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认知过程的偏差

合集下载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行为金融学》复习重点,饶育蕾,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概论◆标准金融和行为金融区别:①信息处理(标准投资者能正确处理信息,行为投资者处理信息有偏差);②形式是否影响决策(标准处理问题形式不会影响决策,行为会影响);③市场是否有效(标准有效市场假说,行为指出有效市场假说缺陷)。

◆标准金融诞生标志:马科维茨有效组合。

◆最早将人的行为与经济学结合的理论: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

◆从行为金融角度分析出售比买入难:◆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标准,而非决策标准。

◆同质信念下的交易动机:风险偏好第二章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有效市场的类型:①弱式有效性(最底层次的市场有效性。

在弱式有效市场中,资产价格充分及时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

对任何投资者而言,无论他们借助何种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常收益);②半强式有效性(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

对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已公开信息都不具获利价值);③强势有效性(市场有效性最高层次。

表明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都已充分及时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缺陷:①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②完全信息假设缺陷;③检验缺陷;④套利的有限性。

◆噪声交易者:指非理性地根据似乎是真实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公开信息:指向市场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公众公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

资本市场中与资本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

◆私人信息: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占独占性质的市场知识,其中经验是市场参与者的最宝贵的个别知识。

◆内幕信息:指为内部运作人员所知悉而尚未对外公开,且具备商业价值的信息。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吗:第三章证券市场中的异象◆异象:大量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股市不是有效的,这些无法用有效市场理论和现有定价模型来解释的收益异常的现象,即为“异象”。

◆动量效应:指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股票也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第五章-认知过程的偏差课件

第五章-认知过程的偏差课件
铱星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规划,它需要耗时11年,约50亿美 元的投资。高层对这一项目的反应如何呢?他们“没有进一步核查的 情况下,在第一次会谈时就赞成这一项目”。他们没有任何现金流预 测,没有贴现率,没有NPV,没有IRR,甚至没有回收期法。摩托罗 拉公司的管理层用直觉判断代替了严密的财务分析。
“铱”星营运之时,一般蜂窠式移动电话话费持续走低,相比之下, 卫星电话每分钟超过7美元的话费实在高昂,因而所吸收的卫星电话 用户的数量远远低于原来的预期。严重的入不敷出导致资金迅速枯竭, 财务陷入困境,公司不得不在2000年3月被宣布破产,耗资57亿美元 的“铱”系统最终走向失败。

4.有效性幻觉-在预测结果与输入信息之间良好吻合的基
础上形成的没有根据的自信
5.对均值回归的误解-事情的发展趋势存在回归倾向。
如一次考试成绩,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5.2.2 可得性启发法
可得性启发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是指人们倾向 于根据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 其 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 出现。当事件的可得性与其客观频率高度相关时, 可得性启发法是非常有用的,然而,依靠可得性进 行预测可能会导致偏差。

4 锚定可导致哪些偏差?

5 在什么情况下,最有可能导致人们使用启发法?

6框定依赖偏差对理性决策有哪些挑战?

7 背景(呈现和描述事物的方式)包括哪些?

8 为什么理性是有限的?
三 案例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为什么集中在10:3?

股权分置改革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此次改革的基本方法是采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来

什么是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

什么是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

什么是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做出各种判断和决策。

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判断和决策并非完全基于客观事实,而是受到了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认知偏差。

那么,什么是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呢?简单来说,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感知、判断、思考和记忆等认知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性错误或偏差。

这些偏差并非随机发生,而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普遍性。

它们会影响我们对信息的处理和解读,导致我们得出不准确或不完整的结论。

认知偏差的种类繁多,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类型。

首先是“代表性偏差”。

这是指人们在判断某个事物的概率或类别时,往往会根据其与典型案例的相似程度来做出判断,而忽略了基础概率的影响。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穿着时尚、举止优雅的人,就很容易认为他是从事艺术工作的,而忽略了从事其他职业的可能性。

其次是“可得性偏差”。

我们倾向于根据容易回忆起来的信息来评估事件的发生概率或频率。

比如,当我们频繁看到飞机失事的新闻报道时,可能会高估飞机失事的概率,而忽略了飞机实际上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交通工具这一事实。

“锚定效应”也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当我们在做决策时,最初接收到的信息就像一个“锚”,会影响我们后续的判断。

例如,在商场看到一件标价 500 元的衣服,然后被告知打折后只需 300 元,我们可能会觉得很划算,而忽略了这件衣服本身的价值可能不值 300 元。

“确认偏差”则表现为人们更倾向于寻找和关注那些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或否定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

比如,对于某个政治观点持有特定立场的人,他们会更愿意阅读和分享支持自己观点的文章,而对相反观点的文章不屑一顾。

“过度自信偏差”使人们过高地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判断的准确性。

比如,在考试前,很多学生可能觉得自己准备得非常充分,能够取得好成绩,但实际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损失厌恶偏差”指的是人们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远远大于获得同等收益时的快乐感。

因此,在做决策时,我们往往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同等程度的收益。

什么是认知偏差?

什么是认知偏差?

