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标准成本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㈡.事中成本控制责任制 事中成本控制是以事前成本控制所求得的现行标准成本 (或定额成本)为成本控制目标,差异标准成本法(或定额 成本法)组织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 ㈢.事后反馈成本控制责任制 事后反馈成本控制是在事前事中成本控制的基础上, 定期总结过去各成本中心在成本控制上的成绩与问题。事 后反馈成本控制所采用的成本报表编制、检查、成本分析 与考核等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针对性。 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成本控制,是一环扣一环,循 环往复,形成一个全面、完整、有机和严密的成本控制体 系。
成本控制具有三层含义: ①对目标成本本身的控制; ②对目标成本完成的控制 和过程的监督; ③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 着眼于未来,为今后成本 的降低指明方向,达到成 本的持续降低。
⒈狭义的成本控制 主要是对日常成本控制, 即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 制,通过运用成本会计为主 的各种方法,按成本限额开 支成本与费用,以实际成本 和成本限额进行比较,衡量 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 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 异,以期提高工作效率。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的制定和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 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 成本制度的比较 制度概述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异计算的账务处理 标准成本制度 的形成和发展 标准成本制度 的特点和作用 实施标准成本 制度的步骤和条件
标准成本制度的 账务处理特点
标准成本差 异处理的方式
标准成本 制度的实例
标准成本制度与定
两者间的区别
⑴.狭义的成本控制以完成预定成本限额为目标,广义成本 控制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⑵.狭义的成本控制仅限于有成本限额的项目,广义的成本 控制不受此限制,涉及到企业全部的生产与经营活动。 ⑶.狭义的成本控制是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 额,广义成本控制包括正确选择经营方案,涉及到制定决 策的过程,包括预测、决策等较多方面,属于成本经营。 ⑷.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又称绝 对成本控制,广义成本控制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 入有关方面,以追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 本的相对节约,又称相对成本控制。
成本控来自百度文库体系的建立
㈠.事前成本控制责任制 ⒈筹建企业时,要以建厂筹备小组为成本责任中心,向工 程技术人员征集多种建厂方案,预测建厂投产后产品成本 水平,并结合建厂方案的投资额、资源条件、工业布局等 因素,作出评价和决策,以期用较少的投资建成生产经营 能力较大的企业。 ⒉企业扩建、改建,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以及实施 技术改造措施时,要以设备管理部门、技术管理部门作为成 本责任中心,预测方案实施后的企业成本水平,并从成 本与效益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优选方案。 ⒊新产品设计或产品改造时,要以设计部门为责任中心, 要求设计人员提出多种产品设计方案,开展“价值工程”分 析,以期设计出功能最优,而预计产品单位寿命成本最低 的新型换代产品。
第十五章
标准成本法
本章内容提示
本章主要介绍 了产品成本计算控制 的标准成本法,包括 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 特点、标准成本法的 特点、成本差异的计 算与分析等基本内容 、适用范围和应用举 例等。
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
标 准 成 本 法
第二节标准成本概述
第三节标准成本差异计 算与分析
本章内容结构图框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差异 的核算和分析
额成本制度的比较
第一节成本控制概述
成本控制及发展 成本控制及其分类 成本控制的原则 日常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
成本控制及发展
成本控制及发展
成本计算 观念产生
分批法、分 步法的产生
标准成本 会计产生
作业成本法 产生与发展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 帕乔利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总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预先确定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发生后, 览》一书的第九编第十一论“计算与记录要论”中,首次对 18世纪6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 将成本计算工作纳入账 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用来揭示成本差异,并对成 威尼斯复式簿记方法作出了综合叙述;即期末通过商品盘存, 簿体系内。1880-1920年度以分批法与分步法为主的成本会 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成本核算 倒挤出销货成本,以便与收入配比,计算损益。 计制度才逐步成熟,建立了“单位成本”计算公式,这是成 制度。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泰勒科学管理思 本控制的基础。 想在成本会计中的具体体现。
⒉广义的成本控制
是指管理方面对任何必要作业 所采取的手段,除日常成本控制 外,还包括事前成本控制,强调对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各 阶段、各环节的所有成本控制;既 要控制产品成本,又要控制产品成 本之外的成本等。广义的成本控制 在空间上渗透到企业的每一方面, 在时间上贯穿了企业经营的全过 程,它与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 本规划和成本考核共同构成了现代 成本管理的完整系统。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
产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期美国、西欧等国企 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典型代表人物有科勒Kohler.EricL.)、 斯拖布斯(G.T.Staubus)和卡普兰(Robert.S.Kaplan); 基本观点是: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分配的依据 应该是作业的耗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 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作业成本三因素为:
按成本控制主体实施成本控制的方式,
自我控制 是指成本控制主体对自身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如生产车 间,只对本车间发生的各种成本进行控制,保证本车间成 本计划的顺利完成; 对外控制 是指成本控制对企业内部其他单位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有些成本控制主体既进行自我控制,也对外控制,如企业 供应部门,既要对本部门发生的材料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 进行控制,保证本部门计划顺利完成,又要对企业内部其 他单位的材料消耗量进行限额控制,为完成企业成本计划 提供保证。
