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1--10)解析
高考文言实词120整理打印版
本未倒置
9.推究本源、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
鄙
1.边界地方,名词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鄙人不知忌讳
3.轻视,动词
孔子鄙其小器
兵
1.兵器,军械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士兵,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用兵策略,战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4.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
左右欲兵之
实 词
含义及用法
本
1.草本的根或茎干
例句 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
2.根本,基础
盖亦反其本矣
3.本来,原来
本在冀州之南
4.版本,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 录
5.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是无难,别具本间章
6.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若止印三二本
7.天赋的善心
此之谓失其本心
8.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高考文言实词 120 整理打印版
整理的高考文言实词 120 个的整理版,包含了每个实词的不同含义和用法,以 及部分例句,供您参考:
实 词
含义及用法
安
1.安全
2.安逸
3.安抚,抚慰
4.安置、安放
5.哪里
6.养生
7.使——安
倍
1.一倍,加倍
2.通“倍”,增加
3.越发、更加
被
1.蒙受,遭受
2.表示被动,助词
5.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3.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通“披”,披散
5.被子
6.覆盖
例句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然后得一夕安寝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衣食所安 既来之,则安之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焉用亡邻以陪郑 每逢佳节倍思亲 禹,汤被之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发行吟泽畔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一、人物称谓类1.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2. 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3. 丈妇: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4. 先生:对有学问者的尊称。
5. 朕:古代帝王自称。
6. 臣:官员对帝王的自称。
7. 妾:女性自称。
8. 鄙人:谦辞,对人称自己。
9. 仆:谦辞,对人称自己。
10. 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
二、地点、方位类11. 山水:泛指自然风光。
12. 江河:泛指河流。
13. 江湖:指四方各地,也指流浪四方。
14. 朝廷:指帝王处理国事的地方。
15. 乡关:家乡。
16. 塞外:指长城以北地区。
17.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18. 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9. 江右:指长江下游北岸地区。
20.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三、时间、节令类21. 旦暮:早晨和傍晚。
22. 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
23. 期年:满一年。
24. 亭午:正午。
25. 夜阑:夜深。
26. 久远:很长时间。
27. 须臾:片刻。
28. 朝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暂。
29.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30.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
四、事物、器具类31. 舟楫:船只。
32. 辇毂:帝王的车驾。
33. 缗钱:古代货币单位。
34. 箪瓢:简朴的生活用具。
35. 簪缨:古代贵族的冠饰。
36. 弦歌:音乐。
37. 笔墨:书写工具。
38. 书简:书信。
39. 鞍马:马匹和马鞍。
40. 琴瑟:乐器。
五、动作、行为类41. 策马:驱马前行。
42. 赴任:前往任职。
43. 逃遁:逃跑。
44. 采纳:接受意见或建议。
45. 叩问:请教。
46. 献策:提出计策。
47. 赋诗:作诗。
48. 赋文:作文。
49. 赏赐:给予财物。
50. 惩罚:实施惩戒。
(文档第一部分完毕,后续内容将继续补充)六、心理、情感类51. 怅然:形容心情不愉快的样子。
52. 惊骇:非常害怕。
53. 欣慰:内心感到安慰。
54. 感激:深深感谢。
55. 怅惘:因失意而感到迷茫。
初中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初中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使用示例。
一、人物类1. 君子:指有德行、品德高尚的人。
例如:他是个君子,待人有礼貌。
2. 儿童:指少年儿童。
例如:这个公园里有很多儿童在玩耍。
3. 侍女:指为主人服侍的女仆。
例如:她是一个聪明勤快的侍女。
4. 王子:指君主的儿子。
例如:他是王子,将来会继承王位。
5. 少年:指年龄在14-18岁之间的青少年。
例如:我们是同班同学,他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少年。
二、动物类6. 鸟群:指一群飞鸟。
例如:我看到一大群鸟群在天空中飞翔。
7. 虎狼:指老虎和狼。
例如:夜晚的森林里,虎狼嗥叫声此起彼伏。
8. 鱼儿:指小鱼。
例如: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
9. 牛群:指一群牛。
例如:他家有一大群牛群,每天都要喂食。
10. 狐狸:指一种动物,善于偷偷摸摸行事。
例如:他聪明狡猾,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
三、物品类11. 书籍:指书本。
例如:这个图书馆有很多好看的书籍。
12. 剑锋:指剑的刀锋部分。
例如:他挥舞剑锋,斩断了敌人的武器。
13. 衣裳:指衣服。
例如:这件衣裳很漂亮,适合参加晚会。
14. 车马:指车辆和马匹。
例如: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
15. 砚台:指用来磨墨的石头器具。
例如:他在砚台上练习书法。
四、食物类16. 酒肴:指酒和菜肴。
例如:宴会上的酒肴丰盛美味。
17. 糖醋:指用糖和醋做成的调味料。
例如:这道菜的味道既甜又酸,是糖醋口味。
18. 米饭:指米做成的饭。
例如:我每天都吃米饭,觉得很美味。
19. 酒杯:指盛酒的杯子。
例如:他端起酒杯,向大家敬酒。
20. 糕点:指糕饼类的食物。
例如:这个糕点店的蛋糕很好吃。
五、自然景物类21. 星月:指星星和月亮。
例如:夜晚的天空,星月闪烁着光芒。
22. 江河:指大江大河。
例如: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翻译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阔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单独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假设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完整整理)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用作动词:〔1〕爱护,体贴.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2〕珍惜,爱惜.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爱莫能助爱屋与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如: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为"安身""养生".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1〕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么""怎样".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本义指一种睡衣.〔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C.如被冰雪.〔《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如:A.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珮宝璐.〔《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用作副词.意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兄弟》〕■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五、[本]★"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如:A.本末倒置.〔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B.今背本而趋末.〔《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C.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根源.