什么是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我们在思考、决策和判断过程中,由于个人经验、信念、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出现偏差的现象。

它是我们主观认知的一种常见特征,可能会导致我们对事实的理解和判断出现错误。

认知偏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我将逐步解释每种类型:1. 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这是一种倾向,我们更倾向于接受和记住那些与我们已有观点相符的信息,而忽视或忘记那些与我们观点相悖的信息。

这种偏差会导致我们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接受和处理,从而加强了我们原有观点的偏见。

2. 选择性注意偏差(Selective Attention Bias):这种偏差发生在我们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时。

我们往往会更容易注意到与我们兴趣、目标或情绪状态相关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不相关的信息。

这种偏差会导致我们在决策和判断时,只考虑了部分信息,而忽略了整体情况。

3. 归因偏差(Attribution Bias):这种偏差发生在我们对事件或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时。

我们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或他人的过错。

这种偏差会导致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出现不公平和不准确的情况。

4. 隐蔽信息偏差(Availability Bias):这种偏差发生在我们根据易于记忆的信息来评估某个事件的概率或重要性时。

我们往往会更容易记住那些引人注意、有情感色彩或与我们经验相关的信息,而忽视那些相对无足轻重或不太引人注意的信息。

这种偏差会导致我们对事件的概率和风险的评估出现错误。

5. 群体偏差(Groupthink):这种偏差发生在我们在群体中为了追求一致性而压制个人独立思考和异议的情况。

在群体中,我们可能会过分追求团队和社会认同,而忽视了个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这种偏差会导致群体决策的错误和失误。

以上是认知偏差的一些常见类型。

了解这些偏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并提高我们的思维逻辑和决策能力。

什么是认知偏差?

什么是认知偏差?

什么是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由于个人的主观经验、偏好、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存在偏差的现象。

这种偏差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判断和问题解决能力。

认知偏差的存在是由于人类思维的局限性和主观性所致。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倾向于使用一些简化的认知策略,这些策略可能会导致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出现错误的推理和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认知偏差:1. 确认偏差:我们倾向于寻找和接受与我们已有信念和观点相符的信息,而忽视或拒绝与之相矛盾的信息。

2. 选择性注意偏差:我们倾向于更多地关注和记住与我们关注点一致的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

3. 锚定效应:我们对一个已知的参考点产生依赖,将其作为判断和决策的基准,而忽视其他可能的选择。

4. 预设偏差: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会受到先入为主的观点和假设的影响,而忽视其他可能的解释或解决方案。

5. 后认知偏差:我们在回顾过去的决策时,会受到已知结果的影响,认为我们的决策比实际上更明智或更不明智。

为了克服认知偏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和偏差:了解常见的认知偏差,认识到自己可能会受到这些偏差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思考问题。

2. 寻找多样的信息来源:主动寻找不同的观点和信息来源,以避免陷入思维的狭隘性。

3. 考虑反证法:尝试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避免过度依赖已有观点和假设。

4. 反思和回顾:在做出决策后,及时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评估是否受到了认知偏差的影响。

通过意识和努力,我们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思维逻辑,更准确地理解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心理学如何看待人的自我认知偏差

心理学如何看待人的自我认知偏差

心理学如何看待人的自我认知偏差关键信息项1、自我认知偏差的定义及常见类型2、心理学中导致自我认知偏差的因素3、自我认知偏差对个人的影响4、心理学中纠正自我认知偏差的方法5、自我认知偏差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差异11 自我认知偏差的定义自我认知偏差指的是个体在对自己的特点、能力、情感等方面的认知过程中,出现的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偏差或误解。

这可能导致个体对自身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影响其行为决策和人际关系。

111 常见的自我认知偏差类型1111 过度自信偏差个体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知识和判断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冒险行为和错误决策。

1112 自我服务偏差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内部因素,如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或环境。

1113 虚假一致性偏差个体认为自己的观点、行为和态度是普遍存在的,而忽略了他人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1114 聚光灯效应个体高估自己的行为和外表在他人眼中的关注度,从而产生过度的焦虑和不安。

1115 可得性偏差个体根据容易回忆起来的信息来评估事件的发生频率或可能性,而忽略了更全面和准确的统计数据。

12 心理学中导致自我认知偏差的因素121 认知局限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信息处理过程中容易受到选择性注意、记忆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自身的认知不全面或不准确。

122 情感因素情绪状态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评价。

例如,积极情绪可能导致过度自信,而消极情绪可能引发自我贬低。

123 社会比较个体常常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但不合理的比较对象或比较方式可能导致偏差。

124 自我保护机制为了维护自尊和心理平衡,个体可能会无意识地扭曲对自己的认知,以避免面对负面的自我形象。

13 自我认知偏差对个人的影响131 决策失误过度自信可能导致冒险决策,而低估自己可能错过机会。

132 人际关系问题虚假一致性偏差和自我服务偏差可能引发与他人的冲突和误解,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13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自我认知偏差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降低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行为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认知误差

行为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认知误差

行为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些认知误差在行为心理学中,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和判断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性错误或偏差。

这些认知偏差会影响我们对自身、他人和情境的认知和决策,导致我们在认知上出现错误的倾向。

下文将从认知偏差的定义、原因以及具体的认知偏差类型进行论述。

一、认知偏差的定义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中,由于个体认知能力的限制或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判断产生错误或偏差的倾向。

它是普遍存在于人类认知活动中的现象,是人们所共同面临的认知困境。

二、认知偏差的原因1. 信息加工有限性:人类的感知和思维能力有限,对于复杂信息的处理容易出现疏漏、片面性和选择性偏见。

2. 心理因素影响:个体的情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心理因素会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导致信息的加工和判断受到偏差的干扰。

