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
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确定方法
![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确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6329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c.png)
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确定方法地球化学背景值是指地球表层物质的普遍背景含量或分布特征,它代表了地球自然状态下的正常水平。
异常下限是指地球化学异常的边界或基线,用于识别具有异常地球化学特征的物质。
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法是统计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大量的样品分析数据来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
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样品数据,包括地球表层物质的各种元素含量数据。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分位数等。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它通常是根据样品数据的分布特征来确定的,例如取所有样品数据的中间值作为地球化学背景值。
异常下限可以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和专家经验来确定,例如确定一个范围,低于这个范围的数据可以被认为是异常值。
第二种方法是地表地质特征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研究地球表层的地质特征,例如地貌、岩石类型、土壤类型等,来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
地球表层的地质特征通常与地球化学特征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其中一种地貌环境下可能富含其中一种元素。
通过研究这些地质特征可以得出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范围,例如其中一种地貌环境下的元素含量可以被认为是正常的,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的元素含量可以被认为是异常的。
第三种方法是参照国内外标准方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的标准方法,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球化学参考样品和数据计划”(Geochemical Reference Samples and Data)和欧洲的“Geochemical Atlas of Europe”等。
这些标准方法提供了丰富的样品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作为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参考。
通过比对本地区样品数据和国际标准数据,可以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的范围。
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是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的基础工作,它对于判别地球化学异常、环境污染、资源勘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多种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多种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34892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3.png)
多种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对比研究陈健;李正栋;钟皓;武明贵【摘要】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值是区分背景区与异常区的基本参数,而异常下限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实施.本文以青海省治多县区域1:1万土壤化探样品中Ag、Cu、Zn、Pb、Bi、Mo、W七种元素为例,使用传统计算方法、85%累计频率法、分形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对比研究认为:传统计算方法求得的异常范围小,且较为分散;85%累计频率法与传统方法所得异常下限值比较接近,具有合理性与客观性,相对于传统计算方法,分形方法对弱小异常的识别效果显著,但异常范围过大,给异常查证工作带来难度.确定异常下限值时要研究数据分布模式和地质背景,分析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应采用多种分析法对比确定合理的异常下限,圈定出有效的异常区.【期刊名称】《地质调查与研究》【年(卷),期】2014(037)003【总页数】6页(P187-192)【关键词】地球化学异常;异常下限;分形方法;85%累计频率法;青海省【作者】陈健;李正栋;钟皓;武明贵【作者单位】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07;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07;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07;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确定地球化学异常下限是勘查地球化学工作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勘查地球化学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工程中指导成矿远景评价的一个关键性环节[1]。
确定的异常下限过高,易遗漏隐伏矿床形成的矿致异常,而异常下限过低,容易干扰矿致异常的识别和弱异常的提取。
但由于区域地质背景和成岩、成矿作用的复杂多样,迄今仍没有发现一种普遍适用的异常下限的计算方法,各种方法各有优势,同时又存在假设条件的制约和使用的局限性。
因此,在生产与科研工作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计算,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进行综合对比研究来确定异常下限,是能够圈定合理异常区的一种有效途径。
土壤化探中异常下限的确定(可编辑)
