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自我意识_与文学形象塑造_以高晓声及其小说农民形象为例_李徽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意识0与文学形象塑造
)))以高晓声及其小说农民形象为例
李徽昭
(淮阴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处,江苏淮安223001)
摘 要:/自我意识0反映了作家的精神境界和可以达到的思想高度。
高晓声创造的农民形象可分为/自我迷失0型传统农民和/自我觉醒0型新型农民两类形象,这两类农民形象折
射出高晓声尴尬的知识分子精英意识与囿限的现代意识。
通过对陈奂生、李顺大等农民形象/自我意识0的分析,既可见中国社会发展中农民自身的问题,也反衬出高晓声小说创作中强烈的自我意识思维活动,进而指出:作家要建构独立、自由的自我意识,这样才可以丰富与促进作家对文学形象的创造。
关键词:自我意识;高晓声;乡土小说;农民形象;现代意识 中图分类号:I 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09)02-0260-06
收稿日期:2008-12-23
基金项目:2008年度淮阴师范学院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08QNZC08)。
作者简介:李徽昭(1975-),曾用名李超,男,江苏泗洪人,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交织、互动与冲撞,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人文背景。
高晓声乡土小说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下对乡土的展示。
人是世界的灵魂,对乡土的展示主要是对农民的呈现,李顺大、陈奂生、刘兴大以及苗果成、崔全成等农民形象是高晓声意识深处对乡土的深切关注与反映。
作家主体/自我意识0与人物形象身上的/自我意识0有着隐秘的联系。
/自我0作为小说写作与研究的关键词应该受到重视,因为/所有时代的所有小说都关注自我这个谜)))这是一个基本问题,小说这个东西就是建立在它上面0[1]。
从/自我意识0角度分析,高晓声作品中农民形象显示出一代农民在/自我0缺失中的艰难行进,反映了中国农村发展中农民自身的问题,这也是对高晓声这样一个集合多重性格与身份特征的作家自我意识的深度回应,反映了高晓声这一代作家在塑造农民形象时尴尬的精英意识与囿限的现代意识。
一、作家自我意识与文学形象塑造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去行动。
强调/自我0与/自我意识0,主要是强调个人要具有独立意志,应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性格与利益对外界事物作出判断,而不是根据他人、传统、习俗作出判断
[2]。
人格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与一个人的
健康人格有密切关系,而且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的健康人格特点也有所不同。
健康人格的自我意识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恰当的自我认识、真实的自我体验、合理的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的三种特点可以促进/自我意识0的不断发展,可以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3]。
自我意识是作家进行文学创造的主要思维活动,作家自我意识来自个体经验积累。
/对个体经验的尊重,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个人价值的尊重,是小说赖以存在并繁盛的基本条件。
0[4]
高晓声栖身为农22年,意识深处积郁了
260
对农民的诸多认知,在对农民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实质上也自觉显现出作家的个人体验,这种个人体验是高晓声自我认知的客观条件,也就是高晓声的自我意识。
在作家自我意识的主导下,高晓声对文学形象的创造中包含了对/自我0的呼唤与寻找。
高晓声以自身强烈的/精英意识0形成了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这种自我精英意识的形成与高晓声从农民到作家的身份转变有关,也与高晓声大学时代接受的五四启蒙有关。
这一/自我0(精英)意识的形成使得高晓声在新时期创造出陈奂生、李顺大等具有立体性格特征的中国农民形象,这种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证明了作家精神结构的发展与完善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
