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高二语文鲁人版必修五学案 第三单元第6课唐诗三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唐诗三首

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论燃烧

燃烧,随处可见。可是,你思索过燃烧意味着什么吗?真正的人生,乃是一种壮丽的燃烧。

自然界最崇高的莫过于太阳。为了无数个星球上的生灵,她无时无刻不在燃烧中获得自傲;她倾尽自己的热力点燃万物,她的生命也因此得以延长。

煤的燃烧同样是壮丽的。在漫长的岁月里,默默地忍受着屈辱,理想之光一刻也不曾泯灭,最终,它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成为熔炉里熊熊燃烧的一团烈火!

画家梵高为何苦苦地画着向日葵?他是在描绘燃烧的生命!他的灵魂里有一轮常燃不熄的太阳;他的生命在燃烧着,他的作用也在燃烧着。

燃烧需要火种,理想和信念便是燃烧的火种。

当年古罗马的军队偷袭了叙拉古王国,75岁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彻夜未眠,正在地上画他的几何图形。看到鼻尖上的利剑,白发老人从数学的迷梦中惊醒。他从容不迫地对罗马士兵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律证明完毕,可不能给后人留下一道还没有求解的题。”残暴的士兵不理解他的话,不由分说,一刀砍下科学家的头。

——阿基米德没有死,燃烧的生命是不朽的。

——肉体的生命消失了,但燃烧的精神依然长存。

信念是割不断、摧不垮的。信念只因心灵的枯萎而消失。信念的火种一旦熄灭,燃烧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生命是一种燃烧,人生因燃烧而壮丽。但愿自己的生命已被烈火点燃……

微感言:

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赏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赏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赏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赏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一、作者视窗

(1)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其先人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唐中宗神龙初,随父迁回广汉,居绵州彰明县青莲乡,故号青莲居士。开元十二年,出蜀后,漫游江陵、洞庭、金陵、扬州等地。娶故相许圉师之孙女为妻,遂留居湖北安陆。开元十八年夏入长安求仕,贺知章见其《蜀道难》,称之为“谪仙人”,并出入玉真公主别馆。开元二十年,失意东归。二十四年后,移居山东任城。天宝元年由玉真公主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天宝三载春,因权贵高力士等人谗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出京后,与杜甫、高适相会于梁宋,同登吹台,慷慨怀古,后漫游东鲁。天宝十一载,北上塞垣,游幽蓟,又浪迹天涯,以诗酒自适。安史之乱时,李白隐卧庐山,永王璘东巡,召至幕中,随军东下。唐肃宗至德二载,永王璘谋乱兵败,李白系浔阳狱,因长流夜郎。肃宗乾元二年,中途遇赦东还,往来于岳阳、浔阳、宣城等地。唐代宗呈应元年,往依族叔当涂令李阳冰,不久病卒,年六十二。

(2)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曾祖时迁居

河南巩县。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

衰落的时代。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是他读书和漫游

时期。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望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作。第二个时期是从十年长安困守开始的。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安史之乱前夕,寄居长安十年,其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有《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这期间他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他深入民间,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他生活的第三个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及安禄山攻陷长安,被拘,而逃出,奔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其间作品为:《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等等。最后一个时期是漂泊西南,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严武表奏他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在严武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构筑草堂,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严武死后,晚年携家出蜀,公元770年冬,杜甫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3)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他和温庭筠有唱和,时称“温李”。作品有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政治诗中《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安定城楼》较为出色,表达了奋发进取的精神。咏史诗《贾生》《隋宫》构思精巧,措辞委婉,意蕴深长。爱情诗最为广泛传诵,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后人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锦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夜雨寄北》也广为传诵。他的诗广纳前人之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的华丽浓艳,学李贺的奇异幻想,形成了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

二、写作背景

(1)《蜀道难》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忧虑与关切。

(2)杜甫写《登高》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杜甫只得继续漂泊。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的江峡秋景却又给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3)《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旧说中,有人认为这是咏物诗,也有人认为与瑟无关,实是一篇借瑟抒情的“无题”之作。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时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三、基础梳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