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pt

合集下载

云南民居之合院建筑PPT课件

云南民居之合院建筑PPT课件

2、正房、耳房均高两层,占地很小,很适合当地人口
稠密、用地紧张的需要。
正房底层明间为堂屋、餐室,楼层明间为粮仓,上下
层次间作居室;耳房底层作厨房、柴草房或畜廊,楼层作
居室。正方与两侧耳房连接处各设一单跑楼梯,无平台,
直接由楼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楼层,布置十分紧凑。
3、大门居中,门内设倒座或门廊,倒座深八尺。“三
六合同春建筑园了白族榆商马蹄下百年讫 盼与梦想,大型白族民居“六合同春”是 大理人民的风花雪月之梦,是白族人民对 民居从感性、理性、悟性的认识和灵性生 活的结果。
-
21
大理白族民居——一进两院
-
22
无论是“ 三坊一照壁” , 或是“ 四合五天 井” , 正房与厢房沿中间天井与前墙面之间, 均有不小于1.2米宽的走道,以便行走或做家务,在一至二
“一颗印”民居主房屋顶稍高,呈双坡硬山式。 厢房屋顶则为不对称的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向 内院,在外墙外作一个小转折,成短坡向墙外。屋 顶用很厚的筒板瓦,这个瓦形状有点像切开的竹筒, 拱形,比北方的瓦厚重。因为云南地区风大,筒板 瓦利于通风,防风性能比较好。
-
6
3.四种形式
“一颗印”建筑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 从整体上来说,一般形式是“三间挂两 耳”的楼房,就是三间正屋,左右各有 耳房,正面以门墙封为四方形的平面, 从上俯视,整个建筑像一颗古代官员使 用的大印,因此得名。而省去左右任何
昆明人几百年来靠它庇护风雨、繁衍子孙的 “一颗印”,就在近十年间离我们远去,变得面目 模糊,渐渐看不清楚了。
5-.1昆明市郊的西山区团结镇乐居村 10
昆明市郊的西山区团结镇 “乐居村”
乐居村里依山而建
的这一大片“一颗印”
建筑群,在当代来说

云南建筑特点分析云南建筑景观介绍PPT

云南建筑特点分析云南建筑景观介绍PPT

黑龙潭
黑龙潭公园有人们 称为“四美”的汉 祠、唐梅、宋柏、 明墓,一潭碧水自 地下涌出,清澄透 彻,景色幽雅。相 传在很久以前,有 十条蛟龙常作恶于 人间,吕洞宾收服 了其中的九条,镇 压在市区拓东古幢 (即古塔)之下, 留下一条小黑龙住 在这里,要其为民 谋利。黑龙潭便由 此而得名。 返回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 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 们不仅居住在“竹”楼里,还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 酒,真是比神仙还逍遥。来到版纳,最令人心动的就是那成片 的竹林以及掩影在竹林中的一座座美丽别致的竹楼。从外形上 看,它像开屏的金孔雀,又似鹤然起舞的美丽少女,美丽的景 致让人恍然如在梦中。
龙华寺
姚安龙华寺,俗称活佛寺, 位于姚安县城北12公里的 光禄镇西山麓。西山形如 游龙盘旋,山仞重峦突兀, 此山民间称龙华山。 龙华山,郁郁葱葱,栗树、 茶树、菩提树、苍松翠柏, 竞相耸立,高峻挺拔,龙 华寺就在险峻的丛林之中。 龙华寺除正殿、两厢、过 道、钟鼓楼外,还有两耳、 后轩、园通楼等大小房屋 100余间,是县内至今保 存较好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为“龙 华会”,三天会期内有大 姚、永仁、牟定、南华、 祥云、宾川、攀枝花等地 群众纷纷而至,并已成为 旅游胜地之一。
大姚白塔
高18.4米,顶部为圆椎形, 腰部收缩,上大下小似磬 锤,又名磬锤塔。塔分为 3层,露出地面的基座是 八角形的须弥座,此塔塔 身全用石灰抹白,故名白 塔。白塔建于746年,为 我国唐代建筑之一,相传 为唐天宝年间吐蕃所建。 白塔历史上曾经历过数次 地震,仍安然屹立。1982 年,省政府拨经费重修,恢 复了白塔的本来面貌。白 塔在云南仅此1座,是云 南早期舍利塔的实物例证, 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完整PPT)云南民居一颗印

