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X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坛#
心脏X综合征的中医治疗1)
毛静远,王恒和,葛永彬
摘要初步探讨中医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心脏X综合征病人证候进行分析,据此以理气宽胸活血法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心脏X综合征病因多为情志不遂,病机多为气滞痰阻血瘀导致心脉痹阻;理气宽胸活血法能减少心脏X综合征病人心绞痛的发生,改善病人临床状况。

关键词:心脏X综合征;气滞痰阻血瘀;理气宽胸活血法
中图分类号:R541R2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5-0377-03
Treatm ent of C ardiac Syndrome X by Traditional C hinese Medicine
Mao Jingyuan,Wang Henghe,Ge Yongbin//T he First T eaching Hospital of T ianjin U niv ersity of T CM(T ianjin300193) Abstract:T he theories and therapy of car diac syndrome X(CSX)were ex plored by theory of traditio nal Chinese medicine.T he analysi s of the syndrome showed that the patients wit h CSX were duo to emot ional upset,Q i stag nation,phlegm stagnation and bloo d stasis w hich lead to obstruction of heart channel.T he patient w ith CSX should be treated by r eg ulating the Q i,r eliev ing chest stuffiness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 ion.
Key words:cardiac syndro me X;traditio nal Chinese medicine;Qi stag nation;phlegm stagnation;blood stasis
1967年,L iloff等[1]首先报道了一组有典型劳力型心绞痛、心电图和/或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 1973年,Kemp[2]将此证候群命名为心脏X综合征。

近20年来,现代医学在心脏X综合征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已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症状缓解不理想,目前缺乏有效、规范的治疗方法。

中医在心脏X综合征的治疗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作用[3-5],为其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1概述
1.1现代医学对心脏X综合征的认识心脏X综合征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冠状动脉储备能力降低[6,7]、内皮功能损害[8-10]、雌激素缺乏[11]、疼痛感知异常[12,13]等有关。

心脏X综合征病人有典型劳力型心绞痛症状,病人在运动或起搏诱发胸痛时,可看到心肌缺血性改变,冠状动脉储备能力降低,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对心脏X综合征病人有一定疗效,所以心肌缺血可能是心脏X综合征关键的发病机制。

心脏X综合征病人伴有明显的焦虑、消沉和多疑的症状,大约有30%病人患有可治疗的精神疾病,另外有30%的病人可有不断引起症状的心理问题。

提示情绪问题可能是心脏X综合征发病的因素之一。

心脏X综合征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处理,以减轻反复发作的胸痛,改善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为主。

2002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AHA/ACC)联合制定的指南中将其置入冠心病范畴,并对心脏X综合征的治疗作了原则性指导,建议长期予以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来治疗,同时指出这些治疗对症状缓解不理想。

1.2祖国医学对心脏X综合征的认识祖国医学古文献中未论述此病名,鉴于该类病人多有典型心绞痛胸痛的症状,古籍中有许多相关的证候记载,如5素问#藏气法时论6/心病者,胸中痛,肋支满,胁下痛,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0,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当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

本病多为劳累或情志不畅所致,病机以痰瘀交阻为主,兼有气虚、阳虚及气滞[14]。

心脏X综合征中本虚标实证者居多[15],虚者以气虚、阴虚为主,实者以瘀证见多,并进行了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证,表现为神疲乏力,心前区疼痛,动则加剧,伴少气懒言,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或涩或弦;气阴两虚证,表现为消瘦,乏力,心前区闷痛,口干,食欲不振,舌淡,少苔,脉细;气滞血瘀证,表现为性情急躁,胸痛胀闷,每因恼怒加剧,声高气粗,夜眠多梦,舌质暗,边瘀点,苔薄黄,脉弦;痰瘀互结证,表现为肥胖,面色青紫,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苔白厚,脉弦滑。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心脏X综合征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血府逐瘀胶囊可使心脏X综合征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缺血现象改善,有一定疗效[4]。

葛根素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5],桃红四物汤对于改善心脏X综合征病人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方面疗效显著。

毛静远等[3]用理气宽胸活血法对12例心脏X综合征病人进行辨证治疗,病人胸痛、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初步显示出中药防治心脏X综合征的潜在优势。

