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9课 离骚(节选)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9课离骚节选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10d674abf705cc175527095e.png)
第9课离骚(节选)(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屈原隐居花园洞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流放,从荆州过长江,渡洞庭,经常德,到汉寿,出十里柳溪到桃江羞山,寻访隐居在羞山的楚狂陆接舆遗踪,留下了“接舆髡首兮”的诗句。
进入桃花江后,屈原弃舟登岸,骑马沿着望浮古驿道的崎岖山路继续南行,“旦余济乎江湘”,“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在桃江停下流浪的脚步。
在今天的桃江花园洞村,留下了许多屈原隐居的传说和遗迹。
村口的“下马坪”和“下马石”是客人拜访三闾大夫下马的地方,村后有为纪念屈原而取名的“端阳山”,村里有多处“三闾桥”。
在杨家仑的山腰处有“屈女墓”,当地群众称“屈原小姐”墓,相传屈原的宝剑给爱女绣英陪葬,有四块金砖垫棺;墓在竹林中,竹叶盖满芳冢。
据传还有“鸟嘴山”,是屈原养鸟的地方,“鸭嘴塘”是屈原养鸭的地方,“放牛冲”是屈原养牛耕作之地。
屈原酷爱兰花,读书写作之余,种了很多兰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离骚》),相传“花家坪”就是他的花圃。
屈原种下的兰花代代相传,如今,花家坪已成为兰花种植基地,所培育的兰花品种繁多,优雅芳香,闻名海内外。
屈原隐居在花园洞,过着恬静的田园生活,创作了不朽的诗篇。
《离骚》中很多诗句直接描述了桃花江一带的风物。
如“黄荣可以盈室兮”,“荣”音“绿”,就是桃花江山中到处都有的淡竹叶;还有“荪”,溪荪,就是溪边长的石菖蒲;“摘琮枝以为羞兮”,羞,通“修”,即腊肉;“户服艾以盈要兮”,则是典型的益阳、桃江风俗。
楚地尚巫,千百年来在益阳民间都有“收魂”的风俗。
屈原受这种风俗的影响,在去往汨罗投江明志之前,为自己写了《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一)背景链接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至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苏教版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2023
![苏教版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2023](https://img.taocdn.com/s3/m/561b703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0.png)
苏教版高中语文《离骚》教案 2023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离骚》,使学生能够:1. 理解《离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2. 掌握《离骚》中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手法;3.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离骚》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2. 掌握《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和古文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离骚》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2. 分析《离骚》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离骚》的作者屈原以及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感知呈现《离骚》的原文,让学生阅读一遍,感受其中的音韵和节奏,引导学生发表个人感受。
3. 理解解读《离骚》的意境和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隐喻和比喻,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如拟人、夸张、排比等,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表现特点。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离骚》对现代社会和个人的启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6. 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撰写和《离骚》相关的小品文、诗歌或是绘制插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7. 总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离骚》的核心要点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 课堂笔记:让学生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自己的思考;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3. 个人作品: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其对于《离骚》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在教学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展览或是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理解《离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思考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术素养。
离骚优秀教案 苏教版
![离骚优秀教案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7853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2.png)
离骚优秀教案苏教版教案标题:离骚优秀教案苏教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离骚》这首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离骚》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2. 提问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文本解读(15分钟)1. 分段解读《离骚》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分析《离骚》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于《离骚》中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2.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离骚》的情感体验。
四、阅读理解(15分钟)1. 布置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学生根据《离骚》的内容回答问题。
2. 批改学生的答案,让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答案的正确性。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针对《离骚》中的某一段落或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 学生互相交流并互相评价作文,提供改进意见。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案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和写作练习,深入理解《离骚》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3. 结合多媒体资源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评价:该教案以《离骚》为文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案内容丰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写作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案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语文高一《离骚(节选)》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高一《离骚(节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abd0ab561252d381eb6e06.png)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屈原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屈原当时的处境,了解楚辞及《离骚》的有关常识。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屈原的崇高精神,学习他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
学习重点认识诗人崇高的人格和高尚的爱国精神。
学法点拨读准字音,在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认识诗人的高洁情怀。
释词义1.重点词苗裔:后裔。
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内美:内在的美质。
修能:美好的才能。
代序:递相更代。
序,次序。
骐骥:骏马,比喻贤智之臣。
迟暮:指年老。
零落:飘零,坠落。
