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经济学
药学领域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药学领域的药物经济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67c27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5.png)
药学领域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药学领域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药物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通过经济学的方法,对药物的开发、利用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为政府、医疗机构和个体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医药支出的目标。
一、药物经济学的概念和意义药物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药学领域的一门应用学科,旨在研究药物的经济性问题。
它借鉴了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主要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最小化分析、效用分析等方法,对药物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经济分析,以明确相关决策对资源分配的影响,从而引导药物的合理开发和使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药物经济学的意义在于:1. 评估药物疗效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药物的效果和成本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判断药物的经济性,为医生、患者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2. 评估药物政策的可行性。
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评估政府制定的药物政策的效果和成本,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通过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发现资源分配的问题,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疗效与成本的评价、药物的使用模式和医保政策等方面。
1. 药物疗效与成本的评价药物疗效与成本的评价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药物的成本效益分析、效用分析和成本最小化分析等方法,评估药物的经济性。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决策者和患者进行药物选择和决策,使药物治疗更符合经济效益和患者需求。
2. 药物的使用模式药物的使用模式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药物的使用频率、用药途径、用药时机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发现和解决药物滥用、浪费等问题,提高药物利用的效益。
3. 医保政策医保政策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研究医保政策对药物开发和使用的影响,可以对药物的价格、报销比例等进行调整,以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公平性。
药物经济学临床学PPT课件
![药物经济学临床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78078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0.png)
将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与效果进行比较, 以评估不同方案的经济效益。
成本-效用分析
最小成本分析
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效用这一 指标,以评估不同方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 和生存质量的改善程度。
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找出成本 最低的治疗方案。
02
临床药学概述
临床药学的定义
01
临床药学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目 的,对临床用药进行科学管理和 监督的一门学科。
02
临床药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 在人体内的代谢、药效和安全性 ,以及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 不良反应。
临床药学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通过科学的用药方案和个 体化治疗,提高药物治疗 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耐 药性的发生。
保障患者权益
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 经济的药物治疗,维护患 者的健康权益。
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优化
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设计和优化药物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03
药物经济学与临床药学关 系
药物经济学对临床药学的影响
药物经济学为临床药学提供决策依据
01
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临床药学可以更科学地
选择最经济、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药物经济学促进临床药学合理用药
药物经济学临床学 ppt课件
目录
• 药物经济学概述 • 临床药学概述 • 药物经济学与临床药学关系 • 药物经济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案例分析
01
药物经济学概述
药物经济学的定义
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药 品或医疗服务从研制开发、生产、流通到使用全过程中,有 关经济效益、成本与效用之间关系的科学。
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2bd2be8b6529647d272852df.png)
第一章1、药物经济学的定义: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物费用的增长,为药物的市场营销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制定药物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果分析(CEA)、最小成本分析(CMA)、成本效用分析(CUA)3、药物经济学的作用:(1)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2)为消除药品市场失灵寻找原因(3)保证卫生保健的可及性和公平性4、市场失灵的原因:一、市场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早就之指出,在资本主义国家,垄断以及寡头控制导致少数生产者操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赚取超额利润;二、信息不全:市场运转的前提条件是市场的参加者必须掌握所有的信息;三、外在作用:市场有效运转的关键在于生产者与消费者根据反映产品价值的市场价格决定生产与消费,从而达到全社会的的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四、公共品:市场失灵的最后可能原因是单纯市场机制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品。
5、外在作用:指负性外在作用,即对全社会福利造成危害的外在作用6、公共品的特点:(1)生产成本较高,少数消费者很难承担(2)公共品一旦已生产出来,就能够以低廉的的边际成本提供给消费者,而且很难限制其他消费者共同享用该公共品7、药物经济学的应用:(1)用于宏观卫生决策参考(2)协助制定临床治疗准则和规范8、药品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因:一、合理因素:(1)人口增长和老龄化(2)疾病谱的改变和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3)细菌耐药性的增加(4)各种因素带来药品价格上涨;二、不合理因素:(1)选用药物不当(2)用量不足,包括剂量太小和疗程不足(3)用药过量,包括给患者使用了对症的药物,但剂量过大或者疗程过长,或是给清患者用了重药(4)无适应症用药(5)重复给药(6)不适当的合并用药等等9、药物经济学的作用:(1)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2)用于指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3)帮助医院制定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师用药(4)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5)帮助患者正确选择药物第二章1、药品的需要:指医药专业人员根据现有医药知识所判定的一个人尽可能保持健康或变得健康而应获得或利用的某种药品的数量2、药品需求:指在某一定特定时期、一定水平上,人们期望并能够过买的某种药品的数量3、药品需求具备的条件:(1)消费者有购买药品的习惯(2)消费者有货币支付能力4、药品需要与药品需求的关系:(1)药品需求是产生药品需求的基础(2)药品需要不等于药品需求(3)消费者对药品的实际需求有时并不是建立在对药品客观需要的基础上5、药品需求的特征:(1)需求的不确定性(2)需求的最高优先性(3)需求的不可替代性(4)需求的外部效应性(5)需求缺乏弹性(6)需求的被动性(7)独特的需求三方结构6、药品需求的影响因素:一、一般经济学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价格水平;二、社会人口学因素;三、流行病学因素;四、临床医生和药师因素;五、医药技术因素;六、消费者偏好因素7、药品的相关价格:指与药品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8、药品的相对价格:指在扣除了医疗保险或保障付款后,由消费者个人支付的那部分价格9、决定药品相对价格的因素:(1)是否实施医疗保障制度(2)医疗保障制度下保障的范围(3)医疗保障制度的报销制度和自负比例等10、需求弹性:可分为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弹性、他们分别说明需求量与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11、需求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应变动率,其公式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率/价格变化率12、需求价格弹性分为5种情况:(1)弹性>1,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通常我们说这种商品或服务富有弹性。
