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2发生机制3临床

合集下载

黄疸鉴别

黄疸鉴别

(一)溶血性黄疸
1.临床表现
一般黄疸为轻度,呈浅柠檬色。

2.实验室检查
TB增加,以UCB为主,CB基本正常。

粪胆素增加,粪色加深。

尿胆原增加,尿胆红素(-)。

(二)肝细胞性黄疸
1.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色,疲乏、食欲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

2.实验室检查
CB与UCB均增加,尿胆原增加,尿胆红素(+)。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外性:可由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阻塞引起。

1.临床表现
皮肤呈暗黄色,完全阻塞者颜色更深,甚至呈黄绿色,并有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2.实验室检查
CB增加,尿胆红素(++),尿胆原及粪胆素减少或缺如,血清ALP及总胆固醇增高。

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的区别
项目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
TB 增加增加增加
CB 正常增加明显增加
尿胆红素-+++
尿胆原增加轻度增加减少或消失
ALT、AST 正常明显增高可增高
ALP 正常增高明显增高
GGT 正常增高明显增高
胆固醇正常轻度增加或降低明显增加
血浆蛋白正常Alb降低,Glob升高正常
伴随症状和体征
1.伴发热
2.伴右上腹剧痛:胆道结石。

3.伴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病毒性肝炎,肝脓肿,肝癌。

4.伴肝大
5.伴胆囊肿大:胆总管梗阻
6.伴脾大:肝硬化,溶血性贫血,淋巴瘤等;
7.伴腹水:肝硬化,肝癌;
8.伴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壶腹癌等。

黄疸病因及分类

黄疸病因及分类

黄疸病因及分类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由于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增高(高胆红素血症),使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低于3。

4μmol/L。

如总胆红素为34μmol/L,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1.病因发病学分类可以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2。

按胆红素的性质分类(1)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①胆红素生成过多: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获得性溶血性黄疸、由无效造血引起的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等;②胆红素摄取障碍:如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综合征、某些药物及检查用试剂(如胆囊造影剂)引起的黄疸等;③胆红素结合障碍;为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降低或缺乏引起的黄疸,如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型与Ⅱ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等.(2)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①肝外胆管阻塞:如胆结石、胰头癌、胆管或胆总管癌、壶腹癌、胆管闭锁等;②肝内胆管阻塞:如肝内胆管结石、华支睾吸虫病等;③肝内胆汁淤积:如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复发性黄疸、Dubin-Johnson综合征等。

3。

按黄疸的发生机制和特征分类(1)溶血性黄疸①病因和发生机制: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②溶血性黄疸的特征:a。

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黏膜往往明显苍白;b.皮肤无瘙痒;c。

有脾大;d.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e。

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f.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g.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2)肝细胞性黄疸①病因和发生机制:各种肝病因肝细胞广泛损害而引起黄疸.因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

