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剧本是什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纯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 印象派电影 受印象派绘画影响,注重主观印象和感受, 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以风景和背景为重 要角色,追求造型美与情境氛围,视觉形象 和拍摄角度新颖奇特。 代表人物:德吕克、莱比埃、冈斯等。 。
纯电影:“让画面主宰一切”。讲究画面效 果,突出造型美,通过快速组接独立的画面, 表现富有节奏的运动。追求纯粹的运动、纯 粹的节奏、纯粹的情绪。 达达主义电影:无主题、无情节,追求离奇 怪诞的效果。 超现实主义:受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将心理 欲望搬上银幕,显示梦幻和被压抑的潜意识。 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现实场景与怪诞的、 象征的场面相交织,表现主观世界的扭曲、 混乱
(二)梅里爱:电影与戏剧的联姻 把故事,带入故事的是梅里爱, 1897 年,梅 里爱在巴黎附近建起了世界第一个摄影棚, 拍摄了《月球旅行记》等,这是仍然没有剧 本 梅里爱认为:建立电影必须要有冲突。
(三)鲍特和格里菲斯的贡献 鲍特 剪辑手法的确立 格里菲斯(1875—1948) 现代电影观 念的奠基者 《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格里菲斯的贡献: 将独立的镜头组成段落,形成电影特 有的节奏和叙事性。 平行蒙太奇与“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经典 叙事模式。 特写、闪回、分割画面等拍摄技巧的运用。
,“左岸派”导演们的影片和《电影手 册》派导演们的影片有着重大的不同之 处,那就是: “左岸派”导演们只把专为 电影编写的剧本拍成影片,而从不改编 文学作品;他们一贯把重点放在对人物 的内心活动的描写上,对外部环境则采 取纪录式的手法;他们的电影手法很讲 究推敲,细节上都要修饰雕琢,绝无潦 草马虎的半即兴式作风;
真实客观的叙述,深刻而理性的社会批判。 跟拍、固定镜头和慢移动镜头;非职业演员。 剧本再次被抛弃,认为事先写好的剧本是一 种对生活的刻意地和做作地编造,主张即兴 的去捕捉生活实景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点
: ◆内容题材的真实性。取材生活,反映普通 人的日常生活 。 ◆日常性、纪实性美学原则。两大口号: “还原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 去” 。 ◆生活流的结构,反对戏剧化模式与人为编 织的矛盾纠葛。 ◆实景拍摄;自然光;拒绝明星制,雇佣非 职业演员。
[1]
凯恩的帝国在其昌盛时期,曾经控制着 37家报纸,13家杂志和一个无线电广播 网。它是帝国中的帝国。”新闻镜状追 溯了凯恩发迹致富的缘起,其后创办《 问事报》,涉足政界,成为风云人物。
他曾两度结婚两度离婚,一次是与总统 的侄女爱米丽成婚,青云直上;一次是 与“女歌星”苏珊成婚,轰动一时。恰 恰是他与苏珊桃色丑闻被揭露,导致他 在竞选州长的政治生涯中一败涂地,从 此一蹶不振。在经济大萧条之后,“凯 恩帝国”迅速走向衰落。到晚年,凯恩 在桑那都庄园,深居简出,孑然一身, 直到病逝
代表作:
《卡萨布兰卡》、 <魂断蓝桥> <乱世佳人》,《欲望号街车》《翠堤 春晓》《大饭店 》《罗马假日》《蝴蝶 梦》等
三:电影的发展与创新 —— 二战后的“现代电影”
现代电影更具有人文性,关注社会、哲学、人 生、现实、历史与文化思考 ,较少娱乐性。 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或辐射式结构,变封闭式 结构和明确的主题阐释为开放式结构和自由诠 解。 采用非逻辑组合;跳接;潜意识自由联想。
二: 电影的成长与成熟时期
一、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蒙太奇学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前苏联的艺术家 群体,认为“蒙太奇(剪辑)原则是电影特性的 基础”。 该学派代表人物有库里肖夫、爱森 斯坦、普多夫金、维尔多夫。维尔多夫 维尔多夫的“电影眼睛理论” :“我是一只 眼睛,一只机械的眼睛 …… 我从时空的束缚 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 点,由我主宰它们的立足之地。如此这般, 我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观念。”
