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的故事化与生活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的故事化与生活化

金称市中学雨乡

对于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无一不喜欢故事,特别是青少年就更是偏爱了。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在课堂上巧妙地应用生活中的背景故事进行教学,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故事化生活化,生活故事数学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生活故事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把数学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优化数学教学过

程。

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去挖掘生活中的故事,去应用这些生活中的故事,把它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数学的教学内容要故事化生活化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若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累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故事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课上的“知识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貌不相似,神却相通。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内容,就可以把许多生活实际引用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儿童有了已知生活经验的基础,学数学就会轻松、亲切、自然。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提问:你知道的字母有多少个?(26个,A,B,C等)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字母,扑克牌(j,q,k,a)、故事片、小说中的人物、地点的代号(A点,B城市)等,教师接着引导,除了可以代替人、城市、地点,还可以表示数(像扑克牌中的J、Q、K分别表示11、12、13),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样的实际引入在学生原有的关于字母的认知上,引出“用字母表示数”,降低了难度,加深了理解。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故事中的数学

数学也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故事中的数学,即可累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环境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故事化

1.导入的生活化故事化

(1)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真实的故事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比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于是教师便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学习作业中的错误创设故事情境。在学生的作业中经常会出现容易混淆的概念,马虎做错的习题,不易辨别的运算等方面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把握好出现的问题,及时创设改错的情境。比如,以学生喜欢的故事、游戏、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亲临其境,在开心快乐的环境中改正错误,获取知识。

2.教材教法选择的生活化故事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故事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选择的例题生活化故事化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一位数学教育家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如在教新课标“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结合现在“黄金周”旅游的比较多,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例题:今年十一,父母打算带你和几个亲戚家的孩子一起去某地旅游,在咨询价格时,甲旅行社说:“如果你们买一张全票,其余人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你们可以购买团体票,按原价的2/3。”而两家旅行社一张全票的价格均为120元。你能用小孩的人数来表示两家旅行社的价格吗?你能算出选择哪家旅行社合算吗?该例题切合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引起他们极大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4.练习的生活化故事化

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也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初中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在实际生活故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也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印证、一种补充、一种体验。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情感体验。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学完之后,结合课本图片中优美的剪纸图案,我们八年级数学组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请你设计一款剪纸,要求有一定

生活意义,可以向家长请教,但必须自己动手,并用一句话表达你的剪纸的含义。学生拿到这个题目后,很动脑筋,有的查找资料,有的向老人请教,然后买纸,找工具,研究所剪花型,动手剪、刻,忙得不亦乐乎。来到学校后,我们又组织了组与组之间的评比,男同学与女同学之间的评比,并挑选有代表性的给予奖励。通过这个题目,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使他们在活动中加深了对中国古老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一举两得。

三、探究问题的生活化故事化

1.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比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教材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故事情境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可以依据教材进行,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全等之后,让学生分组到食堂测量圆柱体水塔的直径。

3.制作数学小报

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必须首先植根于生活故事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越大。”反之,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故事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可见,当今数学教学正向生活化、故事化、活动化、问题化方向发展。因此强调数学抽象(即生活故事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应用(即数学问题的生活故事化)这两者的辩证结合,对于学习数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