《药物经济学研究》课件
![《药物经济学研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7a5fc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8.png)
总结词
该案例探讨了某罕见病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包括药物 的疗效、安全性、成本等方面的评估。
详细描述
该案例首先介绍了罕见病药物的市场背景和研发概况, 然后对某罕见病药物的疗效、安全性、成本等方面进行 了全面的经济学评价。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 效果,评估了该药物的经济学价值。同时,该案例还讨 论了罕见病药物研发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
总结词
该案例探讨了某心血管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包括药物的 有效性、安全性、成本等方面的评估。
详细描述
该案例首先介绍了心血管药物的市场背景和研发概况, 然后对某心血管药物的疗效、安全性、成本等方面进行 了全面的经济学评价。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评估了该 药物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的经济学价值。
案例三:某罕见病药物的经济学评价
成本-效果分析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评估 治疗方案的经济性。
详细描述
成本-效果分析将治疗方案的直接成本和间 接成本与其产生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效果 通常以临床指标或健康状态指标进行量化评 估,例如症状减轻、病情缓解等。
成本-效用分析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用,评估治疗方案的经济性。
THANK YOU
药物经济学分析有助于优化药品报销比例和限额,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减轻患者和医保基金的经 济负担。
03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评估治疗方案的经济性。
详细描述
成本-效益分析将治疗方案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与其产生的效益进行比较,通常以货币为单位进行量化评估。 效益可以包括临床效果、患者生活质量、生存率等方面的改善。
总结词
《药物经济学》课件
![《药物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6678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a.png)
药物经济学与全球卫生
随着全球卫生问题的日益突出,药物经济学在全球卫生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评估全球范 围内的基本药物目录、疫苗接种计划等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成本-效果。
药物经济学在全球卫生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更合理地分配和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全球范围内 的卫生水平和公平性。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可以促进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和标准化,推 动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
最小成本分析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以 确定哪种方案的成本最低,从
而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02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
总结词
该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其经济性。
详细描述
成本-效益分析将治疗方案的直接成本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以评估每单位效果 所需的治疗成本。它通常用于评估长期治疗方案,并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案例二:某降压药的经济学评价
总结词
降压药治疗成本相对较低,但需要长期服用 ,经济学评价需考虑患者生命周期内的总成 本。
详细描述
某降压药价格相对较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 。从单次治疗成本来看,该降压药的经济学 评价是正面的。然而,从患者生命周期内的 总成本来看,需要考虑该降压药对患者心血 管事件和其他并发症的预防效果,以及由此 产生的长期治疗成本。综合来看,该降压药
处方管理
药物经济学有助于医疗机构制定合理的处方管理政策,规范医生处方行为,避免过度用 药和不合理用药。
卫生技术评估与医保决策
卫生技术评估
药物经济学是卫生技术评估的重要手段 之一,通过对新药、新技术等进行全面 的经济效果评估,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
VS
医保决策
药物经济学在医保决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通过对药品和疗法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为医保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支持。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8ddd8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a.png)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药物治疗的成本和效果,以评估和优化药物治疗方案的学科。
对于执业药师来说,掌握药物经济学的知识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时,做出更合理、更经济有效的用药决策。
一、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经济学主要关注药物治疗的成本和产出,其中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与药物治疗直接相关的费用,如药品费用、给药费用、检查费用等;间接成本则是由于疾病或治疗导致的生产力损失、病假工资等;隐性成本如患者的疼痛、痛苦和生活质量下降等,虽然难以量化,但在评估药物治疗的综合效果时也需要考虑。
产出方面,主要包括临床效果、经济效果和人文效果。
临床效果是指药物治疗对疾病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的改善;经济效果则体现在治疗成本的降低或资源的节约;人文效果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等。
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常见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有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用分析(CUA)和最小成本分析(CMA)。
成本效果分析是将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进行比较,以每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衡量。
例如,比较两种降压药物治疗方案,计算每种方案降低一定血压值所需的成本。
成本效益分析则将成本和效益都转化为货币单位进行比较。
但在医疗领域,将健康效益转化为货币价值存在一定的难度和争议。
成本效用分析是在成本效果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生活质量的指标,通常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或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来衡量。
最小成本分析适用于当两种或多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相同时,比较其成本的高低。
三、药物经济学在药品研发和定价中的应用在药品研发阶段,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帮助企业评估新药的研发投入和潜在的经济效益,从而决定研发的方向和资源投入。
同时,也可以为药品的定价提供依据。
政府在药品定价时,也会参考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以确保药品价格的合理性和可负担性。
名词解释药物经济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名词解释药物经济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42277f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a.png)
