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摘要】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织部分,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能人才的素养和技能水平决定着产品(服务)质量,笔者认为具有“核心职业素养、核心职业技能”的“双核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应采取职业化育人环境、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典型化的教学内容、校企互动的教学方式、多元化评价方式等教学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双核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为适应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2006年学院全面启动一体化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确定了“双核培养、内涵发展”办学理念,以培养具备良好的核心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技能的“双核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打造学院的技能人才培养特色。笔者从教学角度围绕“双核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如下思考、探讨。
1 “双核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概念阐述
1.1 核心职业素养:学生胜任职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既是基本的生存技能又是基本的发展技能,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自我提高、创新革新等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健全人格等内容,因专业不同而各有侧重。
1.2 核心职业技能:学生胜任职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指在特定的方法引导下有目的、合理利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1],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工作工具的使用以及对工作材
料的认识和应用等技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
2 “双核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核心职业素养与核心职业技能培养在教学环节应该相互交融,在教学环境、内容、方法、评价中融为一体。
2.1 建设“职业化”育人环境
学校的育人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熏陶和教化的作用,要大力建设利于学生成长的“职业化”学习环境。第一,紧紧围绕职业素养教育来进行实训文化建设,开展工业文化进课堂活动,以市场为导向主动与工业文化对接,将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等要求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得到工业文化的熏陶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第二,围绕职业技能培养进行实训环境建设,按照企业生产流程科学布置实训设施设备,营造企业实境,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员工标准要求学生,使其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不断提升其职业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
2.2 开发“工学结合项目化”课程
“项目化”课程即从“双核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2]。第一,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对实际工作任务进行提炼,以工作过程为向导来序化知识技能,创设具体工作情境,建构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第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从本职业的基本工作内容入手,逐步延伸至本专业的系统知识技能。第三,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围
绕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组合知识、技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生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综合能力。第四,以典型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综合化情境中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实现“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培养其“核心职业素养、核心职业技能”。
2.3 筛选“典型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根据行业、专业发展,围绕双核能力培养进行科学筛选,体现职业“典型化”特性。第一,符合职业标准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即紧密结合生产工作实际,又不脱离职业标准。第二,以岗位需求为主体,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筛选专业知识、技能,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第三,便于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四,提炼出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时充实到各专业教学中,使教学内容紧跟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步伐。
2.4 “校企互动”的教学方式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的优势资源,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第一,合理划分教学阶段,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轮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通过学校—企业—学校的循环交错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第二,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化管理,开展工学交替式学习,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第三,聘请行业、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人员与学校骨干教师,成立专业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在制定培养方案、编制教学大纲、
确定教学内容、开发专业教材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教学与生产有效对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
2.5 “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应遵循需求性、发展性、合作性评价原则,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模式。第一,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应当强化市场标准,紧跟社会、企业的需要,结合行业新发展,贴近企业实际,以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第二,技能人才的评价范围应包括知识、技能、素养三个方面,涵盖校内学习、企业实习等各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评价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做到全方位地评价。第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规范学校评价,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用制度来规范教育教学活动。突出社会评价,通过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职业资格认证等多种形式,保证评估效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总之,“双核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和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自主地进行探索、表达和发展,在实际行动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素养,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最终在社会生活、工作中会学习、会做事、会共处、会生存。
参考文献:
[1] 杨黎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刍议[j].常州技师学院学报.2010,(2):5.
[2]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