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摘要: 现在城市发展趋于科学性,科学规划,科学管理,人性发展。

本文从城市发展以人为本、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三方面论述,指出现阶段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部分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强调坚持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字: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居环境、文化建设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全国兴起世界瞩目的城市化运动。

深圳一夜之间,从小渔村摇身一变为改革开放的特区。

资源,资金,人口在此涌动不息,高楼大厦,高端技术,精英白领无一不催促城市的快速发展。

然而,发达城市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这样部分产业转移到下一级城镇,又促使城镇城市化的进程。

在远古时代,人类敬畏大自然。

后来人类解放双手,开始改造大自然。

再而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生产力大大提高,机械生产导致生产效率不断增升。

这时候人类开始野心勃勃,想要不计一切代价征服大自然。

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索取需求强烈。

从宏观上说,资源,生态,环境三者的关系逐渐失调,一起使得大自然失去原有的平衡。

从微观上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划管理滞后两者的矛盾,导致中国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城市中的危机不断出现。

如城市交通拥挤,城市犯罪率上升,城市资源紧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噪声污染,文化缺失,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城市贫困等等。

这些问题倘若没有科学的改进措施,有可能将导致城市化的萎缩。

其中有些问题的矛盾越加突出,我们需要正视且尽快找到相应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对策。

我们要坚持城市科学发展观。

城市发展观是基于城市发展而展开的关于如何促进及完善城市发展的基本价值观念,其前提条件是城市需要发展,而核心是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教训,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针,这是在新形势下对发展观的最为科学的表述,是对以往发展观不断总结的结果,是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1]。

城市规划管理中,采取不同的发展观显然导致不同的结果。

城市管理建设往往带有滞后性,所以有些问题处理不好,依然突出。

一、城市人口增多,不同群体利益矛盾凸显。

张宝义先生指出,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城市人是城市社会的主体,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出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造自然的结果。

城市发
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环绕城市人而提出发展模式,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城市人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指向[2]。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深圳,珠海这些珠三角城市外来人口剧增,城市矛盾越加紧张与突出。

谈及归宿感,在此举个例子。

广州作为全国第二类大城市之一。

现在本地人口达994万,外来人口500万左右。

其中城市中产阶层、城市新移民----农民工、城市失业者、城市老年人,是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大的几类社会自1990年开始,广州开始了“创卫”征程。

要创建卫生城市,从本地居民和外群体[3]。

来人口比例来看,单靠本地居民固然力量不够,但是怎么调动外来人口对创卫的热情呢?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收入偏低,蜗居在环境质量混杂的城中村或者是12平方米左右的简易平房。

他们在对城市化进程以及促进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本身不能同等享受本地居民的民生福利、医疗、社保,就业、其子女入学等权利。

除此,他们受到城市社会歧视与排斥。

这就使得外来人口对所在城市产生偏见。

这何以让他们对一座城市产生认同感?怎让他们产生归宿感?怎让他们拥有幸福感?就算公众场合有再多“广州是我家,创卫靠大家”的标语,这又有何用呢?我们知道,最初由于广州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都比较薄弱,所做的工作大多是突击性的,所以这种“创卫”方式在检查团的明察暗访下无功而返。

经过了长达17年的“创卫”征程,连连失败使广州市容环卫工作者逐渐意识到,要妥善处理好外来人口问题,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处理好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的关系,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才能最终获得“创卫”的胜利。

从这个例子可以得出结论,城市要健康发展,首先要重视人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满足城市公众的利益需要,制度管理更加趋于人性化,完善人口机制,提高全体居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城市不同群体的公平竞争性,激发其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宿感,激发其无限的创造性。

二、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问题依然明显。

城市中随着人口的增加,汽车随之增多。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的同时,一线大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普遍陷入了堵的“困局”。

数据显示,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76万余辆,广州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10万辆,上海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80万辆,就是成都、重庆这样的内地城市,保有量也已经突破了200万辆[4]。

汽车量增多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一是交通堵塞。

类似广州这样的大都市,每到上下班时段,公交,地铁压力增大。

免不了行车速度慢,乘车换车艰难。

这大大得浪费城市居民的时间和降低城市人的生活质量。

二是汽车停放问题。

停车点的供应满足不了这么多汽车的需求,这又会导致车位价格上升、及汽车乱停乱放的诸多影响路面形象的问题。

三是交通污染。

按照城市地域结构,工业带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那么城市中心的大气污染可以归于交通尾气的大量排放。

科学分析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

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

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1952年
12月,伦敦发生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约为平时的2倍。

由此我们不能忽视交通尾气的排放。

为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我们要制定严格的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计划。