〕〔2〕用作量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作量词的"本",或可根据实际情况译为"册""份"等.如:A.别具本章.〔《狱中杂记》,本、份.〕,则极为神速.〔沈括《活板》,册.〕副词,意为"原本""本来".如:A.用芽者自从本说……〔《采草药》,原本."本说"指"原来的说法"〕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本来.〕■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六、[鄙]★"鄙"本义是边疆、边陲、边远的地方,名词.如:A.蜀之鄙有二僧.〔《为学》〕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鄙"在此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以……为边境","以鄙远"意即"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的边境".〕〔1〕用作形容词,意为"庸俗""浅陋""地位低下".如:人贱物亦鄙.〔《孔雀东南飞》〕〔2〕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起""轻视".如"鄙视","鄙薄".■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七、[兵]★"兵"的本义是双手拿着武器.用作名词:〔1〕兵器,武器.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2〕士兵,军队.如:A.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士兵.〕B.秦发兵击之.〔《屈原列传》,军队.〕〔3〕战争,军事.如:A.兵旱相乘……〔《论积储疏》,战争.〕B.纸上谈兵.〔成语,军事.〕■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八、[病]★"病"本义是重病.〔1〕用作名词.意为"疾病""病残".如: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病梅馆记》〕〔2〕用作动词:①怕,担心,忧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君子担心的是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②疲劳,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③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成为病态".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九、[察]★"察"本义为仔细看、观察.〔1〕用作动词①仔细看、观察.如:徐而察之.〔《石钟山记》〕②考察、调查.如: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③看清楚、了解明白.如成语"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察今》〕④推荐、选拔.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2〕双音词"察察",原意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为洁白,形容词.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察颜观色明察秋毫习焉不察静观默察十、[朝]★"朝"本义为"早晨",与"暮〔夕〕"相对.〔1〕读zhāo,名词,意为"早晨".如成语"朝三暮四""朝气蓬勃",又如:A.朝闻道,夕可死矣.〔《论语•里仁》〕B.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2〕读cháo,主要有两个用法:①动词.意为"朝见""朝拜"〔专指臣见君〕,"拜见""拜访"〔泛指下对上或平级之间〕.如:A.弱国入朝.〔《过秦论》,朝见.〕B.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朝"在这里活用为使动词,"使〔让〕……朝见〔朝拜〕"之意.〕C.临邛县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拜见,拜访.〕②名词.意为"朝廷","朝代".如: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朝三暮四改朝换代朝秦暮楚朝野上下朝不保夕朝成夕毁朝闻夕死朝歌夜弦朝发夕至朝令夕改六朝金粉只争朝夕班师回朝枵腹终朝十一、[曾]★隔两代的亲属叫"曾";后借为"增"义.虚化为"曾经"〔念céng〕.本义是增加,为"增"的假借字.〔1〕读zēng,名词.指与自己相隔两代的家属.如曾祖、曾孙.〔2〕通"层",意为"重叠".如: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杜甫《望岳》〕副词,起加强或延缓语气作用.有两种情况:〔1〕表过去发生过,可译为"曾经".如:A.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B.……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表出乎意料,或已达到某种极限,可译为"竟〔然〕""还"等.如:A.曾不若霜妻弱子.〔《愚公移山》〕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似曾相识曾经沧海曾几何时曾母投杼曾参杀人十二、[乘]★"乘"本义是登高.如:乘鄂渚而反顾兮……〔《涉江》〕〔1〕用作动词①乘坐〔船、车〕,驾〔车〕.如:A.独与迈乘小舟……〔《石钟山记》〕B.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战》〕②趁着,凭借.如成语"乘虚而入".〔2〕用作名词,读shèng,指兵车.如:公与之乘.〔《曹刿论战》〕〔3〕用作量词,读shèng,辆.如: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万乘"原指"一万辆〔兵车〕",后在文言中常用来比喻天子的地位和权势.〕〔4〕用作数词,意为"四"〔古代一辆兵车配备四匹马,因以引申为"四".〕如:以乘韦〔四张牛皮〕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崤之战》,乘韦,四张牛皮.〕■乘人之危乘坚策肥乘龙快婿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衣轻乘肥因利乘便有机可乘十三、[诚]★"诚"本义指说话诚实、不虚伪.词义扩大,引申为"诚实""真诚",形容词.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副词.有两种情况:〔1〕表确凿语气,可译为"确实""的确""实在"等.如: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果真""如果确实"等.如: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必矣.〔《赤壁之战》〕■诚惶诚恐开诚布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悦诚服十四、[除]★"除"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用作动词:〔1〕拜官,授职,任命.如:除臣洗〔xián〕马.〔《陈情表》〕〔2〕消除,除掉.如: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3〕整治,整理.如: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除旧布新斩草除根兴利除弊清宫除道安良除暴十五、[辞]★"辞"本义是诉讼的供词、口供.〔1〕用作名词①言词、词句、语言.如:其辞微……〔《屈原列传》〕②托辞、借口.如: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③命令.如: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④古代一种诗体,与"赋"同类.如:楚辞,《归去来兮辞》.〔2〕用作动词①推托,推辞,不接受.如"不辞辛劳".又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告别、告辞、辞别、离开,如:A.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告辞.〕B.我从去年辞帝京……〔《琵琶行》,离开.〕■不辞而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辞不达意辞微旨远卑辞厚币一辞莫赞假人辞色大放厥辞万死不辞一面之辞义不容辞以文害辞溢美之辞十六、[从]★从"的本义是"跟随",〔1〕动词①跟随,跟着,跟从.如: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B.赢粮而景从.〔《过秦论》〕C.乘牛车,从吏卒.〔《赤壁之战》,这里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跟从""〔后面〕跟着".〕②顺从、听从.如: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傍着、挨着.如:樊哙从良坐.〔《鸿门宴》〕④参加、参与.如"从政".〔2〕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指南北六国联合抗秦.如:A.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作名词,合纵的盟约.〕,作动词,结盟.〕用作介词.表方向、地点、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译为"由""自从""在"等.如:问所从来.〔《桃花源记》〕■从壁上观从长计议从善如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从一而终过从甚密合从连横三从四德力不从心弃笔从戎何去何从择善而从十七、[殆]★殆"本义是"危险",它与"精神疲倦"、"懈怠"的意义有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引申.后又虚化为表猜测的副词.本义是危险,形容词.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副词,有两种情况:①表推测或不肯定,可译为"大概""也许""恐怕"等.如:A.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记》〕B.