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常见问题解答(第一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只有一层情况下风荷载的布置问题?
答:可以自动生成风荷载,如需自己定义可以在特殊风荷载定义中定义。
(风荷载的Wk计算需要用到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基本风压,程序可以自动搜索体型,给出默认的体型系数,用户也可以修改;基本风压用户直接填写;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由结构的楼层高和地面粗糙度来确定,只要填写粗糙度,程序可以按照荷载规范附录自动计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计算出wk,程序自动搜素构件的外轮廓,确定迎风面的面积,然后用A*WK得到本层的风荷载值,如果是刚性楼板作用在刚性楼板的质心上,如果是弹性楼板,平均分派在各个弹性节点上。
因此,不管是多少层程序都能准确计算风荷载。
当然如果是空旷结构,需要人为按照有效迎风面计算风荷载,此时可以在风荷载修改中修改程序自动计算的风荷载。
)
2.鉴定加固中使用年限变动的情况下,相关系数是如何的变化?还有就是涉及到鉴定加固是现在的,但是实际工程是以前的,用现在的鉴定加固软件做以前规范版本的旧工程是否准确合理,需要落实。
答:80年代及以前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少于30年—A类—软件执行89规范90年代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少于40年—B类—软件执行89规范
2001年以后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C类—软件执行01规范
3.鉴定加固中斜撑交接处的节点如何处理?
答:软件对此没有做任何处理。
加斜撑只是对整体刚度有影响。
(PKPM中对于输入的混凝土斜杆默认为两端固接进行计算,对于输入的钢斜杆默认为两端铰接计算,如果要修改可以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修改对应的固接铰接信息,当然在实际的处理中,构造要求应该与计算的假定相适应。
)
4.钢混结构是否可以做?尤其是钢混结构是否可以出相关的施工图结果(详图之类的)
答:可以做,但最好用pmsap软件做,因为pmsap可以对混合结构、隔震减振结构的进行CCQC分析功能,计算后pkpm施工图可以接力pmsap的数据画图。
如果用satwe 就是近似阻尼按4%来计算,误差较大。
(钢混结构均为杆系,软件在恒活及风荷载等的内力计算中没有问题,对于地震作用的计算由于混合结构属于非比例阻尼结构,规范给出的近似阻尼比为4%,如果要准确计算阻尼比,可以采用PMSAP对于混合结构的CCQC 方法计算,这样可以准确混合结构的计算地震作用。
当然对于内力的组合调整均按照混凝土和钢结构对应的规范进行调整及组合,计算完成之后,对于钢结构部分可以直接接STS全楼节点设计进行施工图的设计,对于混凝土部分可以直接接施工图完成梁柱墙的施工图绘制。
对于详图可以用STST做出构件的施工详图,当然也可以借助PKPM系列软件的STXT进行施工详图的绘制)
5.井字梁的计算结果和单独把井字梁构件拿出来用其他计算小工具相比较,偏小
答:Satwe、pmsap按照有限元理论进行整体计算,包括井字梁,可以考虑到梁与梁之间的变形协调,其支座(柱)的变形也会考虑在其中。
其他计算小工具没有将井字梁放到整体结构参与计算,而是当成构件输入荷载来算,且支座(柱)认为无位移,故计算结果会存在差异。
satwe计算的结果是安全的。
6. 连梁的刚度折减系数是多少为最合理?怎样取值?另外为啥要考虑连梁折减系数,对于悬挑梁和框架梁在一条线上是否要考虑折减系数?
