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岛和世建筑欣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妹岛和世建筑欣赏
柔软的环
——卢米埃公园咖啡厅(Lumiere Park)
这是在阿尔梅勒(Almere)市附近,面对人工湖的一个公园中制作的咖啡厅提案,方案的主人是咖啡厅和两名艺术家和他们的工作室,妹岛和西泽来了一个绝妙无比的设计,简洁的就像日本禅宗画家仙崖的水墨简笔画,既在一个若大的白色柔软的环降落在公园中。

这是咖啡厅空间的设计非常空旷和奢侈,坐在这个全通透的空间里,可以任意东张西望,如果回到平面图去看一下,实际设计手法只是画了两个不同弧度和大小的环叠在一起,就是这么简单。

精致――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妹岛和世的建筑,简约,冷静,精致,暧昧,空间感觉有点象她的老师伊东丰雄。

她是继伊东之后对日本新一代建筑师产生深远影响的另一位设计师。

她的极简风格,她的磨砂玻璃和女性化的意境使日本传统的现代传释又多了一个版本。

妹岛的成名作是一家制药厂的女子宿舍,这个作品使她在四十多岁时获得了新人奖。

但真正使她跻身日本一流建筑师的是一个大学的多媒体中心,她和她的合伙人西泽立卫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的作品奖。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两位建筑师组成的工作室叫做SANAA。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SANAA呈现出一种新的的建筑风格。

除了对结构和设计的关注,他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周围生活群落、环境和客户的个人需要:细致的研究、直觉的感受构成了SANAA的建筑设计。

而这两个方面似乎正是女性设计师经常关注的领域。

例如,他们设计的私人住宅就摆脱了传统的惯有模式。

更准确的说,他们“打开”了建筑的设计程序,为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提供实际的、灵活多变的设计。

妹岛经常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观感中解放出来。

她的外墙纯净但是材质丰富,有点象女性的肌肤,有弹性,甚至有些性感。

在外墙上她经常使用铝板,打孔的不锈钢板和玻璃。

特别是对玻璃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她经常采用透明的,磨砂的,尤其是贴膜玻璃,使人观看外面景物有种陌生,虚幻和变形的意味,有一种
预言又止的暧昧在里面,充满了日式的精致与淡淡的惆怅。

就象是川端康成的小说“那种寂静的美似乎把时间都凝固了”。

但是其实她对空间的关注远大于建筑造型,这是其建筑显得异常纯粹,朴实的原因所在。

她的建筑是非常冷静,节制的,但又充满了感性。

很容易让人想起小津安二郎的片子,其电影形式是在激发感情的同时,节制感情,节制到几乎不露感情。

听说他有一次怒斥过一名太过火的演员:“高兴就又跑又跳,悲伤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动物园猴子干的事。

笑在脸上,哭在心里。

说出心里相反的言语,做出心里相反的脸色,这才叫人哪。

”在平静朴实的外表下隐藏着百转千回的心思,这正是妹岛的建筑给人的印象。

妹岛在她的建筑作品中,把这种女性的意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建筑之轻——House in a Plum Grove(李树林中的房子)
建筑发展至今日,一个最薄的建筑出现了。

可能随手勾画的单线条草图就会成为建筑的最终制图,制图(drawing)已无法表达效果,或者只是图解就已经表述完全。

我们注意一下其平立面图的状态,在制图的尺度之内,一切只需单线条就能解决问题,在此,制图(drawing)已基本等于图解(diagram)。

好象艾森曼曾论述过建筑设计方法在当代从drawing向diagram 的转变,除了库哈斯“利用"式的diagram(+program),Plum Grove Nest是否也可理解为另一种指向“终极“的极少的图解?
这个建筑似乎有非一般的一种尝试,建筑的外墙做到只有5mm那么薄却达到一般住宅的保温要求,这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钢筋水泥的建筑还能撑多久。

领域的非存在感,妹岛认为人数和房间数的对应关系需要调整对待。

她心目中理想的空间模式是:同在屋檐下,除了各自的房间,还有许多可以停滞的地方,可聚可散,可近可远。

所以,就产生了诸如只有长桌的空间,只有床的房间,还有我们叫做小房间,还有娱乐室等,拥有很多小房间的平面布局就这样产生了。

在看房子模型的时候,业主还在上小学的女儿说:“如果这里按个窗子的话,我和弟弟就可以从窗口对话了,那该多好啊”她的话给妹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结果是,薄薄的墙上有好多地方打开了四角窗,窗子的存在更加强调了墙体的轻薄,更加感受到轻薄的存在感,从有玻璃,无玻璃的窗洞,看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
看到一层一层的空间,视线感受在展开,延伸。

