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标准成本法

合集下载

【成本管理】标准成本法培训课件(PPT 65页)

【成本管理】标准成本法培训课件(PPT 65页)

表9-1 A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标准
甲材料 乙材料 丙材料
用量标准(1)
5千克/件 6千克/件 8千克/件
价格标准(2)
60元/千克 30元/千克 50元/千克
成本标准(3)=(1)×(2)
300元/件 180元/件 400元/件
A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3)
880元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成本按成本加以汇总,就可以确定有关产品完整的标 准成本。企业通常要为每一产品设置一张标准成本卡, 该卡中分别列示各成本项目的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 以此来反映产成品标准成本的具体构成。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例9-4】仍按【例9-1】中的企业,根据【例9- 1】、【例9-2】、【例9-3】中的各种有关资料, A产品的标准成本卡如表9-4所示: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3.现实标准成本 指根据适用期合理的耗费量、合理的耗费价格和生产
能力可能利用程度等条件制定的切合适用期实际情况 的一种标准成本。它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 的成本水平。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首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 标准成本;其次确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确定 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第一节 标准成本系统概述
二、标准成本系统的作用 1.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支出 2.代替实际成本作为存货计价的依据,反映存货真实
的价值 3.作为经营决策的成本信息,有利于做出合理的产品
定价决策 4.作为登记账簿的计价标准,简化成本核算的账务处
理工作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标准成本的种类
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也被区分为“价差” 和“量差”两部分。价差是指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 资率,其差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的金额,又称为工 资率差异。量差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其差额 按标准工资率计算确定的金额,又称人工效率差异。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二差异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 用成本差异 实际固定 实际产量标准 = 制造费用 - 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 - 实际产量 × 标准费用 = 制造费用 标准工时 分配率 = 实际固定 - 实际 × 工时 × 标准费用 制造费用 产量 标准 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 固定制造费 = 用耗费差异 + 用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二差异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 用耗费差异 实际固定 计划固定 = 制造费用 - 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 - 计划产量 标准费用 = 制造费用 标准工时 × 分配率 = 实际固定 - 计划 × 工时 ×标准费用 制造费用 产量 标准 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 计划固定 实际产量标准 用能量差异 = 制造费用 - 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 - 计划产量 标准费用 = 制造费用 标准工时 × 分配率 实际固定 计划 工时 标准费用 = × 标准 ×分配率 制造费用 产量Biblioteka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三差异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 用耗费差异 实际固定 计划固定 = 制造费用 - 制造费用 实际固定 - 计划产量 标准费用 = 制造费用 标准工时 × 分配率 实际固定 计划 工时 标准费用 = × 标准 ×分配率 制造费用 产量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三差异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 计划固定 实际产量 × 标准费用 用能力差异 = 制造费用 - 实际工时 分配率 计划产量 × 标准费用 实际产量 ×标准费用 = 标准工时 分配率 - 实际工时 分配率 = ( 计划产量 - 实际产量 ) × 标准费用 标准工时 实际工时 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 实际产量 标准费用 实际产量标准 =实际工时×分配率 - 固定制造费用 用效率差异 实际产量 × 标准费用 实际产量×标准费用 = 实际工时 分配率 - 标准工时 分配率 ( 实际产量 - 实际产量 ) × 标准费用 = 实际工时 标准工时 分配率

高级会计实务-标准成本法

高级会计实务-标准成本法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一、标准成本法概述(熟悉)1.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进而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2.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环境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要求处于较稳定的外部市场经营环境,且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相对平稳。

企业应成立由采购、生产、技术、营销、财务、人力资源、信息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跨部门团队,负责标准成本的制定、分解、下达、分析等。

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取得标准成本制定所需要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3.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程序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一般按照确定应用对象、制定标准成本、实施过程控制、成本差异计算与动因分析,以及修订与改进标准成本等程序进行。

4.标准成本法的优缺点优点(1)能及时反馈各成本项目不同性质的差异,有利于考核相关部门及人员的业绩;(2)标准成本的制定及其差异和动因的信息可以使企业预算的编制更为科学和可行,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缺点(1)要求企业产品的成本标准比较准确、稳定,在使用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对标准管理水平较高,系统维护成本较高;(3)标准成本需要根据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更新,导致成本差异可能缺乏可靠性,降低成本控制效果二、标准成本的制定(理解)产品标准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构成。