作家的自我意识相应地也会传递到作家塑造的形象上,形成文学形象的自我意识,因此陈奂生、李顺大等老一辈农民显示出20世纪上半叶出生的一代农民形象的自我迷失状态,这是作家创作过程中自我多种意识的充分展示。
个人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自我的统一功能,就能发展出积极整合的人格结构,保持个人人格与行为及外部世界的协调一致,反之,就会导致不协调的和未整合的人格结构的形成。
从自我意识对健康人格的发展来说,作家精神结构的完善无疑会对作家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家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必须要建构独立、自由的精神结构,也唯有这样的自我意识才可以促进作家对文学形象的创造。
高晓声自我意识的另一主要内容是其囿限的现代意识,主要表现为小说中苗果成、崔全成等新型农民形象身上显现出的重知识、讲平等等形象特征。
但高晓声自我意识中现代意识的来源比较单一,多受当时政治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与其精英意识是不统一的,这导致其现代意识的囿限性[5],使得其笔下的新人形象显得单薄、性格特征直白裸露,影响了文学形象对时代的有效表达。
这也昭示作家必须完成统一的自我意识,形成自由独立的自我意识,通过自我意识的完善达成作家精神结构的完善与健康人格的形成。
高晓声说:/我们为农民的文学,过去虽然有许多优秀之作,但也有许多不够使人们满意的重要方面:有些作品里的农民,不是生活中的主人,他们在作品中的价值,仅仅是为了证明作者概念的正确,仅仅是作者作为主人翁描写的干部的陪衬。
0[6]可见高晓声是以鲜明的自我意识来处理不同的农民形象的。
在批判地审视长期以来农民文学形象的同时,他给作品中的农民做了定位,即主人,生活的主人,自我命运的主人。
这种定位为高晓声的作品定下了基调,表明高晓声是真正经受过长期生活磨砺的为农民写、写农民的作家。
高晓声的自我意识的第三层是其/底层民众意识0,这一意识的形成是因为其熟知农民生活,能真正进入农民的意识范围去思考生活。
新时期初,/反思-文革.和表现社会改革的小说,从小说的艺术形态看,大多属于在20世纪中国小说中颇为发达的-问题小说.类型0[7]。
许多作家对农民的认识往往限于先验的结论,导致许多农民形象与生活中的真实有着一定距离。
而高晓声在农民身份内外不断出入,既有知识分子高度的精英意识,又有底层民众意识,使其了解熟悉了农民,因此塑造出的农民具有独特的味道[2]。
意识形态控制下,单一具有革命者身份的作家多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农民就自然成为国家的主人了。
这些主人是否可以随意安排自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了呢,是否具有自我意识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被政治、文化意识等问题所遮蔽。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自我意识也和意识一样产生于两个现实的前提)))劳动和交往的基础之上。
0[8]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农民的劳动和交往空间是被限制的,农民根本不能自主选择什么样的劳动,不能自己决定这块田地种植什么、不种什么,甚至他们交往的人、说的话也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限制中。
在这种情况下,要农民具有自我意识,无疑是奢侈的事情。
同期其他乡土小说作家所写的农民也大多难以逃脱意识形态的樊篱,新老作家均难以从文化深度深入解读农民的文化精神及心理。
高晓声在新时期复出文坛后,以自己22年栖身为农的生活观察,从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农村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农民的精神与文化状态等方面,以一系列农民形象向社会提出了严正紧要的文化与社会问题。
在农民没有生产主动权,吃不饱、穿不好的时候,却要其当/主人0,这在逻辑上显然行不通。
因此高晓声说:/看来他们并不曾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或者是想当而没有学会,或者是要当而受阻碍,或者简直是诚惶诚恐而不敢登上那个位置。
0[9]
261
/想当、要当0是/自我0意识的觉醒与复苏。
但/没有学会0和/受阻碍0、/诚惶诚恐,不敢登上0,是有历史与政治原因的。