但是,目前心脏X综合征的证候分析尚不够深入系统,临床报道较少。

2心脏X综合征的证候分析
为研究心脏X综合征的证候特点,本课题组于2004年) 2005年收集了51例临床确诊的心脏X综合征病例,按照自制/心脏X综合征健康情况调查表0填写,统计其临床症状、舌象和脉象,并进行证候分类,而后对其证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如下。

2.1情志不遂是心脏X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原因对51例心脏X综合征病人的证候分析显示,情志抑郁和烦躁易怒占心脏X综合征病人的86.3%,提示情志不遂可能是心脏X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

人以气为本,气以通为贵,人体的生命活动靠气
1)为天津市科委重中之重基金项目(No.05YFGDSF02200),颜德馨基金会资助项目(No.05-012)
# 377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5月第5卷第5期
的正常升降出入运动。

5素问#六微旨大论篇6谓:/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0。

着重强调了气机通畅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若情志不遂,气机不畅,则妨碍气血正常运行和影响心主血脉藏神的机能活动。

5灵枢#口问6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0。

心脏X 综合征病人多因家庭、社会因素诱发情志不遂在先,疾病发作后又恐惧相继多有濒死感,加之疾病长期不能明确诊断和正确治疗,症状反复发作,常常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

2.2 气滞痰阻血瘀是心脏X 综合征的主要病机 51例心脏X 综合征病人多见胸痛、胸闷、脘闷腹胀,舌紫暗有瘀斑,脉弦、滑、涩等象,提示心脏X 综合征辨证分型以气滞痰阻血瘀型为主,随着病情的动态发展,在气滞痰阻血瘀基础上,又兼见一些本虚证,临床还可见到神疲乏力、自汗、倦怠懒言、舌苔少津、脉虚、细、缓等象,但标实证比例大于本虚挟杂证。

痰瘀同源,两者皆是津血代谢的病理产物,5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6:/痰涎本皆血气,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0。

5血证论#瘀血6:/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0。

气滞、痰阻、血瘀三者又可相互转化,痰浊内生,壅于脉中,血行不畅即为瘀,有形之邪,阻于体内,易郁遏气机,使气机不畅,而气机不畅又可导致痰湿、血瘀。

由此可见,情志不遂是心脏X 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原因,气滞痰阻血瘀是心脏X 综合征的主要病机,心脉痹阻为其病理结果。

3 理气宽胸活血法治疗心脏X 综合征的探讨
3.1 立法用药依据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6曰:/治病必求于本0。

心脏X 综合征病因责之情志不遂,病机为气滞痰阻血瘀导致心脉痹阻,病因在肝,病位在心,与脾脏功能失调有关,因而心脏X 综合征以理气宽胸活血法为治。

对于气滞的治疗,5血证论6谓:/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0。

反之,情志不遂即可致/气留不行,血壅不濡0,故疏肝理气颇合病机;对于痰浊的治疗,5景岳全书6提出/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0的精辟论说,5医宗必读6/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0;王清任指出:/气通血活,何患不除0;颜德馨教授贯通5内经6/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0学术思想,提出了/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0的观点,强调了活血化瘀的重要性。

这样,气顺、血活、痰消则血脉得通,胸痹心痛自愈。

针对心脏X 综合征气滞痰阻血瘀的主要病机,治疗上采用理气宽胸活血法,方药包括:柴胡10g,枳壳12g,川芎10g,瓜蒌皮15g,丹参15g,云苓12g ,白术12g ,陈皮12g 等。

方中柴胡、枳壳、瓜蒌皮解郁理气宽胸,为君药;川芎、当归、丹参,行气活血化瘀为臣药;佐以云苓、白术、陈皮,健脾化痰。

诸药相伍,理气而不伤气,化痰而不刚燥,活血而不损血,共奏理气宽胸活血之功。

3.2 疗效分析 采用前瞻对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脏X 综合征病人51例,按病人是否愿意接受中药汤剂治疗方案分为常规西药组(对照组)和中药汤剂组(治疗组)。