黄疸的常见病因及鉴别________

黄疸的常见病因及鉴别________

㊃乡村医生专栏㊃通信作者:甄真,E m a i l :pr o z h e n z h e n @163.c o m 黄疸的常见病因及鉴别甄 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河北石家庄050051)关键词:黄疸;诊断,鉴别中图分类号:R 4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83X (2016)11-1261-01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583X.2016.11.024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致使巩膜㊁黏膜㊁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临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㊂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低于17.1μm o l /L ,若总胆红素在17.1~34.2μm o l/L 之间,临床不易察觉,称隐性黄疸㊂由于导致黄疸的病因很多,其治疗方法差异较大,故黄疸的鉴别诊断尤其重要㊂1 黄疸的分类及常见病因黄疸依其发生机制分为4类,即溶血性黄疸㊁肝细胞性黄疸㊁阻塞性黄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㊂1.1 溶血性黄疸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㊂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㊂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㊁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㊂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㊁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蚕豆病)㊁异型输血后溶血㊁新生儿溶血㊁恶性疟疾㊁伯氨奎林等药物㊁蛇毒㊁毒蕈中毒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㊂1.2 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实质细胞病变使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㊁结合和排泄发生障碍所致㊂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㊁中毒性肝炎㊁药物性肝病㊁酒精性肝病㊁自身免疫性肝病㊁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㊁血色病等)㊁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以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肝脏损害(如败血症㊁疟疾㊁钩端螺旋体病㊁伤寒㊁布鲁菌病㊁结核病㊁肾综合征出血热㊁登革热等)㊂1.3 阻塞性黄疸 根据阻塞的部位可分为肝外胆管阻塞及肝内胆管阻塞两类㊂①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㊁炎性㊁蛔虫㊁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以及由于胰头癌㊁胰头增大的慢性胰腺炎㊁乏特壶腹癌及各种可引起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㊂②肝内胆管阻塞又可分为肝内阻塞性黄疸与肝内胆汁淤积㊂前者常见于肝内胆管结石㊁癌栓㊁华支睾吸虫病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后者可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及肝内小胆管病变,包括病毒㊁细菌㊁寄生虫㊁药物㊁酒精㊁毒物㊁自身免疫性㊁遗传代谢㊁妊娠等因素㊂1.4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指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㊁结合和排泄有先天性缺陷㊂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㊂临床上常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或波动性黄疸,全身状况良好,临床症状轻微,肝功能除胆红素代谢障碍外无其他明显异常㊂常见疾病有:G i l b e r t 综合征㊁D a b i n -J o h n s o n 综合征㊁R o t o r 综合征㊁C r i g l e r -N a j j a r 综合征等㊂2 黄疸的鉴别2.1 确认是否为真性黄疸 ①应在良好的自然光线下注意观察患者巩膜㊁黏膜与皮肤有无黄染,轻度黄疸最早见于巩膜或舌系带黄染;②应与进食过多的南瓜㊁胡萝卜㊁西红柿及柑橘等引起的假性黄疸及老年人巩膜脂肪堆积相鉴别㊂前者以手掌黄染为著,后者表现为巩膜黄染呈不均匀块状,以内外眦为著,二者血清胆红素正常㊂③查血清胆红素是否增高㊂2.2 确定黄疸的病因 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全面的体格检查,再结合必要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作出黄疸的病因诊断㊂①询问病史应注意患者的年龄㊁性别㊁职业㊁居住地㊁生活习惯㊁生活环境及毒物接触史㊁饮酒史㊁服药史㊁肝炎接触史㊁输血与注射史㊁周围人群发病史㊁既往史与家族史㊁妊娠史等㊂②症状与体征:应注意伴随症状,如发热㊁皮疹㊁皮肤瘙痒㊁乏力㊁食欲及大小便异常(注意尿液颜色,溶血性黄疸常为酱油色尿,肝细胞性黄疸多为浓茶色尿;大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样多为阻塞性黄疸)㊁出血倾向以及各器官系统相应症状㊂查体应全面细致,不要有遗漏㊂特别注意皮肤黏膜黄染的颜色(溶血性黄疸常呈柠檬色,肝细胞性黄疸多为金黄色或浅黄色,阻塞性黄疸多为暗黄色或黄绿色)㊁淋巴结㊁肝胆脾有无肿大㊂③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常规应作血常规(注意查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形态)㊁尿常规(注意尿胆原和胆红素)㊁便常规和生化全项㊁腹部超声或C T ㊂根据黄疸类型不同还需进行相应检查,如骨髓象㊁血清铁㊁铜测定㊁各种病原体抗原㊁抗体及核酸测定㊁各种自身抗体测定㊁凝血功能测定㊁遗传基因测定㊁影像学检查㊁内镜或介入诊断检查㊁活体组织检查等等㊂收稿日期:2016-07-05 编辑:张卫国㊃1621㊃‘临床荟萃“ 2016年11月5日第31卷第1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N o v e m b e r 5,2016,V o l 31,N o .1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黄疸PPT演示课件

