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ppt新.

合集下载

(精品)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第四讲-葛兰西

(精品)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第四讲-葛兰西
❖ 阵地战的首要任务就是夺回文化领导权 ❖ 重建一种无产阶级的新的“整体文化”
一个小结:
葛兰西最重要的是“领导权”理论,领导权理论 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 1、统治权和领导权, 2、市民社会和国家 3、知识分子阶层
在当代,大众传媒成为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 工具和场所之一。大众传媒在法兰克福学派的论 述中,就是国家用来维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 级意志的工具,甚至它本身就是意识形态,直接 履行着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职能,维护着国家统 治的合法性
第一、唯心主义的抽象发展的“主体”与机械唯物 主义的纯粹的“客体”的哲学后果:自由意志和 铁的必然性
第二、唯心主义的抽象发展的“主体”与机械唯物 主义的纯粹的“客体”的政治后果:自由和契约 vs专制和独裁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是历史主体和客体的辩 证统一问题。例如我国建国以来60年的发展历 程。
1、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葛兰西认为:

历史是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史,是人
类的实践史

历史发展的动力不是社会思想,而是物
质的生产力
1、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第二、批判机械唯物论 主要体现在对“物质”概念的批判上
“我们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物质如何社会地、 历史地为生产组织起来,自然科学应该相应地看作本质 上是历史范畴,一种人类关系”
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 它是一系列的观念,统治集团通过它们维持自己的领导
权。使下层阶级赞同他们的统治。 总而言之,领导权是一种统治策略
4、文化领导权(Hegemony)
(3)、阵地战和运动战 ❖ 基于文化领导权的思想,葛兰西提出了著名的
西方革命的新策略一一阵地战
(利用罢工等形式,直接对准国家政权的斗争形 式,是一种“运动战” ;对资产阶级政权的意识 形态支柱进行长期文化上的进攻,这种攻击称为 “阵地战”

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第二讲-卢卡奇

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第二讲-卢卡奇

四、《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意义
1
2 开拓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的基 本问题领域: 物化、实践、 总体性等
把哲学结合进 马克思主义。 强调马克思主 义的哲学方面
物化的定义:所谓物化指的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 济条件下,商品拜物教所表现出来的物的关系取 代和支配人的关系,即人的活动的结果变成某种 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某种统治人和支 配人的力量。 卢卡奇认为,当代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在商品结构 中找到它的内在根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拜物 教本质导致了物化现象的产生。
3、意识领域的物化 意识的物化表现为一个自觉完成的过程:既 然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普遍的、必然的现 象,这一现象也必然在人们的观念中反映出来, 这就是卢卡奇说的“物化意识”或“物化思想”。 物化的现实只有作为人们意识中的既定“事 实”,成为人们不再追问究竟是什么和为什么的 既定“事实”以后,才能心安理得地按照自己的 心愿,把物化的真正现实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 比如:超女现象与娱乐工业;中医遭遇的分 析的西方医学的“标准化霸权”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卢卡奇特别强调总体性与人 的主体性的本质关联,强调总体性所具有的主客 体统一的本质规定性。 他明确指出:“总体范畴,不仅制约着认识的客 体,而且也制约着主体。……只有论断的主体本 身是一个总体,才谈得上客体的总体性;而且主 体如果想理解自身,它就必须把客体当做一个总 体。” 他还指出:“马克思绝不谈论一般的人,抽象的 绝对化了的人:他总是把人看作为社会这个具体 整体中的一个分子。”
(2)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卢卡奇在分析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时,提出了著 名的“物化”(Verdinglichung, reification) 思想。可以说,他是在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主义 社会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经过普遍 化的、扩展了的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伸张自由的使 • 命”,确是出于美向“世 界每个角落”推行其制度 的理想和信念。而且,如 同历史上所有企图以暴力 和阴谋手段消灭其他宗教 文化的极端教义派一样, 也堪称一种“宗教极端”。 [全文] 笃信的美国人:美国 是当世宗教氛围最浓厚的 国家之一
利奥· 施特劳斯:政治思想 方面 一个好的制度有权利 乃至义务去反对坏的制度, 即使要动用武力,“为了 使西方民主政体处在安全 之中,应当使全球都实现 民主。” 阿伯特· 沃尔特泰尔:军事 思想方面 要准备打有限战争, 必要时使用战术核武器和 能够攻击敌方军事设施的 高精度的“智能武器”。
克里斯托
• • • 新的马克思主义者、托派分子、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者 很大程度上,克里斯托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美国成功故事。他1920年出生在纽 约布鲁克林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喜欢看书和与工人阶级为伍,30年代就读纽约城 市大学。 大萧条期间,克里斯托“看见周围的人都是失业汉,他们希望工作,但找不到工作”, 他写道,“这种情况下,由政府当局计划经济的想法似乎符合常理,而非意识形态。” 他成为一名“托派分子”,并在一次会议上结识历史学家格特鲁德· 海默尔法布,两人 随后结婚。在二战时期,他加入军队。战争结束后,他与左派决裂。 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的政治动荡使克里斯托放弃了自由主义。1970年,他与尼克松在 白宫共进晚餐,并申请加入共和党。随后,克里斯托将新保守主义的各种流派凝结成 一种坚固的意识形态,在里根和老布什时期帮助重新塑造了共和党。 而克里斯托的思想也变成了他的“家族产业”。他的儿子威廉· 克里斯托于1994年创办 了《标准周刊》,这个期刊很快就成为了新保守主义的重要理论园地,威廉· 克里斯托 本人也成为了新保守派的新领军人物。 外界称,是克里斯托将新的理念带给了新保守主义,而他本人也说,“自我记事起, 我都是很新潮的。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者,新的托派分子,新的自由主义者,新的保 守主义者。我将最终变成一种新的事物,仅仅是新的,那就够了。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ppt课件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ppt课件