![土壤化探中异常下限的确定(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ad61cff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2.png)
土壤化探中异常下限的确定土壤化探中异常下限的确定摘要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是勘查地球化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勘查地球化学应用于矿产勘查时决定成败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但由于地质背景和成矿模式的复杂多样,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异常下限计算方法诞生,各种计算方法各有优势,同时又有假设条件的制约和使用的局限性。
为此,采取多种方法计算异常下限并根据地质背景进行综合比较以确定异常下限是当前圈定异常的一种有效途径。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值是区分背景区与异常区的基本指标,而计算异常下限值的准确性也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探矿工作开展的关键。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论述土壤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
首先介绍一些土壤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的相关概念;其次介绍各种方法,如:剖面图法、直方图解法、面积校正累积频率法、马氏距离法、单元素计算法、累积频率法、迭代法、传统统计方法、多重分形法分形、均值标准差法、含量-面积(C-A)分形方法、概率格纸图解法等);最后用一些矿床应用实例来验证及评价一些方法。
本文选取新疆西天山成矿带托逊地区1:50000土壤X荧光化探样品中Mn、Fe、Zn、As四种元素为例,使用传统统计方法、多重分形方法、85%累计频率法分别对化探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结论:传统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异常范围小,且较为分散;多重分形方法对弱小异常的固定效果明显,但范围过大;85%累计频率法与传统方法所得异常下限值比较接近,但对弱小异常的识别效果相对于传统方法显著;对化探找金中背景值、异常下限的传统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土壤元素异常下限值的确定对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异常下限值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元素含量数据呈正态分布的情况, 而事实上土壤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极其复杂, 很可能具有多重分形分布特征。
本文利用校正累积频率分形方法确定铜陵矿区土壤中的异常下限值为1.687 mg / kg , 并据此圈定了异常范围。
与传统方法所确定的异常下限值及相应异常区域对比, 分形方法圈定的异常区域范围更广, 更为合理、有效。
一种确定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简便方法
![一种确定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简便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010b482e3f5727a5e9623e.png)
文章编号:100820244(2001)0320215206一种确定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简便方法龚庆杰,张德会,韩东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本文从地球化学场元素的分布形式出发,探讨了理论分布形式的频率与含量双对数坐标图示特征,从而提出了一种确定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简便方法。
将该方法应用于湖南柿竹园钨多金属矿区,效果显著。
关键词:地球化学场;异常下限;分形;柿竹园中图分类号:P632文献标识码:A1 传统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是勘查地球化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勘查地球化学应用于矿产勘查时决定成败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化学家基本认为元素在地球化学场中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
因此,传统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是统计勘查地球化学数据,检验其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如果不符合,则剔除部分异常数据,通常是元素的高含量数据,直到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为止。
对于符合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的数据,计算得到其平均值( C)和标准离差(σ),然后对全部数据进行异常筛选和评价。
一般是以平均值与2倍标准离差之和作为地球化学异常下限( C+2σ),根据具体情况也有采用 C+1.5σ或 C+3σ作为异常下限值的。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球化学勘查标准中规定的异常下限是 C+2σ[1]。
上述传统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以元素含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为前提,但新的研究表明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并不局限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1,2]。
此外,异常下限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可采用平均值( C)与1.52或3倍标准离差(σ)作为异常下限。
收稿日期:20012052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33120);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20002010803056);国土资源部项目(2000401)。
第一作者简介:龚庆杰(1972-),男,博士,主要从事地球化学动力学方向的研究。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ff083f76eeaeaad1f330eb.png)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一、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基础数据处理的意义是获得较为准确的平均值(背景)和异常下限。