3. 认知代表性偏差:人们在判断一个事件或对象的类别时,倾向于根据其与某个类别的相似程度进行归类,忽视了统计概率和背景信息,从而产生错误的决策或判断。

4. 锚定效应:当人们在面对一个未知问题时,容易受到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影响,过分依赖这些信息作为决策的基础,忽视其他相关信息,导致判断的偏差。

5. 选择支持偏差:个体倾向于寻找和更容易接受支持自身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或拒绝那些不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从而产生信息加工和判断的偏差。

6. 确认偏差:人们追求证实自己的信念和偏见,倾向于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上,而忽略那些不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从而产生判断和决策的偏差。

7. 顾虑避免:个体在做决策时,考虑到自己可能承担的损失和风险,会偏向采取保守的行动,从而影响决策的偏差。

三、具体的认知偏差类型1. 确认偏差:即人们对于已有的观点和信息更加重视和接受,而对于反驳或者不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有偏见,导致信息的加工和判断出现偏差。

2. 锚定效应: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对于最初获得的信息倾向于过分依赖和参照,而忽视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影响决策和判断的准确性。

名词解释认知的偏差

名词解释认知的偏差

名词解释认知的偏差认知的偏差是指在人类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认知错误或倾向。

由于人类认知系统的局限性,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不是客观的,而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各种认知偏差的存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名词解释认知的偏差。

一、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对他人进行认知时产生的偏见和错误。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先验偏差”,即我们往往依赖于先入为主的信息或既有的信念来评价他人。

这种偏差在许多情境下都存在,比如招聘过程中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相似的候选人,而忽略那些可能拥有更优秀能力却与自己不同的候选人。

二、记忆认知偏差记忆认知偏差与人们对于过去事件的回忆和记忆有关。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选择性回忆”偏差,即我们更倾向于回忆那些符合自己意愿或观点的信息,而忽略掉矛盾或不符合自己意见的信息。

这种偏差也可以解释为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我们倾向于记住对我们有益的信息,从而维护自己的认知一致性。

三、注意力认知偏差注意力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对外部刺激进行注意和处理时,往往会因为某些特殊的因素而偏离正常认知。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确认偏差”,即我们倾向于注意和记住那些支持和确认我们已有信念的信息,而忽略那些挑战和反驳我们观点的信息。

这种偏差在面对争议问题时非常常见,我们更容易接受和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略那些对自己观点构成挑战的证据。

四、决策认知偏差决策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受到的心理偏差和误导。

其中一个经典例子是“可得性偏差”,即我们倾向于根据容易回忆起来的例子或经验来做决策,而忽略了那些不容易回忆起来的例子。

这种偏差导致了我们对于概率的判断和决策产生了错误的偏见,因为我们更容易想起那些稀有或突发事件。

五、情感认知偏差情感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情绪和情感状态下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出现偏差。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情感陷阱”,即我们在情绪高涨或低落的状态下,往往对信息的处理存在倾向性。

比如,在愤怒的情绪下,我们更容易接受和相信控诉他人的言论,而在悲伤的情绪下,我们更容易相信和接受安慰和支持的言论。

思考,快与慢第五章读书感想

思考,快与慢第五章读书感想

思考,快与慢第五章读书感想《思考,快与慢》是一本由丹尼尔·卡尼曼所著的心理学书籍,探讨了人类思维和决策的漏洞以及常见的认知偏差。

第五章讨论的是“世界因果和学习”,主要介绍了人们在理解和解释事物上的错误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更有效的学习和提问来改进我们的思考模式。

在第五章中,卡尼曼先生颇为详细地介绍了两种思考方式:互动思维和因果思维。

互动思维倾向于查找和理解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而因果思维则更关注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然而,卡尼曼指出,人们往往在互动思维和因果思维之间切换不当,导致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其中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交通事故的案例。

卡尼曼提到,在事故发生后,人们往往会过分关注那些与事故直接相关的因素,而忽视了其他潜在的因果关系。

例如,如果一辆车撞上了一个人,人们会很容易地将责任归咎于司机的驾驶技能或者行人的不注意。

然而,在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时,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因素也可能对事故发生起了关键作用。

例如,道路的设计、光线条件、天气状况等等。

这个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在思考和解释事件时如何倾向于仅仅关注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而忽视了更广泛和复杂的因果网络。

卡尼曼还提到了学习和提问在有效思考中的重要性。

他强调了对问题的适当提问和求知的重要性,同时警告我们不要过分迷信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他指出,人们往往过分自信地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直觉,忽视了更广阔的信息和可能性。

因此,学会拥有开放的心态并主动寻求新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卡尼曼还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机制的重要性。

他指出,在获得反馈的情况下,人们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思考质量。

综上所述,第五章《世界因果和学习》让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在思考和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盲点和偏差。

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注重问题的提问和求知,并不断改进和调整我们的思考方式。

通过善于提问、接受反馈和不断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找到因果关系,并做出更准确和合理的决策。

理解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

理解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

理解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依靠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来做出各种决策和评价。

然而,你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认知过程并非总是准确和客观的,其中存在着许多偏差,这些偏差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决策和行为。

认知偏差是指在认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们对信息的感知、解释、判断和记忆出现系统性的错误或偏差。