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应分为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消耗量、单位产品人工小时等)和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

项目标准责任部门计算公式直接材料成本标准标准用量在对过去用料经验记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过去用料的平均值、最高与最低值的平均数、最节省数量、实际测定数据或技术分析数据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会同技术、财务、信息等部门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用量×材料的标准单价标准价格考虑市场环境及其变化趋势、订货价格以及最佳采购批量等因素的基础上综合确定或: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材料的标准单价可以采用材料计划单价一般由采购部门负责,会同财务、生产、信息等部门直接人工成本标准标准用量对产品生产所需作业、工序、流程工时进行技术测定的基础上,考虑正常的工作间隙,并适当考虑生产条件的变化,生产工序、操作技术的改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等因素,合理确定单位产品的工时标准一般由生产部门负责,会同技术、财务、信息等部门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小时标准工资率标准价格根据企业薪酬制度等制定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变动制造费用成本标准标准用量选择需考虑用量与成本的相关性,制定方法与直接材料的标准用量以及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类似——变动制造费用项目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标准用量×变动制造费用项目的标准价格标准价格可以是燃料、动力、辅助材料等标准价格,也可以是小时标准工资率等制定方法与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以及直接人工标准工资率类似固定制造费用标准用量固定制造费用一般按照费用的构成项目实行总量控制;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计算标准分配率,将固定制造费一般由财务部门负责,会同采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预算总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总成本×固定制成本标准用分配至单位产品,形成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购、生产、技术、营销、财务、人事、信息等有关部门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价格标准分配率可根据产品的单位工时与预算总工时的比率确定其中,预算总工时,是指由预算产量和单位工时标准确定的总工时。

标准成本法课件(PPT 78页)

标准成本法课件(PPT 78页)

9.1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标准成本法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 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 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 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 和成本控制系统。
标准成本 的作用
便于企业编制预算和进行预 算控制。
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支出。 可以为企业的例外管理提供
数据。 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价
格决策和预测。 可以简化存货的计价以及成
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
标准成本 的种类
标准成本是在正常 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实 现的,可以作为控制成 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 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 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最佳工作状态下可 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排除了一切失误、 浪费、机器的闲置等因素,根据理论上 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力制 定的标准成本。
例9-2
中盛公司本期生产甲 产品200件,实际耗用人工 8000小时,实际工资总额 80 000元,平均每工时10 元。假设标准工资率9元, 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 为28小时。那么,直接人 工成本差异分析如下:
例9-2
例9-2
变动制造费用 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 成本差异是指一定 产量产品的实际变 动制造费用与标准 变动制造费用之间 的差额。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成本是变动成本,其成 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价格差异和数 量差异。
价格差异是实际价格脱离标准价格所产生
材料价格差异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产量 ×材料单位实际耗用量
数量差异是单位实际材料耗用量脱离单 位标准材料耗用量所产生的差异,其计 算公式如下: 材料数量差异 =(材料实际耗用量 -材料单位标准耗用量×实际产量) ×标准价格

会计学课件:标准成本法

会计学课件:标准成本法
定性制造费用分配率=2×0.82=1.64(元)
• 基于直接人工12000小时的生产量,公司单位产品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4.34元(2.70+1.64)。
• 华南公司生产的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如表所示。华 南公司生产的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为60.51元。
12.2 差异分析
• 成本差异(cost variance):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 之间的差额。
• 通用计算公式: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 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 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用量差异 即:
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2.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 固定性制造费用在相关生产水平范围内,不会随 着生产量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因此,不需要单独 编制弹性预算。其他程序与制定变动性制造费用 成本的程序完全相同。
案例12—4 华南公司制定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成本 如表所示。
基于12000小时的生产量水平: 固定性制造费分配率=9840÷12000=0.82(元/小时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
• 成本差异分类: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实际发生额低于预期水平, 有利差异(favorable variance),用F表示。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成本的实际发生额高于预期 水平,不利差异(unfavorable variance),用U表 示。
• 成本差异的管理方针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及其 制约因素:
案例12—1 华南公司生产的产品需要耗用A,B两 种原材料。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制定过程如表所示

