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9张PPT)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呼吁变法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
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
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 临内忧(揭竿斩木)外 患(瓜分豆剖)
第六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 1895年春
人物 内容
影响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轰动京沪、拉开了维新 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公车上书” 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
活动呢?
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宣传变法
维新运动期间全国各地学会
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
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 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巩固训练
戊戌变法—导学训练完成课堂在线
请同学们认真作答哟!
课后作业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法律制度是治安天 下的武器,变通是 天下不变的道理
问题思考:学会和报刊主要宣 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
响?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
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
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百日维新奠定基础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 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 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时期维新变法运动的一部分,发生于1901年的戊戌年,因此得名。

本文将介绍戊戌变法的知识点,包括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

一、背景1.1 甲午战争的惨败:1894年到1895年,中国和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割让台湾,赔款近百亿两白银。

1.2 国际压力的增加:在甲午战争后,各国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的侵略,并对中国的文化进行解构和批判。

这个时期被称为“百日维新”,文化大革命,秉承自立自强的精神,提出理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倾向。

1.3 倭寇的肆虐:自甲午战争以来,一些不明身份的倭寇纷纷侵扰,给民众社会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

二、内容2.1 组建新军:戊戌变法的重要举措是组建了新式军队以应对严峻的国家危机,现代性和航海的发展与持续,新的工业黄金时代的到来,对于机械化发展的发明与运用都为组建新军队提供了技术上的必要条件.2.2 实行科举:在戊戌变法期间,科举制度得到了一些调整,不论贫富都有机会参加考试。

2.3 推行宪政:虽然戊戌变法的宪法没有得到实施,但在理念上逐渐接受了相应的现代价值观念,宪政会议也在中国其他领导人的带领下继续开会,推动了宪政的发展。

2.4 推进工业发展:广州,天津,上海等城市建立了许多新的工厂和工业企业来支持现代化的国家建设三、影响3.1 振兴国家、推动科技发展:戊戌变法试图进行一次全面的变革,而新政不仅为社会稳定的维持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也激活了社会发展的多项因素,包括消极经济和文化现象的淘汰、创新思想的更新、城市化的推进、文化复兴等。

3.2 促进文化交流和知识更新:戊戌变法期间,中国人开始获得海外信息和知识。

一些学者和学生开始到国外留学回来后带着新知识,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进步,使中国在许多方面逐渐赶上西方。

3.3 逐步推进宪政:戊戌变法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实践过程中的宪政意识,帮助了中国形成了逐渐向前的宪政概念,并为未来的宪政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它的实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上册第6课对戊戌变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内容包括变法背景、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下面将对该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讲解。

一、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的背景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下面将具体展开。

1. 国内背景明清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状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十分落后。

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这场失利使中国陷入到更加危机的境地,清朝政府不得不在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主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2. 国际背景戊戌变法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

在国际上,西方列强发动瓜分中国的运动,让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

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的内容针对中国的封建体制和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内外结合,综合治理。

下面将分别梳理戊戌变法的内容。

1. 社会制度改革戊戌变法提倡改革教育制度,以培养新一代独立意识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公民。

同时,还推广了西方科学知识和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思想。

2. 政治制度改革戊戌变法提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法律和制度的新方案和政策,例如改革选举制度、取消科举制、设立议会制度、改善官员腐败问题。

3. 经济制度改革戊戌变法一方面改革了税收制度,减轻了贫苦百姓的负担;另一方面还侧重于发展现代产业,为中国的工商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虽然未能成功,但是对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进行论述。

1. 向传统观念的反思戊戌变法呼吁人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并支持西方文化的进入。

这样的变法思想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

2. 政治文化新思想的传递戊戌变法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立足于政治文化上进行。

这一思想对中国思想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文化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方面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3. 戊戌变法的失败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 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 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一)公车上书
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
刺激列
《马关条约》 强侵略
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 化程度
民族危 机空前 严重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 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 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 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 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 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 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
—《变法通议》
梁启超 (1873~1929年)
二.百日维新
1. 光绪帝同意变法
•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的诏书,宣布“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 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 众向……。”“明定国是”诏的颁布, 不仅表现了光绪帝变法的决心,也拉开 了震惊中外的“百日维新”的序幕。
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 2.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 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新课讲授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年) 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 经书。曾游历西方,钻 研西学知识。1888年, 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 法图强,受到顽固派的 阻挠。后在万木草堂中 讲学、著书,宣传变法 思想,培养维新人才,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一、背景《》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二、序幕——“公车上书”时间:年春地点:北京人物:、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结果:未上达光绪帝。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学会——等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宣传变法的人物代表: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四、高潮——“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时间:.6.11——9.21标志: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五、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1898.9.21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妥协性、软弱性)六、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的改良运动。