这些偏差并非是由于故意的错误或疏忽,而是由于人类大脑的认知机制和信息处理方式的局限性所导致的。

其中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是“代表性偏差”。

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事物或情况时,我们往往会根据它与我们过去所熟悉的模式或典型案例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判断。

例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穿着得体、举止文雅的人,就可能会认为他是一个有教养、有素质的人,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

这种基于表面特征的判断很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

再来说说“易得性偏差”。

我们在评估某个事件的发生概率时,往往会根据我们能够轻易回忆起的相关例子的数量来判断。

如果最近媒体上频繁报道飞机失事的新闻,我们可能就会觉得坐飞机很危险,而忽略了飞机失事的实际概率远远低于其他交通方式的事实。

这是因为这些负面的新闻更容易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确认偏差”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一旦我们形成了某种观点或信念,我们就会倾向于寻找和接受能够支持这种观点的信息,而忽视或否定与之相反的证据。

比如,当我们坚信某个品牌的产品质量好时,即使遇到了一些关于该品牌的负面评价,我们也可能会为其寻找各种解释,以维持我们最初的看法。

“锚定效应”同样对我们的认知产生着重要影响。

当我们在进行决策时,最初获得的信息或参考点会像一个“锚”一样,影响我们后续的判断。

比如,在购物时,如果商家先给出一个较高的原价,然后再给出一个较低的折扣价,我们很容易就会觉得这个折扣价很划算,即使实际上它可能并不是那么优惠。

“过度自信偏差”也是不容忽视的。

很多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预测和决策比实际情况更准确。

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与错误思维

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与错误思维

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与错误思维认知偏差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由于认知上的偏差或错误导致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和决策产生误差。

这些认知偏差可以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自己的评价,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行为和决策。

一、确认偏差确认偏差是指我们更倾向于寻求和接受与自己已有信念和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视或拒绝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种偏差会使我们形成“看到什么都是我想看到”的倾向,进而加深对某些观点的坚持,限制我们对事物的客观认知。

二、代表性偏差代表性偏差是指我们容易根据个别案例或样本来判断整体或群体。

当我们遇到一个和某一类别特征相似的人或事物时,就会产生一种以偏概全的判断。

这种偏差会忽视统计规律和大众数据,给我们的认知带来误导。

三、可利用性偏差可利用性偏差是指我们更容易记住和重视那些容易被回忆起来的信息。

我们常常根据经历过的情感化事件来源来判断某个事件的可能性和概率。

这种偏差会导致我们高估某些事件的发生概率或风险,并忽视那些相对无足轻重或容易被遗忘的信息。

四、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分自信,使我们对情境和决策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知。

这种偏差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的可能性,同时低估挫折和失败的概率。

五、情绪影响情绪影响是指我们的情绪状态会对我们的判断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当我们处于积极情绪时,更倾向于对信息进行乐观的解读和判断;而在消极情绪下,更容易对信息进行悲观或压抑的解读和判断。

这种偏差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评价和决策的结果。

六、确认偏见确认偏见是指我们根据与自己已有观点一致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而忽视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种偏见来源于我们对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和记忆,进而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他人的评价。

总结起来,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和错误思维是我们思维和判断过程中的固有弱点。

了解这些偏差,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减少主观倾向的影响,从而做出更明智、更符合实际的决策和判断。

认知偏差的管理措施

认知偏差的管理措施

认知偏差的管理措施一、认知偏差的概念及影响认知偏差是指在人们思考、判断和决策时,由于个人经验、信念、态度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对事物的评价和处理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种偏差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质量,进而影响个人和组织的成败。

二、认知偏差的类型1. 确认偏误:指个体在寻求信息时,只关注与自身观点相符合的信息,而忽略与之相矛盾或不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

2. 代表性偏误:指个体根据某些特征或表象来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而忽略了其他更为重要或客观的因素。

3. 可得性偏误:指个体在记忆和评估时过分依赖已有信息或经验,并将其视为普遍真理。

4. 预设取向:指个体对某种情境或问题已有固定想法或预设结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和决策。

5. 群体思维:指由于群体压力、社会规范等因素导致个体在思考和决策时受到群体影响,而出现偏差。

三、认知偏差的管理措施1. 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来源针对确认偏误和可得性偏误,组织可以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以及来自不同角度和立场的信息。

这样可以避免个体只关注与自身观点相符合的信息或过分依赖已有信息。

2. 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针对代表性偏误和预设取向,组织可以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并鼓励个体根据事实和数据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同时也需要培养个体对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尊重和接纳能力。

3. 培养个体批判性思维能力针对群体思维,组织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帮助个体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并鼓励个体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

同时也需要营造宽松开放、尊重多元文化的组织氛围。

4.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认知偏差的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沟通。

内部沟通可以通过会议、讨论、培训等方式进行,以促进个体之间的交流和共享。

外部沟通可以通过与客户、供应商等各方的互动来获取更多信息和反馈。

5.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个体在思考和决策过程中是否存在认知偏差,并及时纠正。

认知神经科学中常见认知偏差现象分析

认知神经科学中常见认知偏差现象分析

认知神经科学中常见认知偏差现象分析引言:认知神经科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科学领域,它涉及大脑、神经系统和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认知过程中存在许多认知偏差现象,即人类在认知任务中的常见错误或错误推理。

