气和气流对于当地的气象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暴雨天气的出现。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地理多样性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云南地区的气候特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近五十年的气候数据,对云南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收集近五十年来云南地区的气候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进行趋势分析、周期分析和突变检测。

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进行空间分析。

三、气候变化特征分析1. 温度变化近五十年来,云南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

具体而言,冬季温度上升较为明显,夏季温度也有所上升,但相对较为平缓。

这种温度变化趋势在全省范围内具有一致性。

此外,极端气候事件如热浪和寒潮在云南地区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有所增加。

2. 降水变化云南地区的降水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

总体上,全省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但不同地区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

其中,西部和南部地区的降水量增加较为明显,而北部和东部地区则呈现减少趋势。

此外,降水事件的强度和频率也发生了变化,暴雨和干旱等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所增加。

3. 风速变化近五十年来,云南地区的风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城市化进程、植被覆盖度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有关。

风速的降低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空间分析通过GIS技术对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进行空间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在省内不同地区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例如,西部和南部地区的降水量增加幅度较大,而北部和东部地区的降水量减少。

此外,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风速变化等也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

五、结论近五十年来,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和空间差异性。

温度上升、降水变化和风速降低是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这些气候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对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对当地的影响。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1. 引言1.1 热带低压对平阳县的影响【热带低压对平阳县的影响】平阳县位于中国浙江省的东南部,地处我国南岸暖温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

热带低压是一种大规模气旋系统,通常伴随着强降雨和强风天气。

每当热带低压外围影响到平阳县时,往往会带来持续的暴雨天气,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热带低压外围的暴雨天气会导致平阳县山区和河流水位急剧上升,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

特别是在雨季,热带低压的影响更加明显,山区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给当地的农作物和基础设施带来极大的损失。

热带低压外围的暴雨天气还容易造成道路积水、交通中断等问题,给平阳县的交通出行带来不便。

暴雨还容易导致房屋倒塌、城市内涝等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平阳县在遭受热带低压外围暴雨影响时,需要高度重视灾害预警和应对工作,加强防范措施,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及时展开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2000字】。

1.2 暴雨天气的危害性暴雨天气是一种极端的天气现象,其对平阳县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暴雨天气会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特别是在陡峭的山区地形中,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可能会摧毁房屋、农田,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暴雨天气会导致道路、桥梁的受损和中断,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暴雨还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导致城市的排水系统失灵,造成交通堵塞、民众被困等问题。

暴雨天气还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割造成损失,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暴雨天气的危害性,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正文2.1 热带低压形成原因分析热带低压是指在热带海域形成的一种气象现象,其形成主要受到地表温度、海洋水温、水汽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具体而言,热带低压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热带低压的形成与海洋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4年温州9月份气温走势

2014年温州9月份气温走势
2014年温州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份天气预报历史
日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 风向 风力
2014-09-01 33 25 雷阵雨转多云 西南风 3-4级
2014-09-02 34 25 多云 西南风 3-4级
2014-09-03 32 22 中雨转多云 东北风 4-5级
2014-09-04 31 23 多云 东南风 3-4级
2014-09-20 25 20 中雨转大雨 东北风 5-6级
2014-09-21 23 20 大雨转暴雨 东北风 6-7级
2014-09-22 25 22 中雨转阵雨 南风 4-5级
2014-09-23 30 23 多云 西南风 3-4级
2014-09-24 31 23 多云转阵雨 东北风 3-4级
2014-09-05 32 24 多云 东北风 3-4级
2014-09-06 33 25 阵雨转多云 东北风 3-4级
2014-09-07 34 24 晴转多云 东北风 3-4级
2014-09-08 32 25 雷阵雨转阵雨 东风 微风
2014-09-09 33 26 雷阵雨转阵雨 东南风 微风
2014-09-15 28 23 多云转阵雨 东北风 4-5级
2014-09-16 28 25 阵雨转小雨 东风 3-4级
2014-09-17 31 25 多云 东南风 3-4级
2014-09-18 31 25 中雨转阵雨 东南风 3-4级
2014-09-19 27 22 中雨转阵雨 北风 5-6级
2014-09-25 26 21 阵雨转阴 东北风 3-4级
2014-09-26 29 23 多云 东北风 3-4级