名词解释药物经济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药物经济学是研究药物使用与医疗资源分配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通过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评估药物的成本效益,并为医疗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当前医疗改革背景下,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对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成本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名词解释、药物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该学科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全面了解药物经济学及其在医疗领域的作用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以及结论部分的内容安排。
在这部分中,我们会逐一介绍每个章节的主题内容和重点讨论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阅读路径和逻辑展开。
具体来说,文章结构部分会先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主题——名词解释药物经济学,并说明本文的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概览。
随后会详细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包括名词解释、药物经济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在结尾部分会给出总结,并对药物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和论证。
通过文章结构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清晰了解到整篇文章的内容组织和思路,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要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中的知识内容。
1.3 目的药物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是在医疗保健领域中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其在医疗决策和资源分配中的应用,以及对医疗保健体系和药物市场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药物经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成本与效益、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药物价格的制定和医药政策的制定,从而为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名词解释的方式来介绍药物经济学的相关概念,以及其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通过对药物经济学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医疗经济学的关注,提高对药物经济学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医疗保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5ec30d3c376baf1ffc4fad11.png)
药物经济学第一章第一节概述一、药物经济学的定义药物经济学泛指西方经济学在药物治疗评价上的应用,包括一切有关药物临床应用的经济学研究。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种: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用分析二、药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一)药物经济学学科的产生1、研究思想和方法来源2、卫生经济学的发展为药物经济学的成熟创造条件药品成本控制成为卫生决策关注的重点,这是因为:1、与其它卫生服务项目相比,药品的成本容易确定;2、对于某种药品来说,通常存在价格相对较低的替代品;3、在药品成本控制宏观决策中,利益受到损失的往往既不上患者也不是医护人员,而是制药企业,因为一旦患者或是医护人员坚持自己的权益,那么企业的利益就会被削减。
(二)药物经济学的作用1、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2、为消除药品市场失灵寻找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1、市场力2、信息不全3、外在作用4、公共品公共品的特点在于:1、生产成本较高,少数消者很难承担;2、公共品一旦已生产出来,就能够以低廉的边际成本提供给消费者,而且很难限制其他消费者共同享用该公共品。
)3、保证卫生保健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三)药物经济学的应用1、用于宏观卫生决策参考2、协助制定临床治疗准则和规范3、药物经济学研发决策(四)药物经济学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药物经济学在我国提出了5点设想:1、改革现有用药经费的责任制2、增强用药的经济学意识,应将用药的经济学性、有效性处于同一等重要的地位3、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成立专门机构,建立起自己的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和方法4、把药物经济学指标作为新药评价指标之一5、以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第二节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一、研究方法二、研究步骤1、确定评价的服务对象2、确定分析的问题3、区分评价方案,包括基线比较物4、确定分析的观点和范围5、确定相关的时间范围和用于的基准6、确定分析的方法7、确定是否进行增量分析8、区分相关成本9、区分健康结果或效益结果10、确定贴现率或时间偏好11、区分不确定资源和进行敏感性分析第三节药物经济学在控制药品费用上涨中的作用一、药品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因分析(一)合理原因1、人口增长和老龄化2、疾病谱的改变和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3、细菌耐药性的增加4、各种因素带来药品价格上涨(二)不合理原因1、选用药物2、用量不足,包括剂量太小和疗程不足3、用药过量4、无适应证用药5、重复给药6、不适当的合并用药合理给药的基础|1、正确诊断2、充分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状况3、掌握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正常与疾病时的药理学,生物化学和药动学性质4、制定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和目标5、正确实施药物治疗,获得预期的治疗结果二、药物经济学的作用1、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2、用于制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3、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师用药4、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5、帮助患者正确选择药物第四节我国药物经济学的未来研究方向一、成本效用分析中生命质量指标的研究二、成本效益分析以及意愿支付的方法学研究三、随机临床试验与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四、间接成本的计算五、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矫正、敏感性研究以及统计学模拟技巧建立药物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1、从事药物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目录提供依据;2、开设培训药物经济学研究专业,可以与国家医学继续教育计划相结合分批组织实施3、制定各类药物的经济学研究指南4、评估和宣传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为使我国药物经济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适应的机构二是制定与药物经济学研究相适应的规章和法规。
药物经济学基础
![药物经济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4971441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e.png)
A.诊断费用
B.药品费用
C.因患病造成精神上的负担
D.误工费
3.下列缩写词中,正确表示“日规定剂量”的是( )
A. DDA
B. DDD
C. TDM
D. DDS
目标检测
4.以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值表示,比较临床效果的差别和成 本的差别的是( )
A
B.成本效用分析
C.成本效果分析 D.成本效益分析
5.在考虑患者意愿、偏好和生命质量的基础上比较治疗方案的经 济合理性,应选用的药品经济学研究方法是( )
三、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
(一)最小成本分析法
指对预防、诊治或干预的收益或结果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 方案的成本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成本最小的方案的一种分析方法。
三、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
(一)最小成本分析方法
案例
方案
甲
乙
每天消耗的总成本(元) 20
39
消耗的总成本(元) 1024 785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哪个治疗方案好?
