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讲义课件(最新)

合集下载

17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17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主要内容价值原则凝聚了人们对善恶、美丑的最基本的看法。

价值观由一系列价值原则组成,是对现实世界的评价和对理想的憧憬。

价值观在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互相相关的价值原则,构成了文化的价值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

一、天人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天”即广义的自然,“人”指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

天人关系构成一种价值关系,天人之辩是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逻辑起点。

(一)人文取向与人道原则儒家认为,自然是一种前文明的状态,人应当通过自然的人文化,达到文明的境界。

儒家从群体关联与个体存在两个方面,对人文价值作了双重确认。

作为文化的创造者,人不能倒退到自然状态,而具有至上的价值。

作为一种高于自然的人文存在,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仁”。

“仁”的基本规定是“爱人”,是一种朴素的人道原则。

儒家进而提出“仁政”,要求以德行仁,反对以暴力来压服人。

儒家的“仁”以教悌为本,受到宗法血缘关系的制约。

墨家也认为人超越了自然状态中的动物,要求化自然为人文。

墨家提出“兼爱”的原则,以求文明社会的稳定。

“兼爱”超越了宗法关系,体现了更普遍的人道原则。

佛教认为天与人均虚幻不实,把彼岸世界视为真实的存在。

不过佛教强调人道胜于天道。

佛教提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其中也渗入了人道观念,与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兼爱有相通之处。

宋明理学,进一步阐发了人道原则,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儒墨佛的融合,使人道原则获得了更丰富、更具体的内涵。

(二)“无以人灭天”道家把自然作为关注的重点。

道家认为,自然本身便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无须经过人化的过程。

道家对人化的过程和结果往往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

他们认为,自然作为一种完美的状态有其内在的价值,人化的过程总是破坏这种理想状态。

道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了更多的批评,他们认为文明■《中国文化概论》教师用书社会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祸乱和灾难。

因此道家主张摒弃一切人文的创造,回到一种天人玄同的自然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PPT课件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历史形成的一种 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 形态的总体表征。
(1)“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 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具有突出普遍 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等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以人为本,道德至上
1、以人为本 管子: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 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子· 霸言》
管子: “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就是遵循 了以人民为根本的原则;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 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必然危亡。”
2、道德至上
——“察举制”:汉代选拔官员的“察举制”把 “孝廉” 作为最重要的标准。 即“举孝廉”。 “孝”就是孝顺,“廉”就是廉洁自律。孝和廉都 是人最重要的两种品质。 ——科举制:科举制源于隋唐,越到后来越把考试 的内容偏重于学子的道德品质。到了宋代,《四 书》开始代替《五经》成为考试的核心内容。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其主要内容是探讨君子如何修身,如何 治国,强调道德至上。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一)什么是中国? 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一) 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文化?
1、“中”
一是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即首都。
《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缓四 方”。
(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 二是专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
(五)求是务实,注重实用
1、“以农为本”的理念 老子: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6
02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2024/1/30
7
饮食文化
01 菜系与地域特色
中国菜系包括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各地 菜系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
02 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体现尊卑有序、和谐共处的原则, 如餐桌座位安排、上菜顺序等。
03 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品茶、泡茶、论诗等 多种活动,体现清雅脱俗的生活态度。
绘画
2024/1/30
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从岩画、彩陶到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科的演变过程。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顾恺之、张择端、徐悲鸿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中国画的美学特征
以形写神、追求意境、注重笔墨等独特的美学追求。
21
音乐与舞蹈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从远古时期的骨笛、陶埙到古琴、琵 琶等乐器的演变过程。
重要手段。
16
道家思想
01
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 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无为 而治、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02
03
辩证思维
道家思想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态 度,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 。
道家思想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 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追求 真理和智慧。
2024/1/30
17
佛教思想
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
科技手段的运用将推动中国文化 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文化传 承方式。
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
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 将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传 承,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的 文化发展趋势。
2024/1/30
26
2024/1/30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PPT课件