第三章 形式的转移
• 随着欧洲马克思主义越来越不把经济或政治结构 作为其理论上关注的中心问题,它的整个重心从 根本上转向了哲学。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那一代马克思主义知识分 子,从来没有被结合进中欧或东欧的大学体制中 去,他们都在党校或工人义务学校任教。列宁曾 在龙寿姆党校向布尔什维克工人讲过学。
• 在人和自然之间并不存在最初的统一;相反,匮 乏这一绝对事实决定了自然一开始便是“人的否 定”,反过来又决定了历史是一种反自然。反对匮 乏的斗争产生了劳动分工,并由此产生阶级间的 斗争,因此人的自身变成了人的否定。
• 总结一下使西方马克思主义自成一体的那些特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 义先进地区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产物,它是在社 会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实践之间愈益分离的情况 下发展起来的。原先因帝国主义孤立苏联而造成 的这两者之间的鸿沟,由于苏联和斯大林领导下 的共产国际的官僚主义化而从制度上扩大并固定 下来。
• 安德森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本身之中有一种 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使这种转移发生得如此普 遍和如此剧烈。
• 马克思早期著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只是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期里,才在当代马克思主义 范围内感受到的。
改变原因
• 这种改变方向的历史原因,并不是简单地在于西 方群众革命实践的缺陷。而是在于先进的资本主 义国家堵塞了社会主义的任何进展,这在某些根 本方面决定了这些社会内部的整个文化结构。
• 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哲学家使用的语言是空前 复杂而难懂的,实际上他们全都极度闭塞,对邻 国的理论文化一无所知。
• 最后,马克思把历史变革的原因归结于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涉及结构的主体) 和控制社会形态和历史进程而互相竞争、 互相倾轧的主体力量。

[实用参考]国外马克思主义.ppt

[实用参考]国外马克思主义.ppt
国外马克思主义
导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由来和发 展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和发展的社 会历史背景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热点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热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2.重视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 3.重视对物化或异化问题的研究 4.重视对历史辩证法的研究 5.重视对意识形态的研究 6.重视对实践问题的研究
(二)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
1.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的必然的现象。
卢卡奇在分析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时,提出了著名的“物化” (Verdinglichung, reification)思想。可以说,他是在马克思所分析 的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经过普遍化的、扩展 了的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
第一节 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
卢卡奇的生平
卢卡奇一生思想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 段:
(一)前马克思主义的阶段(1885——1918) (二)救世主式的、“左”的马克思主义的阶段
(1919——1929) (三)斯大林主义阶段(1930——1945) (四)批评的、更新的马克思主义时期(1945——
(五)革命实践:社会现实的改变者
1.实践主要指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2.实践和理论统一在历史进程中的转变中。 3.实践是总体的转变者。
第二节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一、柯尔施的生平
柯尔施一生的经历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求学、反战与最初的政治活动时期(1886—1919) (二)参加德国共产党时期(1920—1926) (三)退出政治生涯和迁居他国时期(1926—1961)