该方案的特点:
1:墙体的超薄。

2:只有房间而没有交通空间,厨房也是通道,厅内开满了门。

3:由于房间平面的不同和好几个两层通高的房间,空间形态变得不同寻常,超高,超长,超薄(瘦)。

4:内窗系统使内部各房间的关系近乎彻底改变了,如3楼的卫生间对2层的书房开窗,2层的卧室对3层的静思室(meditation room)开窗,女孩卧室对男孩卧室开窗。

5:各个房间的门开的不同寻常,有好多门只有门洞,没有门扇,并且洞口离楼地面还有一段高度。

6:不再按层进行功能分区,每层都有可以睡觉的地方。

7:通常的房间的功能对应被打破:大厅只有一层高,而餐厅却有两层高,狭长的男孩卧室有两层高,Library 更是又高又大。

8:出现了一个房间两个门或三个门。

在这里我想解说一下“流动”跟“透明”的关系,流动性分为:1不流动2空间的流动(彻底的流动)3视线流动4半流动(可以移动或开启的实体,比如门),透明性分为:a不透明b半透明c透明(在视线上是透明的,比如窗户)d全透明(空间之间没有任何障碍)在这里1,2,3,4或a,b,c,d之间并列的关系。

将透明和流动分为两组找对应关系,你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充分和必要关系很有意思。

图解的一个基本预设的前提主体和客体的分离。

有一个很明确的客体呈现,一个分析的对象。

这个理论上预设的距离否定了主客体之间成为一个单纯的和谐体的可能性,否定了海德格尔的黑森林住宅的现象学模型。

(海德格尔在“建居思”一文里举了一个黑森林里的住宅的例子,通过这个德国传统的民居形式,海德格尔论述了建造/栖居/思考的一致性:建造就是要栖居――诗意的存在。

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一致性是建立在对主客体分离的否定上。

现象学否定有主客体的分离。

)由于这个分离,建造和建造物不再有体现建造者存在着的这个世界义务。

简单地说,这个分离引发了建造的存在意义上的冷漠和孤立,这也是图解性的一个内含的意义。

图解性是图解这个操作的衍生物,但一旦在理论中产生,图解性也获得了它相对于图解的独立性。

(像透明性和透明的关系一样。

)由于图解的方式和图解的对象的多样性,图解性也随之变幻。

这栋房子的图解性(diagram)是相对于建筑的建构性而获得的一个意向,建筑材料的虚化,表面化,整体非承重感,建筑各部分构件的的消解,与基地的脱离。

这种图解性是一种外来力量控制的图解,而不是基于原生和乡土力量的图解。

归属感和承重感的取消,随之而来的是空间的轻盈和只有分割。

这是空间的图解,而不是结构材料和和实体性的图解。

保温
钢板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外墙为反射性涂料,墙体的保温层不超过30mm,外墙的整体厚度在50mm以内,几个在屋顶的空调装置,
通风良好,达到了居住的保温隔热要求。

跌落的盒——美国纽约的新美术馆New Museum
美国纽约的新美术馆New Museum 在12 月1日正式开馆。

这个新的建筑是由两位东京的日本建筑师所设计的。

新美术馆在纽约已有30年的历史,开始由Marcia Tucker创办,在30年里,曾搬过几次家。

1999年,新任馆长Lisa Phillips 接管这间已经开始下滑的美术馆,并为其注入了很多新的动力。

这次的新馆开幕,在纽约声势浩大,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新馆是否能转变纽约沉闷的美术馆体系及气氛。

新的博物館座落在交通繁忙的紐約Bowery Street,面積有60000平方公尺大,是最近的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展覽空間的兩倍之大。

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這次的設計希望能讓內部的空間穿透到外部。

在仔細的考慮到讓所有的作品和展覽活動都能在新的博物館舉行,因此採用簡潔、從裡到外完全沒有任何柱子的Full floor設計,這樣開放式的空間設計讓策展人能更自由靈活的運用空間展示。

大樓採用新的結構方式建造,龐大不規則的矩形盒子造型,就像是小孩在堆積木一般。

新大樓和附近的老舊建築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比,最後,7 層的大樓將被鋁製網絲所包圍,鋁網經過光線照射而產生的折射,讓整棟大樓像是不停微微閃爍發亮一樣。