组别 A组
B组
C组
药物
氟西汀
帕罗西汀
西酞普兰
(n=41例) (n=42例) (n=43例)
总成本(C)28405.62 29715.84
27967.20
痊愈率(E1) 65.8%
64.3%
65.1%
有效率(E2) 78.1%
76.2%
76.7%
注:三组比较经χ2检验P<0.05。
三、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
三、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
最小成本分析法----案例分析
两种方案采用的治疗药物不同,用法和用量不同,当然效果也不同,其 成本消耗也不相同。由于两种方案药物效果不同,患者住院时间不同,其治 愈1例患者成本,仅从每天的成本来看甲方案治疗总成本较小,但对于每一 患者治愈总成本,甲方案成本远远高于乙方案。可见,最小成本分析并不是 单纯的成本分析,应以疾病治愈这一相同结果为计算成本的前提。由此认为 ,从经济学的角度,乙方案要好于甲方案。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24d28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0.png)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关键信息项:1、药物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成本的分类与计算4、效果与效益的评估5、成本效果分析6、成本效益分析7、成本效用分析8、敏感度分析9、药物经济学在药品研发中的应用10、药物经济学在药品定价中的应用11、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12、药物经济学在医保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1 药物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药物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及其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范畴涵盖了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旨在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效益的最大化。
111 药物经济学的定义药物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药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它通过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医疗保健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112 药物经济学的范畴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药物研发的成本效益分析、药品定价策略的评估、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医保政策的制定与优化等方面。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药物的直接成本,还包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以及药物治疗带来的健康效果和社会效益。
12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大类。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试验、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分析等,通过收集实际数据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成本。
理论研究方法则包括模型构建、数学分析、决策分析等,用于预测和评估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效果。
121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等设计,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同时收集成本数据,以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
122 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适用于在真实世界环境中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成本,但其结果可能受到混杂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和调整。
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6ebec0ec700abb68a982fbc8.png)
回顾性研究设计
1.定义: 是对已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是一种省时省钱的 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2.优点: 此种研究方法因为有关数据大多可直接获得,成本较低,研 究时限较短。 3.缺点: 需要尽可能的控制病例选择及分配上的偏倚和准确测算药物 治疗方案的间接成本。 4.应用: 是目前我国临床医师及药师较常采用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横型研究设计
1.定义: 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以一定的经济原理和现实资料为依据,对 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及其规律性进行研究 和数学模拟。 2.优点: 因为采用了严格定量、合乎逻辑的科学分析方法,数学模型比直观估计 的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当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不易获得,或是 可能的研究时间过长,研究经费受限而无法进行前瞻性研究,是数学模 型拟合研究就十分有效。 3.Markov模型 Markov模型模拟随时间发生的随机事件的过程,是药物经济学研究常用 的决策树方法,其原理是将所研究的疾病按其健康的影响程度划分为几 个不同的健康状态,并根据各状态在一定时间内相互转换的概率,结合 每个状态上的健康效用值和资源消耗,通过多次循环运算,估计疾病的 结果及费用。
药物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 产出
资源消耗
健康改善
药学服 务项目
两要素:成本,结果
成本
是指在实施某向医疗服务方案的过程中所投入的 群补财力资源、物质医院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直接医疗成本
直接成本
成 本
间接医疗成本
间接成本
隐性成本
成本
直接成本
指专为提供某医疗服务项目而发生的费用与特定 的医疗服务直接相关。 直接医疗成本: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所提
2.成本效益分析分析的评价指标 净效益:从总效益中减去总成本即为净效益。 效益成本比:贴现后总效益与贴现后总成本的比值即为效益 成本比,表示单位投入的成本所获得的收益。 投资回报率:即净效益/成本,以百分率表示,所得百分比 越大说明方案越有益。 3.成本效益分析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在宏观分析和决策 时较为常用。 4.局限性:当结果很难换算成货币金额或不适宜用货币金额 来表示时,就难以使用这种分析方法;另外还存在一个复杂 难解的伦理道德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成本效益 分析方法的使用。