1、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归根结底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所以要求数据应是正态分布的,不是拿来数据就能应用的,特别是用公式计算时更要注意这一点。
正态(μ =0, δ =1)----(偏态)。
大数定理:又称大数法则、大数率。
在一个随机事件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趋于一个稳定值;同时,在对物理量的测量实践中,测定值的算术平均也具有稳定性。
所以如果在计算时,数据中包含较多的野值时,实际获得的是一个不具稳定性的算术平均,它实际不能替代背景值。
2、异常是一个相对概念,有不同尺度上的要求,所以不要将其看作一个定值。
在悉尼国际化探会议上(1976),对异常下限定义:异常下限是地球化学工作者根据某种分析测试结果对样品所取定的一个数值,据此可以圈定能够识别出与矿化有关的异常。
并对异常下限提出了一个笼统的定义:凡能够划分出异常和非异常数据的数值即为异常下限。
据此,异常下限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背景上限。
二、异常下限确定方法具体异常下限确定方法较多:地化剖面法、概率格纸法、直方图法、马氏距离法、单元素计算法、数据排序法、累积频率法……下面逐一介绍:1、地化剖面法:(可以不考虑野值)在已知区做地化剖面:要求剖面较长,穿过矿化区(含蚀变区)和正常地层(背景),能区分含矿区和非矿区就可确定为下限。
2、概率格纸法:(可以不考虑野值)以含量和频率作图15%--负异常50%--背景值85%--X+δ(高背景)98%-- ( X+2δ)异常下限3、直方图法:(可以不考虑野值)能分解出后期叠加的值就为异常下限4、马氏距离法:(在计算时已考虑野值)针对样本,实际为建立在多元素正态分布基础之上—多重样本的正态分布,超出椭球体时—异常样(如P3点)。
相似于因子得分的计算,最后为一个剔除异常样本时的计算值,实际计算出综合异常边界线。
当令m=1时,上式化解为Xa=Xo?KS,这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单元素(一维)计算异常下限常用公式。
地球化学异常异常下限确定及异常圈定探讨-地质所-朱斌
![地球化学异常异常下限确定及异常圈定探讨-地质所-朱斌](https://img.taocdn.com/s3/m/f981b28f6bec0975f465e2db.png)
2、概率格纸法(可以不考虑奇异值)
将实测数据点以含量和频率作 图投绘在正态概率格纸图上,如果 基本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就可以读 出任一分位数值,分位数值就是某 一累积频率所对应的含量值。 15%——负异常 50%——背景值 98%——(X+2δ)异常下限 分位数值是一组很有用的统计 特征值。
如果为两条斜率不等的 直线所综合形成的曲线,应 用多重母体分解法,以拐点 为界,左侧背景占60%,右 侧异常占40%,换算成单一 母体累计频率。 背景母体的累计频率=背景 部分每个点的累计概率 *100/60。 异常母体累计频率=(异常 部分每个点的累计频率-60) *100/40。 再分别绘累计频率图。 所得背景部分累计频率基本 为一条直线,50处的横坐标 即为背景值。98处的横坐标 即为异常下限。
3、直方图法(可以不考虑奇异值)
背景值 研究子样分布直方图为单峰、并接 近对称的近似正态分布,则对最大频率 柱左侧顶角与右邻直方柱左顶角连线, 两条线交点在横坐标上的投影为众值M0, 即可作为背景值。以最大频率直方柱高 的0.6倍作横线,与频率密度曲线有左右 两交点,左交点至众值投影线间长度对 应的含量为均方差S。由向右量2-3倍S长 度,该处所指的含量即为异常下限。
S
2S
异常下限
如果是明显的双峰分布、且各自较为对称, 即可以在衔接部位定位异常界限,也可以按上 法对低含量的母体进行图解求众值、均方差和 异常下限。
如果分布直方图为单峰正偏形态,仍按下 述方法图解,因为确定均方差S时,只考虑未 受高含量矿化影响的样品,只对低含量部分进 行图解。
4、多重分形法
多重分形法将背景与矿化 异常的形成认为是两个相互独 立的过程,它们分别满足不同 的幂指数分别。目前利用分形 技术进行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 定的方法主要有(含量)周长 法、(含量)面积法、(含量) 距离法、(含量)频数法等, (含量)求和法,以(含量) 求和法进行讲解。
青海省锡铁山地区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探究
![青海省锡铁山地区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643ee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5.png)
青海省锡铁山地区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探究
韩朝辉;庄光军;赵海舟
【期刊名称】《安徽地质》
【年(卷),期】2013(23)1
【摘要】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对圈定成矿有利靶区及指导找矿非常关键.本文以青海省锡铁山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中As、Cr、Ni、Sn、Th等5个元素为例,分别运用剔除法、EDA法、迭代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异常下限,圈定异常.通过三种方法圈定异常结果对比发现,剔除法和EDA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值偏高,不能够有效的圈出成矿有利靶区,而迭代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圈出了很多弱异常,与客观实际相符,故迭代法是适合本区比较合理的方法.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韩朝辉;庄光军;赵海舟
【作者单位】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河南三门峡472000;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河南三门峡472000;武警黄金部队第六支队,河南三门峡4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2
【相关文献】
1.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对比——以云南思姑锡矿区为例 [J], 李前志;周军;刘磊;张继荣;张建超
2.地球化学异常下限不同确定方法及合理性探讨 [J], 姚涛;陈守余;廖阮颖子
3.多种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J], 陈健;李正栋;钟皓;武明贵
4.青海省五龙沟地区化探金异常下限确定方法探讨 [J], 邱瑜;田滔;沈骁;杨言辰