从 1959 年到 1961 年,是新浪潮的黄金时期, 三年之间法国共有 67 名新导演登场,拍出了 100多部电影,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罕见的事件。 。 1962 年 《 电 影 手 册 》 在 特 刊 上 正 式 使 用 “新浪潮”来概括这次影响巨大的电影运 动。,认为这是法国电影以至世界电影的一 股新的浪潮。
左岸派与文学的联系十分紧密,当时盛 行的"新小说"派作家其一大部分即是"左 岸派"的成员。如"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 玛格丽特· 杜拉斯。"新小说"派作家给" 左岸派"电影带来了强烈的文学风格,因 而"左岸派"电影又被称为"作家电影"。
剧本更加注重内心化,而较少外部动作,潜意识 的探索被剧作家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也开始有观众大叫”完全看不懂电影”,评论 家和观众的观点也开始大相径庭 例如 :《公民凯恩》(1941):被 评论家 誉为电影历史上最 伟大的 作品之一,传统电 影 向现代电影的转折点,但却被很多 观众认 为是 一部沉闷的 烂片
好莱坞电影的崛起
好莱坞: 建立了制片厂制和明星制 默片时代的喜剧片:卓别林与基顿 ,重视演 员的表演和身体语言, 常常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一个意念。 1927 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诞生:〈爵 士歌王〉,有声片的出现让人们更加注意电 影讲故事的功能
经典好莱坞
三十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成为主体。: 种类 包罗:西部片; 科幻片;歌舞片;侦探片 等。。。 成熟的商业工业体制和流水线的作业程序中, 剧本被放在这个体制和流水线上的一个重要 的位置。 这也是传统的戏剧电影时期:剧作建立在冲 突律上,和戏剧剧本类似,基本上完全是线 形叙事,遵守戏剧规律和封闭的结构。也称 为“经典好来坞时期”
他们的影片具有更为浓重的现代派色彩, 尤其是杜拉和罗布-格里叶的影片,因 为这两人本来就是法国现代派小说的代 表人物。“左岸派”电影在法国被称为 “作家电影”,意即由文学作家拍摄的 电影
意识流电影。打破传统的时空观,以闪 回、跳跃的结构连接过去与现在、想象 与现实。建构错综复杂的心理时空。 拓展声音空间。 剧本注重独白、旁白、对白的魅力与音 响的设计。
“我们要求观众不是从外部重建故事,而 是和角色一起从内心经历它……现实永 远不全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而 是感觉和体察双重类型的混合。”—— 阿仑· 雷乃
左岸派电影代表人物阿仑· 雷乃 : 代表作《广岛之恋》(1959)平行对位的时 空:1958年广岛—1944年内韦尔。内视线 (回忆)与外视线(现实)交叉。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左岸派的电影代表人物大多同时是知名的 文 学家小说家,他们的剧本本身,文辞优美, 技巧独到,内心刻画深入细腻,常常被当做 文艺作品。
法国左岸派电影
左岸派形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法 国新浪潮兴起的同时,在巴黎有另外一 批电影艺术家,也拍出了一批与传统叙 事技巧大相径庭的影片。由于他们都住 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因此而被称为“左 岸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阿仑· 雷乃、玛格丽 特· 杜拉、罗伯· 格里耶等。由于居住在 塞纳河左岸,故称“左岸派”。该派在 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探索上比“新浪 潮派”更具有实验性。
法国电影新浪潮
1959年的嘎纳电影节上,第一次出现了 若干部引人注目的第一次拍摄电影的法 国新导演的很多作品,其中包括戈达尔 的《筋疲力尽》,特里佛的《四百击》, 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等。以崭新 的电影观念和表现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 人们把这类影片统称为“新浪潮”,意 思是江水后浪推前浪,法国影坛上终于 出现了新的一代。
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最初作为批评家 集结在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 麾下(故称电影手册派)。杂志主编安 德烈· 巴赞是著名电影理论家,也是新浪 潮派的理论导师。 新浪潮派理论提出: ——摄影机就是自 来水笔,确立导演中心地位。
主要观点——
●强调电影的纪实本性。 ●运用长镜头与景深镜头保持时空的完 整性避免蒙太奇的强制切割。 ● “作者论