2、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作用(最突出)。

3、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亡之时。

2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失败。

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宣传变法维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国闻报》严复主持,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戊戌变法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戊戌变法

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 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 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 院代奏。足见圣朝养士之隆, 亘古所罕。
——《申报》1895年5月10日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康 有
• 游历香港

• 研习西学
• 请求变法
• 宣传变法

启 • 师从康有为 超 • 报刊主笔
• 宣传变法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时间、地点:1895年4月、北京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 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帝,但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了解戊成变法的主要史事。
3.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新课导入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 为什么人们在要求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时局图》题词 沉沉酣睡我中华, 那知爱国即我家; 国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B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不完全一样。洋务运 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 级救亡图存运动。二者都主动向西方学习。
理由: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兴办 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了新式 海军,并向西方遣派留学生。维新变法的内容 主要包括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 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下来,并附设有中小学,不过规 模非常有限,学生总数仅200余人。
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主要观点如下: A.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 运动 B.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C. 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 积极影响

八年级上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上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上戊戌变法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历史课程中的戊戌变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本文将综述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内容及影响等方面。

一、背景19世纪末,中国已经逐渐落后,国家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危机。

与此同时,外国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影响中国政治、经济的独立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慈禧太后为维护自己的权力,不理会国家的状况,而李鸿章等洋务派人士则希望强国富民、改革开放。

戊戌变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二、原因戊戌变法的发起者袁世凯等人深知当时中国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革的地步,否则只能继续落后和沦亡。

在外国列强的压力下,他们意识到要改变滞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高国家实力,才能扭转中国的颓势。

因此,袁世凯等人希望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争取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三、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

在政治上,变法者试图通过四项改革:实行君主立宪、设置参议院、设立各级官员考试制度、废除内务府,并大力推行法制改革;在经济方面,实行有限度的土地私有化、取消海关税农民田租由主征、实行银本位等;在文化方面,推行维新思想,提倡科学教育,兴办新式学校、出版报刊等。

这些变革,旨在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增强国力。

四、影响戊戌变法虽未能实现最终目标,但其确实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它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奠定了基础,培养了许多爱国志士,也带来许多先进的新思想和文化,推翻了观念上的封建迷信。

另一方面,变法的实行将慈禧太后的权力进行了削弱,使得南方铁路民权团体得以组织挺立,为中国新时代的崛起做出了贡献。

总之,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它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人们思考,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9张PPT)
一、不甘做亡国之君
二、与后党争权
(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光绪帝
慈禧太后
光绪帝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 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 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 ”,宣 布实行变法,“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进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迩者诏书数下……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 行。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 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晓晓, 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 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 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 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 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 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 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 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 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 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 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将此通谕知之。 ——“明定国是”诏(节选)
第6 课
戊戌变法
动脑筋: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刺激列强 侵略
《马关条约》
宣告洋务运 动破产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部分仁人志士, 他们不仅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而 且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 上,部分地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这一部分人我们 称之为“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谭嗣同等人。本节课的内容也由这四个人物的事 迹来贯穿的。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的笔记: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 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

2.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更多的力量。

3.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并倡导君主立宪制。

二、戊戌变法的内容
1. 改革政治体制:取消冗官冗员制度,建立议会制度,设立咨议局和地方自治机构。

2. 改革经济体制: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实行自由贸易,改革财政制度。

3. 改革文化教育体制: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式学校,推广西方文化教育。

三、戊戌变法的意义
1. 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戊戌变法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2.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3. 推动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推广了西方文化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1. 封建势力的强烈反对:戊戌变法触及了封建势力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阻挠。

2.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戊戌变法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广泛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存在软弱性和妥协性。

初中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7张PPT)

初中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7张PPT)
《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使山东逐步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胶州湾事件”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数年以 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 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 弊。
政变 囚禁光绪皇帝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 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 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所有新政,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 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直接原因?
【P30】
百日维新
德国军舰占领胶州湾
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 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内容?
【P30】 提示:政治、经济、教育、军事
百日维新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 资产阶级参政
百日维新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发展 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 资本主义发展
百日维新
教育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精品教学课件

12.1898年9月28日,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 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这件事又一次见证了( C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维新变法运动不可行 C.封建制度的腐朽 D.新文化运动的必然性
13.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 命。”由1 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C )
人教版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序幕: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__马__关__条__约___》的签订,群情激愤。 (2)概况:___康__有__为_____、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3)影响:拉开了____变__法__维__新_____运动的序幕。
6.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C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7.(2018·广西河池)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 方科学技术传播的是( B ) A.训练新式军队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8.在戊戌变法内容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是( B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传播新思想 D.训练新式军队 9.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 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B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4张PPT)