平阳县气象局新旧站址气象资料对比分析

平阳县气象局新旧站址气象资料对比分析

平阳县气象局新旧站址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作者:叶益平梁艳刘峰翟舒雯朱长浩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05期摘要通过对温州平阳气象站新、旧站址2012年同期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的对比,发现新站气温低于旧站;新站降水量多于旧站;新站年平均相对湿度偏大旧站;风速新站大于旧站。

新站和旧站降水量、相对湿度一致性最差,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特点;风速一致性较好,观测数据较稳定。

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平均相对湿度差异性不显著,表明新站此3个要素资料可与旧站资料续接合并使用,而平均风速因为新站迁移至东门山顶,显著性差异大,与旧站资料不能续接使用。

关键词迁站;气象资料;对比分析;浙江平阳中图分类号 P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254-02由于城市现代化发展,气象探测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温州平阳气象站于1956年12月建站,并于2013年1月1日由鸣山站址(北纬27°41′,东经120°33′,以下简称旧站)搬迁至东门山顶(北纬27°40′,东经120°34′,以下简称新站),2个站址位于同一气候带,水平直线距离为2 700 m,2012年1—12月在2个站址进行了平行对比观测,新站获取了1年完整气象资料。

本文试图利用1年的对比观测资料,对旧站与新站观测数据差异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得出新、旧站观测资料差异大小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新、旧站址资料应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正确地运用历史气候资料提供参考。

1 对比观测期资料分析于2012年进行了新、旧站址全年对比观测,对比观测项目为自动观测气温(包括最高、最低)、降水量、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1],2个站所用自动气象观测站均为ZQZ-CⅡ型。

1.1 差值及标准差统计根据公式(1)和(2)分别计算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的差值,并统计求取月、年差值平均值和差值标准差(表1、表2)。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近日,平阳县发生了一次由热带低压外围影响引起的暴雨天气过程。

经过初步分析,本次暴雨主要特点是强降水、暴雨范围广、时空分布不均衡。

以下是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详细分析:一、天气形势从8月5日开始,热带低压在太平洋西北部生成。

受西南气流和台风“利奇马”东移的影响,该热带低压逐渐向东北偏北方向移动,并于8月8日上午在韩国东海海域登陆。

在其影响下,平阳县出现了强降水天气。

二、气象要素在8月8日至9日的暴雨天气过程中,平阳县各站降雨量均在50毫米以上,其中部分地区的降雨量超过了100毫米。

降雨强度较大,最短时间内的最大降雨量达到了60.5毫米/小时。

同时,该次暴雨还伴随着强风、雷电等紧急天气现象。

各乡镇的最大风力均在6级以上,有的镇区风力甚至达到了8-9级。

三、灾害影响暴雨天气对平阳县的交通、农业、城市建设等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

具体表现为:(一)交通受阻。

多处道路被淹没或发生泥石流,交通中断。

另外,暴雨天气还引发了多起道路塌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二)农业损失大。

暴雨过程中,各地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淹水和冲刷,部分农作物受到极大损失。

(三)城市基础设施受损。

暴雨过程中,广场、公园、马路等公共场所被淹没,市政设施、房屋等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损。

四、防御工作为了减轻暴雨天气对平阳县的影响,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御。

具体如下:(一)各地开展排涝工作。

各地积极修建排涝设施,加强排水沟、城市雨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提高防汛物资储备能力。

各地加强对防汛物资的储备和维护,如应急救援橡皮艇、抢险器械等物资。

(三)加强早期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各地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并组织多个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抢险工作。

五、结论综上所述,平阳县本次由热带低压外围影响引起的暴雨天气过程给当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虽然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防御措施,但在未来应当加强早期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加大对防汛物资的储备力度,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化,云南区域的气候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本文将对近50年来云南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

二、云南区域气候背景云南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具有“四季如春”的特点。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云南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三、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1. 温度变化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春季和夏季的温度上升尤为明显,冬季温度也有所上升。

