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最大。 类内方差最小=类间方差最大,因为类间方差与类内方
差之和即整幅图像的方差,是一个常数。分割的目的就是 要使类别之间的差别最大,类内之间的差别最小。
设图像总像素数为N,灰度级总数为L,灰度(5值-15为) i 的像素数为Ni。令ω(k)和μ(k)分别表示从灰度级0到灰度 级k的像素的出现概率和平均灰度,分别表示为(5-16)
所以,一般假设目标与背景的灰度均服从高斯分布 ,可以简化估计。
代入式 可得
其中
对于
1) 若σ1≠σ2,有两个解,确定一个最优阈值。 2) 若σ1=σ2=σ,只有一个最优阈值:
若P1=P2,则
,即最优阈值为目标的平均灰度与
背景的平均灰度的中值。
4.Otsu法
确定最佳阈值的准则: 使阈值分割后各个像素类的类内方差最小,或类间方
图5-2 直方图具有双峰性质的阈值分割
确定全局阈值的方法
➢极小点阈值法 迭代阈值法 最优阈值法 Otsu阈值法 最大熵法 p参数法等
1. 极小点阈值法
基本思想: 将直方图的包络线看做一条曲线,求曲线的极小值
,找 到直方图的谷底点,将其作为分割阈值。 设 p(z) 代表直方图,极小点应满足: p′(z)=0 且 p″(z)>0
的灰度分布都是单峰的。
➢用途:
➢ 阈值分割常用做图像的二值化处理,即选择一阈值,将图像转换为黑白 二值图像,用于图像分割及边缘跟踪等预处理.
阈值化处理的变换函数表达式:
⑴ ⑵
图5-2(a) 阈值变换曲线
⑶
g
255
0 T1 T2 255 f
⑷
g 255
Hale Waihona Puke 0 T1 T2 255 f
图5-2(b) 阈值变换曲线
⑸ 多阈值分割
有多个目标且灰度差别较大时, 可以设置多个阈值
‼ 注意:
阈值的选取不能过大或过小: 阈值过大, 会过多地把背景像素错分为目标; 阈值过小,又会过多地把目标像素错分为背景。
例如:
目标 背景
(a)
(b)
(c)
(d)
图5-3 不同阈值对阈值化结果的影响
(a) 原始图像; (b) 阈值T=91;
第5章 图像分割与边缘 检测
2020年4月22日星期三
第5章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图像分割在整个图像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预处理
图像分割
特征提取
图像识别 图像理解
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
边缘检测
边缘检测
RS Application in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Landuse(1)
2. 迭代阈值法
1)基本思想: 开始时选择一个阈值作为初始估计值,然后按某种策略不断地改进 这一估计值,直到满足给定的准则为止。
注意:在迭代过程中,关键之处在于选择什么样的阈值改进策略, 好的阈值的改进策略应该具备两个特征,一是能够快速收敛,二是 在每一个迭代过程中,新产生阈值优于上一次的阈值。
2)迭代阈值算法:
则,所有像素的总概率为ω(L-1)=1,图像的平均灰度 为μT=μ(L-1)。
(c) 阈值T=130; (d) 阈值T=43
图5-4 细胞图像的直方图
确定阈值的方法
阈值
全局阈值:阈值仅与各个像素的灰度有关
阈值与像素本身及其局部性质(如
局部阈值: 邻域的平均灰度值)有关 动态阈值: 阈值不仅与局部性质有关, 还 /自适应阈值 与像素的位置有关
5.1.2 全局阈值
当图像目标与背景之间具有高对比度时,利用全局 阈值可以成功地分割图像。
方法:
假定图像中仅包含两类主要的灰度区域(目标和背景), z:灰度值, p(z) :混合概率密度 P1:背景像素出现的概率,P2:目标像素出现的概率(P1+P2=1) 。 p1(z):背景的概率密度函数 p2(z) :目标的概率密度函数, 混合概率密度函数p(z):