在高晓声看来, /我们的国家,只有让九亿农民有了足够的觉悟、足够的文化科学知识、足够的现代办事能力,使他们不仅有当主人翁的思想,而且确实有当主人翁的本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0[9]。
正是这种/让农民成为国家主人0的心声以及栖身为农22年所亲见的农民地位低下及自我迷失的状况,使得高晓声创作出的农民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出现了农民/自我意识0觉醒的苗头,高晓声也正是以知识分子精英意识来审视这一问题,在这种意识驱使下,对生活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从而达到了乡土小说创作的新高度。
从鲁迅开始,文学中的中国农民就一直很难有/自我0意识,不仅因为封建宗法制度的统治,也因为从/五四0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农民一直作为/启蒙0的对象存在。
作为启蒙对象,重要一点就是知识分子帮助农民寻找/自我0。
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5陈奂生上城6)、李顺大(5李顺大造屋6)、陈继根(5陈继根癖6)、江坤大(5大好人江坤大6)等人似乎依然如同20世纪20年代的闰土那么木讷,成为/自我0迷失的典型形象。
高晓声也创造出了一些具有/自我意识0的觉醒型农民形象。
崔全成(5崔全成6)、苗果成(5蜂花6)、张清流(5荒池岸边柳枝青6)、江开良(5极其麻烦的故事6)与上述农民形象相比是新人形象。
/新人0之新,最主要是这些形象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可以时时观照自我的处境,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与命运。
在高晓声复出文坛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塑造较多的是中老年农民形象,农村青年、农村妇女以及农村孩子等也有较多表现。
其笔下的农民形象可按照/自我迷失0、/自我觉醒0的心理意识分为两类,重点又在/自我迷失0向/自我觉醒0过渡的传统农民身上。
赵树理也创作了诸多农民形象,在他笔下,小二黑、三仙姑、小腿疼等农民形象显示了时代条件下独特的性格特征。
赵树理一直是/自觉而本色地代表农民的立场0[10]43,因而其写作便陷入了单一化的创作困境中。
赵树理确立自己小说的服务对象是/文化程度相当低的农村读者0,所追求的是/让老百姓喜欢看有政治内容的新故事0[10]42,这种单一的功能指向使得赵树理在创作中未能产生自觉的自我意识,因此小说中的农民形象的性格特征显得比较单一。
二、/自我迷失0型农民形象
反映高晓声强烈的精英意识
/自我迷失0型农民是高晓声小说中主要的农民形象,也是给高晓声带来极大声誉的农民形象。
这些/农民0多与高晓声年龄相仿,出生于20世纪上半叶,经历国民党统治时期、新中国早期和文化大革命,又迎来了改革开放。
如高晓声所言:/我熟悉的农民,是和我的年纪差不多的一代农民)))他们的思想感情我了解。
0[11]这些/农民0原本应该是高晓声亲近的人,但由于高晓声受过大学教育以及创作中作家强烈的精英意识,他对自我迷失的农民进行了类似启蒙的文化批判。
这种对于农民缺点的揭露、对自我迷失的描写体现了高晓声精英意识的强化。
/自我迷失0型农民形象主要有5李顺大造屋6中的李顺大和陈奂生系列小说的主人公陈奂生。
小说中的李顺大经历时间跨度很大,从解放前一直到粉碎/四人帮0后。
在漫长的30多年中,贯穿李顺大生活的主要事件是造屋。
他耐得住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劳作和惊人的省俭,也耐住了一次次近于破产的打击和造屋希望的破灭。
虽屡遭挫折,但原始的积累方式不变,积三十年之辛劳和哀怨,终于着手造屋。
高晓声写活了李顺大一个人,实际上写活了与李顺大际遇相似的一代农民的/自我意识0的状态。
李顺大是一个/忠厚老实0、/单纯朴实0、/对党永不失去信心,并且开始能够辨明是非0、/被生活逼出了一点觉悟的0/跟跟派0[9]。
/跟跟派0是自我迷失的通俗说法,究竟该/跟0谁,在什么情况下/跟0,都是自我应该深切关注的问题,也是自我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使李顺大对共产党产生的依赖化成了一个/跟0字。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养成的农民/逆来顺受的奴性0起了作用,在李顺大身上化为一个/跟0字,稀里糊涂地也跟上去。
李顺大之所以成为/跟跟派0,迷失自我,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几千年来,农民一直寻找自己的信仰,他们找到的并不多,无非是神仙和皇帝。
结果都失望了。
后来找到了共产党,
262
他们很高兴,许多事实证明他们找对了,于是就把共产党作为偶像来崇拜。