标准成本法会计处理

标准成本法会计处理

标准成本法会计处理
首先,标准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确定标准成本、实际成
本记录和成本差异分析。

确定标准成本是指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记录是指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记录和核算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

成本差异分析是指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其次,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企业
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标准成本法可以激励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积极性,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是通过成本差异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四是标准成本法有助于企业建立起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总之,标准成本法会计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不仅有助于企业合
理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因此,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应该充分发挥标准成本法的作用,不断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 种类
理想标准成本。这是在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
达到的水平。
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经营条件下应该达
到的成本水平,也就是行业的平均水平。
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
达到的成本水平。 ★现实标准成本是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步修
改,而正常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一段较长时间固 定不变的
➢ 计算:
价格差异=(100-110)×900=-9000元(有利差异) 用量差异=110×(900-1000)=-11000元(有利差异) 成本差异=100×900-110-1000=-20000(有利差异)
=-9000+(-11000)=-20000 (有利差异)
分析及帐务处理
➢ 帐务处理:
借:在产品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人工标 准成本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单位产品工时耗用标准×实际产量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内容结构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
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① 工资率差异
(= ①-②)
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②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 其中: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实际用量=直接材料单位实际耗用量×实际产 量 标准用量=直接材料耗用标准×实际产量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内容构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
实际价格×实际用量① 材料价格差异
110000
贷:材料
90000
材料价格差异
9000

标准成本制度范本(PPT 66张)

标准成本制度范本(PPT 66张)

18
标准成本制定方法

3.预测法

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实际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许 多因素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机器设备的更新、生 产工艺的改进、工人技能和工资水平的提高;此外,市场物价水 平和汇率的变化都会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因此,在制定产品标 准成本时,仅依据历史成本,考虑当前的生产条件是不够的,还 应适当考虑未来企业内外因素的变化对标 准成本的影响,这就是 所谓的预测法。 作为标准成本,应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企业管理阶层对成本耗 费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可以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或 加强企业管理来实现的较高要求。例如,企业为了跟踪国际国内 先进企业,常常以这些企业的成本水平作为自己的标准成本进行 考核,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包含着一种主观理想的因素,在具 体使用时,必须与以上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制定出先进而又 可行的标准成本。

(1)历史标准成本。

历史标准成本是以某产品过去已实现的实际成本为标准确定的 成本。历史标准成本可根据过去实际平均成本或历史最低成本 计算。以历史成本作为标准成本,其主要特点是计算简单,资 料容易取得,但是指标不够先进。 预期标准成本是根据现有生产技术条件,考虑到未来时期可能 变化因素制定的一种标准成本,是在短期内经过努力应达到的 成本目标。预期标准成本的特点是计算比较复杂,但可对成本 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比较先进。


直接工资 产品或零、部件单 小时标准 标准成本 = 位产品的标准工时 × 工资率

上式中的标准工时应按加工工序来制定,制定标准工时应 考虑直接加工工时和工人必要的间歇和停工时间等,单位 产品消耗的各工序标准工时由技术部门和生产部门提供; 小时标准工资率一般采用计划工资率,一般由人力资源部 门提供。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

2021/11/10
33
2. 三差异法。
(1) 预 算 差异 =
(耗费差异、价差)
实际固定性 制造费用

固定性制造 费用预算
(2)利生用产差能异力=(总预工算时-
总实工际时)×
标准小时固定 性制造费用率
(3)差效异率=投实产际量×(实 产际品单工位时-标产准品单工位时
)×
标准小时固定 性制造费用率
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2021/11/10
11
(二)按制定标准的时间分为基本标准和 当期标准
1. 基本标准。
它是以某一年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 为基础所确定的标准。
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较少应用。
2. 当期标准。
它是以当期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为 基础所制定的标准。
这种标准被人们认为从成本控制角度看, 比基本标准更为可行。
19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
一、成本差异计算与分析的一般公式
采用差额计算法(连环代替法的简化形式)连环代

