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家杜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教育家杜威

摘要:本文阐述了杜威的关于教育理论的三个核心命题,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重点强调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并借此分析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关系,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对比之后,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对当代教师提出了几点要求与建议。

关键字:杜威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新课程教师

正文: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与皮尔士、詹姆士一起被认为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很多,涉及科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教育、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诸方面,使实用主义成为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可以归于三句话:“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下面将对杜威的教育理论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他把教育与生活、生长与发展视为同一意义的概念,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都是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教育既始于社会又将归于社会,因此,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者之中,社

会生活是整合其他两种生活的关键。各种场合的教育实质上进行的是不同形式的生活。“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比如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或者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只会形成呆板而死气沉沉的教育。”关于生活与发展,杜威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二、教育即生长

杜威还提出“生长”是生物的根本特征。既然人是一种生物,也应具有生长的特性,而且不仅常态的儿童在生长,就是成人也在不断生长。“生长”是人生的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要求在教育中要考虑儿童的本能或先天的能力,要“尊重儿童时期”,“尊重生长的需要和时机”,不要忽视生长的过程以致偃苗助长。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在于促进儿童的生长,一切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儿童的生长为重心。“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杜威的“教育无目的”之说,实在于强调不应该在教育过程之外强加一个目的,教育的目的和过程本就是一致的,教育目的就在教育过程之中,这就是“教育即生长”的根本意义。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也就是说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无目的,

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改造和转化的过程。无论是婴儿、青年,还是成人,他们的经验对教育的作用,都处于相同的水平。也就是说,在经验的任何一个阶段,真正学到的东西,都具有同等的价值。任何一个阶段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生活过得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觉到的意义。杜威由此得出一个关于教育的专门定义:“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生长的能力。

而在这三个观点中,我最欣赏的是“教育即生活”这个观点,为此我想借此主要谈谈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和生活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理论界关注的问题,一些教育家都曾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进行过精辟的论述!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这个教育命题从某个角度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从中我们能够发现杜威很重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杜威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他在抨击传统教育时认为传统教育脱离了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传统教育没能成为生活的需要,在社会生活急剧变化后,还未变革的旧的教育就应相应地变革,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社会生活。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要对社会生活有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在这里他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教育是为社会生活必需的,二是教育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杜威认为,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教育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就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因此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

都具有教育意义,也就是他所传达教育即生活。

这并没有割裂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联系,也不完全否定未来生活。教育要克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并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那么教育的目的就不仅仅在于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在于未来生活,在于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总的来说,教育即生活,是非常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的,它打破了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的局面。他认为教育离不开生活,如果教育脱离了生活,与生活毫无牵连,就会失去其根基所在。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是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的,也是针对教育没能融人儿童的生活的弊端提出的。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又将这一命题颠过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一教育思想。

近些年我们提倡的新课程就非常关注课程的生活性,那么在新课程的落实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就可以换一种思维来理解“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这种教育命题。

首先,需要教师将自己的这一份工作经历当成是一种生活。

很多教师起初是将教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进而当成是一种职业,而把教书当成是一种事业的就更少了。无论怎样理解,把教书当成是一种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把教书育人当成是一种生活需要教师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健康的心理。把教书育人当成是一种生活当然还需要教师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生活的本身应当充满阳光,快乐的工作是一天,满腹牢骚、怨声载道的工作也是一天,那么我们为什

么不选择前者,从而让自己可以活得轻松一点,洒脱一点呢?心胸开阔一些,研究热情就多一些,进取精神也会足一些。把教书当成是一种生活,你就不会事事斤斤计较,搞得自己心浮气躁,得不偿失。马寅初老人在曾经因为提出了“人口论”而倍受打击,可他却能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马老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我们教师效仿的。

其次,需要教师将自己的每一堂课都当成一种生活。

生活的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课堂不应仅有一种模式,一种调子,一种色彩,而应该是多元化的。享受课堂生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享受课堂生活,要的不应该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要提高课堂生活质量,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就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我们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堂课都能做到认真、乐观、自信而又不缺乏真诚与幽默。魏书生先生说得好:“要知道没有人愿意偷懒,只不过他们缺乏诱人的目标,激发不出他们的干劲。”我们应该善于与学生商量,善于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知识的本身。蔡元培先生说“教书并不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自动的求学。做教师的不可一句一句、一字一句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功课时,再去帮助他。”我们还要善于读懂每一名学生,会用敏锐的目光发现学生的优点,用睿智的语言鼓励学生的进步。

最后,需要把培养学生成为健康成长的人当成一种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