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倡导市民乘坐公交以代替私家车,提供公共出租自行车服务,减少废气、烟尘排放量,提高柴油、汽油质量,减少铅含量,开发新能源等。

除了交通拥挤等问题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在影响城市的环境。

城市水体污染严重。

据中国120多个城市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统计,其中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固体废弃物排放。

1998年,中国城市垃圾粪便清运量14223万t,垃圾围城现象仍较为严重,白色污染问题突出。

中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出量为8亿t,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6.4亿t,乡镇工业的产生量为1.6亿t。

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7034万t,其中乡镇工业排放量5212万t,占排放量的74.1%。

危险废弃物的产量为974万t,其中县及县以上工业的产生量为905万t,占92.9%[5]。

卫生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条规。

及时清除城市的各种垃圾,净化城市空气,维护市容。

声音污染。

1998年,中国多数城市环境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社会生活噪音约占47%,影响范围广并呈扩大趋势;交通噪音约占30%,对生活环境干扰最大;建筑施工噪音约占5%,扰民严重。

工业噪音占8%-10%。

中国209个省控以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43.6-66.6dB之间。

其中16个城市污染严重,占7.7%;119个城市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占56.9%;68个城市受到轻度污染,占32.5%[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各种表现。

我们暂且不将以上问题的对策细化。

在此,我要强调同时要从整体方面出发,加强城市绿化带的建设。

关于广州的绿化建设,要着重改善城市交通,采用城市园林式绿化理念。

林杏容先生指出,要从城市生态化建设的色彩、立体性、生态多样三方面探究广州立体绿色生态空间的建设。

自然界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由山、水、天空、平地构成的立体空间[7]。

在建设城市绿化带时,要利用园林居家的理念,充分利用光热的空间分布结构,因地制宜得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

这样可以增加城市大自然气息。

不仅可以改善市容市貌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而且可以有利于全体市民的身心健康,增添人文色彩。

三、城市文化建设缓慢,文化投入缺少,各类群体文化素质差异大。

如果你要旅游,在凤凰城与任何一个无名小镇之间选择,你觉得哪里吸引力更大呢?一座城市倘若没有文化底蕴,就犹如失去生命力。

再说,浓厚的文化气息会给旅游业发展带来机会,从而为这座城市经济做出贡献。

以重庆为例,重庆主城区的旅游资源,以人文资源最具特色,且不乏自然资源。

以主城区的核心渝中区为例,旅游资源的6种基本类型(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与建筑、休闲求知以及购物类)渝中区全部具备。

在72种国家标准规定的旅游资源中,渝中区有52种,占总数的72%。

重庆
旅游规划研究成果显示:以渝中区为核心的“重庆大都市景区”,无论从都市资源吸引力的角度,还是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以及旅游资源综合价值指数进行评估都名列前茅,分别列第3、第2和第3位,评定等级均为Ⅰ级[8]。

[9]
从表中不难分析,文化底蕴越是浓厚的城市接待人次越多。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家间的竞争大多是经济的竞争。

但是有样东西比直接输出商品更高明,就是输入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经济固然是国家地区发展的根本,但文化可以与经济相交融,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文化可以增强城市人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因此城市发展不能忽视文化建设。

城市发展要注意协调好经济与文化两者的关系。

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消费,让文化充实城市,让文化提高城市的形象与区位竞争力,提升全体居民的素质,从而营造和谐、美满、协调,幸福的城市氛围。

城市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如何发展,如何决策,完全关乎人类的切身利益。

现在城市发展逐渐重视可持续发展方向。

南开大学蔡拓教授指出,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又是一种发展理论、发展观念。

可持续发展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从而也是一种新文明观[10]。

就是因为城市发展需要朝这个方向不断前进,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发现中进步,在完善中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宝义:《城市人与城市发展》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版p57 10-16
[2] 张宝义:《城市人与城市发展》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版p46 10-13
[3] 张宝义:《城市人与城市发展》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版p63 10-11
[4]大洋网《2010年车市之交通年鉴》/auto/100475/
[5]唐恢一著:《城市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版p174 12-16
[6] 唐恢一著:《城市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版p174 17-22
[7]《广东园林》2007年第809期林杏容《营造广州立体绿色生态空间》
[8]旅游研究《论文化与都市旅游的关??重庆都市旅游探索》来源:重庆大学学报作者:曹欢、黄海、吴建华
/n12982c84.aspx
[9]旅游研究旅游数据《2006年1-12月主要城市接待情况(1)》[日期:2007-03-31] 来源: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n6511c82.aspx
[10] 唐恢一著:《城市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版p178 23-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