——《论语· 颜渊》
孔子“其身正,不令
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 ——《论语· 子路》
2、自省自重,慎独慎微
(1)自省 老子:“胜人者,力也;自胜者,强也”。
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慎独 《中庸》:
“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 其独也。”
(4)慎微 古人曰:“不虑于微,始于大 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
净干事,就是要守得住清贫、 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 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 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 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 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 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 度的责任感,想干事、肯干 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工 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忘 我奉献,真正做到为党和人 民的事业鞠躬尽瘁。”
1、“厚德载物”的包容精 神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和而不同”的兼容精 神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 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 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 思考,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 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没 有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 系。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贵 和”、“尚和”、“和合”思想,对于 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 极的借鉴价值。所以,我们党提出:我 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 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修身齐家”、“完善 人格” 的当代价值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十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PPT课件

十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PPT课件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第三节 义利与理欲:价值观的深层展开
义利之辩: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
一、“义以为上”的道义原则
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儒家主张,义以为上, 同时,也肯定利的合理性。
功利意识的过分压抑,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因此, 儒家以道义原则抑制功利原则, 是明显地有着负面导向作用的。
道家以为,以仁德规定人格总不免走向外在 的矫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甚至形成人格的二重化。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法家强调君主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法、术、势。
第二节 群已关系的定位
一、“修已以安人” 儒家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上,主张修己以安人,即自
己要加强修养,在此基础上,要成就他人,成人要 成为自我完善的一个部分。 群体原则体现于人和人的关系,就是“和”的要求。 二、对个体生命与个性自由的关注 道家对个体生命和自由给予更多的关注。将自我认同 提到了突出地位,老子指出:自知者明。 三、群体原则的强化 墨家:群体原则 尚同 上行下效 弱化个体 法家:暴力 君权至上 对个体的贬抑 佛教:淡化了个体的社会责任,但又主张普渡众生。 新儒学:提出了“无我”的原则 。
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价值观总是奠基于人的历史需要,体现了人 的理想,蕴含着一般的评价标准,展示为一 定的价值取向,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 作为稳定的思维定势、倾向、态度,影响着 广义的文化演进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通过天人、 群已、义利、理欲等有关系的规定,逐渐展 示了自己的价值观念。
二、功利的取向
墨家重义的外在价值,认为义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能 带来功利的效果。义,利也。

人民大2024中国文化概论(第五版)PPT第一章

人民大2024中国文化概论(第五版)PPT第一章

周代经济
• 周代初期实行土地分封制。土地占有者主要是奴 隶主贵族或封建领主,社会经济单位仍为奴隶主 贵族庄园或封建领主庄园。与商代不同的是,周 代的农奴已有了自己的家室庐舍、妻子儿女,用 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庄园主耕种土地。农奴与贵族 庄园主或封建领主之间保持着人身隶属关系。
周文王造像
周武王造像
周代后期由于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 等原因,公田即井田之外的土地被大量开 垦,私田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公田逐 步为私人所占有,土地买卖出现,封建领 主转化为封建地主,农奴转化为佃农,并 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随着这种“转化” ,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家庭农业和小 手工业生产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并得到发 展。
• 这说明人类逐渐结束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现成的物质 生活资料的时代,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物质的生产 和再生产活动”。从母系氏族时期原始农业产生起经 父系氏族时期到我国夏朝禹在位时止,农业生产活动 的经济单位是原始氏族公社。
夏代经济
• 据古文献记载,我国在夏代种植业已处 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制定了适合农业 生产的农历即“夏小正”。从母系氏族 时期原始农业产生起经父系氏族时期到 我国夏朝禹在位时止,农业生产活动的 经济单位是原始氏族公社。
董仲舒
魏晋隋唐时期
• 魏晋隋唐时期是宗族、宗法制度盛行的时期。除皇位仍为嫡长子继承 外,在民间,宗法意识、宗族生活已渗透进每个人的思想意识。此时期 宗法观念、宗族势力昌盛的原因如下:一是连年战乱,弱肉强食,人们 需要聚族而居;二是人们南北迁徙,因语言上、风俗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及政治上的原因,也必须同族而居;三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强了血 缘宗法关系,血缘宗法关系又巩固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使人们 易于结成以血缘、地缘联合的比较稳定的宗族群体;四是此时重门第之 风盛行,由此形成了若干有名的大姓家族和许多无名的小家族。有名的 如东吴时的吴姓大族,东晋时的乔姓大族,唐代的李姓大族等。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全套精品课件