2.通假字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解文题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子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色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共373旬,2 477字,可谓鸿篇巨制。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像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d51a8e58f5f61fb736668c.png)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一、对联导入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二、读《离骚》1、听朗读正音2、自由朗读读顺3、接龙朗读,读清三、说《离骚》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
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1、学生根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
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
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
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
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
![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01512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a.png)
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教案标题:《离骚节选》苏教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离骚节选》的背景和作者苏轼。
2. 理解《离骚节选》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离骚节选》中的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离骚节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作者是苏轼,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
2. 提问:你们对苏轼和《离骚节选》有了解吗?二、学习背景知识(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查找并分享苏轼和《离骚节选》的相关信息。
2.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他们所找到的信息。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段阅读:将《离骚节选》分成若干段落,让学生轮流朗读每一段,并理解每段的大意。
2. 提问:根据学生的理解,提问关于文本内容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四、诗意表达和修辞手法(15分钟)1. 解释诗意表达:引导学生分析《离骚节选》中的诗意表达,如比喻、夸张、对比等。
2. 举例说明:以具体的诗句为例,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这些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五、文学鉴赏(15分钟)1. 分析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离骚节选》的主题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2. 提问:诗歌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离骚节选》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展望: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苏轼的其他作品,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辅助工具:1. 《离骚节选》的教材或诗歌文本。
2. 学生分组的资料收集工具。
3. 诗歌鉴赏的参考材料和解析。
教学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的资料汇报和讨论表现。
2. 学生对《离骚节选》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展示。
3. 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和参与度。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0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0](https://img.taocdn.com/s3/m/9f9dc750f121dd36a22d82ad.png)
《离骚》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陈银娥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辨别诗中比兴所依托的内涵。
2、了解屈原的“美政”思想,分析诗人“恐”的原因,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分析诗人“恐”的原因。
难点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提到屈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世界人民隆重纪念他。
至此,屈原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中国的爱国人士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也很多,为什么理事会选择的是屈原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歌——《离骚》来探索其中的原因!二、初读——感知内容1、齐读文章,注意字音、节奏2、在这首诗中,屈原最想说的是哪一句话?明确: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3、很大胆很直接,跟君王说“跟我走,我教你怎么走”,屈原为何这么自信他能给君王带路,他有什么天赋的异领吗?请大家再读课文,结合诗歌说一说。
明确: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出生高贵降生祥瑞美好的名字三、再读——研读文本1、为什么强调这些“内美”?明确:出生高贵——与王室同宗,担国家大任,义不容辞降生祥瑞——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美好的名字——父亲美好的寄予2、为什么采摘“江离、辟芷……”这些花草是“修能”?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轼明确:这些花草象征高洁的品质,采摘披挂比喻培植美好的品质。
3、美政思想诗人驾着一匹良马驰骋于大地之上,蓦然回首,发现徘徊迷茫的楚王,他大声呼喊跟我来吧,楚王信任地跟着他,多么美好的场景,有贤臣有明君,他们彼此信任,一同开拓美丽的江山社稷。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97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离骚(节选)》97](https://img.taocdn.com/s3/m/682faa28aa00b52acec7caca.png)
《离骚》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重点和难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知识链接】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其特点是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9离骚(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4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9离骚(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e302dd5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b.png)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离骚》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离骚》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离骚》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辅助以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觉得这部分的内容学生们掌握得比较好,他们在后续的案例分析中也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也能够深入地探讨这些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比较成功,它让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讨论比较热烈,而有些小组则显得有些冷清。这可能与我分组的方式和对小组讨论的引导有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分组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同时,我也需要加强对学生讨论的引导,提出更具挑战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分组讨论和分享。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舒适的座位和适当的书写工具,以便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充分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可以准备展示板或白板,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展示和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播放相关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吸引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高中语文9离骚(节选)》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他们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离骚(节选)》精品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离骚(节选)》精品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348aeece2f0066f5332269.png)