导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PPT

导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PPT

四重“劳动异化”理论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
个体手工业
协作、分工、机器大工业
•劳动者与劳动过程相异化
自由自觉的劳动
被规训、片面化、不堪忍受
•人与其类本质相异化
自由自觉的本质
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
•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人个人的关系
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关系
马克思的思想正是诞生于 对这一“异化”世界的根源的追问
为什么工人创造了这个世界所有的财富, 却最为贫穷,为什么工人通过自身的劳动将自 己的价值赋予对象产品,却过着非人的生活? 马克思认为,这一“异化”的根源在于生产资 料的私有制。于是他这一生,都致力于破除私 有制之“永恒存在”的迷信,寻找人类解放的 可能路径。
马克思是谁?
Karl Heinrich Marx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马克思理论的思想背景
格奥尔格·威廉·弗 路德维希·安德 里德里希·黑格尔 列斯·费尔巴哈
(1770年8月27日-1831 年11月14日)
大卫·李嘉图
(1804年7月28日-18 (1772.04.18-1823.09. 11) 72年9月13日)
Hale Waihona Puke 1848:新的革命即将到来
马克思生平的理论时代与地图
马克思从德国流亡到法国,从法国流亡到英国。其 理论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在理解马克思的 理论时,不能忽视其诞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语境。 德国:四分五裂;封建势力保守;资本主义刚刚起步; 落后于英法;但思想理论超越其时代。 “时序错误” 法国:小农经济;1848年革命
导论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是谁?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PPT

现当代西方思潮(概述)-PPT
哲学形态的相对主义哲学代表有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 (逻辑经 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德里达(解构主义)、罗蒂(新实用主义)、 利奥塔(后现代主义)
7
2、社会思潮的发展阶段
社会思潮从产生到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启蒙阶段、兴起阶段、全盛阶段、衰 落阶段。
启蒙阶段:各种思想观点初学术理论相互竞争比较,逐步地位人们接受其中能 够反映阶层心声的观点和主张。思潮的理论体系在群体和社会成员中初步传播开采, 并为其成员所知觉、所认知。
兴起阶段:新的社会思潮的具体信息和情报逐步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更多的人 所察觉、接触、了解和确认。人们对其态度由观望走向评价,并参照一定标准与价值 观对其进行选择和追随,其认可和认同程度不断提高。
(4)否定传统道德价值体系;宣传意志自由、选择自由,自己做自己的 上帝(尼采)
18
(二)相对主义倾向
20世纪以后,占主导地位的绝对主义(传统的理性主义哲学表现 为绝对主义)开始让位给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思潮目前正深层次地影响 着西方社会思潮的各个流派,逐渐地改变着并创造着西方人的一代新观 念。
绝对主义的科学传统主要以牛顿为代表,相对主义最先冲击的是 科学上的绝对主义,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 量子力学;绝对主义的哲学根源以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为代表。
13
(1)唯意志主义:以“重估一切价值,打倒偶像”为出发点,以高扬意志,贬抑理性为内容。(叔本华、 尼采为代表人物) (2)存在主义:以“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为主要内容。(海德格尔、萨特) (3)科学哲学流派:以科学本身作为哲学的反思对象,以“证伪理论”、“范式理论”、“科学研究纲 领”为主要内容。(波普、库恩、拉卡托斯) (4)精神分析学说:以具体个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以“利比多”、“无意识”和人格结构理论(自我、 本我、超我)为主要内容。(弗洛伊德) (5)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早年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力图用黑格尔改造马克思。 (6)西方人权理论:以人权思想在西方的历史演变和当代的最新发展为研究对象。 (7)凯恩斯主义:以强调政府调节经济,超前消费和膨胀性金融政策为内容。 (8)新经济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经济私有化、鼓吹自由市场经济。 (9)未来主义:以当代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探讨全球问题以及社会发展阶段,预测人类未来为内容。 (10)新功利主义: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利益,如何追求幸福和快乐。 (11)后现代主义:以崇尚多元,相对主义,不确定性为方法,强调否定、摧毁、解构一切。 (12)文艺心理学说:以心理分析方式从事文艺创作,文艺批判和研究的思潮。 (13)市场社会主义:西方大约一个多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思 想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PPT课件