这些认知偏差现象对于正确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至关重要,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过度依赖首次接触到的信息或“锚点”,而忽略其他信息的影响。

例如,在购物时,如果一个商品标价高显得很昂贵,那么后续的商品价格看起来会相对低廉,人们更容易购买。

这种认知偏差可能导致人们做出不理性的决策,忽视真正重要的因素,对经济和市场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2. 选择支持偏差选择支持偏差是指在人们做决策时,更倾向于寻找支持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视反对观点的信息。

这可能导致人们在做决策时产生偏见,并不理性地做出选择。

例如,在政治选举中,人们倾向于倾听那些支持自己政党的信息,而忽视对手的观点。

这种偏差会削弱人们对于其他可能性的认知,限制了思维的广度。

3. 确权效应确权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已经拥有的事物更加珍惜和重视,从而高估其价值。

这种偏差使人们在决策时更倾向于保持现状,而不愿意冒险尝试新的选择。

例如,当一个人拥有一把很贵的钢琴时,即使他对于弹奏没有兴趣,也会认为它有很高的价值,不愿意出售或放弃。

这种偏差会影响人们对于风险和机会的判断,阻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4. 确认偏差确认偏差是指人们更倾向于接受与自己原有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种偏差在观点固化、态度坚定的情境中尤为常见。

例如,在公众舆论中,人们容易接受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意见,而对于相反的意见持怀疑态度。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思维的局限与偏见,限制了知识的积累与进步。

5. 群体极化效应群体极化效应指人们在群体讨论中,倾向于采纳他人更极端的观点,以增加自己在群体中的认同感。

这种现象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尤为常见,人们往往会聚集在拥有相同观点的社群中,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思想。

第5章 认知偏差(新)

第5章 认知偏差(新)
行为金融学
第五章 认知偏差
第5章 认知偏差
1 判断与决策中的信息加工过程 2 认知实验及认知偏差
3
2
引导案例
Saunders(1993)研究了1927 年至1989 年的道琼斯工业指
数和1962 -1989 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指数与美国证券交易所指 数(NYSE/AMEX),发现纽约的云量(日照的代理变量) 与纽约股价指数的波动存在相关性: 当云量为100%(此时85%是雨天)时股指收益显著低于平均水 平; 当云量为0-20%时(晴天),收益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云量为30%-90%时股指收益没有显著差异。
1、算法:解决问题的公式、规则、步骤。 (比如根据公式计算市盈率)
2、启发法: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一种 思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笼统 的策略,也称之为经验法则或拇指法则 (The Rule of Thumb)
• Aronson(2001)认为,四种情况最有可能导 致人们使用启发法,而不是理性思考:
• “大小样本忽略”意味着:当人们起先不 知道数据产生过程时,趋向于在很少的数 据基础上很快地得出结论。
例如: a. 人们会认为挑出了4只好股票的金融分析者
是一个天才。 b. “热手”(hot hand)现象:当一个球星在
一场球赛中投中3个球时,球迷会确信该球 星处于巅峰时期。
②对偶然性的误解
• 由于人们相信即使小样本也应该代表总 体的概率,因此会产生对偶然性的误解。 这就是由小数定理引起的“局部代表 性”。
信息反馈
人的知识结构
工作环境
判断的理论模式图
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 信息输出
行动 后果
二、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行为是否理性呢? (一)实质理性和贝叶斯规则

理解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与错误思维

理解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与错误思维

理解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与错误思维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思维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思维方式以及决策和判断的方式至关重要。

认知偏差是指在处理和解释信息时,由于人类认知系统的特点和局限性,我们往往会产生一些系统性的错误和偏差。

这些认知偏差和错误思维常常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是我们展开心理和行为干预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认知偏差的概念和例子1. 选择性注意偏差选择性注意偏差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信息时,往往会更倾向于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而忽略其它重要的信息。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往往更注意商品的优点而忽视其缺点,从而做出不全面、片面的决策。

2. 确认偏差确认偏差是指人们更容易注意并记住那些与自己已有信念和态度相一致的信息,而忽略或忘记那些与自己已有信念和态度相矛盾的信息。

例如,当我们对某个人抱有不好的第一印象时,会更容易注意并记住与该印象相吻合的行为,而忽略与之相矛盾的行为。

3. 预设偏差预设偏差是指人们在理解语言或信息时,倾向于根据自己的预设和期望来解释和理解信息,而不是从信息本身出发进行客观的判断。

这会导致我们主观地解释信息,而忽视了信息中的真实含义。

例如,在沟通中,我们可能根据自己的预设来理解对方的话,从而产生误解和误判。

二、错误思维的类型和影响1. 心理预测错误心理预测错误是指我们在预测未来的情况和结果时,常常存在不科学以及缺乏客观性的倾向。

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将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并低估负面事件的发生概率。

这种错误思维会影响我们对未来的决策和规划。

2. 逻辑思维错误逻辑思维错误是指在进行推理和判断时,由于我们的认知局限性和逻辑漏洞,我们会产生一些无效的推理和错误的判断。

例如,以偏概全、黑白思维等错误思维方式都会导致我们陷入片面和极端的思考方式中,影响我们的决策判断。

3. 确定性错误确定性错误是指我们过于相信某件事情的准确性和确定性,忽略了其中的不确定性和概率性成分。

我们往往会倾向于对不确定的事情做出过度自信的判断,而不是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和可能性。