(完整PPT)云南民居一颗印
• 云南的“一颗印”总体特点是:住房 方正匀称,平稳朴实,厢房屋面分长 短坡。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加强立 面的向心感,突出大门入口。住房空 间有高低主次之分。
• 汉族的“一颗印”民居集中在昆明地 区。
• 昆明地区的回族、蒙古族和彝族也借
“一颗印”和云南民居
• “一颗印”民居的典型特征是方正, 在方正之平面上布置正房三间,两层, 前设抱厦,两边设耳房,在正房对面 的围墙正中设一扇进出户内的大门, 有的还设有倒座和屏风,一般倒座进 深八尺,这便是“一颗印”系列中比 较典型的“三间四耳倒八尺”。三面 外墙封闭,只在二楼设个别小窗以供 有限的通风、采光之需。前面的围墙 较高,可以达到厢房上层檐口。这样, 整座“一颗印”的外观造型显得方正、 严谨而封闭,所谓“方方如印”也, 由此而得了“一颗印”这一雅号。
石灰、桐油、瓷粉混合 筑就的“三合泥”,这 样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 滑,凉爽而不潮湿。
模型展示
昆明的环境与“一颗印”式民居建筑
1.自然环境
• 昆明位于滇中地区,东经 102°10′~103°40′,北纬 24°23′~26°22′之间.属北亚热 带山地季风气候,温、湿度适 宜,日照时间长,霜期短, 年平均气温为15°C,年平均 降雨量1000毫米,年平均相 对湿度74%,无上去为230天 ,平均海拔在1900米左右。 地势北高南低,素有“春城 ”的美誉。
云南
• 云南地区环境特点:
• 低纬度、高海拔,地 势崎岖,风力大、地 震多、太阳高度角大, 雨水充沛
云南位于高原地区,土地崎岖,整座“一颗印”,独门独户 ,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便,加上云南纬 度较低 故朝向要求不高,很多都是依山势而建,趋于自然。
何为“一颗印”?
• “一颗印”民居建筑。所谓“一颗印 ”,即由正房和厢房组成,瓦顶土墙 ,平面和外观方方如印。

各具特色的民居ppt课件

各具特色的民居ppt课件
匀,宏伟壮观。 (5)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
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19
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 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 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 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43
⑤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 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 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 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 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 以说是“树满寨,花满园”。
44
傣家竹楼的建筑材料
竹楼由二十至二十 四根柱子支撑。屋 内横梁穿柱。有的 横梁上雕刻着花纹 。离地七八尺处铺 楼板或竹蔑,将楼 房隔为两层。屋顶 用茅草编织的草排 或木片覆盖,近年 大都改为用瓦顶4。5
47
小结:说明方法及作用
• 1 。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列数字:具体可感)
• 2. 它们大多为3至6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
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打
比方:形象直观)
• 3.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 立柱架梁。 (引用资料:充实具体)
• 4.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 。 傣族人至今还保持着这个习惯,是因为 。
第四段:写居民房屋体现的文化特 征。
17
思考:
1.读一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 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云南合院民居ppt课件

云南合院民居ppt课件
有学者在分析其形成的由来时, 指出了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说昆明 地区风大,为有利避风而发展了此种 形式;另一个原因是见其外墙封闭而 坚固,说是有利于防盗。
除有典型的“一颗印”式民居之 外,官渡还有一种“两间两耳”的 “半颗印”民居,其规模较“一颗印” 为小,供人口较少或经济较困难的家 庭使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规模及建筑布局
团山民居总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 16158平方米。整个民居建筑群以其形制规整,布局灵 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的各式民居建筑凸显出滇南民 居建筑的典型特征。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4.建水的“三间六耳下花厅”
花厅是建水合院的点睛之笔, 加上双进路线的设置,使各部分相 对独立的使用空间联系方便、自然, 互不干扰,既充分体现“礼”制宗 法观念在家庭生活空间上的影响, 又巧与精神空间的开拓。花厅的设 置一般供读书人使用。