西方马克思主义PPT课件
10
第一章
第一节 卢卡奇
思想发展的历程
1、前马克思主义时期(1885—1918年)
简而言之,这个阶段是卢卡奇从文艺美学的研究走向 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1910年,《现代戏剧发展史》;
1910年,完成《心灵与形式》,1911年德文版出版;
1916年,完成《小说理论》的写作;
1918年11月下旬,匈牙利共产党成立,卢卡奇在12月就加 入了匈牙利共产党。从此以后,共产主义信仰成为了他必 生的追求。
3、1976年,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 义》中进一步扩大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这 一概念的所指范围。
2
导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
和发展的社会人文环境
1、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引起了人们对革命的主观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理 论本身的反思;
2、1932年,德文版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正式发表,带来了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潮;
三部分中,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的是后者,而且他们还从哲学的角度 来理解和阐释前两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不再认为它是概括、 总结了自然社会和精神领域的最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而是明确地提 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而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是因为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在于它的一个个理论上的总结,或是完 备的理论体系,而在于其辩证法。
3、20-30年代,法西斯主义的兴盛迫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去追问法西 斯主义的根源,促成了弗罗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渗透;
4、50年代,苏共二十大召开,引起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新解释的潮流; 5、现代科技的发展引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启蒙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反思; 6、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长足发展,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门提出了关于发
问题:卢卡奇为何会从对文艺理论的研究走向哲学, 并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 知道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 义的继承人”,“不能没有马克恩,没有马克思,没有对村 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名将来:无论如 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 种”。 德里达
1、 “十月革命”胜利后,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等国依然按
3、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中期对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 理根源的分析 : 4、对20世纪50至60年代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 5、对20世纪60至70年代西欧、北美“造反运动”的指导 6、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现代科技革命的社会效应的研究 的批判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
1923 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 思主义和哲学》同时问世,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 潮正式诞生。稍后,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在法西斯的监狱里 写作了《狱中札记》。这些著作都对革命的失败做了深刻的反 思,并从理论上批判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和庸俗命形势尚 不成熟,或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织工作的不完善,是上述 各个国家的革命最终失败的根源。但是,卢卡奇和葛兰西等人 却分别阐发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观
要想对这一思潮有一个宏观的、总体的把握,就需要对其产 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和基 本思想特征等等,作出扼要的叙述。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征
历史背景
照俄国革命的做法发动了革命。但是,这些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来看本应 取得胜利的革命却接二连三地遭到了失败。这一问题,触使当时的革命领导 和理论家展开深入思考。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早期著 作在1932年正式出版,进一步激发人们对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展开深入研 究,也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他的 人道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至此, “两个马克思”和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差异开始为西马所坚持。

西方马克思主义(课件)

西方马克思主义(课件)

意识形态批判
强调意识形态在维护资本主义统治中的作用, 主张揭露和批判意识形态的虚伪性。
社会批判
关注社会不公和压迫现象,呼吁进行社会变革。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结构主义方法
运用结构主义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强调社会结构 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阶级斗争
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主张通过阶级 斗争推动社会进步。
03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CHAPTER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存在先于本质
认为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必须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 己。
自由与责任
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反对理性主义
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无法完全解释人的存在和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
批判理论
提出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的批 判。
• 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当代资 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科技革命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 ,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社会分化与不平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面临 着社会分化与不平等加剧的挑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教育差距等问题日益 严重,导致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现象日益突出。
两者都强调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但黑格尔辩证法将矛盾视为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而马 克思主义辩证法则将矛盾视为客观存在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0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
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02
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第十三章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十三章西方马克思主义