06
中国现代文化变迁与展望
Chapter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思想观念的冲击
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产 生深远影响。
生活方式的变化
西方现代生活方式,如服装、饮食、娱乐等逐渐融入中国人的日 常生活。
文化产业的兴起
西方文化产业模式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春节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 祭祀演变而来,人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大扫除、贴春 联、吃团圆饭、放烟火等庆祝活动。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人们 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其他节日 如立春、雨水、惊蛰等二十四节气,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在仍有一些地方会举行相关的庆祝 活动。
医学
古代中国医学以中医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如望闻问切、针 灸推拿等,至今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药学
古代中国药学以《本草纲目》为代表,对药物进行了系统分类和记述,为后世药物 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古代建筑与水利工程
建筑
古代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空 间布局和美学效果,形成了独特的建 筑风格,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文化多元化与冲突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成为热点话题。
文化传承与创新
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成为当代中 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
1 2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也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全球化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和更多的机遇。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习俗
REPORTING
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春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
位。
春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 狮、吃年夜饭、压岁钱等。
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发展历程 及其与春节的关联。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吃元宵、猜灯谜、放天灯 等。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赏月、吃月饼、燃灯等。
重阳节的起源和历史
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与 菊花的关联。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包括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其他传统节日与习俗
01
02
03
04
七夕节
介绍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穿针乞巧、拜织女
等。
中元节
介绍中元节的起源、传说和传 统习俗,如放河灯、祭祖等。
冬至节
介绍冬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吃饺子、汤圆等。
腊八节
介绍腊八节的起源、传统习俗 和食俗,如喝腊八粥等。
PART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科技成就
REPORTING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印刷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改进于唐朝,大大促进 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唐代的雕版印刷和宋代的活字印刷,推动 了书籍的广泛传播和知识普及。
古代园林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意境和美感,如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
PART 0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与发展
REPORTING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现
1 2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 ”、“礼义廉耻”等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 导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课件

传文 统化
5 一、文化的概念
(1) (2)
物质文化层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通过加工自然创造的各种器物,是人的物质生 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于实体文化。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的衣食 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反映了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程 度,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制度文化层
制度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是 人们为了处理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制定的 各种法律、规范、准则、条例等, 是以社会制度形式呈现的文化现象。
传文 统化
6 一、文化的概念
(3)行为文化层
行为文化是指由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文化,是以民风民俗形式 出现的,存在于日常起居中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行为模式。如《汉书·王吉传》中所说:“是 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就明确指出了人类行为文化的存在,并说明其具有民族性和 地域性的特点。
(一) (二) (三)
农耕经济与“重农抑商”政策 春秋时期,农为“本”,商为“末”的观念迅速形成 战国时期的李悝提出“尽地力之教” 秦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
16 三、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政治环境
(一)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
传文 统化
▲现代藏族服饰
▲现代苗族服饰
7 一、文化的概念
(4)心态文化(精神文化)层
心态文化是指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发展演化而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 维方式等。心态文化层属于文化的核心,可以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 次。社会心理是指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 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大众心态。而社会意识形态则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 这些社会意识大多是由文化专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 以著作、艺术作品等形式固定下来,流传后世的。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古代散文
03
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
古代小说与戏曲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代表了 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古代戏曲
包括元杂剧、明清传奇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与戏曲的艺术特色
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等手法,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 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婚礼习俗
包括提亲、订婚、迎亲、拜堂、入洞房等步骤,以及哭嫁、闹洞 房等特殊习俗。
丧葬习俗
包括停尸、报丧、守灵、出殡、下葬等步骤,以及做七、周年祭 等特殊习俗。
生育习俗
包括催生、报喜、洗三朝、满月酒等步骤,以及抓周、取名等特 殊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摔跤、赛马和射箭是那达慕大会的固定项目。
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
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 包括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草书等五种书体。
绘画艺术
中国画以线条为造型的主 要手段,讲究用笔用墨, 注重意境的营造。
音乐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以五声音阶 为基础,注重旋律的优美 和节奏的和谐,具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
05
CATALOGUE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中国文化概述 • 中国语言文字 • 中国哲学思想 • 中国文学艺术 •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 中国饮食文化
01
CATALOGUE
中国文化概述
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 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 观念等的总和。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说》课件
价值
探讨中国传统 文化与现代社 会的融合与发