殆与余同.〔《石钟山记》〕②表接近,相差很少,可译为"将近""几乎""差不多"等.如:A.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B.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指难录〉后序》〕■百战不殆殆无孑遗车殆马烦知止不殆殆无虚日十八、[当]★当"本义是〔两者〕相抵.〔1〕读dàng,动词.①抵、相抵.如: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屈原列传》〕②当作,算是.如成语"安步当车".〔2〕读dāng,动词.①抵挡、抵御、阻挡.如: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②占着、立着.如: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立着.〕③应当、应该.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掌管,主持.如:当室者死,三年释其征.〔《勾践灭吴》〕——家中嫡长子死了,免除他家中的征税三年.〔3〕读dàng,形容词,意为"恰当""适合".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附虚词用法:读dāng,用作虚词,有两种情况:〔1〕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可译为"在""对""向着"等,如: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望》〕B.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鸿门宴》,译为"在".〕〔2〕副词,表肯定或推断,可译为"就""必定""大概"等,如:A.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就.〕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出师表》,必定.〕C.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石钟山记》,大概.〕■门当户对锐不可当当仁不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独当一面当机立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务之急当之无愧老当益壮首当其冲安步当车长歌当哭对酒当歌豺狼当道快意当前螳臂当车一马当先旗鼓相当万夫不当十九、[道]★"道"本义是"大路".路的作用是"引导"人到某地,故有"引导"之义〔后写作"导"〕;抽象意义即"途径、方法";又特指"正当手段"〔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途径和方法往往是一种"道理、规律";道理和规律需要"述说",而后成为"思想、学说".〔1〕用作名词①道理、真理、规律.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道理.〕②主张、学说、思想、道德、道义.如: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思想、道德.〕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道义、王道、正确的政治措施.〕③方法〔策略〕.如: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齐人有一妻一妾》〕〔2〕用作动词①赶路.如: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赤壁之战》〕②取道、经过.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③说、讲、谈论.如: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骄•赤壁怀古》〕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无道:没有谈论过.〕■道听途说康庄大道道不拾遗道不同,不相为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志同道合道路以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东道主分道扬镳安贫乐道问道于盲师道尊严旁门左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指名道姓筑室道谋津津乐道里经叛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文以载道头头是道坐而论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十、[得]★"得"本义为"得到"."得到"就有"收获",也说明"能做到""实现"目标,此外还可表达"事情做对了,正确"的意思.由"正确"的意义引申出"得当、合适";进一步虚化为"应该".〔1〕动词①找到,抓到.如:逐而得之.〔《促织》〕②能够,可以,应该.如:A.予自度不得脱.〔《〈指南录〉后序》,能够.〕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应该.〕〔2〕名词.意为"收获".如:冀有万一之得.〔《促织》〕〔3〕形容词①对、正确、适合,如成语"相得益彰",又如:此言得之.〔《六国论》〕②得意.如成语"洋洋自得".附虚词用法:语气助词,起凑足音节作用,无义.如: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得过且过得不偿失怡然自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寸进尺得不偿失得陇望蜀得其三昧得心应手得天独厚得鱼忘筌楚得楚弓患得患失难得糊涂相得益彰志得意满傲睨得志情非得已人人得而诛之探骊得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百思不得其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一无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得二一、[度]★"度"本义是量长短的标准.〔1〕读dù.①用作名词,意为"限度",如成语"荒淫无度""挥霍无度".②用作动词,意为"考虑"和"度过""越过".如:A.置之度外〔成语,意为"考虑".〕B.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越过.〕③用作量词,表次数.〔2〕读dúo,动词.①量长短.如: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度"与"絜"互训.〕②推测,估计.如: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审时度势置之度外度日如年风度翩翩普度众生金针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宽宏大度挥霍无度度长絜大暗度陈仓二二、[非]★"非"本义为"不对的,不合理的".作动词时即"认为不对".词义是否定的,故而虚化为否定副词.〔1〕动词①不是,没,没有.如:非仲尼、墨翟之贤.〔《过秦论》〕②非难,反对,指责.如成语"无可非议"、"无可厚非".〔2〕形容词,意为"错误""不对".如成语"是非分明".■大是大非非亲非故非我族类今非昔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文过饰非物是人非为非作歹习非成是泥古非今面目全非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二三、[复]★"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1〕动词①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②恢复.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2〕形容词,意为"繁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村》〕〔3〕通"覆",动词.①遮盖,掩蔽.如: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②翻过来.如:樊哙复其盾于地.〔《鸿门宴》〕副词,表动作行为的重复或持续,可译为"又""再""更""还""重新"等.如:能复饮乎?〔《鸿门宴》〕■周而复始髀肉复生故态复萌无以复加无往不复万劫不复二四、[负]★"负"本义是依仗、靠着,动词.如成语"负隅顽抗".又如: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多个动词引申义:〔1〕承担.如成语"忍辱负重".又如:宁许以负其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背〔着〕.如成语"负荆请罪".又如: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赤壁之战》〕〔3〕背弃,违背.如成语"忘恩负义".如: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4〕与"胜"相对,意为"失败",此义与现代汉语同.如;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过秦论》〕■忘恩负义忍辱负重负荆请罪负屈含冤负隅顽抗久负盛名披裘负薪皇天不负有心人决一胜负负弩前驱不负众望二五、[盖]★盖,原为茅草编织物,用来盖屋或遮蔽身体,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盖子和车盖.作动词时即为"遮蔽、掩盖"之义.把别人"盖"住自然就是"胜过、超过"别人喽.用作动词:①遮盖,掩盖.如成语"欲盖弥彰"..〔《过秦论》〕〔1〕副词.用在句首,表下边的话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大概""推想"的意思.如: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2〕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的意思.可译为"〔大概是〕因为"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盖世奇功盖棺论定官盖如云欲盖弥彰二六、[故]★"故"有两个基本义:一为"缘故";一为"旧的".由"缘故"虚化引申出"所以"和"故意、特意"〔反向引申,故意即是无缘无故〕等义.由"旧的"引申出"衰老"和"故人〔有时特指前夫或前妻〕、老友"等义.由"衰老"进一步引申出"死亡"之义.〔1〕名词①原因,缘故.如:何故而至此?〔《屈原列传》,"何故"即"什么原因"〕②朋友,交情.