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南农342考研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
一、名词解释
1.管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景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3.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
4.农村社区: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共同体。
5.城乡一体化:指城乡之间遵循自身发展规律,通过资源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组合、合理配置,最后实现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一体化的全方位的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简答题
简述我国农村推广体系的贡献和特点
贡献:
特点:1、由政府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以政府兴办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组织、协调、实施各项推广工作;
2、农业推广与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归入政府不同部门,各自独立,
通过政府组织“三农”协作,共同开展农业开发、集团承包,分工承担重点推广项目、农业攻关项目等科教兴农活动,对推广做出各自的贡献;
3、专业推广机构按农业、畜牧、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分别组成,自成体系;
4、推广机构的职能以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和教育引导为主,通过运用各种推广手段,维护国家计划,并提高农民经济效益;
5、全国农业推广网络以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分别作为推广网络结构的中枢和骨干;
6、推广队伍由专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组成,实行专群结合、分工合作的办法。
三、论述题
请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当前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原因: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比重过大,供给过剩,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持续增长;
2、农村非农产业不发达,城镇化水平低,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导致农民收入难以增加;
3、农民负担仍旧高位运行,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4、农户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经营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积累有限,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对策: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尽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2、立足于城乡开通,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非农产业发展,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渠道;
3、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多次转化增值,着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4、增加农业的有效投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防灾、抗灾能力,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
5、加快农村乡镇机构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努力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
2017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强制性政策工具:也被称为直接政策工具,它借助于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群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此来实施公共政策,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包括:规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
2.
3.农村公共产品:农村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与生活所需要的具有一定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如义务教育、道路、科技服务等等。
4.
5.农村城市化:由所从事农业为主的居住较分散的农村,向以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居住较集中的城镇或城市转变,是农村地区在生产力结构、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及结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口素质等方面与城市文明逐渐接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城乡融合并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6.
7.风险性决策: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8.
9.农村社会组织:农村为了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并根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程序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是农村社会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过程,是一定的社会成员所采取的某种社会活动方式。
10.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特征
2.
3.如何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济扶持的力度
答: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主导产业,搞好基地建设,形成有市场、有规模的主导产业;2、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大力提高农业产
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3、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单一模式;
4、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
4.
5.科学管理的贡献是什么?它有什么局限性?
答: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的萌芽,其最大的贡献是标志着管理成为一门科学。其具体的贡献是:(1)其重视效率,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思想,对管理学的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迄今为止,效率依然是管理的目标之一;(2)其提出的标准化思想,迄今仍在技术管理、生产现场管理中起重要作用;(3)提出的例外原则已成为管理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则。
其局限性是,对管理中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人际因素缺乏考虑。6.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借鉴国外管理经验,加强我国企业的管理答:1、加强企业体制机制建设;2、提振企业创新能力;3、创建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4、强化员工培训;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6、企业应积极推动国家加强法律环境的建设。
2.
3.论述我国农村社会流动的特征及趋势
答:1、流动主体以青壮年农民工为主,举家外迁比例增大;2、流动方向以跨地区、跨职业流动为主,向发达地区流动成为主流;3、流
动方式以自组织为主,农民流动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4、流动目的以改善生计为主,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意愿渐趋强烈。
2010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30分)
1.管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激励: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3.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4.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种向组织的管理者提供定期预定的报告,帮助管理者了解日常事务的系统。
5.市场细分:是采用一定标准在整体市场中识别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并予以分类,组成若干个分市场的活动。
6.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景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7.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
8.农民非农化:是一个复合的过程,它不但包括了农业在农村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农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农业劳动力转移等问题,还包括了有关农村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