对照组19例,予常规西药如硝酸酯类药物、B 受体阻滞剂、ACEI 、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组32例,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服理气宽胸活血中药汤剂。

疗程2周,观察病人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症状等。

结果显示,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81.2%,对照组
总有效率52.6%(P <0.05)。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总有效率57.9%(P <0.05)。

两组病人治疗后,
症状均有改善,胸痛、胸闷、心悸、疲倦乏力、自汗、不寐症状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脘闷腹胀、烦躁易怒、气短症状两组疗效相当(P >0.05)。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病人在含服硝酸甘油后自觉心慌,后症状自行消失未再使用,未见其他不适情况;治疗组32例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均未见异常改变,提示本法方药安全、有效。

3.3 可能机制分析 据现代药理研究,柴胡中柴胡皂苷可以抑制胆碱酯酶,发挥拟胆碱样作用,具有调节消化和神经系统功能作用,进而起到疏肝解郁作用;川芎嗪可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同时可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供氧;当归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细胞表面电荷而促进细胞解聚,降低血液黏度,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丹参中的丹酚酸不仅通过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还通过抗氧化作用阻止内皮功能的损伤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复;红花可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从而缓解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损伤。

以上药物能够通过抑制胆碱酯酶,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起到疏肝解郁作用以缓解情绪因素;通过抗氧化作用阻止内皮功能的损伤;通过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提高心肌供氧、供血,从而缓解心肌缺血。

这些作用,针对心脏X 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整体治疗,可以达到防治心脏X 综合征的目的。

心脏X 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气滞痰阻血瘀,理气宽胸活血法作为心脏X 综合征的基本治法,充分考虑到了其始动因素、主要病理因素、病机特点及病机演变规律,从而能改善心脏X 综合征病人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初步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Liloff W,Segal BL,Kaspari an H.Paradox of norm al selective coro -nary arteriograms in pati ents considered to have unmistak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N Engl J M ed,1967,276(19):1063.
[2] Kemp HG.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he anginal syn -drome and normal coronary arteriograms[J ].Am J Cardiol,1973,32
(3):375.
[3] 毛静远,张振鹏,王恒和,等.心脏X 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 ].中
国中医急症,2005,14(4):368-369.
[4] 王立文,王学斌,胡渝生,等.血府逐瘀胶囊用于治疗心脏X 综合征
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杂志,2003,22(3):65.
[5] 罗助荣,盖晓波,郑卫星,等.葛根素对冠心病凝血纤溶活性和内皮
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9,12:1982-1983.
[6] Chen JW,Hsu NW,Ting CT ,et al .Differential coronary hemody -namics and left ventricular contractility in patients w ith syndrome X [J].Int J Cardiol,2000,75(1):49-57.
[7] Goel PK,Gupta SK,Agarwal A,et al.S low coronary flow :A di stinct
angiographic subgroup i n syndrome X[J].Angiology,2001,52(8):507-514.
[8] 郑卫星,盖晓波.内皮功能异常在X 综合征病人中的发病学意义
[J].中华内科杂志,2000,312:314.
[9] 章渭方,陈君柱.X 综合征冠状循环血浆内皮素浓度变化[J].中
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158.
[10] M iatello R,Risler N,Castro C,et al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 pro -liferation and endothelial ni tric oxide svnthase activitive i n fructose-fed rats[J].Am J Hypertens,2001,14(11):1135.
[11] Peters NS,M ils on I.Beneficial effect of treatment w ith trans dermal
estradiol -17B on exerci se-induced angina and ST segment de-pression in syndrome X[J].Int J Cardiol,2000,64(2):13-20.
#
378#CH INESE JOU RNAL OF IN TEGRAT IVE MEDICIN 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 ay 2007 Vo1.5 No.5
[12]Lanza GA,Giordano A,Pris tipino C,et al.Abnormal cardiac adrenergic
n ervefunction in patients w ith s yndrome X detected by121I
m etaiodobenzylguanidine myocardial scinti graphy[J].Circulation,
1997,96:821-826.
[13]Panza JA.M yocardial ischem i a and the pains of the h eart[J].N En-
gl J M ed,2002,346:1934-1935.
[14]朱晓红,贾燕平.血府逐瘀汤治疗X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105):59.[15]张敏州,李新梅,邹旭,等.微血管性心绞痛中医辨证施治的探讨
[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2):177.
作者简介:毛静远(1962)),男,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现工作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邮编:300193);王恒和、葛永彬,工作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收稿日期:2007-01-22)
(本文编辑王雅洁)
#经验交流#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陆汉军,唐新辉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CT及预后。