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选择性注意和信息处理

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选择性注意和信息处理

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选择性注意和信息处理心理学中的认知偏差:选择性注意和信息处理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过程受到许多偏差的影响,有时我们并不总是完全客观地理解和处理信息。

其中,选择性注意和信息处理是两个重要的认知偏差现象。

本文将详细探讨选择性注意和信息处理的定义、原因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决策的影响。

一、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体在面临大量外界刺激时,选择性地关注和处理其中的一部分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现象。

例如,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我们能够聚焦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人的声音,而忽略其他人的对话声。

这种注意力的选择性使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信息,但也会导致我们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选择性注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兴趣、情绪状态、任务要求等。

这意味着我们倾向于选择那些与我们当前目标或需求相关的信息进行关注,而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

比如,当我们专注于学习一门具体的科目时,可能会对其他学科的信息不太注意。

二、信息处理偏差信息处理偏差是指个体在对待和解释信息时,受到主观认知和情绪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对现实情况的判断产生偏差。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信息处理偏差:1. 确认偏差:个体倾向于更关注和记忆那些与自己已有观念和信念相吻合的信息。

这种偏差使得我们不容易接受和采纳那些与我们现有认知相悖的观点。

2. 选择性记忆:个体在记忆信息时,更容易记住那些与自己兴趣、价值观和情绪状态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3. 忽视基础率:个体在进行概率估计时,容易忽视背景信息和基础概率,而过于依赖个人经验或突出粗大的感观特征。

4. 顺应性偏差:个体倾向于根据他人的观点和行为来决策,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判断和理性思考。

选择性注意和信息处理偏差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可以导致我们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误解,影响我们的决策质量和判断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海量的信息,针对性地培养选择性注意的能力和警惕信息处理偏差变得尤为重要。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认知失调和认知偏差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认知失调和认知偏差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认知失调和认知偏差认知失调和认知偏差是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和偏差。

通过研究认知失调和认知偏差,心理学家们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认知失调和认知偏差的概念、原因以及心理学的解释。

一、认知失调的概念和原因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在思维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感到不适。

这种矛盾可能来自于个人内部或者外部的因素。

认知失调通常会引起情绪上的不适和心理压力。

认知失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一个人的信念和观念可能与其社会环境和文化价值观不一致,例如,在一个尊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对于种族歧视的信念可能会与自己的行为产生矛盾。

其次,一个人可能拥有不一致的自我观念,例如,一个人可能既希望减肥又无法抵制美食的诱惑。

最后,认知失调可能由于信息的不一致和冲突引起,例如,一个人接收到了相互矛盾的信息导致认知失调。

二、认知偏差的概念和类型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和思考过程中出现的偏向性和错误判断。

它们可能是无意识的,但会对人们的决策和行为产生影响。

心理学研究了多种类型的认知偏差。

首先,选择性注意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关注与自己先前信念一致的信息,而忽略与之不一致的信息。

例如,一个人对某个政治党派持有强烈偏见,就会更容易注意到支持该党派的消息,而忽略与之相反的消息。

第二,确认偏误是指人们更容易接受与自己先前信念一致的证据,而对与之不一致的证据持怀疑态度。

例如,一个人持有宗教信仰,他会更倾向于接受支持宗教观点的证据,而对于科学研究的证据持怀疑态度。

第三,过度乐观是指人们对自己未来的情境和能力持有过分乐观的估计。

这种乐观使人们对潜在风险的忽视增加,从而导致决策的偏差。

第四,群体偏差是指人们在群体决策中出现的错误判断和偏见。

群体中的个体通常会受到他人观点的影响,从而导致决策的一致和集体认知的偏差。

三、心理学的解释心理学家通过多种理论来解释认知失调和认知偏差的产生和影响。

行为金融学重点

行为金融学重点

一.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若资本市场在证券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地反映了全部信息,则认为市场是有效率的,即若证券价格不会由于向所有投资者公开信息集而受到影响,则该市场对信息集是有效率的,这意味着以证券市场信息为基础的证券交易不可能获得超额利益。

二.有效市场的层次划分:三.有效市场假说的成立主要依赖于以下基本假定:1.资本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人,他们能够对证券进行理性评价,市场是有效的;2.当部分投资者为非理性投资者时,他们的交易是互不相干的,因而彼此之间相互抵消而不会对资产价格产生任何影响,因而不会形成系统的价格偏差;3.即使这些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以相同的方式偏离于理性标准,竞争市场中理性套利者的存在也会消除其对价格的影响,使资产价格回归基本价值,从而,保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4.即使非理性交易者在非基本价值的价格交易时,他的财富也将逐渐减少,以致不能在市场上生存。

四.有效市场理论的缺陷●理性交易者假设缺陷--有限理性●完全信息假设缺陷a)交易客体是同质。

---满足b)交易双方均可自由进出市场。

---满足c)交易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存在操纵市场的行为。

---不成立d)所有交易双方都具备完全知识和完全信息。

---不成立●检验缺陷市场的有效性是不可直接进行检验的。

对市场有效性的检验必须借助于有关模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等,而模型假设条件就是市场是有效的。