如成语"非亲非故",又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故人具鸡黍.〔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即"朋友".〕〔2〕形容词.与"新"相对,意为"旧".如:A.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六国论》,"故事"即"旧例".〕B.故国神游……〔《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即"旧地".〕.〔《论语•为政》,这里活用为名词,意为"旧的知识".〕〔1〕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复音词"是故""以故"来表达.如: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2〕副词.有三种情况,一是表原先就是那样,可译为"本来""原来""从前".二是表情况和原先一样,可译为"仍旧""仍然".三是表有意这样去做,用在动词的前面,可译为"故意""特意""特地"等意思.如:A.此物故非西产.〔《促织》,本来,原来.〕B.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仍旧.〕C.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仍旧.〕D.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见如故明知故犯故步自封故弄玄虚革故鼎新欲擒故纵不经世故非亲非故平白无故二七、[顾]本义是环视.用作动词:〔1〕回头看.如成语"瞻前顾后".又如: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回来,与"返"同义.如:顾反,谏怀王.〔《屈原列传》〕〔3〕看,望见.如:顾野有麦场.〔《狼》〕〔4〕探望,拜访.如成语"三顾茅庐",顾虑,关心.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硕鼠》〕〔1〕副词.有两种情况:一表违反常情或出乎意料或加强反诘语气,可译为"不过""反而""难道"等;二表范围,可译为"只""仅仅""只不过"等.如:A.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难道.〕B.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只是,只不过.〕〔2〕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但是"等.如: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八、[固]★"固"本义指"城墙坚固".城墙坚固自然就能"坚持"不败,进一步引申出"顽固"之义.坚固有难以改变一直这样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副词"本来、原来、当然"等义.〔1〕用作形容词,意为"固执""顽固".如: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2〕用作动词,意为"坚持""坚守",如成语"固执己见".又如: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廉用作副词,有几种情况:〔1〕表本来如此或理应如此,可译为"本来""原来""一向""确实"等.如: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本来.〕B.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2〕表态度坚决,可译为"一定""坚决"等.如: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追根寻底,可译为"究竟"等.如: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4〕用作连词.同"故",表结果,可译为"所以""因此"等.如: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固若金汤君子固穷根深蒂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二九、[归]★"归"的基本义是"女子出嫁".出嫁就是成年女子回到另一个家,故有"回家""回国"之义,也即"归附、附属"于夫家了.出嫁含有把女儿送给别人之义,故又借作"馈"字而有"赠送"之义.〔1〕回家〔国〕,回到,回来.如:A.相如既归……〔《廉颇蔺相如列传》〕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2〕返回,退回,送回.如: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归附,归属.如:A.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B.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聚集,汇集.如:众士仰慕,若水之归东海.〔《赤壁之战》〕■之子于归归心似箭反璞归真殊途同归物归原主解甲归田完璧归赵宾至如归铩羽而归众望所归三十、[国]★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用作名词:〔1〕国都,京城.如:A.去国怀乡.〔《岳阳楼记》〕B.国破山河在……〔《望岳》〕〔2〕泛指"地方""地域".如: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经•硕鼠》〕■安邦定国国破家亡国泰民安经国之才倾国倾城共商国是三一[过]★本义:走过.〔1〕V.①经过.如: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②超过.如成语"过犹不与"③拜访,探望.如:可别过之.〔《赤壁之战》〕④责备.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2〕用作名词.意为"过错""过失".如: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B.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三二[何]〔1〕副词.有两种情况:①用在句首或动词之前,常表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等.如:A.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B.徐公何能与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等.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代词.表询问或反问,有几种情况:①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等.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东西〕"等.如:A.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B.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作"操"的宾语,这里前置.〕③作定语,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常用来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哪".如:A.何陋之有?〔《陋室铭》〕B.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若何""奈何"的用法:①"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②"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何以战?〔《曹刿论战》〕③"若何〔何若、若……何〕"和"奈何〔何奈、奈之何〕"用法相同,表询问怎么处置,可译为"怎么""怎么样""对……怎么样""把……怎么样"等.如:A.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殽之战》〕B.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三三[恨]★本义是怨恨.〔1〕动词,意为"怨恨".如:如: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2〕名词,意为"悔恨的事".如: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三四[胡]★本义:牛下巴颏垂吊着的肉,也指兽类下巴颏垂下的肉.被假借为其它用法和意义:〔1〕名词,泛称我国古代西北方各个少数民族,即"匈奴".如;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胡言乱语".。
文言文所有实词解释
文言文所有实词解释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达方式,使用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词在文言文中的解释:1. 之:表示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的"。
2. 乃: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就"。
3. 是:引导主语或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4. 以:表示手段、方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用"。
5. 也:表示肯定或推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了"、"吧"。
6. 去:表示离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动词"走"。
7. 吾:指代第一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
8. 汝:指代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
9. 尔:指代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
10. 於:表示地点、时间、范围等,在句中常有介词的作用。
11. 何: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疑问代词"什么"。