5.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确定方法 [J], 颜世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https://img.taocdn.com/s3/m/7ac41f15ba1aa8114431d92f.png)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目录●1/5万地球化学普查 (1)1.异常圈定 (1)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 (1)1.2异常浓度分级(带)方法 (3)2.化探异常分类 (3)2.1 找矿意义分类 (3)2.2按采样介质分类 (4)2.3按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划分 (4)2.4按异常范围与强度(浓度)划分 (4)3.化探异常优选及评价 (5)3.1化探异常的特点 (5)3.2异常优选与评价准则 (5)3.3 化探异常本身的评价参数 (6)3.4 化探异常的初步筛选 (8)3.5优选化探异常的方法技术 (9)3.6非找矿目的化探异常评价 (10)3.7异常评价和查证工作程序 (10)3.8异常评价与找矿效果 (12)4.化探异常查证 (12)4.1化探异常查证的目的 (12)4.2化探异常查证方法 (13)4.3化探异常查证须配快速分析 (1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3)1.1原始资料 (13)1.2成果报告 (14)2.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14)3.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14)4.异常的解释推断 (14)附录F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 (16)●1/5万地球化学普查1.异常圈定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地质情况较简单,元素呈单峰分布,或者可以看出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就可以在全测区内(剔除高值点)计算出一个统一的背景平均值及异常下限,单峰分布时其计算式为:对数背景平均值:∑∑=ffXX L 对数标准离差:1)(22--=∑∑n nfX fX L L λ对数异常下限:λ2+=L L X T∑=57f ∑=9.83L fX ∑=53.1252L fX ∑=21.7039)(2L fX 对数背景平均值: g g f fXX L /lg 4719.1579.83μ===∑∑其反对数,即背景平均值 g g X /64.29μ= 对数标准离差:)/(lg 1909.0565721.703953.1251)(22g g n n fX fX L L μλ=-=--=∑∑ 对数异常下限: )/(40.71)/(lg 8537.11909.024719.12g g g g X T L L μμλ==⨯+=+=当1:5万化探普查区部署在异常区或矿区外围时,往往在频率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交迭而出现双峰,或频率分布曲线呈不对称的正向偏斜,此时一般可利用众值m 。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89ee053476a20029bc642d50.png)
运行cmd for %1 in (%windir%\system32\*.dll) do regsvr32.exe /s %12.2 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异常下限确定确定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异常下限的方法有很多种。
早期采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求平均值与标准偏差;用直方图法确定的众值或中位数作为地球化学背景值。
以后又发展到用概率格纸求背景值与异常下限等。
随着对地球化学背景认识的加深,采用求趋势面或求移动平均值等方法来确定背景值和异常下限,70年代以来,多元回归法、稳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克立格法、马氏距离识别离散点群法等多种方法常作来研究地球化学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
考虑到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易操作,通过几种方法在工作区的试验对比,迭代法确定的背景值及异常下限较低,更有利于突出弱异常。
因此,工作区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的确定选用迭代法。
迭代法处理的步骤:①计算全区各元素原始数据的均值(X1)和标准偏差(Sd1);②按X1+nSd1的条件剔除一批高值后获得一个新数据集,再计算此数据集的均值(X2)和标准偏差(Sd2);③重复第二步,直至无特高值点存在,求出最终数据集的均值(X)和标准偏差(Sd),则X做为背景值C,X+nSd(n根据情况选1.5或2,3)做为异常下限Ca。
采用迭代法求出工作区各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值及各参数(见表1)。
化探数据是以多元素或多变量为特征的。
化探数据处理既研究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又研究样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前者叫做R方式分析,后者叫做Q方式分析。
分析结果是将数据按变量或按样品划分成若干类,使各类内部性质相似而各类之间性质相异。
如果参加分析的数据含有已知类别(如矿或非矿的作用)能起训练组作用时,数据处理的结果可给出明确的地质解释,否则所做的地质解释就含有较大程度的推测性。
在特定情况下地球化学数据可能只反映单一的地质过程,这样的化探数据是所谓“来自一个母体”的。
一般情况是几种地质过程作用在同一地区,他们相互重叠或部分重叠,这反映在地球化学数据上就具有“多个母体”的特征。
基于稳健统计学和EDA技术的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
![基于稳健统计学和EDA技术的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https://img.taocdn.com/s3/m/6f7c24e10975f46527d3e1f2.png)
3 0 8
物探 化探计 算技 术
3 5卷
测所积 累的大量多元数据 , 用人 工检视来剔 除异常点 不仅太耗工时 , 而且不能保证应有 的精度和一致 I 生。 此外 , 传统 的统计 方法 对所研 究 的总体 的分 布
中位数 位于矩 形 的 中间位 置 , 则 分 布 较 为对 称 , 否
( 如取 对数 、 余弦、 平 方根 等 ) 和 明显 特异 值 ( 特 高值
0 前 言
地 球化 学 异 常 下 限 的确定 是 地 球 化学 勘 查 的
一
和特低 值 ) 的剔 除 , 直 到 数 据服 从 正 态 或 对 数 正态 分布 为止 l _ l ] , 是 两个简 单 的解决 方案 。先计 算
则是偏 态分 布 ; ②茎 叶图是 通过 观察 图形 的分布状
态, 是 否是 对称 分布 , 使 用 正态概 率 图( p —P图和 q