标准总成本=实际投产量×标准单耗×标准单价
实际总成本=实际投产量×实际单耗×实际单价
总成本差异=实际总成本-标准总成本
其中:
实际 实际 标准 标准
①数量差异= 投产量×( 单耗- 单耗 )× 单价
②价格差异=投实产际量×
2021/11/10
价差
量差
32
标准小时费用率
例4(P428~429):沿用例1的资料
预算差异= 1700-1500×1.2 = 1700-1800 = -100
产量差异 = (
1500 6
-215) ×6 ×1.2 = 252
(250)

标准成本法经典培训资料

标准成本法经典培训资料

标准成本法经典培训资料一、标准成本法的基本概念标准成本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成本。

它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个部分。

标准成本的确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生产工艺、材料价格、劳动生产率等,以确保成本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流程1. 制定标准成本: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产品生产的标准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2. 核算实际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实际成本的核算,包括实际材料成本、实际人工成本和实际制造费用。

3. 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企业应当定期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调整。

三、标准成本法的优缺点优点:1)帮助企业管理控制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2)可以促进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提高生产效率;3)能够为企业的绩效评价提供依据,鼓励员工改善工作绩效。

缺点:1)标准成本可能不一定符合实际生产条件,无法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2)标准成本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较高;3)标准成本法容易产生“过度控制”现象,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案例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型号汽车的生产工艺和标准材料成本,制定相应的标准成本;然后通过实际成本的核算,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浪费和成本增加的原因,采取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总之,标准成本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但也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环境。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估,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进企业的竞争力。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成本法需要分析数据、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并根据差异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在实践中积极地利用标准成本法可以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应对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标准成本法简述

标准成本法简述

标准成本法简述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计算企业产品或服务生产
中的成本。

它是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比较从而衡量绩效的方法。


准成本是以特定的成本驱动因素和量确定的平均成本,根据历史数据、市场数据以及管理经验等因素来确定。

标准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分析
成本变动的原因,以及分析生产和销售线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和预期成本。