引导学生了解、 认识和传承中
国传统文化
适用人群
大学生:了解中 国传统文化的基 本概念和内涵
中学生:了解中 国传统文化的发 展历程和主要内 容
社会人士: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在 现代社会中的价 值和意义
外国友人: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本特点和主要 内容
课件结构
02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知足等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 有着重要的影响。
04
佛家思想:强调慈悲、平等、解脱等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 有着一定的贡献。
06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章节副标题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方式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 新与发展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 响
《中国传统文化 概说》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课件介绍
03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04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05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06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课件介绍
章节副标题
课件背景
课件目标:介 绍中国传统文 化的基本概念、 历史演变、主
系。
强调和谐:中 国传统文化注 重和谐,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 和谐、人与社 会之间的和谐、 人与自然之间
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原始文化:神话传 说、原始宗教等
夏商周时期:青铜 器、甲骨文等
春秋战国时期:百 家争鸣、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经历了夏、商、周等朝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发展脉络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融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多元文化交流,到唐宋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从元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到近 代以来的转型与变革。
2024/1/30
5
核心价值观念
忠诚
03
04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22
佛教的修行方法对于提 高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 具有帮助。
06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2024/1/30
23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艺术概述
阐述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流派,如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和草书等。
2024/1/30
书法技巧与笔法
分析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用笔 、用墨、结构和章法等,以及 不同流派的笔法特点。
倡导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 ,强调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 任感。
礼仪
注重礼节、讲究仪式,认为礼 仪是表达尊重和友好关系的重 要方式。
仁爱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关 爱他人,追求和谐共处。
2024/1/30
孝道
尊重长辈、孝顺父母,认为孝 道是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 要基石。
智慧
追求真理、崇尚知识,强调智 慧在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2024/1/30
历代绘画流派及代表画家
介绍历代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 家和作品,如文人画、工笔画、山水 画、花鸟画等。
绘画鉴赏与收藏
探讨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收藏价值 及市场动态。
25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特点,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件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件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四)地域性
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发生离不开特定的时空坐落。因此,文化很自然地 也就具有了地域性。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诸如历史传统、风土 人情等等。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三、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一)文化的结构
1.物质生产文化
物质生产文化,简称物质文化,是人类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 劳动产品的总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 必需的衣、食、住、行为目标,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把握、改造和利 用的程度和结果,反映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物质文化是文化的最表层,最容 易被感知、觉察,变化也最快。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三、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二)文化的功能
3.教化与凝聚功能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生存、发展对社会的依赖性。正是因为人对社 会的依赖性,使得文化的教化功能得以通过文化模式濡化和社会价值观的灌 输来实现。人所生活的文文化(社会)环境,奉行什么样的文化模式,推广 什么样的价值观,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观念,最终表现在行为 方式上。
(一)文化的结构
3.精神心理文化
精神心理文化,简称精神文化,是人类主体意识的创造活动过程及其 成果,体现了人与自我的关系。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 中提炼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都是精神文化的范 畴。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
三、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二)文化的功能
1.记录与认知功能
主要教学内容:
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
第三节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 法
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加强对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所形成的民族智慧、民族精神的系统了解,并批判地继承,以便清楚地认识 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体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件