他们认为,这是更高一层的现实。这样 一个新的创作追求使“左岸派”电影一 方面以探索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别于 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另一方面又将内 心现实与外部现实,即头脑中的现实与 眼前面对的现实结合起来,将原有的超 现实主义改造为一种易为公众所理解与 接受的高级的现实主义。
代表作
如雷乃的《广岛之恋》(1959年)和科尔 皮的《长别离》(1961年)(两片均由杜拉 编剧),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1961年,由罗布-格里叶编剧),瓦尔 达的《克列奥的两小时》(1961年)
一家杂志的主笔若斯东,对这部仓促剪 辑、止于皮相的新闻片并不满意,便委 托青年记者汤姆逊对凯恩生平作深入调 查,并要他弄清凯恩临终遗言“玫瑰花 蕾”的真实含义,以揭示这个“美国忽 必烈”作为人的真实形象,引发了整个故 事。
四十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电影
新 现 实 主 义 代 表 人 物 及 作 品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维 斯 康 蒂 《 大 地 在 波 动 》1947 德· 西卡《偷自行车的人》1950
“左岸派”电影的艺术特点
“左岸派的题材围绕两个原点: 一是错综交替地表现时间,二是对人的精神 作用加以探索。”——克来尔· 卢克佐 主要展现现代资本主义的异化境遇,关注人 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表现回忆、记忆、 遗忘、潜意识等主题。
左岸派”的导演们由于对人和精神的发 展过程感兴趣,从而走向了电影制作。 因此,他们的影片有着明显的侧重人物 内心描写的倾向。在20年代超现实主义 的表现中,内心世界是他们唯一关心的 现实。他们认为:内心的现实远远高于 外部现实。而“左岸派”导演们却提出 了“双重现实”的问题,即“头脑中的 现实”和“眼前的现实”。
剧本在新浪潮运动派创作中的位置并不 重要,个性被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 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其剧本内容反映 世界的荒诞性、非理性。当代都市人的 处境、心态。强烈的主观性和悲观色彩。 随意性和即兴性特点。采用非线性叙事 结构,以跳接、快速剪接取代传统剪辑
代表人物:
特里弗:代表作:《四百击》、《朱尔 和吉母》、《阿黛尔。雨果的故事》、 《最后一班地铁》 戈达尔:《筋疲力尽》、《狂人比艾罗》 《我略知她一二》《中国》
《公民凯恩》是由奥森· 威尔斯于1940年 拍摄的一部传记体影片,由奥森· 威尔斯 担任导演、制片、编剧以及主演。曾获 得1941年奥斯卡奖七项提名,并最终获 得最佳原创剧本奖。 影片讲述了报业大王凯恩的一生。影片 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 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 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
作者论——Leabharlann Baidu定了电影作者必 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具有最低限度的电影技能 2, 影片明显地体现出导演的个性,并且要在 一批影片中一贯地展现自己的风格特征。这 个特征便是他的署名。所以一个导演重要的 不是一部影片,而是他的一系列影片。 3,影片必须具有某种内在含义,导演必须通过 他使用的素材来表现他的某种个性,并且这 会总个性应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
第一章:剧本是什么?
第一节:电影剧本发展史
一:电影的诞生和探索时期
( 一 ) 最 初 的 实 验 发 明 从诡盘、电影透视箱到活动的摄影机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1895 年,卢米埃尔拍摄了第一部电影:记录 片《工厂大门》,这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其后拍摄的《水浇园丁》等,有一定故事性, 但仍然是记录片,而且只有一个镜头,没有 剧本,最早电影呈现的一种纪实风格和面貌
普多夫金:“分散的镜头犹如分散的词汇, 必须组成句子才具有完全的意义。一部电影 是 一 系 列 影 像 的 组 合 , 爱森斯坦:冲突蒙太奇:单个镜头无意义, 只有镜头的组合和它们内部的冲突才有意义 “库里肖夫效应” 剧本不重要,情节不重要,重要的是画面语言、 剪 辑 ( 蒙 太 奇 )
法国二十年代的电影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