《离骚(节选)》精品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预习检测1.回顾——作者简介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末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历经三逐三放的屈原悲愤难平,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2.检测——基础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苗裔.孟陬.揆.肇.搴.扈.芷.汨.搴阰..骐骥..整体感知听课文朗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1.《离骚》中,诗人常以香草、美人作比,有什么好处?2.如何理解本文中的比喻?3.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4. 《离骚(节选)》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我的质疑参考答案:预习检测2. yìzōu kuízhào qiān hùzhǐyùqiān píqíjì整体感知本文为《离骚》的开头部分,主要抒写了诗人屈原的身世、品行和政治理想,表达了诗人以国家为己任、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合作探究1.提示:屈原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君王以及政治思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
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在某一事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
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运用广泛,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
如: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1dc55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a.png)
苏教版《离骚》教案(节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离骚》节选部分;(2)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1. 《离骚》节选的原文及其翻译;2. 屈原的生平事迹及《离骚》的创作背景;3. 《离骚》的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离骚》中象征、隐喻手法的理解;2. 对屈原忧国忧民情怀的深入体会;3.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真善美,抵制假丑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屈原及《离骚》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原文朗读:学生齐读《离骚》节选部分,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 翻译讲解:讲解《离骚》节选的原文及翻译,确保学生理解;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离骚》的艺术特色、屈原的情感抒发等;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离骚》节选部分;3. 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并将感悟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合作探讨: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4. 诗歌鉴赏测试:进行一次《离骚》节选的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需要改进;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4. 教学效果: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
![苏教版《离骚》(节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4dc07abceb19e8b9f6ba9d.png)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一、对联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二、读《离骚》
1、听朗读正音
2、自由朗读读顺
3、接龙朗读,读清
三、说《离骚》
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
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
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
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
1、学生根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
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
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
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苏教版)《离骚》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a0fe1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1f.png)
(苏教版)《离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离骚》的背景和创作意境;(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能够背诵并默写《离骚》中的经典片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1. 《离骚》的背景和创作意境;2. 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 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3.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离骚》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离骚》,理解诗文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4.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中的难点、重点,阐述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5. 欣赏与感悟:让学生背诵并默写经典片段,感受诗歌的美;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离骚》的理解程度,包括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否能正确欣赏古典诗歌;3. 学生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和传承。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离骚》全文;2. 参考资料:有关《离骚》的背景介绍、注释、赏析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离骚》的理解程度;2. 讲解诗文中的难点、重点,如生僻字词、难句等;3.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讲解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让学生感受诗人的真挚情感;5.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6.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经典片段,巩固所学知识。
2022-2021学年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四第3专题 离骚
![2022-2021学年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四第3专题 离骚](https://img.taocdn.com/s3/m/b1f5e0f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e.png)