整棟大樓預計花費5000萬美元,裡面包含有媒體中心、書店,講
堂,教室,咖啡館….等等,大樓預計在2007年12月1日正式開幕,與博物館的30週年紀念日同一天,開幕當天將有特別的30個小時免費入場和演講活動,名為Unmonumental,邀請來自全世界共30位藝術家共同展出。

唯一的遺憾是,博物館的創始人Marcia Tucker將無法出席這隆重的開幕典禮。

長期病危後,Marcia Tucker 於去年過逝,享年66歲。

為了紀念這位在紐約當代藝術的重要靈魂人物,在一樓的展覽大廳將命名為Marcia Tucker廳以表對他的懷念與敬重。

白色纯美——Dior东京表参道店
·建筑│Dior东京表参道店Dior Omotesando
·国家│日本·东京
·落成│2001年3月-2003年12月
·建筑设计公司│SanaA 建筑事务所/ Kazuyo Sejima & Ryue NishiZawa
·室内设计公司│CHRistian Dior Couture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Architecture & Associes
·建筑设计师│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Kazuyo Sejima & Ryue NishiZawa室内
2003年12月9日,法国著名时装公司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公司在日本建造了第一家分店,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

建筑设计者是通过设计大赛选拔出来的SanaA建筑事务所的妹岛和世、西泽立卫两位(Kazuyo Sejima与Ryue NishiZawa),再加上分别由John Galliano、Hedi Slimane与Victoire de Castellane所设计的男女时装与高级珠宝,再加上化妆品等,在这间旗舰店中皆能一览无遗。

另外,位于B1、炙手可热的Dior Homme,内部以黑白两色的极简空间,结合光面金属、镜子与黑色石头地板,承袭Hedi Slimane一贯风格,更是时尚人士必定造访之地。

“最初并未提出镶嵌玻璃以外的外装设计方案”,西泽说。

从大赛方案开始,直到现在的外观设计确定之前,采用了多种设计方案。

“必须要有迪奥风格”——按照开发商的这一要求,设计者们提
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

最终确定下来的是双层设计方案,在高透明层压玻璃(Laminated Glass)内侧,装上裙褶一样的丙烯板。

妹岛解释说,“迪奥的产品资料中有非常漂亮的带褶女装照片,由此就联想到了像布一样柔软的设计”。

为了将丙烯板弯曲成希望的裙褶形状,设计师进行了反复摸索试验。

在生产水族馆水槽的工厂里,与生产厂家和工程承包公司一起进行了多次加工试验。

为了让迪奥总部验收,还将加工出来的实际使用尺寸的丙烯板空运到了法国。

另一个课题是既要做成裙褶状,又能够让人透过丙烯板看到店内的情况。

与灯光顾问和生产厂家探讨后最终确定的方法是:先在丙烯板上印刷上条
纹,然后在玻璃和丙烯板之间装上光纤照明设备进行打光。

为了清晰地体现裙褶形状,对每个照明设备的角度的角度都下功夫进行了调整。

SanaA设计理念:
此大楼项目要求有从地下层贯穿至第三层的零售空间及一个位于第四层的多功能厅,而迪奥将自行担纲大楼的内部设计。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决定不采用遮掩内部空间的不透明外层,改而探索如何在保持建筑形象整体一致性的同时自然地展示建筑的内部空间。

此大楼项目要求有从地下层贯穿至第三层的零售空间及一个位于第四层的多功能厅,而迪奥将自行担纲大楼的内部设计。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决定不采用遮掩内部空间的不透明外层,改而探索如何在保持建筑形象整体一致性的同时自然地展示建筑的内部空间。

大楼所在位置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就是,这里常规的最高楼层高度相对于所允许的最大楼层面积而言是比较高了,两者比例为5:1。

我们利用区规划局规定的楼层最高可达30m的优势,在既定的楼层面积内创造尽可能大的体量。

然后我们把这一体量用楼板和天花板水平分割,创造出最高、最低和中等的室内净高;再将具有诸如零售和机械功能的楼层堆叠,如此的楼层组合在减少室内密度的同时还给人比实际多了4层的错觉。

建筑外观由一块平坦而明净的特规玻璃制成,给人以透明、洁净的感觉。

玻璃后面则是半透明、弯曲的丙烯酸屏幕,向外渗透出迪奥设计的优雅气质。

我们试图用外立面勾勒出迪奥的形象,同时探索一般商场的大楼整体和楼层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