●套利的有限性现实中的套利交易不仅是有风险和有成本的,而且在一定情况下套利交易会由于市场交易规则的约束而根本无法实施,从而使得证券价格的偏离在较长时期内保持。

与套利相关的风险主要有:第一,基础风险(fundamental risk),即不能找到完美的对冲证券所带来的风险第二,噪声交易者风险(noise trade risk),即噪声交易者使得价格在短时期内进一步偏离内在价值的风险。

心理学认知偏差与决策失误

心理学认知偏差与决策失误

心理学认知偏差与决策失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决策往往会受到我们的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决策出现失误。

心理学认知偏差是指在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常见的错误倾向。

本文将从认知偏差的概念、类型和与决策失误的关联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知偏差的概念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时出现的系统性错误或倾向。

它们可以是由于人类特有的心理机制所产生的,也可以被环境因素和经验所影响。

认知偏差可以影响人们对于信息的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对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二、认知偏差的类型1. 可得性偏差可得性偏差指人们在评估事物发生概率时,往往过分依赖于可获得的信息。

当人们能够快速回忆起相关的信息时,他们就会认为这些信息更常见或更可能发生。

这种偏差导致人们低估了那些不容易回忆的事件的概率。

2. 代表性偏差代表性偏差是指人们在评估一个事件的概率时,倾向于将其与某种模型或典型特征相联系。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具有某种特征时,我们会认为这个人属于某个特定的群体。

这种偏差导致人们忽视了个体的具体情况和变异性,而过分依赖于某种刻板印象。

3. 确认偏差确认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往往更容易接受与已存在的信念和假设相符合的信息,而忽视不符合的信息。

这种偏差使得人们保持了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并且容易忽略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对于正确决策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心理学认知偏差与决策失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认知偏差的存在会影响人们决策的观点、态度和选择。

例如,代表性偏差使得人们更容易相信某种模式的重复发生,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变化和结果。

这导致人们在决策时往往偏向于错误的选择。

另外,可得性偏差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当人们只关注于容易得到的信息时,他们可能会忽视那些可能更重要和有影响力的信息。

这种偏差使得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只获得了有限的视角,从而增加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偏差,确认偏差也会对决策造成不良影响。

