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在古典诗词中的“梧桐”意象

【摘要】本文选取“梧桐”这一形象,并结合相关的古诗词作品,来解说“梧桐”这一形象。以“梧桐”为形象的古诗词作品浩如烟海,难以悉数提及,笔者选取部分加以整理,归纳了古代诗人笔下,“梧桐”这一形象所体现的丰厚意蕴。

【关键词】梧桐;形象;解说

一、高贵的仪表与节操

《诗经?大雅?卷阿》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生长的茂盛,高大挺拔,仪表堂堂,引得凤凰啼鸣,可见其尊贵。王安石《孤桐》一诗更是借“梧桐”言志,表达自己高尚的品格与节操:“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梧桐自喻,寄寓了诗人“志存高远,正直不屈,愈挫愈坚,舍生取义”的高贵品

质。

二、爱情的坚贞与不屈

中唐诗人孟郊《列女操》一诗里写道:“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诗中用“梧桐共老,鸳鸯同死”起兴,有力地表现烈女的坚贞精神与节操,给人造成强烈的印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妇女对爱情贤贞不渝的美德,但所谓“贞女贵徇夫”,寡妇守节不嫁,是浸透了封建意识

的。

三、无言的离愁与别恨

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一词上片有“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的句子,“梧桐”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中“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语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动衬寂,点出“三更秋雨”这个特定环境,借“梧桐”这一特定形象来渲染离愁别绪。词人秋夜无眠,身受别离之苦,通过雨滴梧桐的听觉描写,使得词作中蕴藏的离愁别绪更富感染力。

四、寂寥的凄清与悲凉

王昌龄《长信秋词》写道:“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描写一位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五、沦亡的痛苦与相思

最著名的要数李煜的那首《相见欢》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情境,与先前“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涯相比,自是天上人间。因而,词人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苦痛,也就来得格外强烈。“寂寞梧桐”,既写一钩残月之下,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凉之景,也表达出词人故国沦亡之后的相思情切。

六、丧偶的苦楚与冷清

贺铸的悼亡之作《鹧鸪天?重过阊门》中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的诗句,描写爱妻亡故之后,诗人孑然一身的痛苦情形。诗中“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皆

暗喻诗人自己丧失伴侣后极其凄凉的现状。诗人如同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白发苍苍;又如失伴的鸳鸯,独自徘徊,不知飞向何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冷清之状。

七、谪居的惆怅与失落

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作《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一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二句通过对“缺月”“疏桐”景物的描写与渲染,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流露出诗人仕途失意的惆怅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