卢卡契的现实主义文论
①现实主义是伟大的,是任何真正的伟大的作品 的基础;②现实主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与现 实的总体性密切相关;③伟大现实主义出自作家 的真诚和正直。他以巴尔扎克克服自己的阶级偏 见的“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为例指出,“对自 己的主观世界图景的这种无情态度,是一切伟大 现实主义作家的优质标志”; “资产阶级艺术的 死亡舞蹈”。
④伟大现实主义的主要范畴是典型;⑤伟 大现实主义的另一个标志是人民性。因此, 他赞扬高尔基是俄国人民的儿子,罗曼· 罗 兰是法国人民的儿子,托马斯· 曼是德国人 民的儿子; ⑥卢卡契坚持现实主义,反对 表现主义和现代主义,宣布现代主义为
2、葛兰西:意大利革命家、思想家、哲学家葛兰 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早期重要代表人物。 ①他提出了“阵地战”思想,认为面对西方资产 阶级的强大,西方无产阶级仅仅夺取政权是不够 的,还需要攻占市民社会的一切阵地; ②“文化 霸权”思想,他反对简单的“经济决定论”,要 求在意大利文学界提倡“回到桑克蒂斯”,也就 是团结 知识分子和一切文化人士,形成文化 的霸权控制”。
(二)繁盛期西马文论法兰克福学派
本雅明 1、宏大叙事:①犹太教的弥赛亚传统;②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目的论的历史观; ③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
2、“寓言”与文学实践:
其一,碎片化;其二,废墟状态 ;
其一,碎片化:
“现代性”:“在于从流行的东西中提取它 可能包含着的在历史中富有诗意的东西, 从过渡中抽出永恒”,“现代性就是过渡、 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就 是永恒和不变”。 和谐与震惊,永恒与变异;//抽象美、艺术美 与精神美;时尚和美世俗美
“从一种由来已久的永恒性美学转变到一种 瞬时性与内在性的美学,前者是基于对不 变的,超验的美、精神的美的理想的信念, 波德莱尔认为这是“巨大的懒惰”后者的 核心价值是变化和新奇。”现代性否定论 者福柯的逻辑回答:“现代性无本质”, 如果要说有的话,现代性的本质应当是一 种批判的意识、思考的态度和独立的人文 立场。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课件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课件