这种温度变化导致了一些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改变。

2. 降水变化云南地区的降水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些地区的年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而另一些地区则呈现减少趋势。

此外,降水的季节分布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地区春季和夏季的降水量增加,而秋季和冬季的降水量减少。

3. 极端气候事件随着气候的变化,云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干旱、洪涝、冰雹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都有所增加。

这些极端气候事件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四、气候变化成因分析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此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此外,人类活动还导致了一些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进一步影响了当地的气候。

五、应对措施与建议针对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测能力建设,以便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其次,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应推广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农业、林业、水利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989-2012年严重影响温州平阳台风统计表台风资料11

1989-2012年严重影响温州平阳台风统计表台风资料11

名称 登陆地点 登陆时间 5号台风 瑞安 6月23日 12号台风 福清 8月19日 15号台风 椒江 8月30日 17号台风 福鼎 9月4日 18号台风 同安 9月8日 16号台风 长乐 8月29日 19号台风 鳌江口 9月22日 6号台风 晋江 7月10日 17号台风 瑞安 8月21日 8号台风 福清 8月1日 11号台风 温岭 8月17日 14号台风 福清 8月28日 9号台风 惠来 9月3日 碧利斯 晋江 8月23日 森拉克 苍南 9月7日 蒲公英 鳌江口 7月3日 云娜 台州 8月12日 艾利 福清 8月25日 海棠 福州 7月19日 麦莎 玉环 8月6日 泰利 莆田 9月1日 卡努 路桥 9月11日 碧利斯 霞浦 7月14日 桑美 苍南 8月10日 圣帕 惠安 8月19日 韦帕 苍南 9月19日 罗莎 苍南 10月7日 凤凰 福清 7月28日 森拉克 近海擦过 9月15日 莫拉克 霞浦 8月9日 苏拉 福鼎 8月3日
平均
站点最大过程雨量
计表 起止时间 6.23-6.25 8.19-8.22 8.30-9.2 9.4-9.5 9.8-9.9 8.29-9.1 9.22-9.24 7.10-7.12 8.21-8.22 8.1-8.3 8.17-8.23 8.28-8.30 9.3-9.4 8.23-8.24 9.7-9.8 7.2-7.3 8.12-8.13 8.25-8.26 7.19-7.20 8.6-8.9 9.1-9.2 9.11-9.13 7.14-7.15 8.10-8.12 8.19-8.20 9.19-9.20 10.7-10.8 7.28-7.30 9.15-9.20 8.9-8.11 起止时间(以此为准) 6.22-6.25 8.17-8.22 8.30-9.2 9.3-9.5 9.6-9.9 8.28-9.1 9.21-9.24 7.10-7.12 8.19-8.22 7.31-8.3 8.17-8.23 8.28-8.30 9.1-9.4 8.22-8.23 9.7-9.8 7.1-7.2 8.11-8.13 8.24-8.26 7.18-7.20 8.4-8.6 8.31-9.2 9.11-9.13 7.12-7.15 8.8-8.10 8.17-8.20 9.17-9.22 7.6-7.8 7.27-7.30 9.13-9.15 8.7-8.9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平阳县是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东经120°01′35″—120°51′06″,北纬27°15′37″—27°55′58″之间。

平阳县地势东西高,南北低,整体呈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丘陵地貌。

平阳县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水充沛,气温较高,容易出现暴雨天气。

热带低压的外围是影响暴雨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热带低压形成并移动到平阳县附近时,其外围环流经常会给当地带来强降水天气,造成局地暴雨或大暴雨。

暴雨天气过程具有短时强降水、雷电活动频繁等特点,对地区的农作物、交通、生活等造成不利影响。

了解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有助于加强对暴雨天气的预警和监测工作,减少对地区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对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特征、气象要素变化、对地区的影响以及暴雨天气预警等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分析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探讨其发展特征及气象要素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暴雨对地区的影响,为今后更精准地进行暴雨天气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暴雨过程的详细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及时识别暴雨天气的特征变化,有效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结合目前的气象监测和预警技术,探讨暴雨天气监测和预警的重要性,为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暴雨天气的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准确度和及时性,保障社会公众的安全和稳定。