3.全员成本控制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反映企业所有各部门和全体职工的 工作实绩。
㈢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管理原则就是成本控制主体对于发生的在控制标 准以内的可控成本,不必逐项过问,而是集中精力控制可 控成本中木正常,不符合常规的“例外”差异。所谓“例外” 差异,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⒈数额较大的差异,超过了规定的上下限,或虽末超过规 定的上下限,但经常在上下限附近波动。 ⒉对企业长期获利能力有重要影响的成本项目.即使其差 异数额不大,也应严密控制。 ⒊持续时间很长的差异和性质较严重的成本差异(如罚款、 罚息等)。
㈡.全面性原则
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原则,包括下列三方面内容: 1.全过程成本控制
指成本控制不只限于生产过程成本控制,而是贯穿于产品成 本形成的全过程,即整个产品经济寿命周期的全过程。
2.全方位成本控制
指成本控制不是单纯地强调成本的降低,还要重视开发新 产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既要兼顾国家利益,又要兼顾 集体和个人利益;要考虑目前利益,更考虑长远利益。
按照成本控制对象分类
成本控制对象是指成本控制主体实施成本控制内容。 新产品设计试制成本控制 材料采购成本控制 产品生产成本控制 各项期间费用控制等。 成本控制对象与成本控制主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不 同的成本控制主体,其成本控制对象可能有所不同。
按照成本控制时间分类 事前成本控制是指对产品投产 以前的成本控制,包括对新产 品设计、试制,以及采用新技 术、新工艺、新材料等预计可 能发生的成本的控制。 事中成本控制是指各成本控制 主体按照已经确定的成本目 标,对实际发生的各项耗费进 行控制对偏离成本目标的差异 及时加以纠正。
㈣.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企业及各级成本控制主体的管理权限、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物 质利益三者,只有正确地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培育各成本控制主体持久 地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工作坚持下去。
㈤.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原则
过去的成本控制,侧重于防护性控制措施,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严格强 调按成本开支范围和规章制度进行监督与限制,这是一种消极的方法, 缺乏积极指导和干预。 现阶段的成本控制侧重于日常成本控制,按预算和标准成本作为控 制依据,将实际与预算发生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反馈给各有关部门进行 调节与指导,在巩固已有的成绩基础上,纠正偏差,属于事中成本控制 范围,依旧停留在“节流”环节上。 现阶段成本控制应侧重于“开源与节流”双关齐下的方法上,在千 方 百计地节约开支,消除浪费同时,想办法开辟财源,增加收入,绝对成 本控制与相对成本控制结合。
⑴作业 (activity)
⑵作业链 ⑶价值链 (activity chain) (value chain)
成本控制及其分类
所谓控制,是按照既定的条件和目 标,对于一项过程或一系列事件, 施加影响,使其达到既定目标一种 行动. 成本控制 是指对实现成本目标而预计或 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限制和监 督,并及时揭示偏差,采取纠正措 施,使发生的各项耗费被控制在原 定的成本目标之内,并以此为基础 推导确定新的成本目标,促使成本 不断降低。
成本控制分类
按照成本控制主体
企业的成本控制按照控制主体可分为一级成本控 制、二级成本控制以及三级成本控制等。成本控 制主体是指实施成本控制的企业及其内部单位。 一级成本控制是指对发生的全部成本进行全面的 控制;企业内部单位为二级或三级等成本控制主 体,一般可划分为设计部门、供应部门、生产部 门、销售部门、会计部门和企业其他行政管理部 门。
日常成本控制的内容
日常成本控制是指在 成本形成过程中,根据争 先制定的成本目标,按照 一定的原则,对实际发生 的各项成本和费用进行计 量、监督、指导和调节, 以保证原定目标得以实现 的管理活动。 日常成本控制的主要内 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事先制定产品的标准成本,并 为每个成本中心编制责任成本预算, 作为日常成本控制的根据。 第二,日常各成本中心遵照成本控制 的原则,对它们实际发生的责任成本 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三,每间隔一定时期,要求各成本 中心编制实绩报告,将实际数与预算 数进行对比,计算出成本差异。 第四,对成本差异进行原因分析,不 同类型的差异采取不问的行动来调 节、限制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修订 末采纳标准成本或责任预算。 第五,根据成本差异对各成本中心的 业绩进行评价与考核,以便贯彻执行 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
标准成本控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按照成本控制要求分类 绝对成本控制是指成本控制 主体对其成本控制对象按照 成本目标的绝对额进行的控 制,对于发生的成本超支加 以纠正,降低成本支出。一 般来说,绝对成本控制适于 对固定成本的控制。一般来 说,相对成本控制适于对变 动成本的控制。
成本控制的原则
㈠.可控性原则
成本控制主体应对其成本控制效果承担责任。一般情况 下,可控成本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成本控制主体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在事先了解 将要发生哪些耗费。 2.成本控制主体能够对发生的耗费进行计量。 3.成本控制主体能够对发生的耗费有权加以限制和调整。 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的划分是相对的,要依成本控 制主体所处的管理层次、管理权限、控制的范围等确定, 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二节:标准成本概述
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控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标准成本及其分类 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预先确 定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发 生后, 以实际成本与标准 成本相比,用来揭示成本差 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 分析, 据以加强成本控制 的一种成本核算制度。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 国,是泰勒科学管理思想 在成本会计中的具体体 现,现已为西方企业普遍 采用。 标准成本制度并不是单纯的一种 成本计算方法,而是一种将成本 计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 由包括 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 差异,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所 组成的完整系统。本质上是一种 成本管理方法。其他成本计算方 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是产品的实 际成本,而标准成本法下的成 本,不是产品的实际成本,而是标 准成本,所以,标准成本法更重要 的是被用来加强成本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