云南一颗印 PPT

云南一颗印 PPT

4、正房较高,用双坡屋顶,耳房与倒 座均为内长外短的双坡顶。
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可提升外墙高 度,有利于防风、防火、防盗,外观上罄 墙高耸,宛如城堡。
5、建筑为穿斗式构架,外 包土墙或土坯墙。 正房、耳房、门廊的屋 檐和大小厦在标高上相互错 开,互不交接,避免在屋面 做斜沟,减少了漏雨的薄弱 环节。
在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 四合院住宅。这种民居是由汉、彝先民 共同创造,很早就被纳入了中国合院建 筑体系。纵观使用“一颗印”民居的族 属,其间有汉、彝、白、回、蒙占等民 族。其中最有代表性和规模的当数彝族 村落的“一颗印”民居。
滇中地区标准的土木 结构房屋称为"一颗印", 为三间四耳一倒座,实际 因经济情况有所增减, 正房和耳房均为二层楼 房,倒座多数为平房, 少数为楼房,但空间极 矮。正房较高,耳房矮 一些,这样长辈居住的 正房采光就比较好。
一颗印建筑模型
一颗印式民居是由汉、彝先民共同创造,最早在昆明地 区流行起来,一颗印式民居的基本规则为“三间两耳倒八 尺”。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间两层,较高一些,两厢为 耳房,耳房就矮一些,中间为一小天井,这样就组成四合院。
主要特点
1.平面布局:正 方、耳房毗连, 正房多为三开间, 两边的耳房,有 左右各一间的, 称“三间两耳”; 有左右各两间的, 称“三间四耳”。
房屋为木料的柱梁为支 架,墙体多为夯土墙或 土墼墙,建盖时先挖基 沟,下石脚,立屋架, 上梁(要举行一个仪式 并请客的),然后砌墙 或打夯土墙,上瓦,最 后做内部的楼板,板壁 等。做的好的内外墙均 以石灰粉平,一般的仅 将内墙粉平。
屋内装饰
屋内没什么特别的装饰,好的人家地 面可以铺青砖(非常少),一般的就用 土打实。楼板以木板做槽拼装,走起来 很响。楼上的房间分隔和朝向天井的板 壁也以木板做成。正屋前向天井的那一 面有厦子,瓦面刚好接上二楼正房的窗 户,可以晾晒东西 。

