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现状和政策调控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现状和政策调控方向
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十二五” 开局以来,网络规模、运输结构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础设施网络不断扩大
2012 年,我国交通运输整体上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共同组成的“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继续加快。
近年来铁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但是从2011 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进度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以2012 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为例,其同比下降约13% ,为3341 亿元。
为稳定铁路投资、确保建设任务、力争实现规划目标,2011 年以来在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积极研究采取措施。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铁路资金紧张问题。
目前,上述政策效果已逐步显现,预计2012 年底营业里程将由7.9 万公里提高到9.8 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由6600 公里提高到9100 公里以上,铁路运输能力继续提高,运输紧张局面继续缓解。
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35 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国家高速公路网路逐步形成,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
水运建设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0 亿元,同比增长7% 以上。
港口布局继续完善,沿海港口群现代化水平继续提升,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工程进展顺利。
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 亿元,同比增长27% 以上。
预计2012 年底民用运输机场还将会有所增加。
油气进口运输通道和国内储备系统建设速度加快,跨区域油气运输通道基本形成。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继续拓展,营运里程由2011 年的1630 公里预计提高到1900公里以上,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二)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
1 .网络通达度继续提高
随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持续扩张和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通达度继续提高。
2012 年,铁路网络继续扩大。
公路网络不断完善,部分地区高速公路网密度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农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
覆盖广度均有显著提升。
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持续改善和延伸。
民用航空网络继续优化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断拓展和完善。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五纵五横”主骨架基本连通我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和50 万人
口以上的城市,连接了主要的陆路、海上和航空口岸,以及区域经济中心、重要工业和能源生产基地,也与国际运输网络形成了充分衔接。
2 .网络通畅度继续提升
通过实施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建设和既有线路复线、电气化改造,高速公路瓶颈路段的打通,国省干线等高级公路升级改造,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的提高,沿海港口专业化泊位的增加,民用运输机场和空运能力的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程度得到提升。
3 .网络衔接性继续增强
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全国综合交通网络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通区际交通、连接城际交通和畅通城市交通的必要条件,也是各运输通道有机衔接的主要载体。
通过大力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正在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内外交通之间、城市内部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满足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的要求。
(三)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出行提供高效、便捷的运输服务。
2012 年以来,我国交通运输服务显现了以下特点:一是运输能力显著提高。
2012 年前三季度,全社会客运量同比增长7.8% ,货运量同比增长11.6% ,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9% ,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9.3% 。
总体上都是增长的,其中民航客运、公路货运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二是城际运输时效性、便捷性明显提升。
铁路客运专线、以客运为主的区际快速铁路,和以“城际铁路+ 高速铁路”为主导的城际通道建设,为城市群之间、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提供了良好条件,提供了更高水平的城际客运服务。
三是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条件逐步改善。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随着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初步形成,大容量快速交通在大中型城市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持续完善,有效改善了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矛盾。
二、“十二五”后三年我国交通发展展望
“十二五” 时期,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要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发展转向一体化发展,
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
(一)“十二五”发展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一是初步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二是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4 万公里以上,运输服务基本覆盖50 万人口以上城市;加强煤运通道建设,强化重载货运网,煤炭年运输能力达到30 亿吨;建设以西部地区为重点的开发性铁路;全国铁路运输服务基本覆盖大宗货物集散地和20 万以上人口城市。
三是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8.3 万公里,运输服务基本覆盖20 万人口以上人口城市;国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比重达到70% 以上;农村公路基本覆盖乡镇和建制村,乡镇通班车率达到92% 以上。
四是完善煤炭、进口油气和铁矿石、集装箱、粮食运输系统,海运服务通达全球;70% 以上的内河高等级航道达到规划标准,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五是扩大和优化民用航空网络,80% 以上的人口在直线距离100 公里内能够享受到航空服务。
六是形成跨区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运输网络。
七是强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市区人口100 万以上的城市实现中心城区500 米范围内公交站点全覆盖。
八是基本建成42 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九是增强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发展农村邮政,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
到2015 年,基本形成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基本解决,运输装备与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综合交通运输质量和普遍服务覆盖面明显提高,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交通衔接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和节能环保水平不断提高,运输市场和管理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空姐布局合理、结构层次清晰、功能配套齐全,总体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十二五”后三年主要任务
“十二五” 后三年,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将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握好宏观调控节奏,落实好规划任务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交通运输网络结构,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