《 国 闻 报》
《 直 报》
创办报刊
《 湘 学 报》
《 知 新 报》
二、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时间:1898年(这一年为农历戊戌年,因此又称 “戊戌变法”)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缚之……”
严复主持的
——梁启超
《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
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有哪些? •它们宣传了什么观点? •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是强学会等学会,《时务报》和
《国闻报》。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主要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政哪些治人上 裁有撤利于冗刷官新冗吏员治,,允使官许民官参民与上政书权言的积事极。性提高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评价戊戌变法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教 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 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行不通。
败因探究: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且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因); 2、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顽固派势力强大,变法触动顽固派的利益。 4、变法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
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 1 课鸦片战争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掠夺原料和推销商品。

鸦片输入的危害:使许多白银外流;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政治腐败;经济萧条。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 年 6 月 3 日至 25 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鸦片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间:1840 年 6 月至 1842 年 8 月。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3. 《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1842 年 8 月。

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4.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 英法发动侵华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 年 10 月至 10 年 10 月。

2. 列强的罪行火烧圆明园:10 年 10 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 战争的影响: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1.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金田起义: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 定都天京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3.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
第6课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6月-9月
(时代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1、代表人物: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资产阶级改良派)
2、揭开序幕: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运动的发展:①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是中国西学之第一人,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②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4、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①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②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但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④失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谭嗣同就义前,留下一首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失败原因:①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强大;③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6、性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19张PPT)

1895年﹒获悉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 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895年﹒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成立强学会
梁启超(1873—1929)
执笔《时务报》
1897年﹒担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
时务学堂旧址
时务学堂功课,分为 两种:一曰普通学, 其目有四:‘一曰经 学,二曰诸子学,三 曰公理学,四曰中外 史志及格算诸学之粗 浅者’。二曰专门学, 其目有三:‘一曰公 法学,二曰掌故学, 三曰格算学’。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归纳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归纳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归纳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学习目标: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及主要活动。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质及进步意义。

重点:1、公车上书意义2、百日维新内容及进步意义难点:百日维新内容及进步意义新课讲解: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核心内容: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在位皇帝:光绪帝(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1)表现: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B、严复等支持《国闻报》,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严复结束:1898年9月,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别名:百日维新(变法历时103天)也称戊戌变法(1898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谭嗣同名言: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内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内容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

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变法内容文教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主要措施为: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经济改革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戊戌变法理本课线索记必背重点序幕公车上书背景1895 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领导康有为、梁启超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发展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方式(1)组织学会(强学会等);(2)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3)发表文章(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高潮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开始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主要内容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失败戊戌政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易误警示1. 戊戌变法的法令规定废除八股,但没有废除科举。

2. 注意区分“戊”“戌”“戍”“戎”四个字的写法:横“戌”点“戍”“戊”中空,十字交叉便是“戎”。

知识拓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根本原因)(2)缺乏坚强的领导组织,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3)没有发动群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4)维新派的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而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5)变法措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亡之时。

2公车上书
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失败。

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宣传变法维新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国闻报》严复主持,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2主要人物康有为光绪帝
3时间
1898年6月11日--1897年9月21日
4变法内容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5结果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抓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变法失败。

6影响※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7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1895年春,《》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知识点2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开始: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

变法诏令: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改试策论,开办,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

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废除变法诏令。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在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基础过关】
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签订 D.清政府腐朽统治
2.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B)
A.曾国藩 B.康有为
C.邓世昌 D.左宝贵
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
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
C.《洲学报》《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
知识点2百日维新
4.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

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明定国是”诏书。

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5.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6.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文
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官
7.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慈禧太后”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为走救国之路,__A__七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__B__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__C__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__D__慷慨就义
8.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能力提升】
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10.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撤,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

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急。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

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

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分析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
材料三: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的作用?“这次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直击中考】
12.(河北中考)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13.(达州中考)列强的侵略,使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

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第6课戊戌变法
知识管理
马关条约梁启超光绪帝公车上书时务报国闻报康有为 1898 明定国是百日维新工矿企业八股新式学堂戊戌变法光绪帝戊戌六君子思想文化
基础过关
1.C
2.B
3.B 3.C
4.D
5.B
6.C
7.B
能力提升
9.A 10.B
11.答案:(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

(2)裁撤冗官冗员,废除八股,裁减绿营等。

(3)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戊戌政变。

直击中考
12.B 1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