药物经济学原理
![药物经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0c0a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4.png)
例如,以前严重的胃溃疡要进行胃大
部切除手术治疗,给病人造成极大的 痛苦,由于H2-受体阻断药西米替丁 的问世,药物治疗可以完全取代手术
治疗,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化疗止吐
药、新的抗生素以及抗排异药环孢素 A的问世给医学带来了革命。
可以讲新的制药技术和新药的出现, 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但 同时也带来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
医院环境下药物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是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和各种临 床药学服务的相对经济效果,为临 床选择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方 案提供理论依据,优化卫生资源, 在使患者得到优质服务的同时得到 政府和社会保障机构的承认。
医疗行为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各方 立场不同,有时甚至是矛盾的。由于 立场的不同,在研究时采用的方法和 数据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患者 立场:最佳疗效、最低副作用、生活 质量提高、自负费用最低。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分析方法
1.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 ,CMA)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治疗方案的结果 被认定是相等时,可进行最小成本分析。 这里的结果相等包括相同的治愈率、不 良反应发生率和程度。
这种方法实用简单,在某些情况下有 一定价值,多在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初 期使用。由于最小成本分析严格要求 治疗的等效性,因此不适用于评价药 物治疗、保健计划或服务。只是简单 的用于病人的治疗结果相同或者同种 药物的不同给药方法间的比较。
用这种方法在评价结果是,不仅分析 有关的货币成本,而且分析病人因功 能改变或不适或对健康状况不满意而 附加的成本。通过效用调查确定审会 成员对各种健康状况的相对赋值。效 用值取值范围通常在1.0(健康)—0(死 亡)之间,比死亡更差的健康状况可取 负的效用值。
药物经济学常用的四种方法
![药物经济学常用的四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41a33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c.png)
药物经济学常用的四种方法说实话药物经济学这几种方法,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折腾了好久才总算找到点门道。
这药物经济学常用的四种方法,每一个我都费了不少劲去搞懂。
先说最小成本分析吧。
我一开始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就看了好多案例。
这就好比你去商场买东西,两个东西功能都一样,你就看哪个便宜买哪个。
在药物经济学里呢,就是在治疗效果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各种治疗方案的成本。
我当时就弄错了一点,只看药价,没把其他的成本算进去,像什么给药的费用、检查的费用,结果算出来完全不对。
所以大家一定得把所有相关的成本都考虑进去,从药品本身的成本,到使用这个药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这才是准确的最小成本分析。
成本- 效果分析就稍微复杂点了。
我试过从不同的书里找解释,结果越看越糊涂。
这个方法呢,就是把成本和效果放在一起衡量,就像你去装修房子,既要性价比高,又要装出来效果好。
这里的效果不只是治好病,还有些可能是提高生活质量之类的。
我在做一个案例分析的时候,很难去量化这个效果,这就很头疼。
我后来才明白,得找一些可靠的指标去衡量效果,像治愈率、生存率之类的。
用这些指标就能算出每花费一单位成本得到的效果是多少了。
成本- 效用分析跟成本- 效果分析有点像,但它特别注重这个效用。
这效用是什么呢,就是患者对健康状况的一个主观感受。
我当初觉得这个很难琢磨,后来才想通。
这就像你穿衣服,保暖是一个客观效果,但你觉得这件衣服穿上感觉好不好看、舒不舒服就是效用了。
比如说,一种药能让病人活下去,但是他可能活得很痛苦,那这个效用就不高。
计算的时候得把这种主观的感受通过一些方法量化进去,像用质量调整生命年之类的。
最后是成本- 效益分析。
这个方法我感觉是最能直观体现价值的。
就好比你做生意,你投入多少成本,最后能赚多少钱。
在药物经济学里就是去衡量药物治疗带来的效益,像减少疾病的传播、病人能继续工作带来的经济效益等,和所花费的成本相比。
我一开始算效益的时候,算漏了很多方面,后来才慢慢补全。
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3f29dbdfd0a79563c1e7232.png)
第一章 绪论❤全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医药领域可用资源(药物资源)的有限性。
❤药物经济学正是为药物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新兴学科。
❤药物经济学概念:在通用领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医药领域的特殊性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研究如何以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健康效果改善的科学。
❤Bootman 编写的全球第一本药物经济学方面的专著《药物经济学原理》。
❤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ISPOR❤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资源的效用,用有限的药物资源实现健康水平的最大程度改善和提高。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研究药物资源利用的经济效果,对药物资源利用程度进行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
第二,研究提高药物资源利用程度与利用效率的途径与方法,深层次提高药物资源配置和利用率。
第三.研究医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医药与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途径。
❤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评价方法 成本计量单位 收益计量单位成本效益分析 货币 货币成本效果分析 货币 临床效果指标(挽救生命数,治愈病例数,血压降低值等) 成本效用分析 货币 质量调整生命年或其他单位最小成本分析 货币 被比较方案收益相同或相等❤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主要特点(表格见P6,表1-2,下面为自己归纳)1.成本效果分析(CEA )effectiveness :只适用于同种疾病的方案间经济性分析。
2.成本效用分析(CUA )utility :可适用CEA 范围,又可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疾病治疗。
3.成本效益分析(CBA )benefit :可适用CEA,CUA 范围,又可对单一方案的经济性评价(唯一的),适用于医药项目和非医药项目间的经济性比较,有内生的经济性判断标准。