方法对68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非糖尿病脑梗死病人进行对比。

结果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为主要影像学表现,多合并高血脂,且预后较差。

结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以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多见,预后相对差,高血脂为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CT
中图分类号:R743.3R58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5-0379-01
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就是脑梗死,它是导致糖尿病病
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死亡的重要并发症。

现对德州市中医院2005年)2006年经颅脑CT确诊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68例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进行头部CT证实,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WHO1997年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均为2型糖尿病病人,并排除应激血糖升高。

1.2一般资料糖尿病组68例为神经内科和糖尿病研究所住院确诊病例。

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41岁~80岁,平均67岁;糖尿病病史8个月至16年,其中合并高血压32例,冠心病14例。

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治疗的脑梗死者72例,男52例,女26例;年龄40岁~78岁,平均70岁;其中合并高血压48例,冠心病15例。

1.3临床特点糖尿病组在安静状态下发病27例(39.7%);活动中发病41例(60.3%);偏身感觉障碍21例(30.9%);轻偏瘫37例(54.4%),共济失调偏瘫型4例(5.9%);构音障碍-手笨拙型2例(
2.9%);其他4例(5.9%);血脂异常者55例。

1.4颅脑CT将梗死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¹大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3cm);º腔隙性梗死灶(梗死灶直径[ 1.5cm);»多发性梗死灶,CT同时发现2个或2个以上的梗死灶;¼出血性梗死灶梗死区内出现小出血灶。

1.5治疗方法两组均在入院后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代谢、对症处理,糖尿病组病人,根据血糖水平情况,应用胰岛素进行皮下注射。

观察4周。

1.6疗效评定标准[2]基本治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为1级~3级;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 45%;无变化: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以下。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组间阳性率比较采用V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表2)
表1两组CT结果比较例(%)
组别n大面积梗死腔隙性梗死多发性梗死出血性梗死
糖尿病组6813(19.1)1)34(50.0)43(63.2)1)3(4.4)
对照组727(9.7)38(52.8)26(36.1)4(5.6)与对照组比较,1)P<0.01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n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总有效率
糖尿病组6818(26.5)12(17.6)8(11.8)30(44.1)38(55.9)1)
对照组7237(51.4)15(20.8)7(9.7)13(18.1)52(81.9)与对照组比较,1)P<0.01
3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脑卒中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长期血糖增高使血管基底膜增厚,基底膜糖类沉积,出现脂肪样透明变性,使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同时由于糖尿病病人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使局部血流下降,使血小板聚集,导致脑梗死发生。

另外糖尿病病人常合并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从而导致动脉硬化。

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发生率比正常人高3倍,而且程度更加严重,因此更加容易发生脑卒中。

糖尿病性脑卒中较非糖尿病性脑卒中预后差。

本组通过回顾性分析也进一步证实此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以中小梗死为主,特别是以多灶性腔隙性梗死为主。

从4周预后观察比较,有效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无效率达44.1%。

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引发普通的糖基化和脂质代谢障碍使大动脉粥样硬化加快,血管舒张功能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聚集性升高,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黏度增高,这些病例因素均不利于脑梗死急性期侧支循环的形成及缺血细胞功能的恢复,因此其预后差[3]。

所以在发病后迅速控制血糖,将对预后起到有利作用。

因此尽早尽可能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范围内,对其预后及降低脑梗死发病率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
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杨启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8-109.
[3]姜德波,刘淑珍,马立涛,等.水蛭对2型糖尿病高粘滞血症的治疗
作用[J].中华内分泌杂志,1999,12(2):219.
作者简介:陆汉军(1963)),男,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邮编:253013);唐新辉,工作于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7-01-23)
(本文编辑王雅洁)
#
379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5月第5卷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