云南的传统建筑PPT

云南的传统建筑PPT

传统官式建筑
官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在云南也有其独 特的代表。这些建筑多采用木结构,注重屋顶的装饰,如悬 山、歇山、硬山等形式,以及瓦当、滴水等细节的处理。
官式建筑在云南的发展,与当地的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昆明市的云南贡院,是明清时期举行科举考试的地 方,也是当时云南最高学府,体现了当时官式建筑的典型特 点。
06
云南传统建筑的传统建筑主要分布在农村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土木结 构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02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建筑面临被拆除或被现代建
筑取代的危险,保护现状堪忧。
传统建筑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保护意识
03
逐渐增强。
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傣族民居的室内布局以火塘和堂屋为中心,设有灶台、储物间等设施,体现了傣族 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
彝族民居
彝族民居以土、石结构为主, 采用碉楼式建筑形式,注重防 震、防洪和保温性能。
彝族民居的屋顶采用平顶或拱 顶,屋面覆盖石板或瓦片,墙 体采用土、石等自然材料,外 观坚实厚重。
彝族民居的室内布局以火塘和 堂屋为中心,设有灶台、储物 间等设施,体现了彝族的生活 习俗和文化特点。
其他宗教建筑
除了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外,云 南还有其他宗教建筑,如伊斯兰
教清真寺、基督教教堂等。
这些宗教建筑的风格和布局各有 特色,但都与当地文化和地理环 境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
格。
这些宗教建筑不仅是信徒们进行 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当地 居民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的重要
场所。
04
云南的传统公共建筑
道教宫观的建筑风格多采用青砖和木结构,屋 顶多为硬山或歇山式,装饰简洁大方。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l 木楞房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壁体围合的空间具有 良好的保暖性;二是简单的构造适用不同坡度地 段的建盖;三是井干壁体坚固,可以防兽;四是 结构整体性能好,可以防震。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l 2木楞房——井干式木结构建筑。在滇西北地区, 居住井干式住屋的民族主要有普米族、纳西族和 部分怒族、藏族、彝族、白族等民族,其中尤以 普米族和纳西族的井干式建筑最具代表性。
l 元明以后,汉式建筑在云南地区的影响更大,并 成为很多地方建筑的主体形式。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l 1架空干栏式建筑。 l 从汉魏至明清,干栏式建筑大致分为全楼居、半
楼居和地居三种类型。 l 一般认为,干栏式建筑由古越人及其先民所创建,
是古越人的传统建筑。 l 干栏式建筑在云南分布很广,现主要流行于居住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 文化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7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一、云南民族建筑的历史演进
l 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云南地区远古先民曾经历了 穴居半穴居、地面起建粘土木结构住屋、干栏式 住屋等建筑形式。
l 青铜时代,云南地区出现了干栏式住屋形式 。 l 东汉时期,砖瓦、石灰等材料开始被运用于建筑
l “三坊一照壁”的特点:一是具有独特的平面布局;二 是具有牢固的房屋结构,抗震(木锁)防风防火(带封 火檐外墙工艺);三是具有精美的外观装饰;四是体现 合理的房屋设计,入口曲折变化,厅廊的设置,院内各 房房屋既独立又联系,便于分期修建。
l 是大理白族合院式住房的典型代表。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__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l 傣族的竹楼是干栏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因所处地 区的不同又可分为一下几种:西双版纳型;孟连 型;瑞丽型;金平型。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课件 (一)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课件 (一)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课件 (一)云南民居建筑是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地域特色,独具魅力的建筑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建筑风貌、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方面来介绍云南民居的建筑特点。

一、建筑风貌云南民居建筑风貌独特,通常呈多层、宽敞、不规则的特色。

传统云南民居建筑的楼层多为三层以上,最高可以达到七层,建筑面积较大,常常作为村落的中心建筑物。

此外,云南民居建筑善用自然条件,以水平线条和直线条相结合,创造出层次分明、雄奇壮观的建筑风貌。

同时,云南民居建筑在建筑形体设计上,坚持“透视性设计”,即通过屋檐、走廊、山墙、堂框等造型来突出檐下景色,以增强房屋整体的透视感。

二、建筑结构云南民居建筑结构通常由大厅、堂屋、庖厨、卧房、厕所等组成。

其中,大厅是云南民居建筑的主体部分,也是云南民居建筑的重要特点所在。

大厅通常为二进制结构,前厅用来待客、开展商业活动等,后厅则是主人家的私人空间。

大厅梁架采用“夹角椽”和“坎部构”,结构牢固、耐震性能好,能够适应云南地区复杂的地质环境。

三、建筑材料云南民居建筑的建筑材料以石材和木材为主,且以本地的材料为主要选用。

云南地处喜马拉雅山区,地质构造复杂,不受一般木材的腐朽、虫害等影响,采用山地杨木、柳木等林木,树高达30多米,到处可见,成了云南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

石材则为云南民居建筑的质朴和粗犷风格提供了理想材料,云南周边存在着丰富的大理石、花岗岩和灰岩等等。

四、建筑装饰云南民居建筑的装饰灵活多变,以不规则的线条、丰富的造型、浓烈的色彩、独特的雕刻和华丽的彩绘,增强了房屋的建筑特色。

檐下各种雕刻、彩绘、石灰浆涂饰,比如普通的垂线状装饰、玉兔壁画、象鼻装饰等,将云南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印刻在建筑上。

在近代现代化进程的脚步声中,云南民居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在绿色建筑、生态旅游等领域发挥越来越独特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云南民居建筑的特点和价值,找到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发展的平衡点,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发展。