答:高层建筑结构构件均采用弹性刚度参与整体分析,但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相对墙体较小,而承受的弯矩和剪力很大,配筋设计困难。
因此,可考虑在不影响承受竖向荷载能力的前提下,允许其适当开裂(降低刚度)而把内力转移到墙体上。
《高规》5.2.1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抗规》6.2.13-2规定:抗震墙地震内力计算时,连梁的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0。
由上述可以看出多、高层结构设计中允许连梁开裂,开裂后连梁的刚度有所降低,程序中通过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来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
为避免连梁开裂过大,此系数不宜取值过小。
通常设防烈度低时可少折减一些(6、7度时可取0.7),设防烈度高时可多折减一些(8、9度时可取0.5),但折减系数一般不宜小于0.5。
悬挑梁和框架梁在一条线上不需要考虑折减。
7. 墙下独立基础是否可以计算
答:可以在人机交互中自动生成或者自己布置独基,然后到桩筏筏板有限元中去计算。
8. slabcad和PMSAP算的楼板结果是否有区别,哪个更可信?如果一个楼层涉及到不同节点高的情况下,楼板计算是怎样考虑的?
答:slabcad:把结构中的每个楼层单独取出,把整个楼层的板作为计算模型,本层及上层的柱、墙作为板的弹性支座。
它可以考虑同层房间之间的相互影响;以相邻楼层柱、墙作为弹性支座,相对于理想的三种边界条件(固支、简支和自由),精度相对于画结构平面图有所改善。
缺点是不易准确考虑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等水平力的影响。
只考虑板的面外抗弯特性,难以准确考虑板面内的平面应力及其对板承载力的影响。
PMSAP:将楼板定义成弹性板后直接组装到整体结构中去。
板的所有应力和变形结果,均如同梁、柱、墙一样,从整体分析中得到,并以此为基础作配筋。
它不但可以考虑同层房间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考虑不同楼层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整体结构计算的弹性支座刚度,在有限元意义下是准确的。
优点:可以准确考虑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等水平力的影响。
既能考虑板的面外抗弯特性,又可以准确考虑板面内的平面应力及其对板承载力的影响,对板可进行偏心受拉设计。
10. 基床系数是如何算出来的
答:如果您输入地质资料程序会自动计算,K=总面荷载值(准永久值)/平均沉降S1
11. 后处理里挠度值是按何种计算方法算出来的?例如是按分层组合算法算出,还是按基床系数算出来的?另外基底反力怎样算准?
答:分层总和法。
基底反力与土刚度、桩刚度、上部结构刚度都有关系,板元法计算考虑这些刚度的因素最终计算基底反力。
人机交互退出时给出的基底反力就是用上部结构总荷载除以筏板面积。
12. 筏板的剪力是如何取值?四个点上的值如何解释?
答:
13. KL和WKL的标注有些混乱,没有规律,需要解释?
当您的工程存在错层,某一部分上面确实是外屋面,另外一部分不是外屋面的时候,程序会自动判断。
1.3版本软件在有地下室外墙的工程中,地下室一层有可能出现误判。
在2.1版本软件中增加了参数“WKL自动识别的楼层”,设计师可以将确实有WKL的楼层设置在里面,其他没有WKL的楼层排除在外,这样既可解决此问题。
14. JCCAD的荷载图能否导成DWG图,可以修改呀?
人机交互——写图文件可以选择对应的荷载组合
在您的工程文件夹下会生成相应的T图,双击T图然后在工具下拉菜单选择T转dwg就可以转成dwg图了,然后您可以再dwg中修改
15. 贯通筋,柱子的两个方向的贯通筋大小不一样
请详细说明一下两个方向是指柱子的BH两边不一样还是同样都是B,两边不一样,如果是前者,那是有可能的,两个方向弯矩不一样,satwe计算的结果不同,配筋就不同
16. 荷载折减后的,查看荷载校核时,为啥没变化,应如何设置?
答:对楼面梁折减,屋面梁不折减,你看的应该是屋面梁,所以没折减
17.导入方桩时,出现问题?
答:方桩必须用pline线画的,用矩形命令等图块就不能导入。
18.无梁楼盖用SLABCAD计算,是否加柱帽?
如果柱对板的冲切不满足要求增加板厚是不经济的,这时可以增加柱帽解决冲切不过的问题
19. 画结构平面图中,有时算出板弯矩偏大,但是配筋偏小?是何种缘故?
配筋的时候是混合配筋,就会由于钢筋级别不同导致的配筋结果与预期不符,钢筋会有等强度代换。
如果相差比较大,那就需要具体的模型数据查看一下
20.尤其是剪力墙方面,最好能说明下墙如何体现怎样配筋的?
