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对6种常见疾病的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对6种常见疾病的

临床意义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6种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正常人(对照组)300例、高血压病组147例、糖尿病组129例、脑梗死组151例、冠心病组149例、脑动脉硬化组16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80例的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论6种常见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高血压冠状动脉心脏病糖尿病脑梗塞颅内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血液流变特性的改变与大量临床疾病有关,特别是在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临床血液流变学检查主要包括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性与聚集性的检测。有关血液流变学临床意义的文献已有报道,但对国内,同时对6种常见疾病进行检测和比较的报道不多,

为供临床参考,本文对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6种疾病的血液流变学作了检测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确诊并住院的患者497例(年龄36~85岁),平均48.5岁。其中高血压病组147例、糖尿病组129例、脑梗死组151例、脑动脉硬化组163例、冠心病组149例、脑动脉硬化组16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80例,另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均未发现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严重急慢性疾病)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34~73岁),平均45.7岁。

1.2方法

均于早晨空腹时采静脉血5mL并用肝素(125U/L)抗凝,5ml 用3.8%柠檬酸钠抗凝,血液的全血粘度(1S-1、5S-1、50S-1、100S-1、200S-1)、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 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的检测均在3h内完成。检测方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和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

1.3仪器和试剂

北京赛科希德SA-6000血液流变仪、雷勃尔LDZ-52离心机、北京赛科希德SD-100动态血沉仪、BC-5180血液分析仪。

2结果

2.11019例病人血液流变学原始数据(略)

2.21019例病人血液流变学处理数据(x±s)

2.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

2.4结论

6种疾病组全血粘度(1S-1、5S-1)均升高;高血压病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脑动脉硬化组全血粘度(1S-1、5S-1、50S-1、100S-1、200S-1)、红细胞压积均升高;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血浆粘度升高;脑梗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沉、血沉方程K值升高;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高血压、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各组红细胞变形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3讨论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型的新型学科,主要研究血液流量、流速、流态、血液凝固性,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管变形性与弹性、微循环、微血管血液流变性等。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障碍。血液流变学检测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某些疾病中其变化可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观

察等重要指标[2]。

6种疾病组全血粘度(1S-1),高血压病组、脑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全血还原粘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或0.05)。说明这些疾病都伴有血液的高粘状态。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参数,它可以从整体水平了解诸多影响粘度因素的综合变化,一旦血液粘度增高,可能提示机体处于一种无或有症状的病理状态,即高粘滞综合征。血液的高粘状态可能是这些疾病的并发症,也可能是这些疾病的形成原因[3]。血液粘度增高会使血流阻力明显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灌注减少、血压升高。动脉血压升高又可促使小血管对纤维蛋白原的通透性增大而导致纤维蛋白原在血管内壁沉积,进而改变血管壁与管腔的流变性质,使管壁变厚、变硬,内腔变窄,强性及张力降低,致使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细胞破碎、溶血,又进一步使纤维蛋白原的沉积增多,血流阻力又增加,血流速度更慢,血压更高。[4]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引发血管组织功能、结构的变化,导致微循环障碍而极易导致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血液粘度增高是促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子[5]血压病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脑动脉硬化组的红细胞压积均升高,故推测全血粘度增高与红细胞压积升高有一定相关性。单纯红细胞压积增高要进行相对增高、真性增高的区分排查,一般除继发的代偿性增多和相对红细胞增多外,红细胞压积增高或降低的异常都提示关注血液病检查。红细胞压积是决定全血粘度的决定因素之一[6],应注意的是尽管红细胞压

积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全血粘度,但不完全呈线性的正相关。脑梗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沉、血沉方程K值升高。血沉是临床检测得重要指标,为多学科所关注。血沉作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意义,在于观察红细胞的聚集性。[7]然而血沉还受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表面电荷、血浆粘度和温度的影响,因此用血沉方程K值更能准确的反映红细胞打的聚集程度[8]。

多种不同疾病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血流变学异常,显然不能根据血流变异常来直接诊断某种疾病,但借助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疾病发生早期的敏感性,在可逆阶段采取措施,以有针对性的改善血流变学异常来发现、阻断、延缓由此带来的定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比较在疾病早期发现时就治疗永远比疾病发生已有临床症状时的治疗简单的多,这也就是血液流变学检查在体检中心作为常规指标的实在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文荣,王建中主编.临床血液学与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P400-401.

[2]陈国敏,刘远源.Ⅱ型糖尿病的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意义.河北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3]张丹凤,夏向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5,39(2):210212.

[4]刘恩武.年龄因素对心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12):9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