黄疸PPT演示课件

黄疸的临床表现
深入探讨了黄疸患者可 能出现的各种症状,如 皮肤、黏膜黄染,尿色 深黄等。
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系统介绍了黄疸的诊断 方法和治疗措施,包括 药物治疗、光照疗法等 。
新型诊疗技术展望
新型检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快 速、更准确的黄疸检测技术,提高诊 断效率。
个性化治疗方案
基于精准医学的理念,未来有望为黄 疸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HCV-Ab)等,用于排查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检查
观察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了解贫血情况。
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腹部B超
01
观察肝脏、胆囊、胆道等腹部脏器形态及结构,排查胆道梗阻
等病变。
CT或MRI检查
02
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更精确诊断的患者,可进行CT或MRI检查
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手 术解除梗阻、使用利胆药 物等。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病因
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 合和排泄有先天性缺陷。
症状
自幼年起的慢性间歇性黄疸,可 呈隐性;黄疸可持续存在达到老 年,但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
渐减退。
治疗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应注 意避免导致黄疸加重的诱因。
04
根据黄疸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黄疸、中度黄疸和重度黄疸。轻度黄疸仅表现为皮肤、 黏膜的轻度黄染;中度黄疸黄染程度加深,可伴有瘙痒;重度黄疸则表现为全身皮肤、黏 膜明显黄染,瘙痒严重,并可伴有其他症状。
按病程分类
根据病程长短,黄疸可分为急性黄疸和慢性黄疸。急性黄疸起病急骤,病程较短;慢性黄 疸则起病隐匿,病程较长。

胆结石临床教学病例讨论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胆结石临床教学病例讨论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5.0~12.0
TP(总蛋白)
60~80
ALB(白蛋白)
40~55
GLB(球蛋白)
20~30.0
A/G(白球比)
(1.5~2.5): 1
LDH-L(乳酸脱氢酶)
109~24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胆囊结石
典型症状:右上腹或中上腹阵发性疼痛,向右侧肩 背部放射。
典型体征:右上腹或中上腹有压痛,Murphy征阳 性。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和急性无结石性 胆囊炎基本相同。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机制:肝细胞受损,肝细胞处理胆红素 的能力下降——血中UCB增加;
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UCB转变为CB 。部分CB经受损细胞或坏死细胞反流入 血、胆汁排泄受阻使CB返流入血——血 中CB增加。
25
26
临床表现(重点)
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色,疲乏、 食欲减退,严重者有出血倾向。
(三)阻塞性黄疸发生机制
隐性黄疸(17. 1 mol/L—34.2 mol/L ) 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临床上尚未
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之。
巩膜与皮肤黄染(远看)
黄疸的类型
1、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性黄疸 3、肝内胆汁淤积(阻塞性黄疸)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Gilbert综合征)
(以前三种为多,第四种罕见)
讨论问题,思考
问题1:该病人你初步考虑什么病? 问题2:你需要给病人做哪些治疗? 问题3:胆囊结石的并发症? 每个医师都开医嘱:
初步诊断为
1、胆囊结石并胆囊炎 2、肝功能异常 3、高血压病
治疗原则1
掌握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积极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

黄疸

黄疸
这两只手有什麽区别?
请思考:
图片说明患者出现了什么症状? 此症状由什么原因引起? 引起该症状的机制是什么?


jaundice
巩膜黄染
全身皮肤黄疸
一、黄疸的定义
黄疸(jaundice): 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 高,致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 的症状和体征。
1.7

17. 1
溶血性黄疸
浅 黄
肝细胞性黄疸
金 黄
胆汁淤积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黄 绿
临床表现
正 常 胆 红 素 代 谢 肝 细 胞 性 黄 疸 胆 汁 淤 积 性 黄 疸
溶 血 性 黄 疸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UCB
脂溶性 肾无法排出
CB
水溶性 肾可排出
溶血性黄疸
1. 病因:红细胞破坏过多
2. 发生机制:
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
尿胆红素强阳性
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机制
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
尿胆红素强阳性
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机制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皮肤颜色 深黄或黄绿
粪便颜色 白陶土色
尿液颜色 深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原因:
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易破坏;
肝脏功能不健全,接收UCB的能力有 限。
比较项目
正常
溶血性

肝细胞性黄疸

发病机制: 1、 肝细胞功能受损,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 结合、排泌功能降低,血中UCB↑ 2、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UCB转变为CB, 并输入毛细胆管,但CB可从坏死的肝细胞反 流入血循环,血中CB↑ 。而肝细胞肿胀, 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小胆管内胆栓 形成→胆汁排泄受阻→反流入血→血中CB↑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检验指标鉴别诊断高胆红素治疗方法及抽血注意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检验指标鉴别诊断高胆红素治疗方法及抽血注意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检验指标鉴别诊断、高胆红素治疗方法及抽血注意事项黄疸是由于血清总胆红素(TBI1)含量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血清胆红素为 1.7-17.1UnIOI/1。

当胆红素在17.1-34.2UmOI/1,但肉眼无见黄疸,临床不易察觉,此时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胆红素超过34.2umo1∕1称为临床黄疸。