2. 正文2.1 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热带低压是一种热带气旋,往往在海洋上形成,并在向陆地移动过程中受到地形、气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带来强降水和强风等恶劣天气。

当热带低压影响到平阳县时,往往会引发暴雨天气过程。

暴雨天气过程通常表现为短时强降水,降雨量大、强度强,降水持续时间较短。

温州沿岸平均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

温州沿岸平均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

温州沿岸平均海平面变化特征分析
韩小燕;潘晓东;马林芳;林顺利
【期刊名称】《海洋预报》
【年(卷),期】2011(028)001
【摘要】根据温州沿岸龙湾、瑞安、鳌江3个水文站的潮位长序列(1971~2008年)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温州沿岸海平面年际及年内变化特征,并且得出了温州浅滩工程灵霓大堤合拢前后,各验潮站海平面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海平面年际变化3站呈现上升趋势,尤以鳌江站上升速率最大,且3站不同时期均有各自变化规律;三站9月份的海平面变化对年变化的贡献率最大;通过功率谱分析,3站平均海平面年变化都存在2~3年及4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总页数】6页(P66-71)
【作者】韩小燕;潘晓东;马林芳;林顺利
【作者单位】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温州,325027;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温州,325027;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温州,325027;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温州,325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
【相关文献】
1.陕晋黄河沿岸丘陵枣产区近40a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李艳莉;王景红
2.黄河下游沿岸县域2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分析——以东阿县为例
[J], 蒋玉华;张保华;肖燕;马雪梅;薛杰文
3.广西沿岸月平均海平面变化的分形特征 [J], 梁士楚
4.海南岛沿岸牡蛎体内六六六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 [J], 王清云;甘居利;陈海刚;马胜伟;张喆;蔡文贵;贾晓平
5.沧州沿岸风暴潮变化特征分析 [J], 傅圆圆;张坤兰;杨超;姚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近日,平阳县遭遇了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灾害损失。

本文以此为例,对该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地认识此类天气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一、天气过程表现在受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前后几天,平阳县出现了很多雷雨天气过程,但雨强均相对较小,未对交通、农业、工业等造成明显影响。

直到热带低压影响进一步加强,降水量急剧增加,天气过程才显得更为猛烈。

最终,平阳县遭受了长时间的强降雨袭击,引发了城乡区域内广泛的防汛、防洪、应急抢险等重大任务。

二、气象特征分析1、静止锋在热带低压影响的同时,西南暖湿气流与东北偏北冷空气的相互作用,往往会在东部形成一条自西向东的静止锋。

这次天气过程中,平阳县东部的山区正好位于静止锋的靠近热带低压侧,这也导致了当地强降雨的出现。

2、水汽输送对于暴雨天气来说,水汽输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次天气过程中,由于西南暖湿气流和来自热带低压的水汽到达,平阳县区域内不断受到强沉降上升运动的影响,使得水汽被频繁激发产生强降雨。

3、动力不稳定在热带低压的外围,常常会出现强的动力不稳定区域,这也是暴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天气过程中,热带低压环流影响平阳县区域,携带了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强的上升运动,形成了动力不稳定的环境,对后期降雨加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防范措施建议1、优化防汛体系吸取此次天气过程的经验教训,需要建设更加完备的防汛体系,加强排涝设备,做好抗灾物资准备,开展防汛演练等活动,提高防汛抗洪能力。

2、提升群众避灾意识在天气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群众撤离、避灾工作,加强对群众避灾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水平,使灾害损失最小化。

3、强化灾后应急响应在应对灾害的同时,需要加强灾后应急响应,全力抢险救援,开展重建工作,努力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总之,暴雨等极端天气对当地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需要我们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应对。