—q图) 判 断样本 点是 否 围绕 第 一象 限的 对 角线 分 布, 如果是 , 就视 为 数 据 服从 正 态分 布 。 图示 法 比 较直观 , 方 法 简单 , 从 图 中可 以直 接 判 断 , 无需计 算, 但 这种方 法 效率 不 是 很 高 , 它 所提 供 的信 息 只 是正 态性 检验 的重 要 补充 。结合 直 方 图、 密度图、 箱图、 一 维分散 点 图 和 累积 分 布 函数 图 , 能 直观 地 显示 出数 据 的的分 布情况 。
据 服从 正 态分 布或方 法所 要求 的某 种分 布 。
算, 都 是数 据 在 服 从 正 态 分 布 假 设 的 前 提 下 进 行
的l 3 ] 。很 多与 地球 化学 相关 的文 献 , 都 表 明地球 化 学数 据 往往 服从 对 数 正态 分 布 _ _ 4  ̄ 7 ] 。但 新 的研 究 表明, 元 素在 地质 体 中 的含 量 分 布 , 并 不 局 限于 正 态 分布 或对 数 正 态分 布[ 2 ] , 所 以数 据 转换 E 叫
青海省锡铁山地区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探究
![青海省锡铁山地区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90c1402b160b4e767fcfd8.png)
间 地 块 ,其 南 为 柴 达 木 中部 隆 断 育 浅变 质 的 晚奥 陶统 滩 间 山群海 相 古 界 达 肯大 坂 群 、上 奥 陶统 滩 间 山 带 ,北 面为 欧龙布鲁 克隆断 带 , 火 山岩 一 沉积 岩建 造 ,其 基 底 为元 群 、上 泥盆 统 阿木 尼 克 组 、下 石 炭 中间 为柴 达木 加里 东期 裂 陷槽 。柴 古宙达肯大阪群变质岩系。柴北缘 统 城 墙 沟组 、古 近 、新 近 系 、第 四 图1 )。 达 木 北 缘构 造 带 f 柴北 缘 构 造带 ) 包 构造带北侧发育一条超基性岩带 , 系 (
蠢海雀镶铁 壤 地球健掌雾常下隰
礁定蠢法的探窕
韩朝辉 , 庄 光军 , 赵 海舟
( 武警黄 金部 队第六支 队,河南 三 门峡 4 7 2 0 0 0 )
摘要: 地球 化 学异常下限 的确定对 圈定成矿有利靶 区及指 导找矿非 常关键 。本 文以青 海省锡铁 山地 区水 系沉积物测 量 中As 、C r 、Ni 、S n 、T h 等5 个元素为例 ,分别运用剔除法 、E DA法 、迭代法对数据进行 处理 ,确定异常 下限, 圈定异 常。通过 三种方法 圈定异常结果对 比发现 ,剔除法和E D A法确 定的异常下限值偏 高,不能够有效 的圈出成 矿有利靶 区,而迭代法确定的异常下 限,圈 出了很 多弱异常 ,与客观 实际相符 ,故 迭代 法是适合本 区比较合理 的
形成时代 ,测 区侵人岩可划分为加
里 东期 和 华 力西 期 。其 脉 岩 与侵 入
图1 锡铁 山地 区地质略图
F i g . 1 G e o l o g i c a l s k e t c h o f t h e Xi t i e s h a n a r e a
刘红杰关于异常下限的几种计算方法
![刘红杰关于异常下限的几种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5698167cd184254b35355f.png)
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异常确定是勘查地球化学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具有科学依据的方法。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使用经典的统计学方法,以样品数据呈正态分布为假设前提,通过计算数据的统计学参数(如均值、标准离差等)对异常进行筛选和评价。
一般是以平均值(X)与2倍(也有为1.5倍或3倍)的标准离差(δ)之和作为地球化学的异常下限值。
该方法仅适用于地球化学数据呈正态分布的情况,但实际上对于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而言正态分布并不是唯一的一种分布,人们已经发现许多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并不遵循正态分布,而是呈明显的正向偏斜或表现为一种幂型的拖尾分布。
其他几种用来筛选和评价地球化学异常的方法,如移动平均法、趋势面法、克里格法以及概率格纸法等,除了概率格纸法仍是基于正态分布这一观点外,其他的几种方法虽然注意到了元素含量分布的空间信息,但都是以地球化学含量数据在空间上呈连续变化,且是一个光滑的连续曲面这一假设为基础建立的。
事实上,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是极其复杂、十分粗糙而并非处处可微的。
正如李长江等(1995)研究揭示的地球化学景观可能是一个具有低维(D=2.9)吸引子的混沌系统,是分形。
考虑到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易操作,通过几种方法在工作区的试验对比,叠代法确定的背景值及异常下限较低,更有利于突出弱异常。
因此,工作区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的确定选用叠代法。
叠代法处理的步骤:①计算全区各元素原始数据的均值(X1)和标准偏差(S1);②按X1+3S1的条件剔除一批高值后获得一个新数据集,再计算此数据集的均值(X2)和标准偏差(S2);③重复第二步,直至无特高值点存在,求出最终数据集的均值(X)和标准偏差(S),则X做为背景值C0,X+nS(n根据情况选1.5或2,3)做为异常下限Ca。
一种求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新方法——含量排列法
![一种求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新方法——含量排列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b77fe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f.png)
一种求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新方法——含量排列法
杨大欢;郭敏;李瑞;周明文;余德延
【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年(卷),期】2009(31)2
【摘要】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确定,在矿产勘查和资源预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计算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方法,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而且存在计算依据不充分的问题.这里在研究背景和异常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求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的新方法,即含量排列法.该方法不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直接用原始数据求异常下限,方法简便.用此方法对广东始兴地区化探数据进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页数】4页(P154-157)