经肝脏处理后的胆红素称为直接胆红素(DBI1),又称结合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胆红素称为间接胆红素(UB11),又称非结合胆红素黄疸又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包括先天性溶血性黄疸和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黄疸。

其颜色主要是浅柠檬色。

发生机制: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水平而出现黄疸。

临床特点:血清总胆红素增加,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而直接胆红素代偿性升高,至肠道内尿胆原增加,粪胆原随之增加,粪色加深。

急性溶血时可发热、头疼、寒战、呕吐,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有急性肾衰竭。

9 A1T 两CWSU既移∙(AIT) 21.2 7-^45 Q--80010 AST 天门冬SWaSU融(AST) 17.7 13-40 0-800I1 AST/A1T 天门笺赛歌氨酶AST/A1T) 0.83 0.8-1512 TP S≡8∏P)66.9 60-85 ..B A1B 日碰白(A1B) 43.4 35-5514 G1B HtKB(G1B) 23.5 20-40 8∙∞IS A/G 白球比(A/G) 1.8 1.2-2.416 AFU 血清α-1石燃酣∙(AFU) 16.8 0--40 UA17ITBB DB11eef11(T8I1)55.9t2.52-25.76umo(∕118H»®I«(DBI1) 4.2T0-4UmO(/119UB11间划趣!索(UBI1)S1.7T0-18UmoiZ120 GGT V-SfURttttWv-GGB 23.0 7-45W1—患者,女,36岁,体检时发现胆红素项目异常,后经诊断为溶血性黄疸,病因在查找中,该患者总胆红素55.9umo1∕1>34.2umo1∕1,属于临床黄疸,间接胆红素升高远远大于直接胆红素(51.7umo1∕1>4.2umo1∕1),符合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特点。

黄疸鉴别诊断

黄疸鉴别诊断

黄疸待查首次病程录1.溶血性黄疸皮肤粘膜黄染较轻,呈浅柠檬色,皮肤无瘙痒,骨髓有增生旺盛的表现,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脾肿大,血清胆红素增高,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尿胆红素,血清铁及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排除量增加,血清转氨酶一般不增高。

患者目前检查暂与之不符。

2.肝细胞性黄疸皮肤黏膜呈浅黄色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瘙痒,血中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胆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或双相加速反应,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

患者目前依据不足,需进一步检查明确。

黄疸待查主治医师查房1.溶血性黄疸皮肤粘膜黄染较轻,呈浅柠檬色,皮肤无瘙痒,骨髓有增生旺盛的表现,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脾肿大,血清胆红素增高,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尿胆红素,血清铁及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排除量增加,血清转氨酶一般不增高。

患者目前检查暂与之不符。

2.肝细胞性黄疸皮肤黏膜呈浅黄色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瘙痒,血中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胆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或双相加速反应,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

患者目前依据不足,需进一步检查明确。

3.胆汁淤积性黄疸该病皮肤巩膜黄染明显,皮肤可呈暗黄色。

血清CB、UCB均增高,CB/TB常大于60%,血清ALT、AST升高一般不显著,ALP、γ-GT升高显著。

该患者出现黄疸前有用药史,血清ALT、AST升高显著,ALP、γ-GT中度升高,需进一步行腹部MRI、MRCP除外肝内外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疸。

黄疸待查主任医生查房1.溶血性黄疸皮肤粘膜黄染较轻,呈浅柠檬色,皮肤无瘙痒,骨髓有增生旺盛的表现,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脾肿大,血清胆红素增高,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尿胆红素,血清铁及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排除量增加,血清转氨酶一般不增高。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

几种类型的黄疸鉴别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过多而引起的。

黄疸可以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这是因为胆红素在皮肤和黏膜中沉积的结果。

黄疸的类型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病因,黄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疸类型,并提供一份黄疸鉴别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

一、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红细胞过早破坏而释放大量胆红素到血液中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深黄色,并且伴有贫血和溶血表现。

常见的原因包括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等。

鉴别溶血性黄疸的关键是血液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沉等指标。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或肝外胆道的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明显的黄色,伴有尿液深黄和粪便颜色变浅。