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过度解读与评价
解读过度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解读往往过于强调其反叛和颠覆性,忽视了其 中的创新和实验性。
评价过高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评价过高,将其视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彻底颠 覆和超越,忽视了其中的问题和缺陷。
PART 05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未 来发展
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
哲学与社会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可以与哲学和社会学进行交叉研 究,探讨文学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的关系。
文化研究
结合文化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文 化意义和价值观念。
心理学与文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作家的创作动机和作品人物的心 理活动,揭示文学作品的深层心理结构。
对全球化时代的适应与调整
定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强 调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结合,并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和修正。
特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强调意识形态、文化和心理层面 的分析,同时也关注工人阶级和其他社会群体的主体性和解放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文学作品来揭示社会的深层结构和动态。
促进跨学科研究
03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促进了文学、文化和社会学之间的跨学科
研究,推动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PART 04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局 限性
过于强调阶级意识与政治立场
阶级意识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过于强调阶级意识,认为文学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忽视了文学的其他价值和功能。
1 2 3
20世纪初欧洲社会政治背景 一战后欧洲社会动荡不安,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 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观
• 要想对这一思潮有一个宏观的、总体的把 握,就需要对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流派和基本思想 特征等等,作出扼要的叙述。 •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 •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革命胜利后,尽管 列宁和卢森堡所强调的西欧明显不同于俄国,但 由于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社会危机形式正处于俄国 革命获得胜利的鼓舞下,故德国、奥地利、匈牙 利、意大利等国依然按照俄国革命的做法发动了 革命。但是,这些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来看本 应取得胜利的革命却接二连三地遭到了失败。其 中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触使当时 的革命领导和理论家展开深入思考。正是在此背 景下,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报告人:舒远招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外国哲学研究 所
内容提要
• 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迄今为止,它已 逐渐发展成一个含有20多个支派、包括80多位著名学者或 理论家在内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的宏大思潮。 • 今天的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首先,我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做一种概观,讲讲西方马克 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它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主要流派,还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的思想特 点; • 接着,我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当中挑选几位我个人最感 兴趣、也比较熟悉的代表人物,对他们的思想做扼要的介 绍,以便加深同学们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 最后,我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作出扼要的评价。
柯尔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观点
•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柯尔施 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强调了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为基 本原则的总体性特征。
卢卡奇和葛兰西的哲学思想
• 卢卡奇也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方 法论意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归结为主 体 — 客体相互作用的历史辩证法,即革命 的辩证法,并且同样肯定了总体性原则的 极端重要性。 • 葛兰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实践哲学, 突出了人作为历史主体的实践能动性,对 机械唯物主义和宿命论作出了严厉批判。
葛兰西的主要观点
• 葛兰西则从分析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来修正传统无产阶 级的革命观,认为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主要差异体现于市民 社会地位的不同:东方社会未形成独立的市民社会,整个 上层建筑由政治领域构成,国家就是一切,其本质是暴力 加强权;而西方社会的上层建筑由国家政治社会和作为意 识形态—文化活动领域的市民社会两部分所构成。这样, 在西方社会,资产阶级不仅拥有政治上的领导权,而且取 得了文化霸权或意识形态领导权。他由此提出:东西方社 会结构的不同,决定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所经历的命运不 同。在俄国等东方社会,由于没有独立的市民社会,国家 就是一切,因此,当出现经济和政治危机时,只要用暴力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革命就会成功。但在西方社会,当出 现经济和政治危机时,无产阶级只用暴力夺取政权并不能 保证革命成功,因为市民社会还强有力地支撑着资本主义 社会和国家。因此,在西方社会,革命的首要任务不是政 治革命,而是同资产阶级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或文化霸权 的文化革命。
“西方马克思主义”术语的提出
•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 术语最早就出现在柯尔施这部《马克思主 义和哲学》 1930 年再版时的一份增补的材 料中,而且是在“马克思主义内部”同俄 国“布尔什维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 论家”进行“哲学讨论”的意义上使用的。 柯尔施把他自己、卢卡奇和德国匈牙利共 产党内其他一些理论家都算作西方马克思 主义者。
上述三部著作对西方思想的冲击
• 在上述三部著作问世之后,围绕这些著作出现了 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柯尔施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出版之后不久,被列宁 逝世之后的前苏联某些领导人(推行“布尔什维 克化”)训斥为“理论上的修正主义”,受到严 厉批判,并且被撤消《国际》杂志编辑职务,直 至被开除出党。1930年,他写出《关于“马克思 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文,同“以考茨基 的旧马克思主义正统派和新的俄国‘列宁主义’ 正统派之间的联盟”展开争论,较多地明确论及 自己同列宁在某些理论问题上的分歧。当然,他 同列宁的思想并不完全对立,而只是在一些具体 问题上的观点有所分歧而已。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 1923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柯尔施 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同时问世,标志着西方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正式诞生。稍后,意大 利共产党人葛兰西在法西斯的监狱里写作了《狱 中札记》。这些著作都对革命的失败做了深刻的 反思,并从理论上批判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和 庸俗唯物主义。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 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革命形势尚不成熟,或者无产 阶级革命运动的组织工作的不完善,是上述各个 国家的革命最终失败的根源。但是,卢卡奇和葛 兰西等人却分别阐发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卢卡奇的主要观点
•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物 化现象,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物的关系。这种物 化现象无所不在,不断加深,使得物化结构内化 到了人的意识之中,形成了认同资本主义现状的 物化意识。这种物化现实和物化意识,最终使社 会现实和社会进程支离破碎,丧失了历史总体性, 这是影响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因素。他的结论是: 要扬弃物化,就要依赖于历史总体性的生成,而 历史总体性的生成又依赖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的觉醒。于是,他就把意识革命提到了无产阶级 革命的核心地位,对传统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做了 很大的修正。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总体特征
• 总的来说,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 主义总体理论中的特殊地位,突出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性质和意义,并且把理 论和实践、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总体性原 则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 高扬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能动性和革 命性,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共同的 思想观点,这些观点与列宁尤其是前苏联 领导人的观点有很大的差异,也使得他们 的著作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