4.最小成本分析(CMA )minimization :适用于被比较方案收益相同或相等的方案间比较。
❤药物经济学评价步骤:1.明确问题及解决目标 2.明确评价的服务对象 3.确定备选方案4.选择适宜评价指标和方法5.识别并计量成本和收益6.比较成本和收益7.不确定性分析 ❤药物经济学用以明确药物经济学评价准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由不同评价人员所进行的各种评价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药物经济学
![药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d32dd063a98271fe910ef936.png)
药物经济学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药物经济学:泛指西方经济学在药物治疗评价上的应用,包括一切有关药物临床应用的经济学研究。
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及其关系的边缘学科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果分析(CEA)最小成本分析(CMA)成本效用分析(CUA)3.药物经济学的作用:1.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2.为消除药品市场失灵寻找原因3.保证卫生保健的可及性和公平性4.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1.市场力2.信息不全3.外在作用4.公共品5.成本效益分析定义:是一种用于比较某一项目或者干预措施所消耗的所以资源的价值(成本)和由该项目或者干预措施带来的产出价值(效益)的方法。
6.成本效用分析的指标:是与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生命质量指标的确定将直接影响药物治疗后的效用值。
7.最小成本法:是指对于某种疾病的几种治疗方案,完成治疗后某一方案的总成本最小;或在疾病的药物治疗中,完成治疗后某一方案的药物成本最小。
8.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
9.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发展,与成本效果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均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
10.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理想或最终服务对象是卫生决策者。
11.健康改善的WTP可用下面的函数或等式来表示:U(Y—WTP,P,Hl)=U(Y,P,H2)(其中Y是税后收入,P是非健康物品的价格,WTP是意愿支付值,Hl表示完全健康状态,H2表示非健康状态。
第二章1.药品需要:是指医药专业人员根据现有医药知识所判定的一个人尽可能保持健康或变得健康而应获得或利用的某种药品的数量。
2.药品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期望并能够购买的某种药品的数量。
药物经济学考试试题
![药物经济学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0f926c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5.png)
药物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A 成本B 效果C 效益D 成本效果分析2、以下哪种成本属于直接医疗成本()A 因病误工造成的收入损失B 患者往返医院的交通费用C 患者住院期间的膳食费用D 患者家属因照顾患者请假造成的收入损失3、药物经济学评价中,成本效果比(C/E)表示()A 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所增加的成本B 每获得一个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C 成本与效果的差值D 效果与成本的差值4、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估算成本()A 市场调查法B 专家咨询法C 作业成本法D 以上都是5、药物经济学中的敏感性分析主要目的是()A 考察研究结果的稳定性B 确定最佳治疗方案C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D 评估研究方法的准确性6、以下哪项不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适用范围()A 新药研发B 药品定价C 临床用药决策D 医生个人收入分配7、成本效用分析中,常用的健康效用指标是()A 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B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C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D 以上都是8、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偏倚()A 样本量过小B 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合理C 数据收集方法不准确D 以上都是9、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用于()A 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B 确定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益阈值C 判断是否增加投入以获得更多效果D 以上都不是10、以下哪种研究设计常用于药物经济学评价()A 随机对照试验B 队列研究C 病例对照研究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药物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答:药物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及其相互关系,以提高药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疗保健决策的科学性。
其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为医疗保健决策提供依据,优化药物资源配置,促进合理用药,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以及评估新药研发和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性等。
《药物经济学》课件
![《药物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deb2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1.png)
汇报人: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药物经济学概 述
药物经济学评 价方法
药物经济学在 医疗决策中的 应用
药物经济学的 发展前景和挑 战
案例分析
PART ONE
PART TWO
药物经济学是研究药物治疗方案的 经济学评价和决策的学科
药物经济学的目标是提高药物治疗 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成本:包括药品研发、生产、销售、 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成本
成本-效益比:衡量药品的经济效 益,通常用成本除以效益得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效益:包括药品治疗效果、患者生 活质量、社会效益等
成本-效益分析的应用:在药物经济学 评价中,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常用的 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评估药 品的经济价值。
