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库区的生态修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物种减少, 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威胁。
下游洄游鱼类与长江特有鱼类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二、三峡库区生态修复与屏障建设
近年来, 重庆市非常重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 因为大型水库的修建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而 受影响的区域生态系统会反过来影响水库的生态环境安全 和库区百姓的健康,为了三峡水库的生态环境安全,就必须 进行生态修复和屏障建设。
恢复,
在第一道生态屏障和第三道生态屏障之间的过渡带, 因 地制宜地构建第二道生态屏障, 一般可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 省级或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坡耕 地实施退耕还林, 调整林龄、林种、林相结构, 提高森林蓄积
量, 注意乔、灌、草结合与பைடு நூலகம்被层环境恢复。
结 束 语 通过努力,三峡工程带来的生态问题得到了的改善,但 必须意识到仍然存在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今后必须科学、 积极地采取对应措施,做好三峡库区生态修复与屏障建设, 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呈现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 和谐的三峡新库区。
法制监督, 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认真落实国家《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 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碧水行动〞实施方案》等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对三峡库区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分级、分区控制, 设立严格 控制区、有限开发区、集约利间区, 制定库区生态环境保护 红线图。
统筹实施长江防护林、水库生态屏障带建设, 继续做好天然 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农业工程等工作。
重庆市拿出500亿元, 构建三峡水库生态屏障, 还全面启
动森林重庆,12+4系统工程, 用4年时间实施长江两岸森
林工程380万亩, 基本实现长江两岸绿化全〝覆盖〞, 将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核心区森林覆盖率由26.3%提升到 56.3%,这一切都为三峡水库的生态屏障建设奠定扎实基 础。
建立生态屏障
•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 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9m,坝高185m,投资954.6亿元 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 20日全线建成。 • 经国家防总批准,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 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至18日19时,水库水位达到 160.18米。 • 弊端:生态系统发生改变,下游洄游鱼类与长江特有鱼类 受到严重影响;突发地质灾害增多;地震频率增加。 •
库区第一道生态屏障—水库径流区山地生态系统, 它是水 库水源涵养地区, 也是自然保护区、典型原生生态系统、 珍稀物种栖息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后备水源地等。
在此区域, 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 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建设、
自然保护区建设, 封山育林, 严禁滥捕滥采。
库区的第三道生态屏障——水库沿岸向陆域方向纵深
对库区消落带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筛选高水位时耐 淹, 不死亡不腐烂,低水位露出水面时耐旱耐晒的植物品种, 还要考虑不易滞留垃圾和漂浮物。
在湿地系统和近岸浅水区的水生生态系统, 依次栽植 湿生高等维菅束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 对水体交换较差的局部水面, 还可控制性地栽种浮水植物, 但必须有效防止其无序生长繁植。
一、三峡库区工程对生态的影响
1.三峡库区蓄水以后,水流流速变缓。
建库前干流流速通常为2-3m/s,多数支流平均流速
在0.5m/s以上,蓄水后回水区水流流速不超过0.1-0.5m/s,
支流回水区平均流速在0.01米/秒以下。
水力条件的改变, 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混 合, 为藻类的迅速生长创造条件, 容易引起局部水体的营 养富集。
100—1000米区域。
1.未受干扰、破坏的地段, 以保护为主, 按生态分级分区控制菅理中的严 格控制区管理;
2.被垦植为农田的区域, 退耕还林, 人工抚育, 恢复到破坏前水平。
3.已开发成城乡人工生态系统区域, 要求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以最少的
土地承载库区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保留更多的土地用于库区的生态保护和
2.安全水位线以下修建防洪堤,植被破坏。 三峡工程导致库区移民,原库区城乡往水位线上面迁 移, 安全水位线内剩下光秃秃的防洪堤。
3.水土流失
•库区移民安居重建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 一般都在山坡 上修建, 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库区水位周期性涨落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动,水力侵蚀和重
力侵蚀叠加的库岸侵蚀强烈, 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加剧。 •消落带的侵蚀尤为剧烈,整个消落带坡地表层的松散土壤将 被侵蚀殆尽, 成为岩石裸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