课题离骚●教学目标1. 积累课文中相关的文言字词。
2. 反复朗诵,品读诗句,理解并感受诗人追求高尚人格、崇仰真善美的精神。
3. 了解《离骚》“香草美人”的象征、比方手法。
●重点、难点重点:1. 积累课文中相关的文言字词。
2. 反复朗诵,品读诗句,理解并感受诗人追求高尚人格、崇仰真善美的精神。
难点:了解《离骚》“香草美人”的象征、比方手法。
●设计思想《离骚(节选)》一文被支配苏教版高中必修三其次专题“号角,为你长鸣”中的“殉道者之歌”模块。
《离骚(节选)》是长诗节选,课文只节选了全诗的约二格外之一的内容,不能体现全诗的整体风貌,因此《离骚》一文的教学设计,拟投放较多的时间介绍屈原、《离骚》及相关学问,使同学对屈原的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情怀和《离骚》的风格特点、艺术成就有个大体了解。
对课文的处理,只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着重通过诵读,让同学感受诗人的情感,对内容不作过多探究。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1)作者简介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有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协商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见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加。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等人因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挡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离骚(节选)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离骚(节选)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4ab2cc195f312b3169a575.png)
离骚(节选)教案教学目标:形式美:了解骚体诗的语言体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比兴手法运用的效果情感美: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教学重难点:通过鉴赏《离骚(节选)》,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教学准备:教师编制“学案”,因为《离骚》年代久远,语言又有地域性特点,文字理解是一个难点,必须跨越文字的障碍才能更好的进入文章的阅读,所以学案包括字词音、形、义等等,同时还有作者及《楚辞》的介绍,外加《离骚》其他选段的阅读,以便扩展学生的眼界,请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学案的基础题(音形义),并仔细阅读。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太阳的后裔——屈原《离骚》品读评论一、导入: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始终像浪花一样洁净美丽;有一个名字,成就了楚地一条普通江河的万古名声;有一个名字,承担着“太阳的后裔”的殊荣;有一个名字,当我们在品尝香喷喷的粽子时,蓦然回首,他就站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深情的呼唤这个名字——屈原。
近日,韩剧《太阳的后裔》热播,其实早在2300多年前,屈原已经声明过自己就是“太阳的后裔”,他说我是“高阳之苗裔”。
楚辞专家宿白先生说:“颛顼即是高阳,高阳就是太阳。
”原来,屈子才真正是太阳的后裔!屈原对自己的祖先极尽赞美,留下了《东皇太一》、《东君》等祭祀太阳神的光辉诗篇。
这是诗人中的巅峰,王者中的王者。
王者归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太阳的后裔,再现太阳的华美,感受他的温度,仰望他照射千古的光彩。
《离骚》是我们了解屈原的最宝贵资料,这是一首自传性质的诗歌。
活动2【讲授】解题评论二、解题:《离骚》什么意思呢?“离,犹遭也;骚,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东汉班固《离骚赞序》“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被称为诗家的绝唱。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
(苏教版)《离骚》教案
![(苏教版)《离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94e76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5.png)
(苏教版)《离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离骚》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能够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能够解读《离骚》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离骚》的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对《离骚》艺术特色的认识;(3)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增强对《离骚》语言的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忧国忧民、奋发向前的壮志豪情;(2)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3)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离骚》的背景和创作意图;2. 《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3. 《离骚》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读。
三、教学难点1. 《离骚》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2. 对《离骚》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和把握;3. 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离骚》的背景、创作意图、艺术特色等;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总结《离骚》的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离骚》中的难点问题;4. 朗读、背诵法:增强对《离骚》语言的感悟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离骚》,理解课文内容;3. 讲解分析:讲解《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离骚》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5. 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背诵《离骚》,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离骚》背景、创作意图、艺术特色等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4. 朗读、背诵:检查学生对《离骚》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记忆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的反思;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21e23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e.png)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离骚》节选部分;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掌握诗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象征意义和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领悟诗中体现的忠诚、正直、坚守信念等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德。
二、教学重点1. 《离骚》节选部分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诗中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象征意义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比兴手法、象征意义和修辞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离骚》的作者、背景和诗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离骚》节选部分,注意读音和节奏,理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象征意义和修辞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领悟诗中体现的忠诚、正直、坚守信念等优秀品质。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亮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内容1. 深入学习《离骚》节选部分的比兴手法,探讨其艺术效果。
2. 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理解其深层含义。
3. 研究诗中的修辞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注释、译文、鉴赏文章等。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