12. 之所以:表示原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因为"。
13. 昔者:表示过去的时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从前"。
14. 可以:表示可能、许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可以"。
15. 必将:表示必然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定会"。
16. 无论:表示不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无论"。
17. 且:表示连词"而且"或副词"还"的意思,用来连接句子,表示顺承。
18. 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副词"也",表示程度较轻。
19. 久:表示时间的长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长时间"。
20. 尽:表示竭尽、全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全部"。
120个文言实词常见义项(简洁易记版)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常见义项:1.爱,ài(1)名词,恩惠(2)动词①给人恩惠②喜爱③怜惜,同情④吝惜,舍不得⑤通“薆”,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②安稳③安定,舒适(2)动词①安身②安置③抚慰,安抚④使……安定⑤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2)动词①覆盖②遭受(3)介词,表示被动;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②披散4.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②违背,背叛③加倍(2)数词,一倍(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4)副词,更加,倍加5.本,běn(1)名词①草木的根②根本,基础③本业,常代指农业④书本,稿本,版本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2)量词(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4)副词,本来6.鄙,bǐ(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②轻视,瞧不起(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7.兵,bīng(1)名词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8.病,bìng(1)名词①重病②弊病,缺点(2)动词①生病②使……成病态③担心,忧虑④责备,羞辱(3)形容词①困苦②疲劳9.察,chá(1)动词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详审,考察④了解,弄清楚⑤考察后加以推荐(2)形容词,精明10.朝,读音一cháo(1)动词,朝见,朝拜(2)名词①朝廷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读音二:zhāo名词,早晨11.曾,读音一céng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读音二zēng(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2)动词,通“增”,增加(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12.乘,读音一chéng(1)动词①驾,坐②升,登③冒着④连接,一个接一个(2)介词,趁着,凭借读音二shè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2)量词,辆(3)数词,四13.诚,chéng(1)名词,诚心诚意(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14.除,chú(1)名词,台阶(2)动词①去掉,除去。
(一)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1--10)
高中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归类
• 【爱】一
•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 ③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 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 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吝啬)(《齐桓晋 文之事》)译文: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于 心不忍。 •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 ⑥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 昭公二十年》)译文: 等到子产逝世,孔子听说了, 哭泣道:“(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 ⑦爱(通“薆”)而不见,搔首踟蹰。(隐蔽,躲藏)(《诗 经· 邶风· 静女》)
• 【本】五
• 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种树郭橐驼 传》) • ②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 • 译文: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注:盖,通“盍”,何不。// • 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屈原列传》) • 译文:父母,是人的根本。 •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原来的)(《鱼我所欲也》) • ④本在冀州之南。(本来)(《愚公移山》) • ⑤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底本,稿本)(《〈指南 录〉后序》) • ⑥是无难,别具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奏本) (《狱中杂记》)(方苞) • 译文:这没有什么困难,我另外准备一份奏章。 • ⑦若止印三二本。(册)(《活板》) • ⑧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 ⑨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推究本源、考查)(《伶 官传序》)注:抑,或者。
【安】二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 地。”(安全)(《失街亭》)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 ④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 ⑤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 ⑥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回到哪里呢?//燕雀安知鸿 鹄之志哉!(哪里)(《陈涉世家》) 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养生)(《曹刿论 战》) ⑧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论语· 季氏将伐颛 臾》) 译文:使归附的人民生活安定。 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论 语·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 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文言文实词120个
文言文实词120个学习文言文,实词是基础中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实词,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至关重要。
以下就为您介绍 120 个常见的文言文实词。
“爱”,有喜爱、爱护、吝惜等意思。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中的“爱”就是喜爱。
“安”,意为安定、安全、怎么等。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里是安身的意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则表示怎么。
“被”,读“bèi”时有遭受、覆盖的意思,“被发行吟泽畔”就是披着头发的意思;读“pī”时,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倍”,有加倍、通“背”背叛的含义。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就是背叛。
“本”,指草木的根、根本、本来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本”是根。
“鄙”,有边疆、庸俗、轻视等意思。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鄙”就是庸俗。
“兵”,常见的有兵器、军队、战争等意思。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是兵器。
“病”,可表示疾病、困苦、毛病。
“君之病在肠胃”是疾病。
“察”,有观察、清楚、考察等含义。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是考察。
“朝”,早晨、朝见、朝廷等。
“朝服衣冠”是早晨。
“曾”,读“céng”时,有曾经的意思;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也有增加的意思。
