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上) 2012年08月06日09:56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第3期作者:曾艳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2

摘要:广州城市化的推进对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了要求。广州都市农业发展

较早,发展程度较高,开始从城郊型农业逐步转变为集约化、市场化、产业化、

高科技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广州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既有内部优势,也面临

着大好机遇,但内部劣势及外部威胁对其发展形成了制约因素。为实现广州都市

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布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标准化建设、农

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品牌及物流体系建设、投融资机制等多方面共同推进。

关键词: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科联2010年项目“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10SKLY07)。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在都市高度发展以后,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农业,依托现代市场体系,实行现代化的经营方式,是对都市农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现了都市需要农业、农业依托都市,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理念,是广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都市型现代农业保障了广州居民菜篮子的有效供给,在一定程度了减缓了物价波动。十一·五期间,广州蔬菜、水产、家禽的总量实现自给,肉、蛋、奶的自给率都达到30%。第二,都市型现代农业支撑了广州的绿色生态体系,在广州建设以花城、绿地、水城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第三,都市休闲农业为广州居民提供了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的好去处,调节了居民生活。

随着广州“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广州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发展导致对农业、农村的破坏,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都市型现代农业契合了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从上世纪90

年代末开始,广州市委、市政府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使广州农业以“高质、高产、高效”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为主体,逐步由城郊型农业向集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新科技现代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变。

1 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较快,菜篮子供给充足

2010年,广州实现都市农业总产值1076.65亿元,较2005年增长43.8%,其中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产值达754.6亿元;都市农业增加值575.55亿元,比2005年增长96.8%,都市农业总收入1461.77亿元,比2005年增长49.8%;都市农业实现利润62.94亿元,实现税金21.71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7.7倍和89.4%;农产品出口创汇0.77亿美元[1](表1)。

广州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产地、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2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13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78个、农产品350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20家,产品73个;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企业6家、产品232个,位居广东首位。2010年,广州蔬菜产量340万t、水果产量43万t、禽蛋产量3万t、牛奶产量5万t、水产品产量45万t、家禽出栏量1亿只,年均生猪出栏数260万头,生猪、水产品产量比2005年分别增长8.7%和13.7%,增城市成为全国养猪大县。“菜篮子”产品自给率和安全水平均居全国大城市前列[2]。

随着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迅速发展。2010年,广州农产品加工企业137家,比2005年增长2.5倍,工业总产值169.08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64.26亿元,利润总额9.15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25.2倍、4.7倍和9.0倍。实现农产品商品产值292.28亿元,比2005年增长66%[1]。

广州提出“玩农业”和“周末农业”的理念,着力打造农业的休闲功能。至2010年,广州拥有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园83个,湿地公园2个,第一批观光休闲农业示范村12个;观光休闲农业旅游接待游客1049.82万人次,观光旅游总收入6.89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1倍和3.4倍[1]。

1.2 产业化、规模化程度逐渐提高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广州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化。2010年广州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和组织1574个,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为9家、26家、80家,其中1家龙头企业已培育上布。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05家,其中部、省、市级示范社分别为1家、9家和12家[3]。通过一体化经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农业比较利益,并逐步形成了从玉牌菜心、洲心牌马蹄粉、丰恒莲藕等66个省名牌产品,推进了农业的品牌化。

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和各地资源优势,广州以近、中、远郊“三个圈层”发展为基础,以蔬菜、花卉、水果、水产、农林牧渔服务业等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和区域布局优化。近年来广州以30个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逐步规划建设了10个蔬菜生产基地和20个蔬菜专业村、10个水果基地和20个水果专业村、5个花卉示范区和10个区域性产业基地、10个渔业基地、31个万头猪场、96个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家禽养殖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农业产业规模化程度从2005年的15.7%提升到2010年的21.4%[1]。

1.3 以高科技支撑都市农业

广州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培育“彩霞”红掌、“广源占5号”水稻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85个,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选育等100多项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蔬菜安全生产、环保控释肥施用、果蔬减压保鲜等一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至2010年末,广州共有高新技术农业企业和经济组织101家,生产高新技术农产品382个,高新技术农业总产值253.32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14.38亿元、畜牧业产值5.95亿元、渔业产值13.43亿元[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良种覆盖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77%、95%、58%[3]。

广州大力实施“青年农民科学技术知识技能培训工程”,从2004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资助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举办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讲座,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十一·五”期间培训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万多名,培训农业技术骨干6万多名[3],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1.4 农业机械化呈现良好态势

广州以“菜园子”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温室大棚、喷滴溉、农业加工机械等农业设施,稳步提升广州市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化发展水平。到2010年,广州有温室大棚、喷滴溉等设施农业面积1万hm2,其中蔬菜设施大棚约133 hm2,蔬菜自动喷灌设施1133 hm2;水产养殖越冬棚约733 hm2,工厂化厂房养殖面积2.6万m2[2]。农机总动力207.29万千瓦,农业劳动力人均2.84千瓦[3],拥有联合收割机594台,节水灌溉类机械14385台套,机动喷雾机24142台,农产品加工机械6289台套,农业机械化程度达69.9%。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2个,农机协会1个。

广州还重点加强了市、区、镇三级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集先进农机选型、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培训、维修保养、社会化服务等“八位一体”的农机推广模式,强化番禺区国家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指导扶持各区、县级市建设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示范点,初步形成了以园艺生产机械化、渔业养殖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为主要发展方向,涵盖高、中、低端的现代农业机械推广体系。

1.5 农产品流通体系已形成

在“大市场、大流通”战略指导下,广州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先后建成黄沙水产、江南蔬菜、嘉禾生猪、广州花博园、江村家等5个规模大、档次高的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了中心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协调发展的农产品流通体系。2010年,广州拥有61个农产品专业市场,市场经营面积94.12万m2,市场交易额305.91亿元,营业收入4.26亿元,净利润1.33亿元,上缴税金0.71亿元[1]。广州的蔬菜、水产品、观赏植物、生猪的交易价格已成为全国性的指示价格,进一步巩固了华南地区农产品流通枢纽中心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