气象万千

气象万千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 分布
终年高温,夏季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
地中海气候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 长期、稳定的特点。炎热干燥温和湿润、干旱多风沙、四季如春
热、冷 温暖、寒冷 凉爽、不冷 高温、凉爽、
炎热
降水、下雨 干燥、潮湿
积雪
气温 降水
气温和降水
图2-19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温州是什么气候类型? (2)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结合生活经验描述温州的气候特征。
第六站: 我们的家 乡金华
我们这里全年都很 温暖,夏季经常下雨, 冬季比较干燥。
气候类型
典型地区
极地气候
北极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亚马孙平原
热带沙漠气候 撒哈拉沙漠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地区 英国
温带大陆性气候
新疆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 温州
性湿润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寒冷 终年高温多雨 全年炎热干燥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冬暖夏凉,全年降水较多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 全年温暖,冬干夏潮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平阳县一次热带低压外围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作者:宋珊珊余霖枫陈蕴黛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10期摘要; ; 利用温州统一化平台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自动站等资料对2018年8月24—26日平阳县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热带低压环流造成,低空的东南风急流较长时间的建立,有利于低压云团产生水汽输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雷达径向速度图的零速度线与温州南部海岸线具有相似的轮廓,有利于风速增幅。

多普勒雷达VAD(垂直风廓线)产品的数据对分析强降水的东南气流影响建立过程有一定的帮助,结合当地风雨实况,有利于建立适用于当地的预报指标。

关键词; ; 暴雨;东南急流;多普勒天气雷达;VAD产品;浙江平阳热带低压是生成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热带气旋,其地面最大中心风速2018年8月25—26日受热带低压影响,地处浙南沿海的温州市平阳县大部分乡镇出现暴雨或大暴雨,造成部分乡镇内涝。

本文针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特别针对雷达产品重点分析,以期为今后此类暴雨预报和服务提供参考。

1; ; 热带低压影响概述热带低压8月23日8:00在中国台湾高雄市境内生成,8月25日9:40前后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7级,登陆后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25日下午难以确定其环流中心。

受热带低压外围环流影响,平阳县2018年8月24日20:00至26日20:00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雨量呈现西部山区多、东部平原少的特点,总体上雨量分布仍比较均匀。

48 h全县面雨量118 mm,其中吴垟站累计雨量达159.7 mm,为全县最高,小时雨强最大为28.7 mm/h(加丰村站,25日5:00)。

全县最大风力出现在三沙村站,极大风力为25.6 m/s(10级),全县极大风力达8级以上共有4站,风力整体呈现东部强西部弱的特点。

此次暴雨过程由降水持续时间长造成,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24日20:00至25日1:00,次强降水出现在26日3:00—7: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8, 6(1), 71-77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journal/ojnshttps:///10.12677/ojns.2018.61011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Pingyang County of WenzhouCity in Recent 46 YearsYan Liang1, Yuxiao Zeng1, Qinfang Zhou1, Honglei Wang21Pingy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Pingyang Zhejiang2Rui’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Rui’an ZhejiangReceived: Jan. 1st, 2018; accepted: Jan. 12th, 2018; published: Jan. 19th, 2018Abstract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monthly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extreme maximum and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of the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in Pingyang from 1971 to 2016, the climate change tendency, the average moving average method, the MK trend test and the mutation analysis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in Pingyang Coun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Pingyang County is on an upward trend. In the late 1990s, it experienced two periods of “cold-warm”, and the rate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was0.36˚C/10a, low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was abruptly changed in 1997, which was changed from a steady temperature change to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After 2003, the temperature showed a clear upward trend; extreme maximum temperature warming trend is significant, the rate of warming is 0.069˚C/year. The number of high temperature days showed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an increase of 0.36 d/year, and in 2003 increased mutations;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warming rate of 0.002˚C/year,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was not. The number of low temperature days showed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 a decrease of 0.53 d/year, and in 1989 decreased mutation; the inter-annual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seasons showed warming, of which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in autumn tendency, the smallest in wint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ean temperature series is highest in spring and smallest in winter.KeywordsClimate Warming, Mean Temperature, Extreme Temperature, Correlation近46年温州市平阳县气温变化特征梁艳1,曾玉筱1,周琴芳1,王红雷21平阳县气象局,浙江平阳梁艳 等2瑞安市气象局,浙江 瑞安收稿日期:2018年1月1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19日摘 要利用1971~2016年平阳县国家气象观测站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日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等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法、M-K 趋势检验和突变分析方法对平阳县年均气温和各季节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平阳县年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并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界,经历“冷–暖”两个时期,增温率为0.36℃/10a ,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发生突变现象,由平稳的气温变化转变为显著上升趋势。