背景
目标
灰度概率密度函数
把目标像素分割为背景的误差概率E1(T)为
把背景像素分割为目标的误差概率E2(T)为
将E(T)对T求导并使其导数为0
总的误差概率E(T)为 当P1=P2时,灰度概率密度函数p1(z)与p2(z)的交点对应的灰 度值就是所求的最优阈值T。
事实上,目标与背景像素的出现概率P1和P2,和两
者的概率密度函数p1(z)与p2(z),往往未知,需要估计,但 是很难估计。
RS Application in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Landuse(2)
第5章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 5.1 阈值分割 ➢ 5.2 基于区域的分割 ➢ 5.3 边缘检测 ➢ 5.4 区域标记与轮廓跟踪 ➢ 5.5 分水岭分割 ➢ 5.6 投影法与差影法
5.1.1 概述
5.1 阈值分割
➢阈值分割
➢适用范围:目标和背景占据不同灰度级范围的图像,具有双峰性质。
➢方法:把图像灰度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设置灰度门限(阈值T ),用T 将图像分为2个或多个部分,从而确定有意义的区域或分割物体的边界。
➢假设前提: 1. 图像目标或背景内部的相邻像素间的灰度值是高度相关的. 2.目标与背景之间的边界两侧像素的灰度值差别很大, 图像目标与背景
(1) 选择一个初始阈值T1(通常取中间值)。 (2) 根据阈值T1将图像分割为G1和G2两部分。分别求出G1和 G2的平均灰度值μ1和μ2。
ni :灰度为i的像素个数
(3) 计算新的阈值 T2=(μ1+μ2)/2。 (4) 如果|T2-T1|≤T0(T0为预先指定的很小的正数),即迭代过 程中前后两次阈值很接近时,终止迭代,否则T1= T2,重复(2)和 (3)。最后的T2就是所求的阈值。
适用范围:
对于直方图双峰明显,谷底较深的图像,迭代方法可以较快地获得满 意结果。但是对于直方图双峰不明显,或图像目标和背景比例差异大 ,迭代法效果不好。
3. 最优阈值法
当目标与背景的灰度值有部分相同时,用一个全局 阈值会出现分割误差。一部分目标像素被错分为背景, 一部分背景像素被错分为目标。
基本思想: 选择一个阈值,使总的分类误差概率最小。
说明:
➢ 设定常数T0的目的是为了加快迭代速度,如果不 关心迭代速度,则可以设置T0 =0。 当目标与背景的面积相当时,可以将初始阈值T1 置为整幅图像的平均灰度。 当目标与背景的面积相差较大时,更好的选择是 将初始阈值T1置为最大灰度值与最小灰度值的中间值 。
原始图像
迭代阈值二值化图象
迭代式阈值二值化图像
差之和即整幅图像的方差,是一个常数。分割的目的就是 要使类别之间的差别最大,类内之间的差别最小。
设图像总像素数为N,灰度级总数为L,灰度(5值-15为) i 的像素数为Ni。令ω(k)和μ(k)分别表示从灰度级0到灰度 级k的像素的出现概率和平均灰度,分别表示为(5-16)
所以,一般假设目标与背景的灰度均服从高斯分布 ,可以简化估计。
代入式 可得
其中
对于
1) 若σ1≠σ2,有两个解,确定一个最优阈值。 2) 若σ1=σ2=σ,只有一个最优阈值:
若P1=P2,则
,即最优阈值为目标的平均灰度与
背景的平均灰度的中值。
4.Otsu法
确定最佳阈值的准则: 使阈值分割后各个像素类的类内方差最小,或类间方
图5-2 直方图具有双峰性质的阈值分割
确定全局阈值的方法
➢极小点阈值法 迭代阈值法 最优阈值法 Otsu阈值法 最大熵法 p参数法等
1. 极小点阈值法
基本思想: 将直方图的包络线看做一条曲线,求曲线的极小值
,找 到直方图的谷底点,将其作为分割阈值。 设 p(z) 代表直方图,极小点应满足: p′(z)=0 且 p″(z)>0
的灰度分布都是单峰的。
➢用途:
➢ 阈值分割常用做图像的二值化处理,即选择一阈值,将图像转换为黑白 二值图像,用于图像分割及边缘跟踪等预处理.