云南省古建筑赏析-PPT

云南省古建筑赏析-PPT
16
17
• 龙门石窟位于西山风景区终端,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 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胜
• 景”以“奇、绝、险、幽”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在国 内外享有很高的 知名度,到昆明的游客都要去游览。故有“不耍西山等 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说。据说,龙门石窟开凿 于公元1781年至1853年,历时72年,由吴来清、杨汝兰、杨际泰三人分三 阶段组织众多石匠开凿,是整个龙门石窟之精粹所在。在入口处有一 圆柱石坊,上书“龙门”二字,并刻有“元宝”,据说能保佑人发财发达, 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欢用手摸一下。入门有一石栏转护的半圆形 小月台,站在月台眺望,人见上迎天风,下临绝壁,五百里滇池烟波 浩渺,云蒸霞蔚。湖面白帆点点,鸥飞燕舞。远处青山如 黛,白云悠 悠,绿树白房,平畴沃野如诗如画,令人飘飘欲仙。转身回顾石室, 正门顶端刻有“达天阁”三字,两边侧门顶刻有“名山”“石室” "天临海镜” 字样,中柱题有联云: 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 置身霄汉,更宜心 境放平。
18
19
• 在石室门口雕有香炉供奉,正中雕魁星,是道教尊为主宰文 章之神,又叫文曲星;北雕文昌帝君,为主宰功名和禄位之 神;南雕关圣帝君(关 羽),为主宰伏魔降妖的武功之神。 两壁下刻有神骏奔驰图,天棚上刻着祥云缭绕,仙鹤双飞。 一株蟠桃碧叶红果,栩栩如生。龙门的整个工程都是在一块 天然岩石上精雕细刻而成的,构思奇巧,工艺精湛,令人叹 为观止。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魁星手上的笔尖是另外 安上去的。相传, 有一位参加雕凿石室工程的师傅,婚姻不 幸,后来参加凿龙门,与伙伴们辛苦了十余年,在最后刻魁 星手中的朱笔时,不慎将笔尖凿断,使本来很完美的一件艺 术品留下了缺憾。他伤心至极,纵身跳下龙门。他献身艺术 的动人故事,与石窟一道流芳千古,为后代所传颂

《云南的传统建筑》PPT课件

《云南的传统建筑》PPT课件
其以庭院为中心,在庭院四边布置房屋,正房坐北朝南,耳房配列东西,倒座居南朝北, 形成一个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向心、方整的平面型制。
整理ppt
12
合院建筑的产生
中国四合院建筑起源于历史悠久的黄河流域,是传统建筑形式的典型代表。传统四 合院建筑基本采用“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左右两厢”的建筑格局,从自然环境、社 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等方面很好地满足¨『人们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的需要,因此合院 式建筑在中国传统官式和民居中都具有统治地位,尤其是在民居中,在中国流传广泛, 影响巨大,所谓“家庭”一词的来历就是有家就有庭,由此可见合院式民居在中国的 重要地位。
半颗印与并联方式
整理ppt
6
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三坊”, 即三合院。“照壁”,即三合 的三边,由正面的主房与两侧 的厢房构成,它的第四边是一 个照壁,照壁正面对主房。整 座民居的平面为方形,三边房 及照壁都面向其所圈合而成的 庭院天井。汉族三合院的第四 个边为院墙或不设院墙,白族 的这种民居模式与之相似而又 具有创造性,即以照壁为主房 正面的对应之“屏障”,显示 出其民族特色。
另外,在云南民居中照壁尤其受到重视。在传统合院中照壁主要是 起遮挡视线的作用,而在云南照壁往往是庭院装饰中的重点。照壁在 使用功能上有遮挡穿堂风和反射阳光的作用,因云南风大,因此照壁 可有效的遮挡对正屋的穿堂风。
在云南的台院民居中,檐廊是居住空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檐廊在 北方合院民居中只起雨天联系交通和保护墙体不受潮的作用,而在云 南檐廊作为一种可供生活作息的灰空间是必不可少的,每在正午同头 当空和阴雨天气时,人们就在檐廊活动,比避居室内要更加舒适。
2.抗震
云南合院民居往往使层高降低、重心下降。白族合院民居采取了“生起”与“收分”之法。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pt