“乘”,读“chéng”,有乘车、趁着、凭借等意;读“shèng”,指古代一车四马。
“诚”,有真心、确实、如果等意思。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是如果。
“除”,有台阶、清除、任命等含义。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台阶。
“辞”,言辞、辞别、推辞等。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推辞。
“从”,跟随、听从、参与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是带领。
“殆”,危险、几乎、大概。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危险。
“当”,对着、在、应当等。
“当窗理云鬓”是对着。
“道”,道路、道理、方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道理。
“得”,得到、能够、得意。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是能够。
120个高考语文常考文言实词总结(解释 例句 译文)
120个高考语文必备文言实词【电子版获取办法: 后台回复“ 120 ”即可 】★爱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 《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 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 《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01-10高中必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例句+译文
01-10高中必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例句+译文今天,老师给同学们整理了高中必备的120个【文言实词】详解+例句+译文,同学们可以利用零散时间慢慢记,轻松学习文言文,加油吧!(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总结前40个实词,其余80个实词小简会近期推送)120个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国盖故固顾归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一、爱★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二、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及例句的翻译(《五年三年》)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文言实词及例句解释1.爱ài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②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③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爱护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④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假如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也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没有去刺杀。
⑤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⑥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美丽的身影躲起来不见了,急得我抓耳挠腮,四顾彷徨。
⑦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用羊代牛祭祀)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出于吝啬。
⑧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见大王心爱的女儿在野外牧羊。
2.安ān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时常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
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王平在距离山有十里的地方扎营。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下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之:表示连词的作用,连接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2.不:表示否定。
例如:不去非要。
3.有:表示存在。
例如:爱而不得,虽富而无。
4.为:作为。
例如:人为万物。
5.以:用于表示手段、方式、目的。
例如:以人为鉴。
6.于:表示在。
例如:公然于众。
7.是:表示肯定。
例如:是岁暮之时。
8.也:表示肯定。
例如:义弘而不犹也。
9.以为:认为。
例如:以为无事。
10.之一:表明所提及的事物属于一些范围中的一个。
例如:人之一11.时:表示时间。
例如:花开时。
12.天:表示自然界。
例如:天寒地冻。
13.然:表示转折性的词语。
例如:明哲保身,必然酬对。
14.如:比喻,表示相似。
例如:饥者易怒如蜂。
15.自:表示从一些地方开始。
例如:自山中来。
16.不可:不能。
例如:事情不可违背。
17.不得:不能。
例如:不得而知。
18.必:表示肯定。
例如:必有灵谷。
19.当:表示应该。
例如:不当言。
20.非:表示不是。
例如:非汉不可。
21.无:没有。
例如:于无声处听惊雷。
22.人:表示人类的含义。
例如:人寿年丰。
23.之间:表示范围。
例如:天地之间。
24.自己:表示自身。
例如:以身作则。
25.然后:表示一个动作发生的时间。
例如:其言未然,然后。
</p>26.一种:表示一种类型或性质。
例如:此言一种者</p>27.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或令人吃惊的情况。
</p>28.基本上:表示基础或根本。
</p>29.首先:表示首要。
</p>30.反而:表示与预期情况相反。
</p>31.据说:表示根据传闻或他人说法。
</p>32.命中:表示预测或预计。
</p>33.涉及:表示涉及到一些范围或领域。
</p>34.决不:表示坚决拒绝或不允许。
</p>35.瞬间:表示非常短暂的时间。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爱动词①亲爱,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②喜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①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安适,安逸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动词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3.被读音一:bèi动词,覆盖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读音二:pī,同“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动词①同“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②加倍,在原数基础上增加相同的数量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实亦百倍。
(《六国论》)5.本(1)名词①草木的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②根本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2)动词,考察,探究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 6.鄙(1)名词,边邑越国以鄙(活用为动词)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2)形容词,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7.兵(1)名词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士兵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③军队秦发兵击之。
(《屈原列传》)④战争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
(《谋攻》)(2)动词,用兵器杀死左右欲兵之。
(《史记·伯夷列传》)8.病(1)名词,重病,泛指疾病今病小愈,趋造于朝。
(《孟子·公孙丑下》)(2)动词①生病,患病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1、爱从心,旡(jì)声。
本义:吝啬,舍不得“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古之遗爱也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喜爱,爱护喜欢,爱好舍不得,吝惜爱慕,欣赏恩惠隐蔽,躲藏2、安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
本义:安定;安全;安稳“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之若素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1风雨不动安如山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3然后得一夕安寝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7衣食所安8既来之,则安之安稳安全安逸安抚,抚慰安置、安放哪里,怎么养生使…安定3、被从衣,皮声。
