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09级会计12班
姓名:董晓剑
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命运、祖国的未来。

本文结合作者经历和考察,查阅资料等对当今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教育经费问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农村素质教育问题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等等。


试着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如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结合农村实际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等措施。

关键词:基础教育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教师队伍建设
一. 农村实施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义务教育法》规定,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

从2006年开始全国各省份开始逐渐推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就是通过把农村义务教育所需要的四大项经费(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保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畴,由中央和地方分级按比例共同承担的机制。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偏低。

实施新机制后,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虽比改革前有所提高,但很多地方仍反映,目前的保障水平,只能维持学校基本运转,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规模较小的学校困难更大。

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在一些高寒、缺水地区,冬季取暖和安全饮用水的开支较大,有的学校仅采暖费一项,就要用去公用经费的一半以上。

二、是校舍等基本办学设施还相对不足。

一些农村学校的宿舍、食堂、运动场地和卫生设施达不到基本要求。

相当一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仍然不足,条件简陋,至今还有两、三个学生挤一张床铺的现象。

有些学校由于没有操场,只能在公路等公共场所上体育课,师生安全没有保障。

在一些县城及其周边地区还存在着大班额现象。

江西66人以上学生的大班有1.38万个,有的班甚至达到100多人。

三、是一些地区的教师实际收入有所下降。

实施新机制前,一些学校在收取的杂费和服务性收费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发放教师津补贴和开支“三险一金”(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实行新机制后,由于严格了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并制止了乱收费,这部分钱无从开支,使得一些地区教师实际收入有所下降。

此外,到农村小学任教的教师还存在无处住宿或住宿条件极为简陋的问题。

四、是对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覆盖面小、补助标准低。

目前,全国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学生约占寄宿生总数的29%,补助标准约为每人每年300元,平均每天只有一元钱。

有的地方由于贫困面大,补助面小,一些学校在得到财政补助费后,采取了在贫困学生中平均分配的办法,学生得到的补助低于省定标准。

实施新机制,办好农村义务教育,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三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比城市低。

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

而农村地广人稀,学校规模偏小,有些偏僻地区还大量存在着分散的教学点(全国目前约有10万个教学点),恰恰需要多配备教师。

二、是边远、贫困地区、山区教师依然紧缺。

虽然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的数量从整体上看并不短缺,但存在着结构性缺员的问题,边远、贫困地区、山区的学校,特别是教学点派不进足够数量的公办教师,只能聘请代课教师。

有些地方则是由于财政困难或财政供养人员超编,即使有编制也不聘用公办教师,而是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

三、是农村教师的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在职培训机制尚需完善。

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有的地方比较突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断层,在农村有这样的现象——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中学,哥哥姐姐教高中,也就是说农村教师年龄结构极不合理。

在学科结构方面,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科班出生的外语、政史等科目的教师严重缺乏,一些课程无法开设。

还有相当一批教师,长期缺乏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关键在教师。

《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3.农村素质教育的问题
素质教育已轰轰烈烈搞了好多年,但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执行素质教育并不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

他们的工作只关心学生的分数或怎样提高学生的分数,当然围绕着分数要做很多工作,例如要培养学生的高尚的情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但这些工作并不能改变应试教育的怪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科目被缩水,比如2007年秋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被成为“阳光锻炼工程”)就没有开课、很多所谓的小科(劳动技术、美术、音乐等)被无情的挤占。

然而这些工作都做的很隐蔽,虽然这些科目没有上课,但是必须把每节课都备好,为了应付检查。

象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真希望农村能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

4.关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
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由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约有1.5亿人,这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这些人员的子女,大约有600万人被带到了城市,还有2200万人留在了家乡,总数约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17%,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

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目前虽然已确定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但接收的公办学校在数量上仍不能满足需求。

而一些民办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又存在着经费困难的问题,有的城市还有相当数量的未经批准的学校,这些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质量低。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失了正常的父母关爱和家庭教育,在监护和健康成长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

二.农村义务教育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稍微有头脑和能力的农民又都去打工,农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留下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农村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

虽然打工者可以赚些钱回到农村来补贴,但是他们给城市所作的贡献更大,进一步拉大了工农业之间的差距。

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也就导致了大量留守学生的存在,成为如今农村教育的又一大难题。

从教师的角度讲,农村经济落后,待遇又差,因此,很对教师不惜一切代价往城里去,这就导致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不合理的一项最重要的原因。

2. 农村素质教育目标错位,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
应试教育限制学生主动学习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院专家钟作慈表示,传统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专家指出,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学生和家长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通常采取重复练习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放弃了主动寻找知识的能力,而习惯了知识的灌输。

“老师说了学生就知道,没说学生就不知道。

”专家指出。

以黄陂地区为例,学生从早上五点钟起床,到晚上九点钟(甚至更晚),在这一天的学习中,老师全天“侍候”,学生很难有学习上的主动性,这样的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很难有创造能力。

我的侄儿曾经就读某初中(这初中教学抓的十分紧),中考成绩优异,但今年高考却非常糟,后来我们的交谈中他说“在初中的时候是老师在强迫我们学习,我们很不想学,但没办法,进入高中后就不知道怎样学了。

”可以说农村应试教育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3.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大致徘徊在GDP的2.5%—2.7%之间,而教育法则规定政府应努力使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政府对此漠然,对应负义务举重若轻,则民间设置再多的这个工程那个工程,都近乎杯水车薪。