通过标准成本法,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改进产品
品质和促进利润增长。

标准成本法经典培训资料

标准成本法经典培训资料

路漫漫其悠远
14
❖ 标准成本法是在泰勒的生产过程标准化思想影响 下,于1904年在美国产生,但并未纳入复式簿记 账体系。1911年将标准成本法与会计账务处理结 合起来,并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但未能够引起人 们的足够重视。直到20世纪30年代,工程师与会 计师才达成共识,将标准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标准成本制度才最终形成。现在已相当普遍地 为西方企业所采用。
路漫漫其悠远
18
1、理想的标准成本
❖ 它是指以现有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处于最佳状 态下基础制订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在排除 机器故障、工作停顿等一切失误、浪费和耽搁的 基础,只有技术最熟练、工作效率最高的工作人 员在最佳状态下尽最大努力才能实现。
路漫漫其悠远
19
❖ 这种标准成本的优点是具有激励作用。但由于这 种标准过于严格,即对优秀职工也非易事,会使 职工丧失信心,且按此所揭示的成本差异失去实 际意义,难以进行日常成本控制与考核,故在实 际工作中较少采用。
路漫漫其悠远
• 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 零部件)所需用的工作时间,包括对产品直 接加工所用工时,必要的间歇和停工时间以 及不可避免的废品上所耗用的工时。工时标 准应经技术测定,先按零件及经过的工序、 车间分别计算,然后按产品加以汇总。
32
▪ 2、工资率标准 • 采用计件工资制时,就是单位产品应支付的 计件单价,计时工资制是指每一标准工时分 配的工资,其计算公式如下:
路漫漫其悠远
4
6.1 标准成本概述
❖ 一、现代成本会计制度分类 ❖ 按照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可以
分为三类:实际成本会计、正常成本会计和标准 成本会计。
路漫漫其悠远
5
1、实际成本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成本控制主体实施成本控制的方式,
自我控制 是指成本控制主体对自身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如生产车 间,只对本车间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控制,保证本车间成 本计划的顺利完成; 对外控制 是指成本控制对企业内部其他单位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有些成本控制主体既进行自我控制,也对外控制,如企业 供应部门,既要对本部门发生的材料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 进行控制,保证本部门计划顺利完成,又要对企业内部其 他单位的材料消耗量进行限额控制,为完成企业成本计划 提供保证。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
产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期美国、西欧等国企 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典型代表人物有科勒Kohler.EricL.)、 斯拖布斯(G.T.Staubus)和卡普兰(Robert.S.Kaplan); 基本观点是: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分配的依据 应该是作业的耗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 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作业成本三因素为:
成本控制具有三层含义: ①对目标成本本身的控制; ②对目标成本完成的控制 和过程的监督; ③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 着眼于未来,为今后成本 的降低指明方向,达到成 本的持续降低。
⒈狭义的成本控制 主要是对日常成本控制, 即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 制,通过运用成本会计为主 的各种方法,按成本限额开 支成本与费用,以实际成本 和成本限额进行比较,衡量 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 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 异,以期提高工作效率。
㈣.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企业及各级成本控制主体的管理权限、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物 质利益三者,只有正确地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培育各成本控制主体持久 地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工作坚持下去。
㈤.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原则
过去的成本控制,侧重于防护性控制措施,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严格强 调按成本开支范围和规章制度进行监督与限制,这是一种消极的方法, 缺乏积极指导和干预。 现阶段的成本控制侧重于日常成本控制,按预算和标准成本作为控 制依据,将实际与预算发生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反馈给各有关部门进行 调节与指导,在巩固已有的成绩基础上,纠正偏差,属于事中成本控制 范围,依旧停留在“节流”环节上。 现阶段成本控制应侧重于“开源与节流”双关齐下的方法上,在千 方 百计地节约开支,消除浪费同时,想办法开辟财源,增加收入,绝对成 本控制与相对成本控制结合。
3.全员成本控制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反映企业所有各部门和全体职工的 工作实绩。
㈢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管理原则就是成本控制主体对于发生的在控制标 准以内的可控成本,不必逐项过问,而是集中精力控制可 控成本中木正常,不符合常规的“例外”差异。所谓“例外” 差异,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⒈数额较大的差异,超过了规定的上下限,或虽末超过规 定的上下限,但经常在上下限附近波动。 ⒉对企业长期获利能力有重要影响的成本项目.即使其差 异数额不大,也应严密控制。 ⒊持续时间很长的差异和性质较严重的成本差异(如罚款、 罚息等)。
按照成本控制要求分类 绝对成本控制是指成本控制 主体对其成本控制对象按照 成本目标的绝对额进行的控 制,对于发生的成本超支加 以纠正,降低成本支出。一 般来说,绝对成本控制适于 对固定成本的控制。一般来 说,相对成本控制适于对变 动成本的控制。
成本控制的原则
㈠.可控性原则
成本控制主体应对其成本控制效果承担责任。一般情况 下,可控成本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成本控制主体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在事先了解 将要发生哪些耗费。 2.成本控制主体能够对发生的耗费进行计量。 3.成本控制主体能够对发生的耗费有权加以限制和调整。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划分是相对的,要依成本控 制主体所处的管理层次、管理权限、控制的范围等确定, 不是一成不变的。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的制定和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 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 成本制度的比较 制度概述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异计算的账务处理 标准成本制度 的形成和发展 标准成本制度 的特点和作用 实施标准成本 制度的步骤和条件