2003年之后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增温趋势显著,增温率为0.069℃/年。

高温日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升幅0.36 d/年,并在2003年发生增加性突变;极端最低气温增温率为0.002℃/年,气温增幅不大。

低温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降幅0.53 d/年,并在1989年发生减少性突变;四个季节的气温年际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增温,其中秋季的气温倾向率最大,冬季最小,与年平均气温序列的相关上春季最高,冬季最小。

关键词气候变暖,平均气温,极端气温,相关性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平阳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南沿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地气候要素也发生了较明显变化。

气温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化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近100年来,地球表面温度显著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球气候系统其它圈层要素的明显变化,使气候变化成为近年来科学研究的热点[1]。

我国气象学者对不同区域气温变化特征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气温变化程度差别较大[2] [3] [4] [5]。

平阳县作为温州地区主要产粮区和黄汤茶等特色农产品区,研究好当地气候变化规律对气候预测和指导当地经济生产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平阳县历史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总结了解当前平阳县气候变化规律,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特别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制订相关政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科技支撑。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本文数据来自温州市平阳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16年的连续46年逐日气温作为基础资料。

以3~5月、6~8月、9~11月和12~次年2月,分别代表春、夏、秋、冬4个季节。

统计中,将日极端最高气温 ≥ 35℃的日数定义为高温日数,将日极端最低气温 ≤ 5℃的日数定义为低温日数。

就目前来讲分析气温变化特征的方法很多如周期分析、小波分析等[6] [7],本文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法、M-K 趋势梁艳等检验和突变分析方法对平阳县年均气温和各季节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3. 平阳县近46年气温变化特征3.1. 年平均气温变化阶段从平阳县年均气温的年际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图1):近46年来,平阳县年均气温呈升高趋势,从10年滑动平均曲线可以出,20世纪90年代之前,年均气温呈缓慢上升趋势,之后气温持续明显上升。

按年均气温的10年滑动平均值小于常年平均值为偏冷期,反之为偏暖期来划分,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平阳县10年滑动平均值处于常年平均值以下,而90年代后期以后则持续高于常年平均值,且高于多年平均值的幅度逐渐增大,在21世纪初达到极值,说明平阳县气温在近46年间经历“冷–暖”2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为偏冷期,90年代后期开始转为偏暖期。

其中年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1976和1984年,均为17.3℃,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2016年,为19.7℃。

3.2. 气温变化趋势分析对平阳县46年年平均气温进行线性回归拟合,得出拟合方程为y = 0.036x + 17.37,斜率b = 0.036,R2 = 0.579,通过了显著水平为0.05的检验。

表明平阳县近46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6℃/10a,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8][9],这可能与平阳县气象观测站地处东南沿海,距离海岸线较近,受海陆风影响更为明显有关。

为进一步分析各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大小,对其进行线性拟合,计算各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表1),得出各月对年平均气温贡献率大小。

表明近46年1~12月各月平均气温均为增温趋势,其中对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线性趋势贡献率最大是11月,其次是3月和10月;贡献率最小的是1月,其次是8月。

3.3. 气温突变检测由年平均气温的Mann-Kendall方法检验可见(图2),UF在1998年之后大于0,气温上升,2003年UF大于1.96,超过了临界值(显著性水平α = 0.05时的显著性临界值μα = 1.96),表明2003年之后平阳县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

到2013年气温上升幅度又开始明显减小,气温变化有所回落。

其中,UF与UB 在1997年相交,表明年平均气温在1997年代初发生了突变现象,由平稳的气温变化转变为显著上升趋Figure 1. 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curve from 1971 to 2016 in Pin-gyang图1. 1971~2016年平阳县年平均气温演变图梁艳 等Figure 2. Mann-Kendall method test of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图2. 年平均气温的MK 检验Table 1. The monthly average temperature annual rate of chang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Pingyang 表1. 平阳县各月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率℃/年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0.0210.0440.0450.0330.0380.0310.0340.0270.0360.0450.0480.033势,各季节气温变化情形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