答:计算结果图形文件第2项是按照剪力墙构件(墙柱)的内力配筋,输出的信息只是构件的内力配筋结果,且是各个直墙肢段的配筋结果,并没有考虑各种规范的构造配筋要求。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信息中,是程序在各个直墙肢段的内力基础上,通过各墙肢相互关联的关系,并按照相关规范的构造配筋要求得出的。
所以您在看结果的时候,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结果是剪力墙构件的最终配筋。
21.筏板有限配筋阶段位置在哪合适?
答:在桩筏筏板有限元中进行配筋然后选择分区域均有配筋。
22.主梁、次梁是如何输入,是否可以同时使用?
答: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主次梁之间不仅传递竖向力,还传递弯矩和扭矩。
按次梁输入次梁按连续梁的二维计算模型计算。
主次梁交接处只传递竖向力,不传递弯矩和扭矩。
一般情况次梁当主梁输入就可以了,主梁的个数每层不超过8000根,如果主梁超8000时再布置主梁就布置不上了这时就得按次梁输入了。
(主次梁的本质区别,在软件中处理的时候,次梁是不参与结构整体的刚度矩阵形成,主梁是要参与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形成的,对于次梁什么时候使用,主要是当本层主梁接近8000根的时候,由于程序对于主梁的数目有要求,这时候可以将其他的次梁按照次梁本身去输入。
可以同时使用。
)
23.剪结构的倾覆力矩是如何判定的?柱和墙的折减系数是如何定义?
答:剪力墙的倾覆力矩看嵌固层或者首层的。
在wv0.2Q.out这文件中查看并且看抗规下的(倾覆力矩是新的抗震规范的要求,要求查看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结构的底层的倾覆力矩,对于倾覆力矩如何准确计算是抗规条文说明P337页中给出的计算公式,目前程序也输出了轴力方式,这个是按照对应的纯力学方式计算倾覆力矩的方法,先求解出竖向构件的合力点,再对合理点取矩,得到轴力方式倾覆力矩,目前仅供参考),见下图。
柱墙折减见下图
24.分塔的柱折减系数是如何可以实现局部指定,或者不可以?
答:不可以。
(在V2.1版本中已经增加了单构件的活荷载折减系数的指定功能,用户可以方便的去实现自己预期的折减)
25.模块的说明书能否说的全面一些,是否跟得上变化?
答:目前说明书更新确实有滞后的现象,您的建议我们会采纳。
26.老板和新版的JDJG功能如何实现互通?
答:目前V2.1版本在PMCAD人机交互中点文件系统—存为旧版
JDJG需要转成08版数据,V2.1版本在JDJG模块中可以自己转成低版。
27.PMSAP是否可以指定温度荷载,指定的温度荷载参与计算后的结果是否准确?为什么和SAP2000或者midas的计算结果差别较大?
答:pmsap可以考虑温度荷载,计算结果准确。
28.桩上的剪力墙计算后的结果准不准?
答:剪力墙下布桩后计算结果准确
29.桩三角形导入仍是三角形?
答:目前导入桩位的功能并不是太完善。
30坡屋面上节点上是否可以水平力?如果可以加节点水平力是否可以加在柱的
顶端?
答:可以。
31.0.2Vo是如何分段调整的?
答:一般地下室部分不调整,体型有收进的就应该调整。
起始层号填负值不受上限控制。
32新版的温度荷载是否加进来,是否参与计算?和其他计算结果相比较计算结
果是否准确?
答:SATWE采用有限元法计算温度效应,程序将节点温差转化为“等效荷载”,结构位移和内力的计算与其他荷载的分析的完全一致。
在SATWE中,“最高升温”和“最低降温”作为两个独立的工况与恒、活、地震、风等作用一样进行计算。
注意在进行温度荷载下的分析时,应该将温度荷载影响范围内的楼板定义为弹性膜。
33.EPDA的推覆是否可以人为设定?L型结构如何推覆?