云南民居建筑特点ppt
精品课件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6、佤族和拉祜族的"木掌楼"
拉祜族“木掌房”是采用粗实的木料搭建框架,再用木板或圆木栅围四周,屋顶用 草遮盖。 “木掌房”取材容易,建造方便,正是低热山区居民游动居住的适宜形式。
精品课件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7、壮族的"吊脚楼"
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 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 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 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 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精品或课用件 来堆放杂物。吊脚楼比“栏杆”较成功 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
精品课件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4、哈尼族的"拥戈"民居
精品课件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5、德昂族的"刚底雄"
德昂族传统的住房为正方形"干栏"式建筑。德宏地区的德昂族 一家一院,房屋分两层,由木屋架、竹墙壁、竹楼、草顶构成, 楼上住人、煮饭、贮藏粮食、放置用具,楼下圈养牲畜。德昂 族的建筑水平和工艺相对较高。房屋同样为竹木结构,中间为 走道,两边为各个家族的卧室,每户之间用篱笆隔开,并在每 户的卧室旁设有招待客人的客室。
和““尺“ 外倒耳”一 观八房,颗 都尺”即印 方”两房” 方。间屋的 如各共有典 印间为三型 ,都四间平 所有耳正面 以楼,房布 叫房倒、局 做。座正为 “这房房“ 一种其左三 颗住深右间 印宅八两四 ”的尺侧耳 。平故各倒
面名有八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1、滇中及昆明地区的合院民居

傣族建筑方案分析ppt

傣族建筑方案分析ppt

傣族建筑方案分析ppt傣族建筑方案分析傣族是中国的一支少数民族,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和缅甸等地。

他们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傣族建筑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建筑方案非常丰富多样,下面我们来进行分析。

首先,傣族建筑方案在结构上注重使用木材和竹子。

傣族人民生活在山区,木材和竹子是他们周围丰富的资源。

因此,傣族建筑通常使用这些天然材料作为主要结构材料。

木材和竹子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适应性,能够很好地适应傣族地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其次,傣族建筑方案的风格独特,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傣族建筑通常采用斜屋顶和丛林悬崖的特点,建筑外观极具民族风情。

屋顶上常有彩色图案和精美的雕刻,展示了傣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

傣族人民还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来装饰建筑物,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另外,傣族建筑方案注重保护和利用环境资源。

傣族人民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他们采用一种特殊的建筑设计,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节约能源。

建筑物通常使用挖地炉、吊脚楼等特殊设计,以节约能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傣族的建筑通常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山水融为一体,增强了生态保护的意识。

最后,傣族建筑方案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傣族建筑一般是集体居住形式,整个村庄的建筑统一风格,形成了傣族传统的建筑群落。

建筑群落结构紧密,相互依存,中心通常是寺庙或宗庙,体现了傣族人民对宗教和信仰的重视。

此外,傣族建筑方案还注重与周围社区的互动和交流,建筑群落中常常有广场和公共活动场所,方便傣族人民进行集体活动。

综上所述,傣族建筑方案在结构、风格、环境保护和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这些方案不仅体现了傣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还反映了他们对环境的关爱和与社区的紧密联系。