火药
中国陶瓷工艺历史悠久,著名的瓷器有景德镇瓷器、龙泉瓷器等,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深受世界赞誉。
陶瓷
中国织锦工艺精湛,如蜀锦、苏绣等,以其精美的图案和质地成为奢侈品和艺术品。
织锦
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在中国传统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形象生动,富有民族特色。
雕刻
中国剪纸艺术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寓意深远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教育,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支持。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
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4
中国传统习俗
春节: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已传承了数千年,从虞舜兴起,从虞舜兴起,由上古兴起。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已传承了数千年,从虞舜兴起,从虞舜兴起,由上古兴起。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理论的发展,对于推动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
中国古代史学思想与理论的发展,对于推动史学研究和历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史学思想与理论
北宋时期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VS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法则和宇宙规律,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
详细描述
道家思想由老子和庄子等人创立,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万物皆有其规律和本性。道家思想反对过度的人为干预,主张让事物自然发展,追求个人的内心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麻辣口味著称。川菜注重刀工和调味的技巧,代表菜品有水煮鱼、宫保鸡丁等。
川菜
粤菜以清淡、鲜美、爽口为特点。烹饪技法独特,如炖、蒸、炒等。代表菜品有白切鸡、烧鹅等。
粤菜
苏菜注重食材的原味和色泽,烹饪技法以炖、焖、烩为主。代表菜品有松鼠桂鱼、狮子头等。
苏菜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茶道强调的是一种宁静、和谐与内敛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01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定义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传承性、创新性等特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特点
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历经夏、商、周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发展历程
戏曲与曲艺是中国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通过唱、念、做、打等技艺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戏曲与曲艺是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戏曲包括京剧、昆曲、川剧等不同剧种,曲艺则包括相声、评书、快板等表演形式。这些表演艺术形式通过唱腔、念白、动作等技艺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戏曲与曲艺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各种流派,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华传统文化ppt课件
19
05
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 响
Chapter
2024/1/28
20
汉字文化圈形成与发展
汉字起源与演变
介绍汉字起源、构造原理及演变过程,展示汉字独特魅力。
汉字文化圈范围
阐述历史上受汉字影响国家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
汉字在当代影响
分析汉字在信息化时代作用,探讨汉字对未来文明贡献。
2024/1/28
经典建筑与园林赏析
选取著名古建筑与园林进行赏析,如故宫、颐和园等,领略传统建 筑与园林艺术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15
04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Chapter
2024/1/28
16
古代教育制度及影响
太学、国子监等官办教育机构
自汉代起,设立太学等官办教育机构,为士人提供学习场所,培养了大量人才,对古代教 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4/1/28
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 断的古老文明。
涵盖哲学、宗教、文学 、艺术、科技等多个领 域,具有极高的思想深 度和艺术价值。
由众多民族共同创造, 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文化 格局。
5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共处,追求“天人合一 ”的境界。
02
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具备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传统文化教 育。
2024/1/28
25
创新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
利用新媒体平台
运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 传统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打造文化品牌
通过创作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音乐舞蹈等,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中秋节
又称“团圆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秋夕 祭月,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习俗包 括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
2024/3/26
18
重阳节、冬至节等节日起源及习俗介绍
重阳节
又称“登高节”,起源于秋游去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包括登高、 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冬至节
又称“冬节”,起源于汉代,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 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习俗包括吃饺子、喝汤圆、祭祖等。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 件
2024/3/26
1
2024/3/26
• 引言 • 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 •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庆祝活动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影响 •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园林艺术特色 • 总结与展望:传承创新,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2
01
引言
2024/3/26
位于福建省南部山区,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 筑形式,以其厚重的土墙和圆形的外观而闻 名于世。
2024/3/26
26
园林艺术设计理念及代表作品解读
2024/3/26
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将自 然山水与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 空间。
指南针
宋代开始应用于航海,大大提高 了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推动
了地理大发现和全球化进程。
21
天文历法成就概述
2024/3/26
天文观测
01
古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和记录,如浑天仪、
简仪等。
历法制定
02
中国历法以农历为基础,根据天文观测数据制定,如夏历、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价值观位于第四个圆圈,它包括关于经
济基础(生产关系)的价值意识。 社会生活价值观位于第五个圆圈,它包括物 质生活的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等具体价值观。

