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第一产业情况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产业
2013 年四川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上年持平;油料作物播种面积 126.5 万公顷,增长 1.4%; 中草药材播种面积 10.4 万公顷,增长 2.2%;蔬菜播种面积 127.6 万公顷,增长 2.4%。2013 年四川省粮食总产量 3387.1 万吨,比上年增长 2.2%,其中小春粮食减产 2.1%;大春粮食增产 3.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 290.4 万吨,增产 1.4%;烟叶产量 25.1 万吨,减产 8.7%;蔬 菜产量 3910.7 万吨,增产 3.9%;茶叶产量 22.0 万吨,增产 4.9%;园林水果产量 718.7 万吨, 增产 4.9%;中草药材产量 40.4 万吨,减产 2.3%。
四川省乐山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眉山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南充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宜宾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广安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达州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雅安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巴中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 .
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 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 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 4~12℃,年降水量 500~900 毫米。天气晴朗, 日照充足,年日照 1600~2600 小时。
四川第一产业情况调查
地理位置
四川省介于东经 97°21'—108°33'和北纬 26°03'—34°19'之间,位于中国西南腹地, 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 1075 公里,南北宽 921 公里,东西边境时差 51 分钟。与 7 个省(区、 市)接壤,东邻重庆,北连青海、甘肃、陕西,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是西南、西北和 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10℃的持续期 240~280 天,积温达到 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 暖夏热,无霜期 230~340 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2013 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 1000~1400 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 600~800 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 1000~1200 毫米。
四川地形
气候特征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 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 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 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9]
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细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四川盆地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川西平原)、又称盆西平原,为中国西南最大平原、河网稠密地区之一,中国 最大芒硝产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广义的成都平原介于龙泉山、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 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部绵阳、江油、安县间的涪江冲积平原,中部岷江、沱江冲积 平原,南部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等。三平原之间有丘陵台地分布,总面近积 23000 平方公 里。狭义的成都平原仅指灌县、绵竹、罗江、金堂、新津、邛崃六地为边界的岷江、沱江冲积 平原,面积 8000 平方公里,是构成川西平原的主体部分。因成都市位于平原中央故称成都平 原。
四川省种植结构
四川省成都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自贡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
四川省泸州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德阳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绵阳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广元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遂宁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内江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资阳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作物分布、农作物种植面积
2013 年四川省水产养殖面积 19.7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 2.6%;水产品产量 126.1 万吨,增 长 6.0%。
2013 年四川省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8 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 264.7 万公顷。2013 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460 平方公里,累计 77230 平方公里。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 292.6 万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 243.2 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 3937.2 万千瓦,增长 6.6%。 2013 年农村用电量 163.5 亿千瓦小时,增长 4.8%。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长江上游,囊括四川中东部 和重庆大部,是川渝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镇密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气候宜人,山 水秀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四川盆地的面积 26 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 33%。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 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 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 边缘相望于武陵山。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 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 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四川盆地底部面积约 16 万平方公里, 按其地理差异,又可分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 .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 2013 年气温较高,年均温 12~20℃,年较差小,日较 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2013 年有 7 个月为旱季,年降水 量 900~1200 毫米,90%集中在 5~10 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 2000~ 2600 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
2013 年四川省生猪出栏 7314.1 万头,比上年增长 2.0%;牛出栏 264.7 万头,增长 4.2%; 羊出栏 1583.6 万只,增长 1.3%;家禽出栏增长 2.9%;兔出栏增长 3.4%。禽蛋、牛奶产量分 别下降 0.8%和 1.5%。
2013 年四川省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 20 万公顷。其中,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5.2 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 1.9 万公顷;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 17710 千公顷。年末全省共有 湿地公园 27 个,其中省级湿地公园 13 个(2013 年新批建 5 个),国家湿地公园 14 个(2013 年新批建 4 个)。年末森林覆盖率 35.5%,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
川西高原
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 4000-4500 米,分为川西北 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 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
列稀疏,广布沼泽。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川 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长江的源头及主要支流在这里孕育古老与神秘的文明。
.
地形地貌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 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 3000 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 500~2000 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 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四川地 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 4 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 74.2%、10.3%、8.2%、7.3%。土壤类型丰富,共有 25 个土类、63 个亚类、137 个土属、380 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 43.48%和 32.6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