他们找到一个崇拜的对象不容易,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动摇。
0[9]这种偶像崇拜、盲目服从也是中国农民整体的精神特征,这显然与/自我觉醒0相悖,与主人翁的姿态相去甚远,是典型的自我迷失,这个/跟跟派0形象无疑就是一代农民自我迷失的典型体现。
系列小说主人公陈奂生,经历了/漏斗户0主、/上城0、/转业0、/包产0等一系列不同生活,清晰地显示了农民过去、现在、未来的命运。
在变革面前,陈奂生性格特征一直没有根本的变化,/自我0依旧迷失,而且这一迷失似乎更为突出。
陈奂生当填不饱的/漏斗户0主是在十年动乱期间,他被集体生产方式驱使,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尽管他/心地光明,从不偷偷摸摸0,还自尊自爱,不拖累集体,也不过多地麻烦乡邻[12],但这些美德因为/自我0的迷失显得更为可怜与可悲。
5/漏斗户0主6中陈奂生不再饿肚子了,陈奂生对这种情况已经心满意足。
到5陈奂生上城6中,他上城卖油绳,来回步行六十里,不过为赚得三块钱,好买顶帽子戴戴,其实是很苦的事情,但他已很满足。
因为感冒,无意中碰上好心而官僚的县委书记吴楚,他住上了招待所的高级房间,花掉五元冤枉钱。
辛辛苦苦赚来打算买帽子的钱,结果住一夜招待所还不够,这使陈奂生很心疼,但想到可以在村里炫耀一番,他又感到满足了。
大多数论者认为陈奂生多少留有阿Q精神的遗传因子,让人觉得中国国民性积压起来的农民的可笑。
如果说可笑,在笑后其实深藏着作为创作者的自我对农民自我迷失的思考与同情。
随后陈奂生在自我迷失的路途上继续展示着。
老实的陈奂生凭着与吴楚的很普通的关系而得以成功,不费力气就从队办厂拿到六百元钱。
他仿佛交了/好运0,但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像一只风筝,飞得很高,但线还是被乡村权力牵着。
农民究竟怎样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我觉醒呢?5包产6中/陈奂生醒过来了0、/陈奂生又信心十足了0。
小说用这样耐人寻味的结尾似乎是要揭示农民可以起来掌握自己命运了。
然而在似乎可以自我觉醒的前进路上,陈奂生又适应不了商品经济大潮的到来。
陈奂生的自我迷失在5/漏斗户0主6中已经定型,以后又不断发展变化,充实丰满。
5转业6中的陈奂生集中体现奴性和自我迷失。
5战术6中的陈奂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崛起,精神状态是失落:/他仍像从前一样,别人找到了合适的位置,他似乎又不曾找到,总不及人家。
0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自我0,这始终是陈奂生这一代农民的状态,他的经历和由此养成的性格决定了他只能当一个/自我迷失0的种田大户。
陈奂生正是这样典型的/自我迷失0型农民形象。
无论是李顺大,还是陈奂生,他们的性格都是二重组合,一重韧性,一重奴性(奴性是/自我0迷失的充分条件),这是高晓声笔下的/自我迷失0型农民的共同精神特征。
李顺大与陈奂生是自我迷失的农民,是需要被知识分子启蒙的对象。
以李顺大、陈奂生为代表的一代农民身上深刻反映了创作主体高晓声自我意识中强烈的知识分子精英意识。
高晓声还塑造了其他/自我迷失0型农民形象。
5陈继根癖6中陈继根是另一种/自我迷失0型农民。
陈继根在农民不能当主人的年代里,勤勤恳恳,却只能靠拆祖屋换取口中食。
/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农村政策下,陈继根们的农业没有指望,副业不准搞,迫得他只能走这条路。
养家活口、送终父母、娶媳嫁妹,全靠他把三间房屋边拆边卖。
0[13]这种没有自我的农民在拆祖屋的过程里隐喻了传统中国农民即将面临的在新时代崩溃的危机。
5大好人江坤大6中的江坤大也是将自我迷失的奴性发挥到极致的人物形象。
江坤大/劳力强,身体好,又聪明,会动脑筋0,完全能够主宰/自我0。
但他只会/尽量使别人高兴0,对乡亲们如此,对作威作福的干部也是如此,好得令人愤慨。
小说结尾他驮着无赖、恶棍式的干部刘国光,还说自己/是驮惯的0。
陈继根形象实际上展示了高晓声主体意识审视出的农民自我迷失的根源:权力集中下对底层民众的压制。
中国传统农民总是被权力压制或者是自甘为奴,唯有摆脱并根除奴性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人。
高晓声在农村作为底层农民生活,深刻了解中国农民的性格。
在回城之后,强烈的精英意识开始贯穿高晓声的创作中,在对/自我迷失0型农民的阐释中,高晓声印证了自我的精英意识,并与这些农民拉开了距离,形成了自我身份与农民的疏远。
263
三、/自我觉醒0型农民形象
昭示高晓声囿限的现代意识
高晓声自我意识中有一定的现代意识,这种现代意识主要表现在高晓声笔下诸多/新人0形象上。
所谓/新人0,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农民。
他们是/自我觉醒0型农民。
