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能量“通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能量“通货”
1 设计思想
《生物课程标准》认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倡导探究性学习,目的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节内容虽然知识难度不是很大,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课时的内容,但是又由于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从感性材料人手,层层设问,逐渐深化知识: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拓展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究能力。
2 教材和学情分析
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在细胞这一主题中,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突出了“活细胞”的特性,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
atp是生命直接能源物质。
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它既区别于被形容为“生命燃料”的糖类和储能物质脂肪,又为后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具体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了铺垫,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
必修1第二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已明确了主要能源物质、储
能物质、能源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作了铺垫,也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注意区分的几个概念:必修1第三章以及初中时学生也已经接触了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现象,这又为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3 教学策略
4 教学过程设计
4.1环节一:引入的设计
(1)课件显示:游戏规则
让学生体验该游戏蕴藏着的奇妙和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引导进人问题情景:该游戏中,手臂自动上举需不需要消耗能量?
(2)引导复习:通过问题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能源物质。
并通过问题:细胞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储存着大量稳定的化学能,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能直接利用它们吗?引出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并通过介绍实验材料,要求学生探究验证实验,
(3)实验设计探究:萤火虫的荧光粉发光实验
实验操作:a、用小刀将萤火虫的发光器割下,置入甲、乙两只试管中,分别各加入2m水:
现象:两只试管均有短时间的黄色荧光出现。
b、待黄色荧光消失后,在甲试管中加入2ml葡萄糖溶液,在乙
试管中加入2mlatp溶液。
现象:甲试管不发光,乙试管发光。
问题:此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衔接:atp既然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物质,我们大家现在在思考等活动都要消耗该物质,那么它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近距离来认识它。
4.2环节二:atp结构的教学设计
(1)教师呈现atp药物及说明,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atp
的结构,化学和物理性质等。
介绍atp为动力的纳米发动机等生活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新科技内容,寓教于乐、形成atp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让学生上黑板写一写atp的结构简式。
巩固知识。
(2)课件显示atp结构动画(教师讲解)
(3)向学生介绍腺苷、磷酸基,讲授atp的分子简式及断键方式。
让学生了解高能磷酸键。
师生共同归纳atp的名称、简式、物质性质、功能。
形成对atp 的理性认识。
衔接:大家知道atp这种物质的一些特征,但是它在活细胞中又是怎么样的呢?呈现资料2
4.3环节三: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情景创设:如果一个人不吃不喝。
大约至少能活3天,也就是我
们体内的自由水可以使人使用3天。
那么人体如果没有atp的合成,又能活多长的时间呢?(联系人体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据显示:氰化钾它就是阻止人体内新的atp合成的毒药,人中毒后在3~6分钟内就会死亡。
但一个成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为48kg,在紧张活动的情况下,atp的消耗可达0.5kg/min。
(通过师生互动,得出atp的特性就是:含量少,转化快。
这对于构成细胞内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tp和adp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呈现资料3:算一算。
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白atp 中的能量和葡萄糖中的比起来还很小,同时老师通过“通货”的比喻,将atp比作零用钱,它会随着花销而减少,因此要维持正常生活必须不断兑开大面值的钞票给予补充,强调有机物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可以被用来合成atp,这样就更能深刻理解“通货”这个比喻;并通过动画形式播放atp与adp相互转化,图文转化提问,加强理解记忆,培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由谁来提供呢?
(学生结合书上图片,开动脑筋,自己找出atp形成的途径,并理解:教师再作详细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强调此转化过程能量是不可逆,反应过程也是不可逆的。
衔接:我们拿着atp这种货币,到底能买点什么东西呢?换句话说,atp有哪些利用途径呢?
4.4环节四:atp的利用教学设计
通过说一说,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教师归纳atp利用的几种形式。
(1)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2)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细胞内消耗能源物质的顺序是:
糖类→脂肪→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细胞利用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而且糖类中的能量需要分解释放传递给atp,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才能供给各种生命活动利用,从而解决能量的“稳定储存”和“灵活利用”的矛盾。
(3)直接供给生命活动能量的能源物资是atp。
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物资。
atp是生物体内能量转换的“中转站”,它有利于能量的运输和协调供给,如线粒体呼吸释放能量合成的atp,可以转移到细胞膜用于主动运输和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从而解决“产能”和“用能”在空间上的矛盾。
结合课本图,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图进行补充和完善。
4.5环节五:总结设计
通过黑板的概念图对能源物质进行总结,强调atp和adp相互转变及其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细胞内既有吸能反应。
又有放能反应,吸能联系atp的水解。
放能联系atp的合成,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与放能中循环流通。
因此。
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它比喻成细胞内
流通的能量“通货”。
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写出:细胞的能量“通货”——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