政策背景:医疗保险政策 的实施背景和目的
成本分析:医疗保险政策 的成本构成和计算方法
效果分析:医疗保险政策 的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具体案例的分 析和结论
药物名称:阿托伐他汀
适应症:高胆固醇血症
推荐理由:降低心血管疾病风 险
经济学评价:成本效益分析,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 果
结论:阿托伐他汀在降低心血 管疾病风险方面具有较高的成 本效益比
研究内容:药物经济学主要研究药物的经济学原理、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药物经济学应用等。 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最小化分析、成本效果分析等。 应用领域:药物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包括药物定价、药物报销、药物政策制定等。
研究意义: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药物使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药物经济学定义:泛指西方经济学在药物治疗评价上的应用,包括一切有关药物临床应用的经济学研究。
具体地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药物治疗备选方案(包括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cost)、效益(benefit)或效果(effectiveness),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
2、药物经济学国内外成立产生的标志1991年,《Principles of Pharmacoeconomics》(Bootman)出版,标志着药物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形成;《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起草国内第一个药物经济学专门网站开通为配合《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项目,中国医师协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药物经济学专门网站:中国药物经济学网。
2008年7月26日,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1、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卫生服务需求——由健康需求派生,指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且能够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或一定时期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
2、衡量卫生服务需求的评价指标1)需求:两周就诊率:调查人群中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住院率:调查人群中调查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2)潜在需求:未就诊率:两周内有病患者未就诊人次数/患病人次数(%);未住院率:一年内经医生诊断应住院未住院人次数/应住院人次数(%)3、卫生服务需要的概念: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4:、衡量卫生服务需要的评价指标:1)两周患病率——调查前两周内每千人口患病人次数;2)慢性病患病率*——调查前半年内每千人口患慢性病人数;3)两周患病持续天数——调查前两周内每千人口患病持续天数累计;4)两周患病休工、休学天数——调查前两周内每千人口患病休工、休学天数累计;5)伤残率——每千人口中伤残人数。
5、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卫生服务需求的盲目性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外部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6、需要与需求的关系:需要是需求的基础,需求和需要是政策和计划的出发点。
7、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概念: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公式:1)弹性>1,富有弹性,需求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高档奢侈品、耐用消费品2)弹性<1,缺乏弹性,需求变动率小于价格变动率,生活必需品3)弹性=1,单位弹性,需求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4) 弹性=∞,完全弹性,价格的微小变动引起需求量的无限变化5)弹性=0,完全无弹性,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变动无影响8、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概念: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反映需求量变动对于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
公式 :1)EI >1:高档品;收入的变化小于需求量的变化,如一些可有可无的产品,对消费者不是必需的只有当收入增加很多时,才能引起增加,娱乐品,金银首饰EI <1:必需品,收入提高引起需求量增加,需求量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加幅度;EI <0:低档品或劣质品;收入增加,需求减少9、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弹性概念:反映一种物品(服务)的需求对另一种物品(服务X )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公式:1)弹性<0:表示服务X 价格变动与服务Y 的需求量变动方向相反,说明两种服务具有互补的功能;弹性>0:表示服务X 价格变动与服务Y 的需求量变东方相一致,说明两种服务具有替代的功能;弹性=0:表示服务X 价格变动与服务Y 的需求量不发生影响,说明两种服务间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10、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卫生服务替代品获得的难易程度;越难越小2)卫生服务的费用水平在消费者收入或总预算支出中比例;比例越小越大3)对卫生服务需要的强度;需求强弹性小,需求弱弹性大4)卫生服务持续的时间的长短、疾病的迁延性。