常见的原因包括胆石症、胆管狭窄、胰头癌等。

鉴别阻塞性黄疸的关键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MRI)明确梗阻的位置和原因。

三、肝细胞性黄疸:四、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的黄疸,通常由于新生儿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不成熟或溶血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眼睛呈现黄色,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鉴别的关键是通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其他病因的排除来确定。

总结: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黄疸类型及其鉴别方法。

正确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黄疸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黄疸的类型和鉴别方法,及时就医治疗,保障自身健康。

【这里还可以加入一些预防黄疸和早期诊断的建议,以及对不同类型黄疸的治疗方法的介绍】。

第二篇示例: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和黏膜呈现黄色。

黄疸通常是指胆红素在体内过量积聚所致,常见于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和溶血性疾病等多种情况。

症状评估—黄疸的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症状评估—黄疸的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黄疸
目录
1 黄疸的病因 2 黄疸的临床表现 3 黄疸的护理诊断
1 黄疸的病因
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增高超过34.2umol/L导 致巩膜、皮肤、黏膜及体 液等发生黄染的现象,称 显性黄疸。
胆红素代谢机制:
非结合胆红素:柠檬黄,浅黄 结合胆红素:暗黄色,深黄
1.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破坏过多形成大量非结合 胆红素,超过肝细胞摄取能力, 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皮肤粘膜浅柠檬黄,小便酱油色,以非 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皮肤粘膜浅黄到深黄深浅不一,有 轻度皮肤 瘙痒,非结合、结合胆红素都增高。
黄疸较严重,皮肤瘙痒,尿素浓茶色,粪 便白陶土色,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3 黄疸的护理诊断
01 睡眠形态紊乱
02
有皮肤完整性Leabharlann 受损的危险03 自我形象紊乱
与黄疸所致皮肤瘙痒有关。 与皮肤瘙痒有关。 与皮肤变黄有关。
2.肝细胞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严重损伤使其对胆红 素的摄取、结合功能降低,导致 非结合胆红素增高;未受损的肝 细胞合成的结合胆红素,由于胆 小管堵塞返流血液中,导致结合 胆红素也增高。
3.胆汁淤积性黄疸
由于胆道堵塞,胆汁中胆红 素返流血液中,使结合胆红 素增高。
2 黄疸的临床表现
01 溶血性黄疸 02 肝细胞性黄疸 03 胆汁淤积性黄疸

黄疸

黄疸

增多
UCB CB
不变
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机制
三、临床表现
(一) 溶血性黄疸 (二) 肝细胞性黄疸 (三) 胆汁淤积性黄疸
(一) 溶血性黄疸
浅柠檬黄色 颜色加深 颜色不变
皮肤 全身表现:
急性溶血
粪便
尿液
急性溶血时, 尿呈酱油色
高热、头痛及腰背痛, 贫血,可发生肾衰 贫血和脾大
慢性溶血
(二) 肝细胞性黄疸
皮肤色泽,粪尿颜色, 有无瘙痒及程度
(三)黄疸的原因与诱因、伴随症状
相关疾病史、输血史、药物史、饮酒史
(四)黄疸的身心反应
有无因皮肤瘙痒所致的皮肤搔抓破损 有无睡眠改变
(五)黄疸的心理反应
五、相关护理诊断
1. 睡眠型态紊乱 有关 与梗阻性黄疸所致皮肤瘙痒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瘙痒有关
3.自我意象紊乱 与黄疸所致皮肤、粘膜和巩 膜发黄有关
浅黄或深黄 颜色不变 或变浅 颜色加深
皮肤 全身表现:
肝区不适
粪便
尿液
肝功能减退的表现.
(三) 胆汁淤积性黄疸
暗黄或黄绿 颜色变浅 颜色加深
皮肤
粪便
完全梗阻为 白陶土色
尿液
全身表现:
有皮肤瘙痒和出血倾向
四、护理评估要点
(一)确定有无黄疸
鉴别
胡萝卜素血症
药物性黄染
(二)黄疸的严重度:
黄 疸
教学目标
1.掌握黄疸的问诊要点和相关护理诊断
2.熟悉黄疸的定义、病因与发生机制、分型、临床表现
一、定义
黄疸(jaundice):
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皮肤、
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诊断学》 第十六节 黄疸

《诊断学》 第十六节  黄疸

第十六节黄疸黄疸(jau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为1.7~17.1μmo1/L(0.1~1mg/dl)。