本义: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倍道而行3五则攻之,倍则分之4焉用亡邻以倍郑5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背”,背叛通“背”,违背一倍,加倍增加越发、更加4、倍从人,( tǒu)声。
本义:反;背向“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倍道而行3五则攻之,倍则分之4焉用亡邻以倍郑5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背”,背叛通“背”,违背一倍,加增加越发、更加5、本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
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1. 谓(wèi):说,表示判断或说明。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反省自己,对别人有欺诈吗?)3. 而(ér):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4. 于(yú):比,表示比较。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还要青。
)5. 以(yǐ):用,表示手段、方法等。
例句: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
(用德行来使人服从,不是用武力来使人服从。
)6. 其(qí):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7. 也(yě):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8. 于(yú):对,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于(yú):因为,表示原因。
例句:君子之学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的学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以(yǐ):凭借,表示依据。
例句:是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1. 也(yě):句中停顿,无实际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12. 于(yú):对于,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 高考总复习 识记三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识记三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一)爱愛愛爱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夊”部,(ài)声。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字义例释①恩惠例:古之遗爱.也。
(《左传》)②疼爱,爱护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④爱惜,珍惜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⑤同情,怜惜例:仁而爱.人。
(《高祖本纪》)⑥羡慕,欣赏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⑦爱戴例: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将军列传》)⑧吝啬,吝惜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识记方法“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同情)莫能助爱.(喜爱)屋及乌爱.(喜爱)不释手爱.(喜爱)毛反裘(二)安安安小篆隶书楷书“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示安定。
字义例释①安稳,安定,稳固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活用)使……安定(安心)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②平安,安全例: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苏武传》)③养生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④习惯,满足例:安.于现状、随遇而安.⑤安放,安置例:安.营扎寨⑥安逸,安适例: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⑦怎么,哪里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识记方法“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安放”“养生”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安稳)思危安.(安生)身立命生于忧患,死于安.(安适)乐安.(安然,坦然)之若素安.(平安)然无恙安.(安居)土重迁安.(安适)居乐业(三)被被被小篆隶书楷书“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析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析(一)1.【爱】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爱护,加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喜爱,爱好)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喜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喜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阿房宫赋》(爱护)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说赵太后》(怜爱)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吝惜)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吝啬)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邶风•静女》(通“薆”,隐蔽)2.【安】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安抚,抚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安享,安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怎么)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安稳,安定)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怎么)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哪里)3.【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遭受,被动)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指南录后序》(介词,表被动)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通“披”,穿)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覆盖)4.【倍】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加倍)愿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背弃,背叛,违背)5.【本】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原来,本来)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梦溪笔谈》(量词,册)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本来的,原来的)6.【鄙】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任安书》(平庸,卑微)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廉颇蔺相如列传》(谦词,粗野而地位底微)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边远的村邑)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鄙陋,浅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地位低下)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以……为边境)7.【兵】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战争,军事)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兵器)勒兵,下令军中《信陵君窃符救赵》(军队)8.【病】君之病在肌肤《扁鹊见蔡桓公》(疾病)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扁鹊见蔡桓公》(担心,忧虑)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患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困苦不堪)9.【察】徐而察之《石钟山记》(细看,观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明察,了解)微察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观察)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屈原列传》(洁白的样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涉世家》(考察,举荐)10.