时间越长弹性越大应用考案例分析原因11、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1)卫生服()()()()[]()()[]()()Q P dP dQ P P Q Q E P P P P Q Q Q Q P P Q Q E E dp ////2/12/122/12/12///•=∆∆=+-+-=∆∆==动率某种卫生服务价格的变变动率该种卫生服务需求量的()Q I I Q E I •∆∆==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率卫生服务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收入弹性()y x x y Px Q P P Q X Y E •∆∆==价格变动率卫生服务需求量的变动率卫生服务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务的价格、(2)需求者收入、(3)货币储蓄越高,需求水平相对低、(4)消费偏好、(5)对未来物品(服务)供应情况的预期包括对价格和供应量的预期、(6)相关物品的价格4)时间价值,时间越长成本越高,时间的机会成本;政策意义,深入掌握5)卫生服务提供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7)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1、卫生服务供给概念:卫生服务供给指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医疗卫生机构愿意提供并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2、特点:即时性(生产消费同时完成),不确定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垄断性,主导性,外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3、影响卫生服务供给的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技术水平;5)医疗服务支付方式。
4、供给价格弹性概念:它指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程度。
公式:5、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意义:∞>Es>1 供给富有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0<Es <1 供给缺乏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Es=1 供给单位弹性,供给量变动的幅度等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弹性=0 供给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么变化,供给量都不会发生变化;弹性=∞供给完全有弹性,价格达到某一水平,供给量是无限的;6、影响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因素:1)产量调整的伸缩性,生产要素的供给:土地、原材料、人员,是否容易增加产量;2)时间因素,短期vs.长期;3)替代品,比如:通用药vs.专利药7、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与最大产出量之间物质数量关系的一种经济模型。
8、成本系数的概念:Ec < 1 规模收益递增Ec = 1 规模收益不变Ec > 1 规模收益递减9、效用最大化模型,分析医院行为(这个题不知道怎么写,自己看)当边际效用为0时,总效用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就开始下降第三章卫生服务市场1、卫生服务市场的定义: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2、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1)卫生服务市场是多个市场的组合(2)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3)卫生服务市场具有垄断性(4)卫生服务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医院的“双轨”价格市场价格计划价格原材料医院病人(5)卫生服务产品具有外部性(6)市场经济主体的特殊性3、卫生服务产品分类(1)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共享性,缺乏提供者、缺乏个人购买激励机制(2)准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效应个人效益总和<社会效益个人需求量<社会需求量供给不足(3)个人消费品排它性1)必需品Ed <1 EI <12)奢侈品Ed >1 EI >14、市场失灵原因市场失灵:市场经济不能达到经济有效的一种状态:一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结果未能使市场经济本身正常运转,反而导致了经济的失衡和混乱;二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原因:(1)信息不对称(2)效益的外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3)垄断价格上涨,产量减少,造成福利损失(4)市场调节带来的不公平问题(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6)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5、政府干预卫生服务市场的依据:1.控制供给者的垄断势力:在市场上供给者具有垄断势力,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供给者的垄断力量,一定会引起福利损失,因而需要政府干预;价格管制是降低价格,垄断利润和垄断福利损失的有效工具2、提供公共物品:在私人市场上,公共物品肯定会供给不足,政府必须对公共物品的可得性承担责任;信息被看为一种经济物品有很高的程度的公共性,在私人市场上信息供给不足,需要政府的干预增加信息的可得性。
3、外部性:私人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收益政府干预的其他理论依据:1)政府的一个重要责任是通过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证社会稳定2)政府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所谓的公益物品的消费3)由于市场的不完整性,因而必须由政府来发挥作用6、政府失灵的原因:(1)政府决策的失误 1.1 信息的有限性1.2公共决策的局限性1.3未能估计到私人部门的反应,从而政府计划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2)官僚制度与效率(3)分配不平等(4)寻租活动第四章成本效果分析1、成本效果分析的定义:是鉴别、衡量和比较可供选择的卫生干预措施的具有意义的成本和效果。
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药物同一药物的多种不同剂型2、成本效果分析评价指标的分类:(一)效果评价指标:1.评价健康效果的两类指标:1)单一健康指标死亡率:同年内死亡人数与年平均人口数之比。
病死率:同年内某病死亡人数与同年患该病总数之比。
预期寿命延长数治愈率感染率2)复合健康指标质量调整生命年( 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 QALY) :是一种个体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全面考虑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把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相结合以时间为测量单位反映。
2.健康效果指标分类:中间健康问题:指临床治疗去的短期疗效的指标,如血压血糖值的改变生存率:被挽救的生命的数量优点:容易获得,直观缺点:范围太小,难以解释清楚产生的后果,未反应生命质量生命质量:QALY最终健康问题:发生或不发生两种结果缺点:获取需要较长时间优点:与临床目标关系密切(二)成本效果比成本效果比:是采用每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或每一货币单位所产生的效果来表示。
评价原则:成本相同比较效果的大小;效果相同比较成本的高低;比较单位效果的平均成本;比较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三)增量成本效果比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反映的是两种备选方案之间效果差异的单位成本,用于考察增加的成本是否值得。
3、案例分析问题:成本有无差异,为什么有差异(依据),哪个方案最优,为什么最优。
第五章成本效用分析1、生命质量的概念: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