【作者】杨大欢;郭敏;李瑞;周明文;余德延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
州,510080;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2
【相关文献】
1.求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特解的一种新方法--特征多项式法 [J], 倪仁兴
2.折线法中求段点的一种新方法及其实现 [J], 黄耀军;严国萍
3.一种快速求红移和证认谱线的新方法--伪三角法 [J], 邱波;胡占义;赵永恒
4.基于MapGIS的含量-面积法确定地球化学异常下限 [J], 陈杜军;张恒;张玉宝
5.基于含量排列法的地球化学异常结构剖析--以浙西北地区Cu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例 [J], 赵博;于蕾;邱骏挺;石成龙;张德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
![浅析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91a39f71fe910ef02df813.png)
2016年 2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37C omprehensive综合浅析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王 峰,何 军(陕西地矿汉源玉业有限公司,陕西 汉中 723000)摘 要:化探,即勘查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中异常下限值的确定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异常区域范围的大小,关乎着化探工作的成败。
目前确定异常下限值的方法众多,而各种方法又有其自身的应用前提和不足之处,容易使人混淆不清,因此笔者将各种化探方法进行浅析,以期对化探工作者有所参考。
关键词:化探;异常下限;传统统计法;分形;趋势面;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6)03-0037-3The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s of how todetermine the low limit of geochemical anomlyWANG Feng,HE Jun(HanYuan Jade Industry of Shanxi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Resources,Hanzhong 723000,China)Abstract: The low limit of the geochemical anomaly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problems in geochemical work,and it decide success or fail.Now,The methods how to determine the limit of geochemical anomly are many;besides,every method has its own precondition and disadvantages that make people confused.So the writer discuss the methods and hope to have some benefit for geological workers. Keywords: geochemical exploration;threshold;tradi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fractal;trend surface;收稿日期:2016-01作者简介:王峰,生于1963年,男,陕西西安人,本科,工程师。
在局部区域内定值异常下限的确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在局部区域内定值异常下限的确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af814fa5284ac850ad02424f.png)
在局部区域内定值异常下限的确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累频方式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取85%频数的值作为异常下限值。
采用90%、95%频数值将异常划分为弱、中、强3级浓度分带。
(2)均值标准差方式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平均值 3倍标准差的界限循环剔除离异数据点后,采用平均值+2倍标准差来确定异常下限值。
采用平均值+2-3倍标准差和平均值+2.7倍标准差值将异常划分为弱、中、强3级浓度分带。
在省域范围内依据局部区域内定值异常下限值以及异常浓度分带值分别建立异常下限趋势面、中异常值趋势面和强异常值趋势面。
▲普通聚类分析分析方法:①选择研究区分析单元;②确定分析元素(建议不少于10个);③选择计算方法(针对元素分组和相关性分析,选择R型);④绘制谱系图;⑤确定分组相关系数下限(建议>0.5),并对元素分组;⑥对元素分组结果进行地质与成矿因素的分析解释。
应用聚类分析的元素分组可确定矿床类型和元素的组合特征,也可通过已知成矿单元的类比,预测评价相关研究区内相关单元可能发现的矿床类型等。
元素异常浓度特征元素异常浓度特征异常浓度特征是指形成异常的指标在异常区域范围内的数值特征,主要包括异常下限、异常特征值、异常强度、异常衬度、富集系数、异常浓度分带等特征参数。
▲背景值▲异常下限区域地球化学异常是相对于区域地球化学背景而言的。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不是一个确定的含量值,而是一个含量范围,将背景含量范围的最大值称为背景上限,当元素含量(或其他指标数据)超过区域背景上限时称其为异常,因此异常下限就等于背景上限。
▲异常特征值异常特征值是异常区域内数据的描绘统计参数量,主要包括中位数、算术平均值与标准离差或几何均值与几何标准离差。
▲变异系数反映区域内数据的变化程度,区域内标准差/平均值。
▲异常强度异常含量的高低或异常含量超过背景值的程度。
可以用异常的峰值、平均值、衬度等表示。
b 异常强度分为平均强度与最高强度。
平均强度是异常范围内原始数据的平均值;最高强度是指异常范围内最高的单样品原始分析值。
应用小波分析法确定新疆达巴特地区地球化学勘查异常下限
![应用小波分析法确定新疆达巴特地区地球化学勘查异常下限](https://img.taocdn.com/s3/m/92b7897827d3240c8447efe5.png)
格 趋势 分析 法 和传 统 统 计 法 求 取 它 们 的异 常 下 限值 . 并 且 结 合 地 质 矿 产背 景 对 比分 析 了 两 种 方 法 任 研 究 内的 应 用效果 . 得 出 以下 结 论 : 与 传 统 统 计 法 相 比较 , 小 波 分 析 法 圈定 的 异 常 不 仪 与 已 知 矿 床 ( 点) 的空间分布吻合更 好 ,
醺 "l ¨ l n 穗 | 铋 4 氍 4 。 ,
t 蔗 毓 r
1
k “ - l _ ,
§ 。 、
,
。 1 p ”
. 。 。静 | -
* 。 ~。
麓薯 ¨
h
一.