傣族建筑方案不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1、彝族的"土掌房"
土掌房是最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大多建筑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区和河谷地带。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1、彝族的"土掌房"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2、哈尼族的"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 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 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 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 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4、哈尼族的"拥戈"民居
“拥戈”是一种“干栏”式楼房,它的模样与傣族竹楼相似, 但又没有傣家竹楼那么别致漂亮。“拥戈”一般都建在挖成平 台的宅基上,一楼一底,底室不筑围墙,四周设有竹木栅栏, 多用于关猪鸡牛马,安放舂米的脚碓(兑)和堆放杂物。楼室则 建架在四排木之间,房顶有盖草、盖竹片的,有盖瓦的。四周 或栅竹板或栅竹笆,把楼室围得严严实实,风雨不透。
四、落地式民居系列 1、拉祜族的"挂墙房"
拉枯族的挂墙房是一种以头叉为纵向 支撑结构的落地式民居。其平面呈横 向布局,火塘为室内空间控制的中心, 祖先崇拜是划分室内空间的重要依据。
四、落地式民居系列 2、佤族的"鸡罩笼"
因为这种建筑外形呈伞罩锥体,被人形象地 称为“孔明帽”和“鸡罩笼”。屋顶用草片 铺盖,屋角装饰交叉角,远看如大葫芦顶上 插两支小牛角,形如古代的军师帽子而获 “孔明帽”之美名,其伞罩锥体的外形顶部 呈弧形,是葫芦形与塔形的完美结合,其结 构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所独有,屋角的图腾 崇拜装饰的交叉角也为中国民居建筑中未见。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7、壮族的"吊脚楼"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8、布朗族、基诺族的干栏民居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井干式木屋是采用原木经过粗加工建造而成的, 较干栏式木屋更加原始,粗犷,方法也更为简单, 与北美圆木屋有较多相似之处。其具体的建造方 法是:将原木粗加工后嵌接成长方形的框,然后 逐层再制成墙体,再在其上面制作屋顶。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2、景颇族的"矮脚竹楼"
景颇竹楼呈长条式,开门于一端,要登梯上楼,须先进入过道间。无论官家或百姓 的过道间都有一棵大小不一的柱子。柱子的粗大程度标志着势力的大小,大山官家 的柱子,有的直径达二三尺。而现在这柱子的大小则根据人口、劳动力和房子的大 小而异。在过道间里还放置着杵臼和脚碓,用以舂米。经过过道间,然后才能登梯 上楼。楼上的住房分两三间或十多间不等,各间均有门无窗。屋内根据人口多少设 置若干个火塘,周围铺篾席作寝塌。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3、傈僳族、独龙族的"千脚落地" 热的虽僳房千 。极然族屋脚 高简、相落 智单独连地 慧,龙,房 。也族柱是 千易人子“ 脚搭的林干 落建基立栏 地,本而式 房却住得竹 有体房此木 利现形称楼 于了式谓” 防怒。,的 震江这是形 、人种怒象 便千千江说 于百脚峡法 防年落谷, 潮来地中因 、沉房怒远 通淀,族远 风下结、望 散来构傈去 ,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多建于斜坡上。以石 为墙基,用土坯砌墙 或用土筑墙,墙上架 梁,梁上铺木板、木 条或竹子,上面再铺 一层土,经洒水抿捶, 形成平台房顶,不漏 雨水。房顶又是晒场。 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 担上垫木,铺茅草或 稻草,草上覆盖稀泥, 再放细土捶实而成。 多为平房,部分为二 屋或三层。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合院式住屋,又称作 “宫室”式、“天井” 式、“院落”式民居, 最大的居住特点是一个 封闭的家庭式或家族式 居所。合院式民居有以 下几点共同特征: 1、空间布局的院落化 2、建筑观念的世俗化 3、木构技术的地方化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1、滇中及昆明地区的合院民居-一颗印 颗宅 尺 各 八 “ 印的 故 有 尺 一 ”平 名 “ ” 颗 。面 “ 耳 , 印 和倒房即” 外八”房的 观尺两屋典 都”间有型 方。共三平 方各为间面 如间四正布 印都耳房局 ,有,、为 所楼倒正“ 以房座房三 叫。房左间 做这其右四 “种深两耳 一住八侧倒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4、滇南建水、石屏地区的合院民居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5、滇西南地区的合院民居
腾冲地区现存的合院式民居大多数是晚 清和民国时期建盖的,其平面空间格局 的基本组合主要有三种模式:即“一正 两厢房”、“四合院”、“一正两厢房 带花厅”。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5、滇西南地区的合院民居
四、落地式民居系列 3、瑶族的"叉叉房"
瑶族的"叉叉房"为竹木结构的草顶房。一般为三开间带前廊。前廊是歇息和 家人团聚的场所。正房上方设有阁楼。阁楼下有火塘,用于起居和做饭。阁 楼上为卧榻,有直爬梯供上下,虽然,这种房子受熏烟之苦,但很干燥。
瑶族的"叉叉房"为"天幕系"住屋,主要流行于我国云南的勐腊瑶区。
四、落地式民居系列 4、布依族的"石板房"
布依族一般都居住在半山腰及河流边,其民 居形式除了常见的“干栏式”吊脚楼之外, 还有一种风格独特的“以木为架,石头为墙, 石片为瓦”的石板房,且依山伴水,因地制 宜,就地取材而建。
