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考察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苏州考察报告即将毕业,进行了一次毕业考察,主要是苏州园林风貌和建筑特点,构园风格。建筑则围绕位臵、形体与疏密、建筑类型、造型、空间处理、色彩进行留意和调查,并且围绕建筑与山、池、花、木的配合,石、水的处理等各方面,从苏州园林中尽情地品位了烟雨如画的江南……留园、拙政园是中国的四大园林其中的两园,来到苏州这两处是肯定不可错过的

留园,

留园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着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

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拙政园

拙政园的精华部分是中园,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要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从建筑物名来看,也大都与荷花有关。“四面荷风三面柳”,形容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林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园中“与谁同坐轩”乃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扇的哪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

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所以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与清风把酒言欢

走进苏博,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园林,是一个江南庭院,而非“博物馆”。事实上,老贝当初设计苏博时为其所定的理念就是“中而新,苏而新”。苏博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的结构方式,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而这也是参观苏博后我的一点感——做设计一定要考虑当地的风俗文化和环境等,要让建筑和周围环境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在我的印象里,中轴对称的建筑一般会给人庄严辉煌、气势宏伟又威严的感觉,但是苏博却相反,它让人觉得亲切,就像是苏州建筑风格的一个抽象版,这当然离不开老贝的精心设计。老贝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

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让人不得不感叹老贝的“神来之笔”。

或许当人们第一眼看到苏博,觉得外观之下如此中国化的建筑,内部或许也会延续江南园林的风格,做的古色古香。其实不然,室内给人的感觉反而是很时尚很现代,细节做的很到位。楼梯部分依旧走的是简约风,高光不锈钢扶手结合大块面白玻璃拦板,通透感十足,而让觉得拍案叫好的妙处在于楼梯踏步,仿古案台的青石踏步,加之扶手拦板,无论从造型颜色或材质上都结合的浑然一体,令人叫好。错落有秩的室内屋顶以木条和玻璃组合,采光性能出色,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

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而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被现代的开放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在玻璃屋

顶之下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这样的设计谁又能说它不现代不巧妙呢

在参观苏博的过程中,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同是出自老贝之手的“美秀美术馆”。它们两者的主要功能都是储藏和展示,同样都是因地制宜,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充分融合,两者有很多细节处也都是一样的。美秀美术馆的主建筑外形是源于日本传统的农舍建筑,而苏州博物馆的整体视觉语言就是苏式的白墙黑瓦。反过来说,她们的形式都是传承于本地的传统文化和典型建筑。再如,美秀美术馆的内部有一个对“和室”的场景再现,而苏州博物馆的内部有个茅草屋——墨戏堂。根据上述的一些比较,我想对苏州博物馆和美秀美术馆甚至是老贝先生的大部分设计作品作一个小结——建筑设计法则相同,具体形式与情况不同。在原则性的设计法则指导下,根据建筑所处地的具体情况,如地势,环境,文化,政策,功能等的不同,设计出最“合适”的建筑。这可能就是大师一生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一生要奋斗努力的方向。

总之,苏博给人一种简洁却不失内容的感觉,虽然建筑外观给许多人的感觉是太过强硬,条感太强烈而与“江南”的感觉有些牵强附会,但是在我看来,直线流露出的是无穷无尽的变化每个视角都是一张美丽的图片,这或许也是老贝设计苏博的考虑呢,在传统中有所突破,既有古韵又不失现代感。让简洁的物体仍然给人丰富的感觉,至少如国画留白一样,让人有无限且舒适的想象空间。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通过参观苏博,我想最大的收获就是充分明白了在做设计时要注意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的重要性。这种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等。并且,老贝在这个设计中的一些呼应对比手法,以及一些突破和创新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建筑是一门艺术,亦是一门有挑战性的学术性,我总觉得引领人走下去的力量是在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