在/现代化0环境下,西方思潮和新生事物大量涌进中国,高晓声认识到现代化的诸多好处,在思想意识上也乐于用/现代0理论来武装自己,如高晓声说:/当前应着重讨论如何建设一支适应于现代化的创作队伍。
我们这个时代变化很快,知识分子也面临落伍的危险,面对大量存在的问题,没有经验,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0[14]
高晓声对现代化的态度是积极响应的。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浪潮在农村蓬勃兴起,高晓声意识到农民应该可以自己主宰命运了。
从1981年起,他描写了一系列/自我觉醒0型的农民形象:崔全成(5崔全成6)、苗果成(5蜂花6)、张清流(5荒池岸边柳枝青6)、江开良(5极其麻烦的故事6),,/他们都有文化,有头脑,较少有农民式的偏狭和短见、自私和奴性,对干部包办指挥一切的现状早已不满,对生产责任制的新政策感应最灵敏,最早起来掌握自己的命运。
0[11]高晓声努力观察他们表现出来的/自我0意识,以此展示了/现代化0之下的农村变革和新一代农民的成长。
/自我觉醒0型农民主要是青年农民。
5一支唱不完的歌6中青年陈小龙为人正派、厚道、积极肯干、富有主见,可以作为农村干部优秀接班人。
5水底障碍6中的张雨大为人正直、精明,对到渔业社开后门的公社干部敢顶,对偷鱼的人敢管,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乡亲们对他的尊敬与钦佩。
5崔全成6中的崔全成精明强干,不再像老辈农民那样只知死用力气,而是随时接收新信息,认准了就大干一场。
5蜂花6中的苗果成在动乱的年代养了五年蜂,尽管学得一手好技术,却连连受挫。
/他的钟一直停着,到了1980年冬天0,他终于找到了/自己该走的路0,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成为养蜂专家。
中篇小说5荒池岸边柳枝青6中的主人公张清流/是个九年制的高中毕业生0,/确实有一股闯劲0, /有见识0,但多年来只能在社办厂里混日子。
只有在农村改革的激流中,他才得以一显身手,才找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成长为年轻有为的渔业专家。
5极其麻烦的故事6中的江开良兴办民间旅游公司,要买客车、面包车、小轿车,要经过县、市、省多少道关口、多少道手续,繁难程度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但不管怎样/麻烦0,事情终究还是一件件办成了。
在对这些/自我觉醒0型农民形象的塑造中,高晓声以/现代化0的视角来体现一代青年农民对/自我0清醒的认知。
这些人身上寄寓了高晓声对/农业现代化0的预期。
这种视角主要是作家以自己的/现代意识0去观察、把握农村新人的成长,去表现成长起来的/自我觉醒0型农民。
养蜂专家苗果成,养鱼专家张清流,公司经理江开良,都在独立的经济活动中成长起来。
农村实行责任制,商品经济活跃以后,他们才/放开手脚干0,找到/自己的路0,成为自己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随着他们生产的蜂蜜、鲜鱼作为商品投放到市场,他们有了金钱,也有了自信,有了经济头脑、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自我。
高晓声以/现代意识0书写了农村改革带来的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高晓声作品中,单一的粮食生产受到改革的冲击,家庭手工业开始兴起(5水东流6、5泥脚6),农村副业出现新活力(5蜂花6、5荒池岸边柳枝青6),农民旅游公司也在农村出现(5极其麻烦的故事6),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
由于高晓声具有/现代意识0,因此他不留恋乡土之风,更不陶醉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
这些现代意识在小说中有集中展示。
5水东流6中的刘淑珍和李松全、5泥脚6中的朱金秋和陈禾生/想学习0, /想看电影0,/想去外面见识见识0。
作为/自我觉醒0的一代农民,他们对新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高晓声的现代意识,反映了高晓声在意识深处希望现代化的激流能改变乡土生活方式和传统农民性格。
高晓声在创造这些/自我觉醒0型农民形象时,对农民的自我意识作了深刻探讨,显示了高晓声的现代意识。
但这一现代意识是有局限性的。
比如,对时代背景下的政治话语与意识形态的潜在迎合,对传统/土地0观念的强烈拒斥。
这主要因为当时乡土小说的话语实践是为了迎合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现代性转换。
高晓声对/四个现代化0这一意识形态的迎合使其不可能对/现代化0与/现代性0作出坚定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