,
0
h 稚
_
“ - 。 {
、 酶 Βιβλιοθήκη - 。 .图1 新 疆 达 巴特 地 区区 域 地 质 矿 产 图
研 究 区 大地 构 造 位置 属 哈 萨 克斯 坦 一 准 噶 尔板
块、 伊 利一 伊 赛 克 湖 微 板块 、 赛 里 木 板块 、 汗 吉 尕坳
褶 皱带 中
研 究 区 内地层 从下 元 古 界 到二 叠 系 均有 出露 . 展布 的 总体 方 向为 N E — E W向 。其 中二 叠 系乌 郎组 、 泥盆 系上 统托 斯库 尔他 乌组 是研 究 区 内出露 的主要 地层 。 鸟郎组 主要 出露 于博 乐 阿拉 【 J 1 E l 一带 . 主要 为
组: 下 亚组 为粉砂 岩 、 长石 砂 岩 、 长石 碎 屑砂 岩 夹 含
l 地 质 概 况
本 次 的研 究 区范 同 为东 经8 0  ̄ 4 5 O 0 ” ~ 8 1 o 4 5 O 0 ” . 北纬4 4  ̄ 4 0 0 0 " - 4 4 o 5 0 0 0 ” . 地 处 新疆 维 吾 尔 自 治 区 达 巴特 地 区 研 究 区 的区域 地 质 矿 产 图如 图 1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a13d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c.png)
地球化学异常下限确定方法
1.基于地质背景的比较法:将同一地质背景下的样品进行对比,通过统计方法确定地球化学元素的异常范围。
例如,研究同一矿床中的矿石样品,对比它们的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变化。
2.统计方法:通过对大量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不同地质区域或不同地质元件的异常范围。
例如,可以通过对全球岩石样品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聚类和聚类分析,找出不同地质元件的正常范围,进而确定异常下限。
3.地球化学地球化学背景值方法:地球化学背景值是指在特定区域特定地质背景下,其中一种地球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范围。
通过研究地质背景下的典型样品,确定该地区该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并以此作为判断异常的依据。
4.地球化学地质模型法:利用地球化学地质模型,将地理背景、地质作用过程与地球化学元素含量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异常下限。
例如,通过研究其中一种地质元件在不同成因作用过程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变化规律,可以建立对应的地质模型,据此判断地球化学异常的下限。
5.地球化学地质地球化学区带范围法:根据研究区域地质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区带,并分别确定每个区带内地球化学元素的正常范围。
通过对比不同区带内地球化学元素的异常范围,可以确定地球化学异常的下限。
总之,确定地球化学异常的下限需要综合考虑地质背景、统计分析、地球化学背景值、地球化学地质模型和地球化学地质地球化学区带范围等
因素。
以上所提到的方法均可应用于地球化学异常的确定,具体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结合。
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和异常的圈定方法
![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和异常的圈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cf3cfb312b3169a451a4b8.png)
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和异常的圈定方法,1. 具体方法步骤(1)在区域地质图上划分若干地质体或地质构造单元(岩性单元),地层一般划分到系或群(出露面积较大的可划分到组),岩浆岩划分到期。
(2)计算地质体背景平均值,在计算背景平均值()时,应把> +3σ和< -3σ的那一部分数据剔除,一般可采用逐步剔除的办法直到全部剔除为止,这时再重新计算其地质体的背景平均值和标准离差(σ)。
(3)进行数据转换处理,即用地质体各种元素的背景平均值对该地质体分布范围的原始数据进行“规格化”处理,求出相应元素在该地质体原始点位或数据块的背景衬度(CV)其计算公式:CV ij=x ij/X jCV ij-该地质体第j个元素i个数据块背景衬度。
X ij-该地质体第j个元素i个数据块原始数据。
X j-该地质体第j个元素背景平均值。
这样每个元素逐个地质体,逐个点计算后便获得一张该元素的背景衬值图。
(4)确定异常下限并圈定异常,按图幅计算每个元素背景衬度的平均值和标准离差(CVσ),按T= ±1.65CVσ(T为异常下限)在衬值图上圈定单元素异常,按异常数据块圈定其边界,形成阶梯状异常图。
每个单元素异常都应进行编号,编号顺序以图幅为单元从图左上角开始由左向右,由上至下依次进行,例如Au1、Au2…,Ag1、Ag2、Ag3...等等。
图上还应反映异常的浓度分带,按a=2的间隔划分,取a0×T,a1×T和a2×T即为异常下限1倍,2倍和4倍及其以上,划为外带、中带、内带,并把具有内、中、外三个带的异常称为一级,中、外带的异常称为二级,只有外带的异常称为三级。
(5)编制综合异常图,综合异常图的表示方法,采用相关元素划分组合,每个组合用各单元素异常下限值的累乘值作为该组合异常的下限值,异常面积以主成矿元素的单元素异常面积为基础,在主成矿元素异常分布范围的各数据块所有相关元素的衬值进行累乘,再按该组合异常的累乘值下限重新进行圈定,以一条曲线予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基础
数据处理的意义是获得较为准确的平均值(背景)和异常下限。
