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基坑边坡失稳及加固处理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基坑边坡失稳及加固处理探讨摘要:文章结合工程案例,介绍某项目工程边坡体工程地质条件概况,分析边坡失稳成因,提出了边坡加固处理技术方法。

关键词:岩土基坑;混合边坡;地质条件;加固处理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坑地下室5层、基底开挖标高1056.50m。失稳段边坡位于基坑南侧西端,坡面走向n82°e左右、倾nw,基坑外侧21.0m 左右有一栋6层的条基砖混结构旧居民楼。建设单位要求的坡形如图1所示,坡脚8m左右宽度内有设计开挖深度1m左右的电梯井基槽。根据基础资料审定批复的基坑支护施工图设计,该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1级,边坡高24.5m,土层高10.0m,基岩高14.5m,岩体破裂角56.2°,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强风化40°、中风化55.0°,采用格构式锚杆(索)挡墙支护(见图1),上阶为土质边坡,锚索水平、垂直间距均为2.5m(3排),下阶基本为岩质边坡,锚索水平间距4.0m、垂直间距3.5m(5排)。预应力锚索倾角25°、预应力锁定值700kn。失稳段边坡上阶严格按设计施工并完成所有3排锚索的张拉锁定后,主要因抢工期、节约造价,在下阶仅作50mm

厚混凝土素喷的情况下,一步开挖到位至1056.50m标高,当时未出现明显变形现象。电梯井基槽因溶隙发育垂直超挖2m,其间边坡侧的局部槽壁出现较小规模坍塌。超挖部分拟用混凝土回填前,下阶首先在坡脚附近出现剪出破坏,并伴随掉块和蠕变现象,坡顶居

民楼外约1m位置出现一条长15m左右、最大张开宽度近5cm的弧型延伸裂缝(见图1),部分竖向格构梁下部开裂。坡脚反压并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后边坡变形停止。

图1失稳段边坡标准横剖面

2边坡体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失稳段边坡体的工程地质概况,以边坡勘察文件为基础结合现场开挖揭露的情况确定(见图1)。

2.1地形地貌

失稳段边坡顶部平坦,标高1081.00m左右,坡顶6层居民楼条基埋深1m左右,地面排水设施损毁严重,雨水不能及时有效排走。边坡按两阶放坡开挖,上阶高8.0m、坡率

1:0.50,下阶高16.5m、局部坡脚垂直超挖至3m、坡率1:0.25;坡顶与居民楼间水平宽度8m,

水平台阶宽度6m、标高1073.00m左右(见图1),坡顶主要用于修建临时工棚,水平台阶主要用于土石方运输通道及施工材料堆放。

2.2地层岩性

覆盖层自上而下为1.0m左右厚杂填土层①(qml)和9.0m左右厚第四系残坡积红黏土层(qel+dl)。上部可塑状红黏土②厚6.0m 左右,下部软塑状红黏土③厚3.0m左右,ⅱ类块状结构。

下伏三叠系下统安顺组第二段(t1a2)薄至中厚层泥质白云岩,中风化岩体⑤较破碎,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边坡

岩体类型为ⅲ类。表层强风化岩体④厚4.5m左右,岩体破碎,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

2.3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贵阳向斜西翼近轴部,岩层呈单斜构造,失稳段边坡现场揭露的岩层产状105°∠39°。主要发育有3组节理裂隙j ①~j③:j①产状125°∠55°、线连通率80%,j②产状280°∠70°、线连通率75%,j③产状44°∠65°、线连通率80%,均为结合差至很差的软弱结构面。

2.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包括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及基岩溶洞裂隙水。管网破损漏水下渗汇集于土层孔隙中,在杂填土层与红黏土层的接触带上形成有上层滞水,但无统一分布水位。基岩溶

洞裂隙水位略低于坑底。

3边坡稳定性分析

根据失稳段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岩土类型和结构及坡面荷载特点,边坡上阶可能产生圆弧滑动变形破坏,下阶的主要变形破坏模式可能为平面滑动。岩层倾向坡内,视倾角-17.6°(横向坡),3组节理裂隙均不构成顺向外倾结构面,其视倾角依次为-44.2°(反向)、40.3°(横向)、52.9°(斜向),斜向结构面视倾角缓于破裂角56.2°、对边坡稳定性更不利。

结合水平台阶内侧裂纹发展情况,边坡下阶的失稳破坏,可能主要与优势外倾结构面斜向节理裂隙j③的扩展、贯通密切相关,

沿着j③的视倾角52.9°产生平面滑动。

3.1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边坡勘察文件和现场实际情况,失稳段边坡稳定性分析所采用的重度γ、黏聚力

c、内摩擦角φ等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表中节理裂隙(j

③)的岩桥效应根据《

工程岩体抗剪强度确定综合方法———gmem研究》确定。

表1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取值

3.2稳定性评价

边坡不支护时,上阶稳定性系数ks±1=0.95<1.30[1],既不稳定也不安全,下阶稳定性系数ks岩1=1.04<1.35[1],仅为临界稳定但不安全。上阶按施工图施工后稳定性系数ks±2=1.48>1.30,既稳定又安全、经济。下阶在仅做坡面简单封闭防护的情况下,其临界稳定一直维持到边坡开挖至坡脚。基槽超挖导致槽壁坍塌后,下阶稳定性系数ks岩2=0.88<1.35,稳定性降低约15%,变得既不稳定更不安全。下阶失稳后,上阶稳定性系数ks±3=1.02<1.30,稳定系数降低约31%,稳定性大大降低,变得既很不稳定也很不安全。

4边坡失稳成因分析

坡顶居民楼墙外1m左右位置的裂缝是上阶圆弧滑动形成的,竖向梁下部裂缝主要是下阶平面滑动形成的。根据边坡支护前后的稳

定性评价,上阶圆弧滑动是由下阶平面滑动引发

的,下阶平面滑动是由坡脚电梯井基槽超挖诱发的。下阶稳定性系数ks岩1=1.04<k’s岩1

=1.11,故破坏面角度是结构面j③的视倾角52.9°而不是岩体破裂角56.2°。下阶的临界平衡状态一直到槽壁坍塌后才被打破,因此,下阶失稳的根本原因是设计的锚索没有实施导致安全储备不足,电梯井超挖后槽壁坍塌只是诱因。槽壁坍塌后,岩质边坡部分抗滑段滑落,

优势斜向外倾结构面不断扩展、贯通,岩桥效应降低,下阶因安全储备不足而失稳。下阶失稳后,上阶土质边坡部分抗滑段下沉,格构梁底部开裂,导致已张拉锁定的最底排锚索预应力松弛甚至丧失,坡顶变形开裂,上层滞水下渗软化坡体,稳定性进一步降低,裂缝不断发展,坡体进一步下沉,下阶顶部荷载增加,最终该段边坡整体失稳。

5边坡加固处理

下阶剪出口位于坡脚附近,为控制下阶变形破坏进一步发展,回填基槽,坡脚用砂袋反压至1061m标高。反压体断面呈梯形,顶宽约3m,底宽约5m。暂时清除坡顶、水平台阶上的附加荷载,对未丧失预应力的上部两排锚索进行补张拉,修补排水沟,封闭地面裂缝

,同时加强变形监测。对上阶丧失预应力的最底排锚索,修补竖向梁破损部位并恢复其预应力后,上阶圆弧滑动稳定性系数k’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