胆红素在17.1~34.2μmo1/L (1~2mg/d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34.2 μmol/L(2mg/dl)时出现临床可见黄疸。

引起黄疸的疾病很多,发生机制各异,全面理解胆红素代谢过程对黄疸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血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经单核一巨噬细胞破坏,降解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组织蛋白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红素和珠蛋白,血红素在催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胆绿素,后者再经还原酶还原为胆红素。

正常人每日由红细胞破坏生成的血红蛋白约7.5g,生成胆红素4275μmo1(250mg),占总胆红素的80%~85%。

另外171~513μmo1(10~30mg)的胆红素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如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与肌红蛋白等),这些胆红素称为旁路胆红素(bypass bilirubin),约占总胆红素的15%~20%。

上述形成的胆红素称为游离胆红素或非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与血清清蛋白结合而输送,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滤出,故尿液中不出现非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通过血循环运输至肝后,与清蛋白分离并经DiSSe间隙被肝细胞所摄取,在肝细胞内和Y、Z两种载体蛋白结合,并被运输至肝细胞光面内质网的微粒体部分,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或称结合胆红素(conjLtgated bmrubin,CB)。

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从尿中排出。

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经胆管排人肠道后,在回肠末端及结肠经细菌酶的分解与还原作用,形成尿胆原(总量为68~473μmo1)。

阻塞性黄疸护理

阻塞性黄疸护理

护理措施(术后)
2.饮食护理 在早期禁食,然后遵循少量多餐的 原则,第1天先进食米汤、菜汁等,进食后密 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痛、恶心等不适, 如无不适,第2天起可进食鱼汤、肉汤、稀饭 、新鲜果汁等,观察2~3 d,若患者无腹胀 、腹痛等不适,可逐步过渡到低脂软食;3周 以后,再逐渐恢复到每日三餐的正常饮食习 惯。
发病机理
1 肝外胆管
阻塞
如胆结石,胰头癌,胆管及胆总管癌,壶腹癌等
肝内胆管
2
阻塞
如肝内胆管结石,癌栓,华支睾吸虫病
3 肝内
胆汁淤积
如肝炎,药物性黄疸,妊娠期复发性黄疸
特征
1.肤色暗黄,黄绿或绿褐色 2.皮肤瘙痒多见 3.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增高 4.粪便呈浅灰色或陶土色 5.尿内有胆红素,如浓茶,但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6.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增高
护理措施(术后)
C.防止逆行性感染,尽量采取半坐或斜坡卧位 ,以利于引流,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 于腋中线,坐位、站立或行走时不可高于穿 刺口,以防止胆汁逆流而引起感染。
D.每周更换抗反流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 术操作。
E.引流管口周围皮肤覆盖无菌纱布,并保持局 部的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应及时更换,防止 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炎症反应和引起穿刺口 的感染。
护理措施(术后)
C.胆汁性腹膜炎 常见于引流管脱落或穿刺置管失败、反复穿 刺所致,大量胆汁漏至腹腔造成。
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疼痛并阵发性加 强、寒战高热,并伴有压痛反跳痛、白细胞 明显升高、烦躁不安、肠鸣音消失及时报告 医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 化。术后嘱应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牵 拉脱管。
护理措施(术后)
D.胆汁性腹膜炎常见于引流管脱落或穿刺置管失败 、反复穿刺所致,大量胆汁漏至腹腔造成。

三型黄疸形成的机制

三型黄疸形成的机制
sù)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铁卟啉化合物
胆绿素
胆素族
胆色素原族
胆红素
第二页,共38页。
胆色素代谢(dàixiè)
第三页,共38页。
胆色素代谢(dàixiè)
第四页,共38页。
主要 (zhǔyào)
次要 (cìyào)
胆色素代谢(dàixiè)
第五页,共38页。
胆色素代谢(dàixiè)
第六页,共38页。
第三十页,共38页。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huángdǎn)
Gilbert 综合症
Dubin-Johnson 综合症
Rotor 综合症
Crigler-Najjar 综合症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Gilbert综合症
❖肝细胞摄取UCB障碍 ❖微粒(wēilì)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
第三十二页,共38页。
肝后性 排泄障碍
第十四页,共38页。
溶血性黄疸(huángdǎn)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 现象的疾病
❖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非结合胆 红素,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
❖大量红细胞破坏,造成(zào chénɡ)贫 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 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
第十五页,共38页。
第二十八页,共38页。
要点(yàodiǎn)说明
CB/TB: 肝前性—UCB增加(zēngjiā)为主—
UCB/TB增加(zēngjiā)—CB/TB减少 (<15%-20%) 肝性—UCB、CB均增加(zēngjiā)— CB/TB增加(zēngjiā)不大(>30%40%) 肝后性—CB增加(zēngjiā)为主—CB/TB 明显增加(zēngjiā)(>60%)