1、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归根结底仍属于统计学的范畴,所以要求数据应是正态分布的,不是拿来数据就能应用的,特别是用公式计算时更要注意这一点。
正态(μ =0, δ =1)----(偏态)。
大数定理:又称大数法则、大数率。
在一个随机事件中,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趋于一个稳定值;同时,在对物理量的测量实践中,测定值的算术平均也具有稳定性。
所以如果在计算时,数据中包含较多的野值时,实际获得的是一个不具稳定性的算术平均,它实际不能替代背景值。
2、异常是一个相对概念,有不同尺度上的要求,所以不要将其看作一个定值。
在悉尼国际化探会议上(1976),对异常下限定义:异常下限是地球化学工作者根据某种分析测试结果对样品所取定的
一个数值,据此可以圈定能够识别出与矿化有关的异常。
并对异常下限提出了一个笼统的定义:凡能够划分出异常和非异常数据的数值即为异常下限。
据此,异常下限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背景上限。
二、异常下限确定方法
具体异常下限确定方法较多:地化剖面法、概率格纸法、直方图法、马氏距离法、单元素计算法、数据排序法、累积频率法……
下面逐一介绍:
1、地化剖面法:(可以不考虑野值)
在已知区做地化剖面:要求剖面较长,穿过矿化区(含蚀变区)和正常地层(背景),能区分含矿区和非矿区就可确定为下限。
2、概率格纸法:(可以不考虑野值)
以含量和频率作图
15%--负异常
50%--背景值
85%--X+δ(高背景)
98%-- ( X+2δ)异常下限
3、直方图法:(可以不考虑
野值)
能分解出后期叠加的
值就为异常下限
4、马氏距离法:(在计算时
已考虑野值)
针对样本,实际为建
立在多元素正态分布基
础之上—多重样本的正
态分布,超出椭球体时—
异常样(如P3点)。
相似于因子得分的计算,最后为一个剔除异常样本时的计算值,实际计算出综合异常边界线。
当令m=1时,
上式化解为Xa=Xo±KS,这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单元素(一维)计算异常下限常用公式。
该方法计算较为复杂:下面给出一个实例:
马氏距离(黑色虚线)圈定异常基本为两种以上元素异常的重合的部分。
上图中Hy-44与Hy-45综合异常中,由于As 元素相连,传统方法无法分割。
用该方法可分解为两个异常,后来实际查证中也证明:左边Hy-44为Au 、Cu 、Co 的成矿,右边Hy-45为Au 、Cu 的成矿。
解决手工的随意性。
5、单元素计算法:(必须剔除野值)
Xa=Xo ±KS
(Xa —异常下限,Xo —背景值,K —取值系数,S —标准离差) 从标准正态累积频率密度函数公式: 推断出当K=、2、3时,密度函数分别为95%,%,%
一般为计算方便,通常取K=2,这就是Xa=Xo ±2S 的来源。
dk
k
t t ⋅=⎰∞--2221λπϕ
通常应用时,用Xa=Xo±3S无限循环剔除,直到无剔除数据时,对于地球化学通常几百—上千的数据,基本保证数据为正态分布。
则此时Xa=Xo+2S定为异常下限
为保证数据为正态分布,实际计算时先将数据转换为对数,此时由于数据离差变小,在剔除野值后,基本都能保证为正态分布。
为进行下步计算处理有了理论保障。
6、数据排序法:(不考虑
野值)
比较简单、实用
所有数据从小到大,
按含量排序
做图(含量—纵坐标,1,2……n含量顺序序列
----横坐标)
异常有明显的一斜率
但数据太多时不适合
7、累积频率法:(不考虑野值,在使用时为网格化数
据)
目前较为普遍
元素含量高低分级,采用累频分级方式,分19
级,
分级频率:
2-2-3(%)
异常85-90-95-100(%)和<15%
8、实际使用异常下限值的确定:
实际上各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都是可行的,关健是确定的这个值合不合理是值得商榷的。
在1:20万区域化探中,由于一般取水系沉积物,样品经过了充分的均一化,方差较小,数据基本为正态分布,剔除不了几个野值,此时计算下限与实际使用值变化不是很大(当然1:20万或1:25万由于区域较大,各分区中元素背景不一,异常下限是不同的,应该适当考虑分区,分别确定异常下限)。
1:5万相对样点较密,部分可能涉及矿区,数据变化较大,此时必须考虑剔除野值,保证数据为正态分布。
1:1万等数据以土壤或岩石原生晕为主,此时主要在矿区工作,数据高的达矿体边界品位,低得很低,在剔除野值,保证数据为正态分布后,剩余数据计算的异常下限明显偏低,有时导致2/3区域都为异常,如我曾经有个工作区,1:1万岩石测量,经计算Au异常下限为30PPb,最后使用值为80PPb。
矿区化探异常下限的确定需根据实际情况。
实际上述只是给出了一个计算确定异常下限的方法,实际上上面计算的异常下限值在使用时只是一种参考,使用值是根据该计算值在地球化学图面上最终的确定的,确定依据:
1、异常占总体地球化学图面的15%左右
2、保证异常的连续性(不出现较多的星点状异常)
在异常下限确定后,后面的异常分带就简单多了,一般以异常下限有0、2、4倍划分为外、中、内带,它是推断是否矿致异常的基础,一般矿致异常都有明显分带,而地层引起的异常一般只出现高背景,也即无分带现象。
三、地球化学各参数意义
均值(原始数据直接计算)—平均含量大小
高差(原始数据直接计算)—相对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反映成矿的可能)
背景值(剔除所有野值后计算,一般此时为正态分布,符合概率统计概念)----真实背景大小
背景离差(剔除所有野值后计算)—计算异常下限需要
变异系数—离差/平均值,越大更易成矿,一般用大于1判别,如大于5肯定可成矿。
衬值—原数据/(背景值、异常下限、同类岩石…)--比较值
异常强度—最大值/异常下限
面金属量—平均值*面积,成矿规模大小
NAP值—衬值*面积,不同异常间相加或比较
外、中、内带—异常下限的2n(n=0、1、2或其它等),平面分带性
相关系数—相关程度,用临界相关系数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