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戏剧(165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电影还是看话剧

——小剧场戏剧中的电影手法

武英洁

一年一度的北京青戏节刚刚落幕,国家话剧院的第四届国际戏剧季又拉开了小剧场戏剧的帷幕。北京小剧场戏剧市场的火爆早已不是新闻,观众将看话剧作为时尚之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因此说戏剧市场有一批较为固定的观众群。然而,这其间也不乏习惯了进入影院看大片的观众,这就有意思了,我们的戏迷和影迷不是两批人,而是一批人,这是为什么?

戏剧和电影本来就是两种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竞争的叙事性表演艺术式样,相比之下,戏剧由于受到剧场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其影响力并没有电影的大,正所谓“戏剧是小众的艺术”也是基于此而生。但是,要论其文化品位或是学术界的传统观念,恐怕是戏剧艺术更高一筹。虽然约定俗成了这样的传统观念,但并不是说电影艺术就一定品位低下,也不是说戏剧盲目追求小众艺术,拒绝大众的文化普及与传播,相反,戏剧工作者应该有义务培养更多的高品位的戏剧观众,使他们主动地走进剧场。那么,当下有这样一个课题值得戏剧人士的注意,那就是如何运用电影艺术中的某些手段,来拓展目前已有戏剧样式与手段,进而开掘戏剧艺术的潜质。

电影讲述的最大特色就是“跳跃”与“重复”。这种处理手法的好处就是加快了叙事的节奏,从而在重复中寻求事件的本质或是内在联系。但在黄盈导演的作品《未完待续》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这种处理手段也被较为成功的移植到了戏剧叙事当中。比如,四个作家创作出来的女主角茉莉与明星恋爱的那一场戏,娱乐现场一曲激情演唱后,歌星请出茉莉要诉衷情,此时一个不明身份的女人闯入,现场刀剑相见,正刺茉莉腹部。这一场戏重复了不下五遍,不论是快镜头的表演,还是慢镜头的处理,或是相应作了内容的省略与组接……(注意:这些手法都是电影镜头的叙述手法。)多次的“跳跃”与“重复”,最后刀起刀落的一瞬间居然是一样的结果:茉莉被刺中。于是引出女主角这样的思考:一共重复了25次(当然现场表演并没有真的那么多遍),他(歌星)竟然不愿意为我挡一次?!

其次,多媒体影效处理加强了与表演的关系。目前电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制作多媒体影像的成本也迅速降低,因此对于小成本制作的戏剧导演们有些乐不可支。韩国戏剧《赤道下的麦克白》,讲述韩籍战犯在泰国丛林深处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生活。其间先后两次运用了多媒体的“萤火虫”,这不是一般的增强浪漫背景,而是用萤火虫象征着已经亡故的战犯的灵魂,是“他们”知道那段历史被公之于众后告慰灵魂的象征。换场时也用了多媒体投射出的战犯相片,一方面解决了换场用时需要,更重要的是他有这样一个鲜明的目的:让观众们记住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遗憾的是,我国许多年轻的戏剧导演在对多媒体运用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五花八门的电脑背景喧宾夺主,即常说的“拿戏剧的短处和电影的长处比,把自己的缺点暴露无遗。”《我有一个梦想》一剧讲述马丁·路德金传奇的一生。其中运用多媒体影像播放了美国黑白纪录片用以反映各个时期美国黑人运动的背景状况,但是很遗憾,观众只能记住那些零碎的影片图像,仿佛上了一堂生动的美国历史课,演的是什么几乎忘了。

误区二,多媒体的介入毫无意义,把多媒体拿掉,戏照样可以成立,结果只能使场上“不干净”,不能为真人表演添分加色。比如《6:3ш》中多媒体的运用,模糊不清,晦涩难懂的影像令观众视觉不舒服,并没有起到“黑色幽默”的效果。

误区三,多媒体运用反倒成了幕间换场的“小菜”。比如《维也纳的咖啡屋》在剧场挂有许多电视屏幕,导演运用多媒体有两个失误,一是不该频繁放于转场使用,二是电视屏幕

所拍摄的内容欠考究:表演情绪的“MTV”。

误区四,运用多媒体如果与空间景物结合得不好很容易使得风格不统一,《有人将至》表现得尤为突出:投影幕布的多用途本无异议,但是一会儿是现实的窗纱,一会儿是展示人物内心的“海”,究竟是“实”还是“虚”?

不论如何,笔者希望年轻的戏剧导演借鉴其它艺术的长处为己所用,这样小剧场戏剧才能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观众。的确,观众究竟是看电影还是看话剧也越来越难以选择,但是有一点不会改变:观众只选择好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