答:如果指定侧向推覆力的大小,这个在push模块里面可以指定。
L型结构是按照弹性计算出来的两个弱轴方向进行推覆。
(推覆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要求设计人员具备相关的非线性理论方面的知识,要对于国外的规范的ACT-40,FEMA350上的要求有所了解,对于推覆分析的基本要求有所理解之后,才能去较为有目的性的使用软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4推覆的塑性铰是如何定义?
答:塑性铰的定义是这样的,梁我们一般是定义为弯矩和剪力塑性铰,柱一般定义为轴力和弯矩塑性铰。
程序默认使用的是纤维束模型,这个模型和我们平常的塑性铰模型是不一样的。
纤维束模型来模拟杆件的塑性行为。
这种模型基于平截面假定,将单元转化为纤维束,将杆件的内力-变形转化成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目前国内及国际都是主打杆系结构采用纤维束模型,塑形铰模型程序也可以允许用户自定义,但是通常较难以把握,建议在用软件的时候按照纤维束模型处理)
35.Satwe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如何设定?
《混凝土规范》5.2.4规定: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的影响。
刚度增大系数应根据梁的翼缘尺寸与梁截面尺寸的相应比例确定。
36.Slabcad等代梁重复计算两边?
答:重复,在slabcad中不要再勾选自动计算楼板自重了
37.阻尼比自动算出?是否可以实现认为指定?
答:SATWE不能自动算出,按混凝土0.05,钢结构0.02。
也不能人为指定。
对于钢砼结构简单采用近似阻尼比4%误差会较大,pmsap软件能够采用ccqc非比例阻尼计算,主要与材料数量的相对关系、材料空间分布相对关系、振动形态有关系,是程序自动计算的,也不能人工指定。
如果做钢—砼混结构、隔震减震结构
计算应该到pmsap中计算,参数在pmsap的高级参数中定义。
见下图。
39剪力墙翼缘是否对刚度有影响?
答:有影响。
40小震计算,配筋没有变化的,内力却变化?
答:看看配筋是否是由构造控制的呢
41门刚变化率大于60?楼梯斜撑影响如何?
答:腹板高度变化超过60mm/m时,根据规程CECS102:2002第6.1.1条第6项,已经超出了规程规定的考虑受剪板腹屈曲后强度计算适用范围,这时程序按不考虑利用受剪板幅屈曲后强度来控制腹板高厚比。
楼梯斜撑影响和刚度有关的指标。
42连梁是否刚度折减,怎样参与计算?
答:刚度是否折减参见问题6,程序在计算时只在集成地震作用计算刚度阵时进行折减,竖向荷载和风荷载计算时连梁刚度不予折减。
43梁箍筋、次梁搭到主梁,自己相比较,偏大?
答:此问题存在,待改。
44嵌固端的设置如何判断?
答:Satwe的嵌固端所在层号主要是计算上的嵌固端,涉及底部加强区位置判断、节点强柱弱梁验算、刚度比等内容。
默认是地下室层数加1具体参见satwe技术条件手册15页。
判断地下室能否真正作为嵌固还是要看剪切刚度比的。
满足规
范6.1.14-2条。
(按照现行设计规范,对于嵌固端的设置是个设计概念,嵌固端是设计意义上的嵌固端,与该嵌固端有关的主要涉及到底部加强区的判断、框架结构底层柱内力的放大以及配筋的放大等,按照规范该嵌固端所在的层号应该填写地下室层数加1,当结构无法满足地下室顶板嵌固,这时候要把嵌固端下移至对应的力学意义上的嵌固端,也就是嵌固端所在的层号加1去进行相关的处理)
45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只是算传给基础时选择吗?
答:是,点后基础计算时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参见《地规》5.3.12。
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工作的原理是把上部结构的刚度叠加到基础筏板上,使其基础平面外刚度大大增加,从而大大提高抵抗上部结构传来的不均匀荷载的能力,减少变形差异,减少内力与配筋,达到设计的经济合理。
上部结构刚度较大例如高层剪力墙住宅等结构应该考虑上部结构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