三、价值观的类型 理性价值观 ,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 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 美的价值观,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 他们把美和协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政治性价值观,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 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得最有价值。 社会性价值观,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从自然状态的理想化这一基本前提出发,道
家对人化的过程及其结果(“文明”)往往 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认为人化的过程不仅 无益于自然之美,而且总是破坏这种理想状 态 从技艺到道德规范等各种人文现象,带来的 并不是进步,而往往是祸乱和灾难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
是谓人。故无以人灭天。 ——《庄子· 秋水》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老子》
儒、墨将自然(“天”)视为前文明的状态,
强调自然应当人文化
道家则认为,自然本身便是一种完美的状态,
而无需经过人化的过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成法而不议,万
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 知北游》
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
——《庄子· 马蹄》
(二)对于人化过程的态度

② 价值观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 评价、取向和选择,在深层上表现为人生处世哲学, 包括理想信念和人生的目的、意义、使命、态度, 而在表层上则表现为对利弊、得失、真假、善恶、 美丑、义利、理欲等的权衡和取舍。价值观反映 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以及主体实现自己 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 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 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是人和社会精神 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 分。 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 丑等价值的立场、看法、态度和选择。
价值做了双重确认 墨家则强调“力” (二)人道原则(追求文明社会的秩序稳定) 儒家:“仁” 佛教:“慈悲” 墨家:“兼爱”
二、“无以人灭天” 道家的观点
相对于儒墨之突出人道原则,道家则把关注
的重点放在自然(“天”)之上,由此形成 一种异于儒墨的价值取向
(一)在天人关系上



经济性价值观,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
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实惠的就是最有价 值的。
宗教性价值观,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
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
第一节 天人关系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天”,广义的自然
“人”,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
一、人文取向与人道原则
(一)人文取向
儒家从群体关联与个体存在两方面,对人文

在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
地位并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 有些价值观处于从属地位。处于主导地位的 价值观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 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统率着其他处于 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制度普遍 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一种 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故价值观可以分为两 类: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群已关系的定位

一、修已以安人 儒家肯定个体内在价值,提出了“为已”和“成已” 之说——成已而成人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卫灵公》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 雍也》
核心价值体系是由一圈一圈的逻辑层次构成的。 核心价值观是内核,位于最里面的第一个圆圈,它 由里向外扩散、渗透,统摄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层 次。 伦理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位于第二个圆圈, 它包括人们精神生活的伦理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审 美价值观等,其理论基础是哲学。它受制于核心价 值观,但影响其他层次的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位于第三个圆圈,它包括关于政治上层 建筑的价值意。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导言 价值与价值观
一、价值
是来自人类生活实践的一种理论抽象。哲学
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 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 合、接近或一致。
二、价值观 ①价值观是一种价值意识,是对价值关系的反映, 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的价值意识。价值观作 为一种意识其反映的对象不是一般客体,而是客体 属性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即价值关系。价值观不与 政治、法律、艺术、道德、科学这些社会意识形式 相并列,而是渗透在一切社会意识的形式之中,是 通过各种社会意识形式表现出来的更深层的带有一 定倾向性的价值意识。
2、道家
道家将“无为”规定为主体在世的原则 提出了“安命”的观念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 人间世》
3、墨、法两家 较之儒道对天命的设定,墨法将注重之点更多地放 在主体的力量上。 墨家提出“非命论” 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富,不强必贫——《墨 子· 非命下》 在法家看来,社会的治乱,国家的强弱,并非取决 于天命,而在于君主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法、术、势, 确信主体可以在政治实践中掌握自己的命运

三、力命之辨与人的自由 “力”指人力
“命”指天命
1、儒家 儒家强调道德实践的过程 作为超越了自然状态的存在,人具有选择行
为的能力,并能自觉地坚持和贯彻道德原则。
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
——《论语· 颜渊》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
也。 ——《论语· 宪问》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渊》
小结: 在天人关系上,儒家的价值取向在传统文化中占着 支配地位。然而,因为儒家忽视了对自然的探索和 改造,因此表现出了某种重人文而轻自然的趋向。 道家虽然崇尚自然,但其自然原则,由于缺乏积极 改造、作用于自然界的内容,因此也不足以抑制儒 家轻自然的倾向,这里确实表现出了传统文化价值 观的消极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