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牧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牧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健康

中国2030规划纲要

在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

要的背景下,我们要抓住当前大好时机,认真分析牧区教育发展的现状,总结牧区教育发展的经验,探讨促进牧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以期推动全省民族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牧区教育的新变化

牧区教育是我省民族教育的主阵地。改革开放以来,在 __、 __及省委、 __的亲切关怀下,各级政府从牧区实际出发,出台了一系

列促进牧区教育发展的特殊政策措施,把牧区教育作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为牧区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保障,牧区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全面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牧区实现“两基”目标

是全省“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各级政府把实施“两基”攻坚作为当地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四个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奖罚到位,行为到位),确保“四个优先”(指导思想上优先、议事日程上优先、经费投入上优先、工作措施上优先),实行“一票否决制”,全力推进,取得了历史性进

展。xx年,随着玛曲、碌曲等4个县顺利通过 __ “两基”验收,民族县(市)全部实现了“两基”目标,标志着全省全面完成了“两基”目标,是全省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长期以来,改善牧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一直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牧区教育由过去的马背学校、帐篷学校逐步发展为适合牧区实际,有规模、有特色的寄宿制学校。近年来,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援藏资金支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大了对牧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了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目前,全省牧业县已经实现了每县有一所较高标准的寄宿制中学,每个牧业乡都有寄宿制小学的目标,基本解决了集中寄宿办学的问题。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优质更加丰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得到全面落实。省、州(市)、县各级政府和 __门把减轻农牧民经济负担、保证农牧区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作为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义务教育普及进程的重大举措,高度重视,全面落实。从xx年春季开学起,免除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杂费、提供了教科书、落实了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特别是 __提高了甘南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

生活补助和公用经费标准。肃北县、阿克塞县、肃南县政府自筹资金配套国家财政资金实施“四免一补”,不仅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学生的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住宿费和住宿学生的生活费,还免除了幼儿园和普通高中学生相应的费用。国家财政还给牧区下达专项取暖补助资金。这些惠民政策,为牧区寄宿学生提供了生活保障,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调动了广大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为控制学生辍学,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保证牧区顺利实现“两基”目标创造了条件。

(四)“双语”教育模式不断完善。全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集中在牧区县,是我省民族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牧区教育的特色。多年来,各级 __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积极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不断完善“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双语”教学模式有了很大拓展,为学生进入高一层次的学校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牧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通过对等协作培养计划、“特岗计划”以及各类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教师队伍从量到质发生了很大变化。xx年,民族地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为98.84%、初中为96.20%、高中为83.88%,分别比xx 年提高了1.38、5.04、27.97个百分点。

(六)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省牧区县实施国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牧区教育信息化,基本实现了中小学远程教育“三类”模式的覆盖,部分城镇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实现多媒体教室班班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步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为提高农牧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平台。

从牧区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有一些新的发展变化值得肯定和借鉴。

一是群众教育理念的新变化。1998年,我们在肃北、阿克塞、肃南县召开了全省牧区教育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三个县率先在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做法,认真总结了河西牧业县教育发展的经验。当时,三个县的牧民为了孩子上学,房子围着学校建,呈现出由逐水草而居向逐教育而居转变、由让我受教育向我要受教育转变的喜人局面。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观念发生更进一步的变化,牧民由逐教育而居变为追求发达城市教育,由我要受教育变为选择更优质教育。牧民群众教育观念的重大变化,促进了牧区教育的飞跃式变革。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提高牧区人口的文化素质,酒泉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民族县教育发展。其中把肃北、阿克塞两个牧区县的高中异地办在敦煌市的做法成为一大亮点。让牧民的

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体现了酒泉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优良传统,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二是牧区办学模式的新变化。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牧区县办学体制逐步发生了新的变化。许多牧业县通过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逐步探索传统办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一校两部、十二年一贯制、异地就读等有效措施改革办学模式,优化整合,合理扩大学校规模,取得很好的效果。阿克塞县利用县城搬迁的有利时机,把原来的民族中学和县中学、民族小学和城关小学、民族幼儿园和县幼儿园分别合并为县中学、县小学和县幼儿园。肃北县通过布局调整把原来的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合并为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民族学校。实践证明,这些做法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扩大了学校规模,促进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办学效益,推动了各民族师生的和谐相处和共同进步。

三是牧区“双语”教学的新变化。近年来,大部分牧区县在进一步加强母语教学的同时,已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并加授英语。阿克塞县大胆尝试在民族中小学开展以加强汉语文授课比重为中心的“双语”教学试验改革。从1991年开始分段实施,小学1-2年级,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用汉语授课加授英语;从小学3年级开始,加授哈语文到初中毕业;高中全部使用统编教材,使用汉语授课。实践证明这项改革符合“双语”教育规律,使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为学生日后异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