标准成本制度的 账务处理特点
标准成本差 异处理的方式
标准成本 制度的实例
标准成本制度与定
第二节:标准成本概述
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控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标准成本及其分类 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预先确 定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发 生后, 以实际成本与标准 成本相比,用来揭示成本差 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 分析, 据以加强成本控制 的一种成本核算制度。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 国,是泰勒科学管理思想 在成本会计中的具体体 现,现已为西方企业普遍 采用。 标准成本制度并不是单纯的一种 成本计算方法,而是一种将成本 计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 由包括 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 差异,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所 组成的完整系统。本质上是一种 成本管理方法。其他成本计算方 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是产品的实 际成本,而标准成本法下的成 本,不是产品的实际成本,而是标 准成本,所以,标准成本法更重要 的是被用来加强成本控制.
⑴作业 (activity)
⑵作业链 ⑶价值链 (activity chain) (value chain)
成本控制及其分类
所谓控制,是按照既定的条件和目 标,对于一项过程或一系列事件, 施加影响,使其达到既定目标一种 行动. 成本控制 是指对实现成本目标而预计或 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限制和监 督,并及时揭示偏差,采取纠正措 施,使发生的各项耗费被控制在原 定的成本目标之内,并以此为基础 推导确定新的成本目标,促使成本 不断降低。
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㈠.事前成本控制责任制 ⒈筹建企业时,要以建厂筹备小组为成本责任中心,向工 程技术人员征集多种建厂方案,预测建厂投产后产品成本 水平,并结合建厂方案的投资额、资源条件、工业布局等 因素,作出评价和决策,以期用较少的投资建成生产经营 能力较大的企业。 ⒉企业扩建、改建,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以及实施 技术改造措施时,要以设备管理部门、技术管理部门作为成 本责任中心,预测方案实施后的企业成本水平,并从成 本与效益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优选方案。 ⒊新产品设计或产品改造时,要以设计部门为责任中心, 要求设计人员提出多种产品设计方案,开展“价值工程”分 析,以期设计出功能最优,而预计产品单位寿命成本最低 的新型换代产品。
成本控制分类
按照成本控制主体
企业的成本控制按照控制主体可分为一级成本控 制、二级成本控制以及三级成本控制等。成本控 制主体是指实施成本控制的企业及其内部单位。 一级成本控制是指对发生的全部成本进行全面的 控制;企业内部单位为二级或三级等成本控制主 体,一般可划分为设计部门、供应部门、生产部 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和企业其他行政管理部 门。
㈡.事中成本控制责任制 事中成本控制是以事前成本控制所求得的现行标准成本 (或定额成本)为成本控制目标,差异标准成本法(或定额 成本法)组织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 ㈢.事后反馈成本控制责任制 事后反馈成本控制是在事前事中成本控制的基础上, 定期总结过去各成本中心在成本控制上的成绩与问题。事 后反馈成本控制所采用的成本报表编制、检查、成本分析 与考核等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 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成本控制,是一环扣一环,循 环往复,形成一个全面、完整、有机和严密的成本控制体 系。
第十五章
标准成本法
本章内容提示
本章主要介绍 了产品成本计算控制 的标准成本法,包括 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特点、标准成本法的 特点、成本差异的计 算与分析等基本内容 、适用范围和应用举 例等。
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
标 准 成 本 法
第二节标准成本概述
第三节标准成本差异计 算与分析
本章内容结构图框
标准成本法
⒉广义的成本控制
是指管理方面对任何必要作业 所采取的手段,除日常成本控制 外,还包括事前成本控制,强调对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各 阶段、各环节的所有成本控制;既 要控制产品成本,又要控制产品成 本之外的成本等。广义的成本控制 在空间上渗透到企业的每一方面, 在时间上贯穿了企业经营的全过 程,它与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 本规划和成本考核共同构成了现代 成本管理的完整系统。
日常成本控制的内容
日常成本控制是指在 成本形成过程中,根据争 先制定的成本目标,按照 一定的原则,对实际发生 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进行计 量、监督、指导和调节, 以保证原定目标得以实现 的管理活动。 日常成本控制的主要内 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事先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并 为每个成本中心编制责任成本预算, 作为日常成本控制的根据。 第二,日常各成本中心遵照成本控制 的原则,对它们实际发生的责任成本 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三,每间隔一定时期,要求各成本 中心编制实绩报告,将实际数与预算 数进行对比,计算出成本差异。 第四,对成本差异进行原因分析,不 同类型的差异采取不问的行动来调 节、限制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修订 末采纳标准成本或责任预算。 第五,根据成本差异对各成本中心的 业绩进行评价与考核,以便贯彻执行 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
㈡.全面性原则
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原则,包括下列三方面内容: 1.全过程成本控制
指成本控制不只限于生产过程成本控制,而是贯穿于产品成 本形成的全过程,即整个产品经济寿命周期的全过程。
2.全方位成本控制
指成本控制不是单纯地强调成本的降低,还要重视开发新 产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既要兼顾国家利益,又要兼顾 集体和个人利益;要考虑目定
标准成本差异 的核算和分析
额成本制度的比较
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
成本控制及发展 成本控制及其分类 成本控制的原则 日常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成本控制及发展
成本控制及发展
成本计算 观念产生
分批法、分 步法的产生
标准成本 会计产生
作业成本法 产生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