1 .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继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通过扩大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不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全面提高交通供给能力,确保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规划任务目标。
一要完善区际交通网络。
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加快建设综合运输大通道,不断优化结构和提升能力,形成覆盖全国的区际运输网络。
继续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以及重点线路扩能改造和区域性开发新线建设;强化区际干线,扩大快速铁路客运服务覆盖范围。
基本贯通国家高速公路网,提升和强化普通国道。
继续加强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整治,推进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和京杭运河航道建设工程,加快建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高等级航道网。
继续优化空域资源配置,加快北京至上海等9 条国家骨干航路扩能改造,大幅提高空中交通网运行能力大力推进机场建设,形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机场布局。
继续加快西北、东北、西南三大陆路进口天然气管道建设,合理布局沿海天然气接收站,完善川渝、环渤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南等区域性天然气管网。
二要建设城际快速网络。
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以国省干线公路、通勤航空为补充,加快推进城市群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适应城市群发展需要。
对于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将继续完善城际主通道建设,完成在建的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和高速公路扩容项目,建成快速、大能力、满足多样化运输需求的城际主通道;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到周边城市及区域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城际交通网络建设,加密区域内中小城市及城镇之间的高等级公路网络。
加快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的城际干线建设,构建都市交通圈。
加快中心城市到区域主要城市的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发展较快的城市群区域,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主;尚处于形成初期的城市群区域,以高等级公路为主。
进一步完善区域中小城市及城镇间公路网络。
三要强化城市公共交通。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刚刚批复的《关于在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精神,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四要推进农村交通建设。
统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做好农村通路工程,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密度、覆盖广度和技术标准,提高全国建制村通车率。
继续实施以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通达、通畅工程,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覆盖乡镇、村的公路网络。
重点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2 .继续优化交通运输网络结构
以区际运输大通道的协调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综合运输通道畅通水平。
加大交通运输网络空间结构调整,注重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和互相衔接;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干线网布局需要,引导和提升交通运输的结构层次,大幅提升运输系统整体效率;合理配置各种运输方式的干支结构,提高网络覆盖率。
结合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市群扩张,进一步加强城际大通道交通供给能力建设。
3 .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不断加强各种运输服务之间的无缝衔接与合作,提高客货运输服务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鼓励运输企业开展一体化运输服务,加强运输服务中的线路、能力、运营时间、票制、管理的衔接。
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客票一体联程、货物多式联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快递等先进一体化运输服务方式以及汽车租赁等交通服务业,有限延伸运输服务链。
继续加强高速铁路市场开发与培育,优化产品结构。
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服务网络网络,逐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积极发展公路甩挂运输。
建立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的货运系统。
提高普遍服务能力与水平,适应低收入人群和偏远地区运输需求。
4 .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要进一步完善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的实施细则。
积极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进行建设。
抓紧开展公路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破解普通公路融资难问题的政策措施,促进公路可持续发展。
研究振兴远洋运输业的相关政策,促进远洋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制定《促进支线机场可持续发展的意见》,通过理顺机场管理体制、完善机场扶持政策、鼓励发展支线航线等措施,促进支线机场健康发展。
研究提出《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综合交通枢纽健康发展,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政策调控方向
根据“十二五” 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环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应坚持“安全质量、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适度超前、讲求效益、绿色发展、多元投入、改革创新”的调控方向,实现综合交
通运输体系的健康发展。
(一)安全质量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管和质量管理制度,并贯穿于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各阶段,着力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全面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
(二)合理布局
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格局、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等要求相适应,合理布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运输网络,实现通道畅通、枢纽高效。
(三)优化结构
因地制宜,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强化铁路和国省干线公路作用,优化运输结构,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在区域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内的协调发展。
(四)适度超前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和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着眼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在满足现阶段客货运运输需求的基础上,使基础设施能力适度超前。
(五)讲求效益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合理配置和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效能,提升服务水平、物流效率和整体效益。
(六)绿色发展
从国家战略和基本国情出发,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落实在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运输服务中,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绿色发展。
(七)多元投入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社会资本进入交通运输领域的渠道和途径。
(八)改革创新
深化改革,积极创新,完善政府运输监管,按照综合发展的要求,建立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职能的高效的体制机制,依托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掘存量潜能,全面发挥增量效能,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总之,结合当前及未来相当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仍将以“扩大内需” 为主,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仍然很大。
在“稳中求进” 的总基调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将继续稳步推进,积极推动投资结构调整,促进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结构,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