人们更容易接受与自己现有信念相符的信息,而忽视与之相悖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框定偏差
仔细比较下面两条线哪条更长?
Muller-lyer错觉
5.3 框定偏差
1. 对比效应
对比的选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根据前后不同的情景,可能 让事物或方案看起来更好或更坏,这就是对比效应。(热,温,冰水) 2. 首因效应 注意力递减理论影响人们印象的形成,即随着人们注意力的转移, 列表上排位靠后的项目受到较少的关注,因此这些项目对判断的影响 力较小。(第一印象)
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
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关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 相似性,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类似之处。人们假 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并寻求熟悉的模式来做判断,并 且不考虑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代表性偏差可能导致:对先验概率不敏感。
于根据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 其
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 出现。当事件的可得性与其客观频率高度相关时, 可得性启发法是非常有用的,然而,依靠可得性进 行预测可能会导致偏差。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可得性启发法可能引致的偏差:
1.由于例子的可获取性而导致的偏差 2.由于搜索效率而导致的偏差 3.意象偏差 4.虚幻的相互作用
(1)当我们没有时间认真思考某个问题时
(2)负载的信息过多,以至无法充分对其进行加工时
(3)手中的问题并不十分重要,以至于不必太过思虑时 (4)缺乏做出决策所需的可靠的知识或信息时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5.2.1 代表性启发法
代表性启发法(representative heuristic):人们倾向于根
连续抛掷得到头像(H)的概率 银币出现的顺序 H HH HHH 概率 1/2 1/4 1/8
HHHH
HHHHH HHHHHH HHHHHHH HHHHHHHH
1/16
1/32 1/64 1/128 1/256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5.2.2 可得性启发法
可得性启发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是指人们倾向
第5章 认知偏差
1
判断与决策中的信息加工过程
2
启发式认知偏差
3
框定依赖偏差
引导案例: 天气与股票收益
农业和其它依赖阳光的产业在现代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极少 的,因此气候的变化对金融市场的股票指数的影响应该是微乎其 微的。然而,Saunders(1993)研究了1927 年至1989 年的道琼 斯工业指数和1962 -1989 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指数与美国证券交易
案例:摩托罗拉的“铱”星系统
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构想了一个全球卫星移动 电话项目,这就是宏伟的“铱”星系统:用全球卫星系统 建立一个遍及全世界的电话通信网络,使客户能够在世界 上任何地方接收和拨打电话。工程师们将这一激动人心的 项目介绍给了摩托罗拉的高层管理者。
案例:摩托罗拉的“铱”星系统
铱星系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规划,它需要耗时11年,约50亿美元 的投资。高层对这一项目的反应如何呢?他们“没有进一步核查的情 况下,在第一次会谈时就赞成这一项目”。他们没有任何现金流预测, 没有贴现率,没有NPV,没有IRR,甚至没有回收期法。摩托罗拉公司 的管理层用直觉判断代替了严密的财务分析。 “铱”星营运之时,一般蜂窠式移动电话话费持续走低,相比之 下,卫星电话每分钟超过7美元的话费实在高昂,因而所吸收的卫星 电话用户的数量远远低于原来的预期。严重的入不敷出导致资金迅速 枯竭,财务陷入困境,公司不得不在2000年3月被宣布破产,耗资57 亿美元的“铱”系统最终走向失败。
5.2.4 情感启发法
“情感启发法”(Affect Heuristic)是指依赖于直 觉和本能对不确定性事件进行判断与决策的倾向。 情感启发法是一种进行评价和判断的线索,使 得个人的决策行为受自身经验、情感和立场的影响, 往往带有明显的选择性特征,使得决策判断偏离客
观性。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情感启发的意义在于运用经验、直觉和本能节省了 决策的信息费用,当用严格推理来处理信息的费用极其 高昂的时候,根据情感作出反应就是一种经济的决策方 式。
础上பைடு நூலகம்成的没有根据的自信
5.对均值回归的误解-事情的发展趋势存在回归倾向。
如一次考试成绩,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实验:
抛掷一个相同的硬币,一次得到头像(H)的概率是1/2,连续 八次抛掷都是头像的概率是1/256,如下表所示。如果前面连续八次 都是头像,现在要对第九次下赌,下一次你估计会出现什么?你是赌 头像(H)还是赌字呢?
身份判断实验
受试者被告知某个人是随机地从总数是100人的样本中挑出 的,这100人中有70名工程师、30名律师。对这个人进行如下的 描述:
该人30岁、已婚、没有小孩。他的能力和激情都很高,因
而他在该领域有望非常成功,他深受同事们的喜欢。 请问:他的身份估计是什么?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代表性偏差其可能导致其它偏差:
3. 近因效应
人们除了容易受到对一个论题的第一种论述的影响外,最后一个 论述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3 框定偏差
4.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指一个人在 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对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非常清晰
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
常突出,从而掩盖了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5. 稀释效应
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通常是笼统的规律或策
略,也称之为经验法则或拇指法则(the rule of thumb)。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算法与启发法是两类性质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虽然算 法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它不能取代启发法。在以 下情况下,最有可能导致人们使用启发法,而不是理性思 考:
5.3 框定偏差
5.3.4 框定依赖对优势性的违 背
期望 A 至少在一个方面优于期望 B 并且在其它
方面都不亚于B,那么A优于B,这就是优势性
(dominance)。然而,在问题表现形式发生改变时, 人们可能系统性的违背优势性原则。
5.3 框定偏差
5.3.5 框定依赖与乐观编辑
人们在心理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是追求理性认知上的效 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上的满意最大化。情感体 验在人们的现实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运算规
5.3 框定偏差
事物的形式(form)当被用来描述决策问题时常称之 为“框定”(frame)。
“框定独立”(framing independence)指问题的形式与人们的判 断和行为无关 。 “框定依赖”(framing dependence) 指判断与决定将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框定 。 “框定偏差”(framing bias)是指由框定依赖导致的认知与判 断的偏差,即问题的本质相同但因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人们做 出不同的决策。
在65处,回答的平均数45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数字实验
要求在5秒钟内对一数字结果进行估计: 87654321 》2250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另一个小组的受试者被要求在5秒钟内对以下数字 结果进行估计:
12345678 》512
实际答案 40320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实验:哪个更多? 请你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从一篇文章 中随机抽出一个样本单词,认为该单词是以r开
头更有可能还是第三个字母是r更有可能?
另一个问题:在美国,凶杀与中风哪个造 成的死亡人数更多?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5.2.3 锚定与调整启发法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
5.3 框定偏差
假设情报员告诉他,沿两条可行的路线带领士兵 们撤出,如果选择第一条路线,将有400名士兵遇难; 如果选择第二条路线,有1/3的可能无一遇难,有2/3
的可能全部遇难。
假设你就是这位将军,那么请问这时你会选择哪 条路线呢?
5.3 框定偏差
5.3.3 框定依赖对恒定性的违 背
恒定性(invariance)原则指人们的决策中,各个 期望的优先顺序不依赖于它们的描述方式 ,框定依 赖使得决策权重函数呈现了非线性状态,导致了对 “恒定性”的违背。
拥有更多的信息有时候确会有所帮助,但同时中性和非
相关信息容易削弱我们对问题实质的判断,掌握与问题非 相关的信息会产生稀释相关信息的作用,导致相关信息的 有效性减弱。
5.3 框定偏差
5.3.2 框定依赖偏差
实验:士兵突击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位将军在敌人优势兵力威胁下, 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了做出比较明智的决定,他让情报 员收集相关的信息。 他的情报官员说:沿两条可行的路线带领士兵们撤出, 如果走第一条路线,200名士兵可以得救;如果走第二条路 线,有1/3的可能全部获救,但有2/3的可能全部遇难。 假设你就是这位将军,那么请问你会选择哪条路线呢?
1.对样本规模的不敏感:小数定律 -在很少的数据基础上很快得出结论. 挑出4只好股的分析师 2.对偶然性的误解:赌徒谬误 -对于确定概率的机会,会受当前经历影响导致错误判断。
扔硬币8次头像,第9次?
3.对可预测性的不敏感-相同的预测可以在所有例子得

4.有效性幻觉-在预测结果与输入信息之间良好吻合的基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明茨伯格在70年代对83项公司战略决策的调查中
发现,其中仅有18项决策是通过科学的论证方法提出
来的,其余大多数是依靠直觉判断制定的。在很多情 况下,决策者进行项目投资、或收购兼并决策是依据
直觉或情绪,而不是客观的数据分析,因情感启发而
导致的决策错误也比比皆是。
5.2 启发式认知偏差
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