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票投资价值分析

内容简介:股票的价值即是指股票提供给人的红利的能力。为了对投资股票行为进行效率的测定,这就引入了市盈率概念;人们在投资于股市的同时,存在着机会成本,于是产生了合理市盈率的概念。然而市盈率及合理市盈市公式在实践中是很有缺陷的,比如未能考虑风险收入,更未考虑红利因素等,因而需要进行修正。由于公司是有发展、有衰退的,因而动态地研究公司业绩进而对公司或股市作出相应的评价将更有意义。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已知高高的股价和企业的业绩增长率,求保持这种增长率的最小年限;二是已知今后某一时期的大致分红,求现在的股价。从动态角度看,我国股市还是存在着不少的泡沫的。其实股市不存在泡沫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炒作是泡沫的根源,而之所以有炒作,就是股票具有双重性的使用价值:一是分红,二是通过资金运作牟取差价的载体。但是这种泡沫如若太盛,则必然是不合理的,也会带来不良的后果。然而如若从另一角度研究股票的价值。。。那股票的价值约等于公司净资产加上可以预见的若干年内的利润总和的贴现值。许多书上介绍的经典公式,股价==红利/利息,虽然有些道理,但只是从获取收益应相等的角度论述的,不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因为假设在美元年利率5%,人民币利率2%且预期不变的情况下,难道其等于2.5倍人民币×8.27(美元汇率)吗?

当前,围绕股市有否泡沫的争论似乎暂告一段落,但对该问题的论述

却还没有一篇透彻的文章。这为将来股市火爆之时的再次大讨论埋下了种子。笔者去年上半年经过苦苦求索,对股票投资价值理论产生如下陋见,今特将其奉出,以利大家继续思考。

一、什么是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通俗地讲,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即是指股票的内在含量(价值量)与外在价格(投入)相比,价格低于价值的股票。那么价值又是如何确定的?由于人们炒股的目的是为了获利,而获利又是体现于两种形式:一是红利(利得),二是差价(利差)。但利差所从何来?其来源于人们对同一股票在不同时点的价值认知度的差异,归根到底,利差是由利得产生的,由其决定的。所以我们认为股票的价值即为:股票给投资人回报红利(现实的及潜在的)的能力。

投资价值也是与股票的泡沫相对的一个概念,即股票含有投资价值则不含泡沫;投资价值的含量越高,泡沫越小;反之也然。

二、股票分配的诸种方式

既然人们投资于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那摒除利差的股票如何给人以获利的?这便是通过分配而实现的。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分配方案中有:红利、红股(包括转赠股本,下同)、配股(包括

增发股票,下同)。显然,配股是公司的一种融资行为,根本不能算是分配的,相反某些公司的配股价远高于自身含金量,称其为“圈线”实不为过。而红股分配后每股利润被摊簿,这就如同股份公司的股份被拆分一般,实际上并无多大意义。例如某公司原有股本八千万,每股税后利润0.2元,净资产为3元,公积金0.8元。实施分配10送2转8后,总股本变为一亿六,每股税后利润为0.1元,净资产为1.5元,只不过公积金没有了(这是帐务的处理)。真正的每股含金量变为一半。你能说现在的两股价值高于原一股吗?

而只有分红利才有意义,它是真正的投资回报。如果没有红利,那持有股票将毫无意义,可以说股票将一文不值。例如我们知道某股票的(每股)净资产为10元,税后利润为3元,但同时又知道它十几年不分红,那即便它十元的价格我们也不值得买,因为此时它与亏损股、微利股有何两样?如果股票不分红,那我们讨论业绩与成长性有何意义?实际上优良的业绩与成长性之所以使股价提高,只是由于其潜在的红利提高之故。

三、市盈率、合理市盈率的引入及股票定价公式

既然投资股票是为了获利,那就必须对该行为进行效率的测定,这就引入了市盈率概念,

股价

公式为:市盈率(n)=————————

每股税后利润

该式的原始意义为公司现行的股价是公司效益(每股利润)的多少倍。但由于市盈率是提供给投资者参考的,而其又是追求回报的,所以我们又可作如下阐述:投资者的投入成本(股票价格),在公司业绩保持不变时,公司的税后利润被全部分红情况下,需n年可收回投资。在我国虽然有着流通股与不流通股之分,但市盈率的计算仍然须按投入成本(股票价格),这是由市盈率的本质意义决定的。反之就会出现相同的业绩、相同的价格、相同的流通股数,但相差几十倍的不流通股数的两家公司其市盈率却相差十几倍的笑话。例如A股流通股1000万,不流通股20亿(净资产或转让值都为1元);B股流通股1500万,没有不流通股;两股价皆为20元,业绩都是0.1元,那么按照某些人将不流通股加权计算市盈率的观点,A股的市盈率为11倍,而B股则为200倍。合理吗?

有所得也就有所失。人们在投资于股市的同时,也就放弃了用同样资金存款于银行、购买债券或投资产业等的收益,经济学上将这种放弃或损失的最大的可能收益称为机会成本。炒股的机会成本是什

么?这显然因人因事而异,有些人在其产业效益很好且需投资时抽资炒股其机会成本即为产业收益率。但就普通大众而言,其则以储蓄及购买国债为主,所以一般情况下常将一年期定期利率作为投资股市的机会成本。而欧美等国由于国债的发行及回购更为普遍,使这些国家的多数学者则将国债利率视作机会成本。目前贷款炒股已不鲜见,因而此时其机会成本应是贷款利息。机会成本理论就是合理市盈率概念的产生基础,该公式为:

1

n=————(i为银行存款利率、n为合理市盈率)

i

它的意义即是股票市场的合理市盈率为银行利率的倒数,也就是只有当股市本金回收年限少于、等于储蓄回收年限才有意义。(前段时候,国家开征了20%利息税,有人认为合理市盈率的分母i应剔除20%,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人们在获得红利时也支付了20%的税收,两者正巧相抵)。笔者于97年曾提出合理市盈率概念,正与当时股市背景相逆(7.5%年息,却40倍市盈率)而遭冷落。99年“5.19”行情后,股评家们为论证上涨的合理及空间的广阔,而将它的影响发扬光大。然而笔者现在却对其的合理性产生了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