黄疸

黄疸
黄疸
一、概述 二、类型 三、各型黄疸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 及实验室特点 四、伴随症状 五、问诊要点
概述
㈠概念 ㈡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㈢注意事项
概念
1、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血中 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巩膜、粘膜、皮肤 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黄染的现象。 2、隐性黄疸: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而临床 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2、起病时情况 3、伴随症状 4、时间与波动情况 5、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6、既往史
小结
黄疸既是症状又是体征。观察黄疸时, 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首先须排除服用大 量阿的平以及胡萝卜素血症、老年人球结 膜下脂肪沉着引起的黄染。进一步鉴别有 赖于实验室检查的结果。
复习要点
黄疸的分类,各型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特点。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图一)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图一)
正常情况下,胆红素进入与离开血循 环保持着动态平衡,故血中胆红素的浓度 保持相对恒定: 总胆红素1.7~ 总胆红素1.7~17.1µmol/ L; L; 结合胆红素0 结合胆红素0~3.42µmol/ L; L; 非结合胆红素1.7~ 非结合胆红素1.7~13.68µmol/ L。 L。
图五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黄疸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是有时 还需助器械检查来确定黄疸的病因,特别是胆汁淤积性黄 疸的部位和病因。 1、B超:肝内外阻塞 2、CT: 肝内外阻塞 CT: 3、X线 4、ERCP:肝外胆管有无阻塞扩张,有无胰腺疾病 ERCP:肝外胆管有无阻塞扩张,有无胰腺疾病 5、PTC:肝内胆管有无阻塞扩张及部位程度和范围 PTC:肝内胆管有无阻塞扩张及部位程度和范围 6、MRI 7、肝穿刺活检、 腹腔镜
图二
临床特点
①黄疸较轻,呈浅柠檬色; ②急性溶血或溶血危象时,起病急,可有发热、寒 战、贫血貌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或浓茶色); 慢性患者症状较轻,但面色苍白; ③可有与溶血相关的病史,如输血、特殊药物、感 染及溶血家族史; ④皮肤无搔痒; ⑤有肝脾肿大,特别是慢性患者。

临床思维黄疸待查

临床思维黄疸待查
重视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黄疸出现的时间、进展速度、伴随 症状等,有助于缩小病因范围。
综合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结果对于黄疸病 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体格检查
对患者的皮肤、巩膜、肝脏、胆囊等进行检查, 有助于发现黄疸的体征。
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体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常 见黄疸病因,进行鉴别诊断。
黄疸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黄疸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大便 颜色变浅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腹痛、食欲减退等症 状。
体征
黄疸的体征主要为皮肤和巩膜黄染,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肝脏 或胆囊肿块。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肝衰竭、出血、腹水等严 重并发症。
03
临床思维在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总结词
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包括先天性 胆道闭锁、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 、药物性黄疸等。
详细描述
这些原因引起的黄疸通常需要针 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同时给予 退黄、保肝等对症治疗。
05
黄疸待查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肝细胞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肝细胞性黄疸是因肝细胞病变导致胆红素代 谢障碍引起的黄疸。
总结词
获取详细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黄疸的关键步骤,有助于缩小病因范围。
详细描述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黄疸出现的时间、症状、伴随症状(如发热、腹痛、瘙痒 等),以及既往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体格检查应关注皮肤、巩膜黄染程 度,肝脾肿大情况,以及有无其他相关体征。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总结词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是确诊黄疸病因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掌握:黄疸的概念、正常胆红素的代 谢、各型黄疸的临床表现;
2、理解: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发生机制;
3、了解:各型黄疸常见病因,相关护理 诊断
本节重难点
重点:正常胆红素的代谢过程;
难点:正常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各型黄 疸的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1.黄疸的定义 2.黄疸的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3.黄疸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
1. 病因: 2. 发生机制: 3. 临床表现
(二)肝细胞性黄疸
1.病因
肝细胞受损→非结合胆红素(UCB)↑
各种肝脏疾病
未受损的肝细胞→UCB转变为CB↑→CB↑
黄疸
正常肝脏及发生病变后的肝脏
(UCB )胆红素增高
(CB)胆红素增高
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制
尿胆红素阳性
增多
UCB CB
增多
肝细胞性黄疸发生机 制
胆汁淤积性黄疸
黄 绿
• 肝内胆汁淤积
• 肝外胆汁淤积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UCB
脂溶性 肾无法排出
CB
水溶性 肾可排出
二、病因与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血 性 黄 疸
细 胞 性 黄 疸
汁 淤 积 性 黄 疸
(一)溶血性黄疸
1.病因 2.发生机制:
3.临床表现:
新生儿黄疸
(一)溶血性黄疸
1.病因:
② 贫血: ③ 原发疾病表现:
急性溶血: 慢性溶血:
遗传性或家族性 脾大
④ UCB↑ CB不变 尿胆红素定性阴性
)
急血头突
性红痛然
肾蛋、寒
功白呕战
能尿吐、
(
衰 竭
酱 油 色 或 茶
、 四 肢 酸 痛
高 热 、

