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第一产业情况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年四川省生猪出栏 7314.1 万头,比上年增长 2.0%;牛出栏 264.7 万头,增长 4.2%; 羊出栏 1583.6 万只,增长 1.3%;家禽出栏增长 2.9%;兔出栏增长 3.4%。禽蛋、牛奶产量分 别下降 0.8%和 1.5%。
2013 年四川省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 20 万公顷。其中,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5.2 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 1.9 万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 17710 千公顷。年末全省共有 湿地公园 27 个,其中省级湿地公园 13 个(2013 年新批建 5 个),国家湿地公园 14 个(2013 年新批建 4 个)。年末森林覆盖率 35.5%,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3 年四川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上年持平;油料作物播种面积 126.5 万公顷,增长 1.4%; 中草药材播种面积 10.4 万公顷,增长 2.2%;蔬菜播种面积 127.6 万公顷,增长 2.4%。2013 年四川省粮食总产量 3387.1 万吨,比上年增长 2.2%,其中小春粮食减产 2.1%;大春粮食增产 3.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 290.4 万吨,增产 1.4%;烟叶产量 25.1 万吨,减产 8.7%;蔬 菜产量 3910.7 万吨,增产 3.9%;茶叶产量 22.0 万吨,增产 4.9%;园林水果产量 718.7 万吨, 增产 4.9%;中草药材产量 40.4 万吨,减产 2.3%。
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细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四川盆地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川西平原)、又称盆西平原,为中国西南最大平原、河网稠密地区之一,中国 最大芒硝产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广义的成都平原介于龙泉山、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 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部绵阳、江油、安县间的涪江冲积平原,中部岷江、沱江冲积 平原,南部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等。三平原之间有丘陵台地分布,总面近积 23000 平方公 里。狭义的成都平原仅指灌县、绵竹、罗江、金堂、新津、邛崃六地为边界的岷江、沱江冲积 平原,面积 8000 平方公里,是构成川西平原的主体部分。因成都市位于平原中央故称成都平 原。
. .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 2013 年气温较高,年均温 12~20℃,年较差小,日较 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2013 年有 7 个月为旱季,年降水 量 900~1200 毫米,90%集中在 5~10 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 2000~ 2600 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
2013 年四川省水产养殖面积 19.7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2.6%;水产品产量 126.1 万吨,增 长 6.0%。
2013 年四川省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8 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 264.7 万公顷。2013 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460 平方公里,累计 77230 平方公里。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 292.6 万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 243.2 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3937.2 万千瓦,增长 6.6%。 2013 年农村用电量 163.5 亿千瓦小时,增长 4.8%。
. .
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 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 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 4~12℃,年降水量 500~900 毫米。天气晴朗, 日照充足,年日照 1600~2600 小时。
四川第一产业情况调查
地理位置
四川省介于东经 97°21'—108°33'和北纬 26°03'—34°19'之间,位于中国西南腹地, 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 1075 公里,南北宽 921 公里,东西边境时差 51 分钟。与 7 个省(区、 市)接壤,东邻重庆,北连青海、甘肃、陕西,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是西南、西北和 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 和交通走廊。[8]
四川省资阳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长江上游,囊括四川中东部 和重庆大部,是川渝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镇密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气候宜人,山 水秀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四川盆地的面积 26 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 33%。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 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 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 边缘相望于武陵山。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 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 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四川盆地底部面积约 16 万平方公里, 按其地理差异,又可分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川西高原
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 4000-4500 米,分为川西北 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 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
列稀疏,广布沼泽。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川 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长江的源头及主要支流在这里孕育古老与神秘的文明。
.
日温≥10℃的持续期 240~280 天,积温达到 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 暖夏热,无霜期 230~340 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2013 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 1000~1400 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 600~800 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 1000~1200 毫米。
四川省乐山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眉山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南充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宜宾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广安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达州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雅安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巴中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种植结构
四川省成都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自贡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
四川省泸州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绵阳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广元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遂宁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内江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
地形地貌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 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 3000 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 500~2000 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 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四川地 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 4 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 74.2%、10.3%、8.2%、7.3%。土壤类型丰富,共有 25 个土类、63 个亚类、137 个土属、380 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 43.48%和 32.60%。[1]
四川地形
气候特征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 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 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 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