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课

题申报书

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狭义上的“文化”,指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传统文化”,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民族文化的“昨天”,即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本课题中的“传统文化”,特指“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代文化,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当代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中符合并反映我国现阶段经济政治状况及其发展要求、符合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意愿、符合并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潮流、利于提升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部分,即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

“素养”,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本课题把“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定位在:根据小学生个性、兴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如德育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智育中的经典诵读、珠心算等;美育中的民乐、书法、国画、剪纸雕刻、优秀传统艺术欣赏等;体育中的棋艺、武术等,劳动中的传统农业史、农具发明史、勤劳传统教育等),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对自身道德规范、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并内化为个人素养。

“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立足于“农村小学”,着眼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定位在“提高”,寻求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和解决方法,以期达成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目的。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世界各国对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扬、教育都不遗余力。主要做法有:一是思想重视。很多国家,在面临“古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建设”如何协调统一的问题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全面接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则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的道路,比如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尤其是意大利,政府设立了“文化遗产及文化活动部”,通过统一管理,全力繁衍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文化素质。二是营造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例如,日本的小学里面都有一个雕像——孩子背着一捆柴,手里拿着中国的《大学》。再比如,在西欧的很多国家,都保存着相当完好的古建筑,或是建有各类展示民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三是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比如,日本,茶道、花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女孩子的必修课。他们对书法、围棋的教育、普及、研究,也做得卓有成效。即使是像美国这样的现代化国家,他们也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比如,针对青少年道德品质每况愈下的状况,他们提出了“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维护良好道德准则”的德育理念,很多学校通过开设少则每周2-3节课,多则4-5节课的优秀传统文化课,以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印度、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的学校,也都开有优秀传统文化课。四是各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些国家的成功实践,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但是,别国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特别是中国农村的实际,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之路,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在中国,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段弯路之后,近年来,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与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一是很多著名学者“登高一呼”,营造舆论氛围:比如,早在1995年3月,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常委以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这九位文化老人“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望“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去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二是很多学校、很多有

志于振兴民族文化的有识之士,纷纷通过开设现代书塾、诵读班、兴趣班、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形式,进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三是各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受应试教育惯性的作用,很多学校、家长们仍是围绕分数转,唯分数论,对于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仍然重视不够,普及不够,导致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基础极其薄弱。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对福州某小学作的一份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表明,小学生的文化品味有着明显西洋化倾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去中国化”。如何提高社会、家长、学校对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成了当务之急。另外,目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内容相对狭窄,似乎更多集中在文学、德育方面,对于传统艺术的教育普及,涉及较少。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也略显滞后。此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学科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都存在着各自为战,不成系统,缺少合力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是本课题研究所要研究并加以解决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探索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征和走向。

2、寻求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解决目前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能适应学生素质发展的顽疾,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学生实际的优秀传统文化素质培养的实践之路。

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对农村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作出客观的评价,找出优点,查找问题,从而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2、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相关研究。

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综合素养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如何使这一作用达到最大化、最优化。

3、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形成的相关研究。

研究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与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形成的关系。如何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