溶血性黄疸--临床表现
皮肤颜色 浅柠檬黄色
粪便颜色 加深
尿液颜色 急性溶血
血红蛋白尿
(二)肝细胞性黄疸
一、黄疸的定义
黄疸(jaundice):
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皮 肤、34. 2 (μmol/L)
血 清胆 红 素 浓 度
正常
隐性黄疸
黄疸
皮肤和巩膜黄疸的图片
巩膜黄疸
皮肤黄疸
全身黄疸
新生儿黄疸

溶血性黄疸
浅 黄


肝细胞性黄疸
金 黄


粪便颜色 变浅或正常
尿液颜色 深黄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
1.病因:
2.发生机制:
3.临床表现
(三)胆汁淤积性黄疸
1.病因
各种原因引起胆道阻塞
胆汁中的胆红素返流入血→血中CB↑
黄疸
正常胆囊
胆管和胆囊病
胆结


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
尿胆红素强阳性
胆汁淤积性黄疸发生机制
胆汁淤积性黄疸--临床表现
① 黄疸:黄疸重、皮肤颜色深黄或黄绿, 皮肤瘙痒、心动过缓
①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② 后天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 非结合胆红素( UCB)↑
超过了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泄能力
黄疸
正常红细胞及红细胞破损(溶血)
( UCB )
皮肤粘膜 黄疸
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
血( UCB ) 胆 红素明显增高
增多
UCB CB
不变
溶血性黄疸发生机制
溶血性黄疸:
① 黄疸:轻度黄疸,呈浅柠檬色,粪便颜色加深
2.该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有哪些?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临床表现
① 黄疸:皮肤、黏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皮肤瘙痒
② 粪便颜色:变浅或正常
③ 尿液颜色:深黄
④ 原发疾病表现: ⑤ UCB↑ CB ↑ ⑥ 尿胆红素定性阳性
乏力、食欲减退、厌油及腹胀、 恶心、呕吐、肝区不适或疼痛等 症状,重者可有出血倾向。
肝细胞性黄疸---临床表现
皮肤颜色 金黄色
② 尿色:深如浓茶 ③ 粪便颜色:变浅,呈白陶土色 ④ 原发疾病表现: ⑤ CB ↑ ⑥ 尿胆红素定性强阳性,
胆汁淤积性黄疸--临床表现
黄疸重 皮肤颜色 深黄或黄绿
粪便颜色浅 白陶土色
尿液颜色 深黄
病例分析
刘女士,40岁,因“乏力、纳差2周,皮肤、巩膜发黄1周”入 院。2周前常感到四肢无力,食欲下降,厌油,一周前家人发现其 皮肤黏膜黄染未加注意。近日来黄染较前加重,且皮肤瘙痒、尿色 加深。2天来有恶心、无呕吐、发热,无腹胀、腹痛、腹泻,体重 减轻1kg,精神状态欠佳,因皮肤瘙痒睡眠差。查体:皮肤、巩膜 金黄,有抓痕,余未见异常。 问题: 1.该患者引起皮肤、巩膜黄染的可能病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