四、落地式民居系列 5、白族的"土库房"
“土库房”是大理白族又一独具风格的传统 民居 ,是适合于农耕生活独立式外向型民居形式。 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大理自然的石环境和人们 对“石”的崇拜分不开。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3、德钦藏族"土库房"
德钦藏族的"土库房很重视房屋朝向的选择,大门要对林木茂盛的高山,不能对箐沟和庙宇。 房屋一般高三层,通常都贴靠高坎,错一层布置。平面形式为角尺形、"凹"字形或"回"字形。 木梁柱承重,土墙围护,土墙为夯筑。
三、土掌房民居系列 3、德钦藏族"土库房"
四、落地式民居系列 落地式民居特色鲜明、空 间划分简单、结构简陋、 形式各异。落地式民居在 建构方式上不同程度的反 映出远古建筑结构的特点。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3、滇东北会泽地区的合院民居
天南铜都-会泽古城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3、滇东北会泽地区的合院民居
天南铜都-会泽古城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4、滇南建水、石屏地区的合院民居
建水合院式民居的规模有大有小,但不论规模大 小,它都是一个秩序化的组合体。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4、滇南建水、石屏地区的合院民居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1、井干木楞房连接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2、普米族、彝族的木楞房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3、怒族"平座式"垛木房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4、独龙族井干式民居
木楞房
木蔑房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5、中旬藏族的"土墙板屋"
中甸藏族的“土墙板屋”,当属 井干结构与夯土墙的混合形式, 在空间和结构技术上充分体现汉、 藏两种建筑文化的嫁接与融合。
民云 居南 建 筑
王 泽
云南民居生存环境的独特性;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例如地理地貌、 气候条件、民族构成,特殊的社会发展 历史,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征,文化的多 元性 、边缘性 、封闭性,信仰的并存 性 ,审美的独特性造成了云南民居发 展的演变,也造成 了其民居的特点。 外向型开放式竹木构架体系、内向型封 闭式土木结构体系是源于自然馈赠与地 域限定 是地形的有机整合、气候的自 然雕琢 、材料的忠实塑造 。 同时 经济制约与技术限定,再加上民 族文化差异的限定 形成了云南民居建 筑形式的地域性特点 : 1、干栏式民居系列。 2、井干式民居系列。 3、土掌房民居系列。 4、落地式民居系列。 5、合院式民居系列。
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槽,组合成矩形木框, 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1、纳西族井干木楞房
居住在川、滇、藏交界地区的纳西族, 善于利用井干式结构建造传统“木楞 房”。史载“用圆木纵横相架,层而高 之,至十许尺,即架橼桁(恒),覆之 以板,石压其上”。
二、井干式民居系列 1、纳西族井干木楞房
谢谢观赏
参考文献:中国民居建筑丛书--云南民居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1、滇中及昆明地区的合院民居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2、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
大理民居--三坊一照壁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2、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2、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
五、合院式民居系列 2、滇西北大理、丽江地区的合院民居
大研古城
一、干栏式民居简介 干栏式民居主要是用 木为梁柱搭成的简易 小楼式建筑,也有部 分地区使用竹木料代 替木料的。干栏式民 居的上层住人,下层 为牲畜圈或杂物间。 这种底层空出作为他 用而不住人的形式, 是干栏式民居的一个 最大特点。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1、傣族的"干栏竹楼"
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 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 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传统竹楼,全部用竹子和茅草筑成。竹楼为干栏式 建筑,以粗竹或木头为柱 椿,分上下两层。下层四周无遮栏,专用于饲养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杂物。 上层由竖柱支撑,与地面距离约2m左右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4、哈尼族的"拥戈"民居
一、干栏式民居系列 5、德昂族的"刚底雄"
德昂族传统的住房为正方形"干栏"式建筑。德宏地区的德昂族 一家一院,房屋分两层,由木屋架、竹墙壁、竹楼、草顶构成, 楼上住人、煮饭、贮藏粮食、放置用具,楼下圈养牲畜。德昂 族的建筑水平和工艺相对较高。房屋同样为竹木结构,中间为 走道,两边为各个家族的卧室,每户之间用篱笆隔开,并在每 户的卧室旁设有招待客人的客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