阈值化处理的变换函数表达式:
⑴ ⑵
图5-2(a) 阈值变换曲线
⑶
g
255
0 T1 T2 255 f
⑷
g 255
Hale Waihona Puke 0 T1 T2 255 f
图5-2(b) 阈值变换曲线
⑸ 多阈值分割
有多个目标且灰度差别较大时, 可以设置多个阈值
‼ 注意:
阈值的选取不能过大或过小: 阈值过大, 会过多地把背景像素错分为目标; 阈值过小,又会过多地把目标像素错分为背景。
例如:
目标 背景
(a)
(b)
(c)
(d)
图5-3 不同阈值对阈值化结果的影响
(a) 原始图像; (b) 阈值T=91;
第5章 图像分割与边缘 检测
2020年4月22日星期三
第5章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图像分割在整个图像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预处理
图像分割
特征提取
图像识别 图像理解
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
边缘检测
边缘检测
RS Application in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Landuse(1)
2. 迭代阈值法
1)基本思想: 开始时选择一个阈值作为初始估计值,然后按某种策略不断地改进 这一估计值,直到满足给定的准则为止。
注意:在迭代过程中,关键之处在于选择什么样的阈值改进策略, 好的阈值的改进策略应该具备两个特征,一是能够快速收敛,二是 在每一个迭代过程中,新产生阈值优于上一次的阈值。
2)迭代阈值算法:
则,所有像素的总概率为ω(L-1)=1,图像的平均灰度 为μT=μ(L-1)。
(c) 阈值T=130; (d) 阈值T=43
图5-4 细胞图像的直方图
确定阈值的方法
阈值
全局阈值:阈值仅与各个像素的灰度有关
阈值与像素本身及其局部性质(如
局部阈值: 邻域的平均灰度值)有关 动态阈值: 阈值不仅与局部性质有关, 还 /自适应阈值 与像素的位置有关
5.1.2 全局阈值
当图像目标与背景之间具有高对比度时,利用全局 阈值可以成功地分割图像。
方法:
假定图像中仅包含两类主要的灰度区域(目标和背景), z:灰度值, p(z) :混合概率密度 P1:背景像素出现的概率,P2:目标像素出现的概率(P1+P2=1) 。 p1(z):背景的概率密度函数 p2(z) :目标的概率密度函数, 混合概率密度函数p(z):
背景
目标
灰度概率密度函数
把目标像素分割为背景的误差概率E1(T)为
把背景像素分割为目标的误差概率E2(T)为
将E(T)对T求导并使其导数为0
总的误差概率E(T)为 当P1=P2时,灰度概率密度函数p1(z)与p2(z)的交点对应的灰 度值就是所求的最优阈值T。
事实上,目标与背景像素的出现概率P1和P2,和两
者的概率密度函数p1(z)与p2(z),往往未知,需要估计,但 是很难估计。
RS Application in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Landuse(2)
第5章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 5.1 阈值分割 ➢ 5.2 基于区域的分割 ➢ 5.3 边缘检测 ➢ 5.4 区域标记与轮廓跟踪 ➢ 5.5 分水岭分割 ➢ 5.6 投影法与差影法
5.1.1 概述
5.1 阈值分割
➢阈值分割
➢适用范围:目标和背景占据不同灰度级范围的图像,具有双峰性质。
➢方法:把图像灰度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设置灰度门限(阈值T ),用T 将图像分为2个或多个部分,从而确定有意义的区域或分割物体的边界。
➢假设前提: 1. 图像目标或背景内部的相邻像素间的灰度值是高度相关的. 2.目标与背景之间的边界两侧像素的灰度值差别很大, 图像目标与背景
(1) 选择一个初始阈值T1(通常取中间值)。 (2) 根据阈值T1将图像分割为G1和G2两部分。分别求出G1和 G2的平均灰度值μ1和μ2。
ni :灰度为i的像素个数
(3) 计算新的阈值 T2=(μ1+μ2)/2。 (4) 如果|T2-T1|≤T0(T0为预先指定的很小的正数),即迭代过 程中前后两次阈值很接近时,终止迭代,否则T1= T2,重复(2)和 (3)。最后的T2就是所求的阈值。
适用范围:
对于直方图双峰明显,谷底较深的图像,迭代方法可以较快地获得满 意结果。但是对于直方图双峰不明显,或图像目标和背景比例差异大 ,迭代法效果不好。
3. 最优阈值法
当目标与背景的灰度值有部分相同时,用一个全局 阈值会出现分割误差。一部分目标像素被错分为背景, 一部分背景像素被错分为目标。
基本思想: 选择一个阈值,使总的分类误差概率最小。
说明:
➢ 设定常数T0的目的是为了加快迭代速度,如果不 关心迭代速度,则可以设置T0 =0。 当目标与背景的面积相当时,可以将初始阈值T1 置为整幅图像的平均灰度。 当目标与背景的面积相差较大时,更好的选择是 将初始阈值T1置为最大灰度值与最小灰度值的中间值 。
原始图像
迭代阈值二值化图象
迭代式阈值二值化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