2005年第二轮农村税费改革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也给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税费改革前,农村教师的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乡级财政拨款、农村教育费附加、从学生中收取的教育集资和中央专移支付;税费改革后,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被取消了,乡级政府和农村不再直接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其经费基木上全落在县级政府身上,而大多数县财政较为紧张,基本上为吃饭财政。

这使部分财力落弱的县不堪重负,于是出现了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教育负债偿还无期、学校正常运转困难等问题。

在缺乏国家财政拨款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农村教育部门由于财政困难,不得不把增收超过学费的杂费变成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尽管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工资发放已基本有了保障,但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修缮投资经费不能得到落实,学校公用经费运转困难重重;有部分学校欠债问题久拖不决,利上加利,学校已不堪重负。

比如武汉市新洲区的58所小学,1998年因此拖欠教师工资68.5万元,1999年拖欠工资29万(一次性奖励工资),2000年是15万,
2002年是106.5万,2003年是58.5万(包括一次性奖励工资、班主任津贴、教师药费、“三伏津贴”),共计287.5万元。

为了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福利,学校就想办法变相从学生那里收取各种费用。

4.社会、家庭、家长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很多农民不愿意承担这种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读书无用论开始上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乡镇企业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业劳动力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甚少,甚至相对还在下降。

农民为了维持家计有能耐的村民就纷纷离开家乡去卖工,这就造成大量留守学生的存在。

这些“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

某村教学点,10多名学生中就有8名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

每天放学后,这些学生均无人管。

回家是否自习,作业是否完成,都无人过问,有的还经常逃学。

老师问起来,他可以找出无数个“正当理由”来搪塞。

由于无人监督指导,导致学生成绩急速下降。

甚至导致学生辍学。

安兰村刘兴勇夫妇近几年先后在南丹、梧州、广东等地流动打工,每到一处都把自己那独生子带上。

其子快10岁了,竟连小学一年级都还未读完。

由于“留守学生”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极易自卑孤僻,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 改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几点建议
1.切实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解决农村教育经费困难
要优化和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分配公共教育资源时候,要向农村倾斜。

要充分用好现各项教育投入政策,依照新义务教育法,切实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

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责任能下移。

县级财力紧张情况下,应该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和分担比率,尽快扭转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公局面,这也实现教育公平,进而推进社会公平个重要方面。

农村教育被摆到了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得到了切实的加强。

2003年,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集中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和政策,加强了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进展顺利,地区之间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中央政府总计将投入100
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据此可满足新增165万学生和2004万寄宿生的学习、生活条件。

积极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约64亿元,对中西部22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3000万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其中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1440万学生,还落实了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有效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大力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100多亿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全面展开,带动了中西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结合农村实际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从农村发展需要出发,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变教育“离农”为教育“亲农”。

教学内容选择应该结合农村教育和学生实际,结合农村实际,对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给予财力支持,让学生对教材感兴趣,让教材适应学生,避免农村学生旦升学无望,走向社会,既没建设新农村思想准备,也缺乏知识储备,缺乏技之长,造成教育浪费,也才浪费。

与此同时,要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适用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数以亿计“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农业新型劳动者即新型农民,需要创造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条件,需要为广大农民提供个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平台,这些都需要发展职业教育解决。

必须重视农村职业教育作用,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服务形式,增强为农业现代化服务效果。

要坚持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积极推进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学体制和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教学、生产、科技推广与服务多位体教学体制和以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为特点教学模式,为农村职业教育创造利条件和发展平台。

3.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特别是工资能及时足额到位
各级政府进步关注和改善农村教师生存和生活问题,适当增加报酬待遇,尽量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别,为农村教师尽量提供个生活相对无忧任教条件,使大批优秀教师乐于农村从教,甘心扎根农村。

要重视和加强对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努力增加教师培训经费。

要探索新培训方式和手段,
使农村教师通过培训较快地接受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适应教育教学需要。

各级尤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加强辖区内教师资源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

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存城乡倒挂现象,忽视农村学校分散、规模小、师生比要求相对高实际。

核定教师编制时应向农村学校倾斜,从利于均衡发展考虑,新增教师应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需求。

目前些地方鼓励城市骨干教师以多种形式到薄弱学校任教或兼职,省组织应届大学生“支教、支农、支医”下乡和实施为农村学校培养教育硕士且实行服务期制,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足及整体水平高问题等,都失为种好做法。

县级政府要采取力措施,实现区域内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

各级关部门应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中比例,努力改善农村地区工作教师待遇。

采取积极效措施,稳定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队伍。

4.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留守学生都能回到家长身边,享受家庭教育的温暖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造就一个人的重要方面。

家庭教育对培养人生良好的习惯、品格、身心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被称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而学校教育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学校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科技技能、树立伟大的理想目标等等。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

马卡连科说过:“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是编造我们未来的历史,因而也是编造世界的历史”。

因此,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作为家长不应逃避家庭教育的责任,应主动担起子女教育的责任,把子女放在自己的身边,让子女在享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得到家庭的呵护!
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命运、祖国的未来。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特别是这几年来义务教育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解决,希望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能真正得到国家、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为农村的基础教育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9日、2006年9月9日,2007年6月16日,2007年7月6日。

2.《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教育部出台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石油教育 2005年03期,第94页。

3. 纪晗,《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财会月刊 2005年10期第31~3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