【朝】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朝代)期年不听朝(朝政)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早晨)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朝见)11.【曾】曾益其所不能《孟子》(通“增”增加)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曾经)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竟然,简直)12.【乘】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乘坐)可以乘虚直抵其城(趁机)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卫风•氓》(登上)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顺应,顺着)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帝感其诚《愚公移山》(真诚,诚实)诚如是,则霸业可成《鸿门宴》(假如,果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昭公二十年》)译文: 等到子产逝世,孔子听说了, 哭泣道:“(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 ⑦爱(通“薆”)而不见,搔首踟蹰。(隐蔽,躲藏)(《诗 经·邶风·静女》)
高中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归类
• 【爱】一
•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 ③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
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 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吝啬)(《齐桓晋 文之事》)译文: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于 心不忍。
传》)
•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通“披”,穿在身上或 披在身上)(《陈涉世家》)注:坚,指铁甲;执,拿着、握着; 锐,指武器。译文:亲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意为亲自作战。
• ④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屈原列传》) • 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 ⑤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 • ⑥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 ⑦去乱而被之以治。(施加,施及)(《荀子》) • 译文:除去混乱,再给它加上有秩序。
录〉后序》)
• ⑥是无难,别具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奏本) (《狱中杂记》)(方苞)
• 译文:这没有什么困难,我另外准备一份奏章。 • ⑦若止印三二本。(册)(《活板》) • ⑧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 ⑨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推究本源、考查)(《伶
官传序》)注:抑,或者。
• ②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 • 译文: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注:盖,通“盍”,何不。// • 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屈原列传》) • 译文:父母,是人的根本。 •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原来的)(《鱼我所欲也》) • ④本在冀州之南。(本来)(《愚公移山》) • ⑤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底本,稿本)(《〈指南
• 【被】三
• ①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 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这是)大自然的现象,夏禹商 汤都遭受过。//
•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蒙受,遭受)(《荆轲刺秦王》) • 译文:(荆轲)受了八处伤。创chuāng,伤。// •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蒙受、遭受)(《乌江自刎》) • 译文: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
• 【兵】七
•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过 秦论》)
• ②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③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孙子兵法·谋攻》)译文:所以上等的用兵 (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 方的)外交。注:伐交,击破(敌方)与别国的联 合。
• 【倍】四
•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 违背)(《鸿门宴》)
• ②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 (一倍,加倍)(《孙子兵法·谋攻》)//然言其户 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照原数加一倍) (《治平篇》)注:视,比。
•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 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 (1--10)
课前任务安排
• 1、必修一----五文言文结合注释、笔 记等逐字逐句落实,并背诵默写要求 内容。课堂检测。
• 2、文言常见实词120个:每次至少落 实10个,向20个努力。
• 3、文言虚词18个,每次落实2—3个。 课堂默写其意义与用法。
• 4、文言句式:每次落实两种。
【安】二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 地。”(安全)(《失街亭》)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 ④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 ⑤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 ⑥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回到哪里呢?//燕雀安知鸿 鹄之志哉!(哪里)(《陈涉世家》) 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养生)(《曹刿论 战》) ⑧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论语·季氏将伐颛 臾》) 译文:使归附的人民生活安定。 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论 语·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 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鄙】六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境)(《为学》) 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 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鄙人,自称的谦词) (《史记·冯唐列传》)//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鄙人:鄙俗, 不开化的人)(《荆轲刺秦王》)译文:北方蛮夷地区 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 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注:假借,宽容,原 谅。//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鄙人: 乡下人)《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我见李将军,朴朴 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注:悛悛,质朴的样 子。 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训俭示康》)(司马光) 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邑)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 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 ④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加倍)(《五蠹》) 译文:即使加倍赏赐和屡次惩罚,还是不能避免纷 乱。
• ⑤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背向) (《管子·中匡》)译文:管仲回来,进院中,背靠 屏风而立,桓公不同他讲话。
• 【本】五
• 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种树郭橐驼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